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DK6和FOXM1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CDK6和FOXM1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Oncomine 4.5数据库分析PTCL组织中CDK6和FOXM1的表达水平;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的166例PTCL患者病历资料及存档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EnVision法检测166例PTCL组织中CDK6和FOXM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以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作为对照。结果:男性104例,女性62例,年龄3~85岁,平均年龄53岁。Oncomine 4.5数据库中的数据显示,PTCL组织中CDK6和FOXM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P<0.05)。PTCL组织中CDK6和FOXM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7%(46/166)与80.7%(134/166),主要见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呈弥漫强阳性表达;在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CDK6和FOXM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30)和30.0%(9/30),主要表达于淋巴滤泡生发中心,T区细胞不表达。PTCL组织中CDK6、FOXM1及两者蛋白共表达均与患者的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呈正相关( P<0.05),与患者总生存期呈负相关( P<0.05)。CDK6蛋白表达与FOXM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P<0.05)。 结论:CDK6、FOXM1可能是诊断及治疗PTCL的新靶点。CDK6的过表达可能导致转录因子FOXM1功能增强,且CDK6及FOXM1的过表达作为不利因素促进了PTCL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R-876-5p通过靶向FOXM1对儿童髓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876-5p(micro ribonucleic acid-876-5p, miR-876-5p)通过靶向叉头盒蛋白M1(forkhead box M1,FOXM1)对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MB)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0例MB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为(10.42±2.17)岁,范围为5~14岁。通过qPCR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miR-876-5p和FOXM1、TAp73、Beclin1、Livin、Cyclin D1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和Transwell实验观察过表达miR-876-5p后对MB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qPCR和WB实验检测过表达miR-876-5p前后,FOXM1、TAp73、Beclin1、Livin、Cyclin D1在蛋白或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miR-876-5p在MB中表达显著降低( P<0.001),过表达miR-876-5p能够显著抑制MB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P<0.01)。FOXM1在MB中表达上调,其表达与miR-876-5p呈负相关( r=-0.527, P=0.013 )。在MB细胞中过表达miR-876-5p能够抑制FOXM1的表达。此外,在MB中,miR-876-5p的表达与TAp73和Beclin1呈正相关( r=0.506, P=0.008; r=0.535, P=0.003),与Livin和Cyclin D1 mRNA呈负相关( r=-0.496, P= 0.011; r=-0.574 , P=0.005 )。与之相反,FOXM1的表达与TAp73和Beclin1呈负相关( r=-0.554 , P=0.007 ; r=-0.497, P=0.016 ),与Livin和Cyclin D1呈正相关( r=0.502, P=0.009 ; r=0.476, P=0. =0.015 )。此外,miR-876-5p在MB细胞中可以下调Livin和Cyclin D1的表达,上调TAp73在Beclin1的表达。 结论:miR-876-5p具有抑制MB增殖和侵袭的作用,而FOXM1可能促进MB增殖和侵袭。miR-876-5p可能通过靶向调控FOXM1促进机体内抑癌基因的表达并抑制致癌基因表达,最终抑制MB细胞增殖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叉头框蛋白M1促进三阴性乳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M1(FOXM1)在乳腺组织表达水平及其对乳腺癌细胞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手术的68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FOX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采用对照短发卡RNA(shRNA)和FOXM1 shRNA慢病毒感染乳腺癌细胞MDA-MB-231,建立对照组和FOXM1 KD组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两组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的周期和凋亡水平;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肿瘤和细胞中FOXM1靶基因KIF4A、MYBL2和Integrin β1 mRN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癌旁组织FOXM1蛋白表达水平(1.29±0.28)明显低于三阴性乳腺癌组织(1.9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890, 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癌旁组织FOXM1 mRNA(0.80±0.23)明显低于三阴性乳腺癌组织(1.66±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630, P<0.05)。对照组细胞活力[(88.41±3.04)%]明显高于FOXM1 KD组细胞[(66.54±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173, P<0.05)。对照组细胞G 0/G 1期比例[(33.17±3.61)%]明显低于FOXM1