-
基于超声QQ技术评价清肝化痰方治疗高血压前期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超声QQ技术的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血管弹性定量计数(QAS)方法,评价清肝化痰方对高血压前期(PHT)受试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双侧颈总动脉弹性参数的影响.方法: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健康体检人群中招募PHT受试者15例,予以清肝化痰方进行为期3个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诊室血压以及超声QQ技术测定的双侧颈总动脉IMT及扩张性系数(DC)、顺应性系数(CC)、硬度指数(α、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等弹性指数以及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受试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颈总动脉IMT明显降低(P<0.01),双侧颈总动脉弹性参数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受试者的血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清肝化痰方能通过改善血管弹性起到调节、平稳血压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脂必泰胶囊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病人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脂必泰胶囊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3月辽宁省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80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脂必泰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大小;同时检测两组病人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较治疗前升高,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面积较治疗前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缩小,hs-CRP、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乳酸菌属数量、双歧杆菌属数量、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乳酸菌属数量、双歧杆菌属数量较治疗前增加(P<0.05),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比值较治疗前增大(P<0.05).结论:脂必泰胶囊具有降脂、抗氧化、抗炎等多重作用,能有效改善血脂代谢.此外,脂必泰胶囊可能通过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使特定菌属或菌种的相对丰度发生改变,对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血管内膜增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颈内动脉血流导向装置置入后不同稀释浓度等渗对比剂对高分辨C型臂CT图像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巴马小型猪颈内动脉置入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FD)后,给予不同稀释浓度的等渗对比剂对高分辨C型臂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9头3~4个月龄健康实验猪,分别在左侧颈总动脉内置入FD。对FD置入区域行高分辨C型臂CT扫描的同时,每头实验猪依次经动脉注射以生理盐水稀释为10%、12%、14%,16%及18%浓度的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320),每次总量为44 ml。由1名神经影像科医生和1名神经介入医生分别对后处理图像的质量(支架、血管壁和血管的显影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评分(1~3分,评分越低图像质量越好)。以血管内超声(IVUS)为标准,评估给予不同稀释浓度的对比剂获得的重建图像显示FD贴壁的准确性。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9头实验猪均成功置入FD。2名医生对后处理图像质量的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6, P<0.05)。给予稀释10%、12%、14%,16%及18%等渗对比剂进行高分辨C型臂CT扫描后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33±0.50)分、(2.06±0.39)分、(1.72±0.57)分、(1.11±0.32)分、(1.83±0.50)分( P<0.01);分别有4、6、8、9及7头实验猪能清晰显示FD的贴壁情况,IVUS证实9头实验猪的9枚FD均完全贴壁。术中3头实验猪给予对比剂时出现血管中度痉挛,给予肝素后好转。术后均未观察到穿刺点出血、血管夹层、血栓脱落等并发症。 结论:Tubridge FD置入后,给予16%稀释浓度的等渗对比剂进行高分辨C型臂CT扫描图像质量最优,均能清晰显示FD的贴壁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其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特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160例"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80例、女80例,年龄(35.5±14.6)岁(范围5~77岁)。重点观察指标包括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合并畸形、手术入路选择、后路固定节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影像学指标包括寰齿间距、齿突超Chamberlain线距离、延髓脊髓角。结果:"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症状包括四肢无力、麻木和笨拙(67.5%,108/160),步态不稳(30.0%,48/160)和眩晕(20.0%,32/160)。其中130例(81.3%,130/160)合并脊髓病,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13.5±2.5)分(范围4~16分);20例(12.5%)出现颅神经病变。影像学检查显示延脊髓压迫130例(81.3%),脊髓空洞症37例(23.1%),Chiari畸形30例(18.8%)。90例患者接受CTA检查,结果显示55例患者(61.0%)存在椎动脉畸形,5例患者(6.0%)存在颈内动脉内聚迂曲。术式包括后路枕颈融合术(可复位脱位,145例)、前路经口咽松解联合后路融合(不可复位脱位,15例)。160例中57例(35.6%)采用备用术式,即不对称的组合式固定。随访时间为(50.5±22.4)个月(范围24~120个月)。152例患者(95.0%)获得坚强骨性融合;6例患者(3.8%)术后影像学未见明显骨性融合,但动力位X线片未见明显寰枢椎不稳;2例患者(1.2%)出现内固定松动,脱位复发。脊髓病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5.1±1.8)分(范围5~17分),改善率为42.9%±33.3%。术后9例(5.6%)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4例脱位复发症状加重、2例螺钉松动、2例吞咽困难和1例切口感染。结论:"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是寰枢椎脱位的一个亚型,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即发病年龄小,合并脊髓病比例高、病情程度重、预后较差;常合并严重的骨畸形和血管畸形,术中常需使用组合式固定,因此术前需规划备用技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前瞻性选取2021年1至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口服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利拉鲁肽组在原口服降糖药物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治疗,均治疗16周后,观察两组PDW、cIMT、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及体质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cIMT变化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PDW和cIMT的影响。结果:利拉鲁肽组最终共38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0~69(56±11)岁;对照组40例患者均完成研究,男18例,女22例,年龄39~67(59±7)岁。治疗16周后,利拉鲁肽组的PDW及cIMT分别为(12.8±1.6)fl、(0.85±0.08)mm,均低于治疗前的(15.0±1.6)fl、(1.14±0.10)mm( t分别为18.61、20.37,均 P<0.001);对照组PDW及cIMT分别为(13.6±1.5)fl、(1.05±0.10)mm,均低于治疗前的(15.0±1.5)fl、(1.13±0.13)mm( t分别为17.42、9.65, P均<0.001)。两组FPG、TC等均低于治疗前(均 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利拉鲁肽组PDW、cIMT、FPG及TC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量(用Δ表示),利拉鲁肽组ΔPDW、ΔcIMT分别为(2.2±0.7)fl、(0.30±0.09)mm,高于对照组[(1.4±0.5)fl、(0.09±0.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利拉鲁肽组ΔFPG、ΔTC均超过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利拉鲁肽、ΔTC及收缩压的变化量是ΔcIMT的影响因素[β值(95% CI)分别为0.20(0.17~0.23),0.03(0.01~0.06),0.01(0.00~0.01),均 P<0.05]。 结论:利拉鲁肽可降低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PDW和cIMT,使患者的心血管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OSAHS患者血清γ-GT、Beclin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监测的OSAHS患者130例为观察组(OSAHS组),根据其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硬化组( n=59)与非颈动脉硬化组( n=71)。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PSG监测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血清γ-GT、Beclin1水平,分析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γ-GT、Beclin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γ-GT、Beclin1对OSAHS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 结果:OSAHS组患者血清γ-GT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Beclin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颈动脉硬化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γ-GT、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Beclin1及夜间最低动脉氧饱和度(LSaO 2)低于非颈动脉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SAHS患者血清γ-GT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 P<0.05),血清Beclin1水平与CIMT呈负相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 OR=1.073, P=0.041)、AHI( OR=1.050, P=0.004)、γ-GT( OR=1.084, P=0.002)是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Beclin1( OR=0.946, P=0.034)是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血清γ-GT、Beclin1预测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1、0.774,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55,高于γ-GT、Beclin1单独诊断(均 P<0.05)。 结论:血清γ-GT是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Beclin1是保护因素,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Krüppel样因子4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抑制颈动脉再狭窄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携带含Krüppel样因子4(KLF4)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建立KLF4基因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BMSCs),并观察颈动脉损伤后血管增生的变化。方法:以慢病毒为载体介导KLF4基因转染BMSCs。选用10周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KLF4组(注入KLF4修饰的BMSCs细胞)。采用球囊导管构建大鼠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动物模型,于14 d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并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颈总动脉血管壁厚度变化及形态学变化;采用Griess法检测各组实验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颈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KLF4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模型组内皮细胞增生高于假手术组(1.68±0.29比0.01±0.01, F=244.34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KLF4组内皮细胞增生低于模型组(0.14±0.01比1.68±0.29, F=244.345, P<0.05)。模型组血清中NO浓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7.22±1.40比21.29±1.83, F=171.00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KLF4组NO浓度明显高于模型组(16.34±1.33比7.22±1.40, F=171.00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显示,KLF4/β-肌动蛋白(β-actin)在假手术组、模型组和KLF4组中的比值分别为0.564±0.015、0.626±0.023、0.916±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5.121, P<0.05);eNOS/β-actin在假手术组、模型组和KLF4组中的比值分别为0.852±0.043、0.383±0.017、0.707±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23.879, P<0.05)。 结论:KLF4可正性调节eNOS的表达,从而增加血管中NO的浓度,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来抑制颈动脉损伤造成的血管狭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构的超声特征及病理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技术探索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血管重构特征,通过超声与病理特征对照,探讨UBM检测颈动脉损伤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ogarty(2F)球囊导管对22只10周龄SD大鼠(雄性、雌性各11只)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左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为损伤侧,右侧为对照侧。在损伤术前和术后7 d、14 d,对大鼠双侧CCA进行观察,UBM测量CCA内中膜厚度、内径、外径、管腔面积、血管面积,测量CCA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计算血管阻力指数、剪切力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14 d处死动物取双侧CCA,横断面HE染色获取病理结构学数据。比较不同时间点大鼠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差异,比较损伤侧与对照侧动脉结构学差异。以Spearman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术后14 d超声与病理测值的相关性。结果:①与术前相比,手术后14 d超声显示大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加,内径变细,血管内剪切力增加(均 P<0.05)。HE染色显示,雄性大鼠的内中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大于雌性大鼠(均 P<0.001)。②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管腔面积减小,但CCA均发生了代偿性的正性重构,血管面积增大。③大鼠CCA内中膜厚度、内径、外径、血管面积的超声测值与病理测值相关性良好( rs=0.819、0.965、0.896、0.955,均 P<0.001),但血管面积的超声测值显著大于病理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 结论:UBM成像能清晰显示雄性与雌性大鼠CCA,并准确测量血管结构学数据,与病理相关性好;同时可测量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为动脉损伤后血管重构的研究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倾向评分匹配分析调强放疗在宫颈癌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2例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的体外放疗方式,分为IMRT组和3D-CRT组,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后,分析两组的临床结局差异。连续变量用 xˉ±s或 M表示,分类变量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定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计算不同组别的生存率。 结果:IMRT组比3D-CRT组有更多的患者接受了腹主动脉旁延伸野放疗(14.9%∶1.2%, P<0.001),IMRT组淋巴结放疗剂量≥55 Gy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3D-CRT组(26.6%∶15.5%, P=0.002)。IMRT组的5年无瘤生存(DFS)率(74.6%∶68.9%, P=0.084)和总生存(OS)率(79.4%∶74.9%, P=0.270)均略高于3D-CR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RT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低于3D-CRT组,分别为3.0%∶6.9%( P=0.020)和4.2%∶9.0%( P=0.013)。IMRT组比3D-CRT组发生3-4级白细胞减少(46.3%∶37.9%, P=0.028)和贫血(18.8%∶14.0%, P<0.001)等不良反应的情况更严重。 结论:IMRT和3D-CRT两种放疗方式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IMRT可以对转移淋巴结实现更高的放疗剂量,在降低宫颈癌局部复发和远处淋巴结转移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可导致患者出现感觉、运动、认知功能障碍。建立脑卒中动物模型对探究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至关重要。现存的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动物模型中,主要有四血管阻断(4-VO)模型、两血管阻断(2-VO)模型、双侧颈总动脉(CCA)狭窄模型、线栓模型、血栓栓塞模型、光凝栓模型、内皮素-1模型等。本文就上述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及认知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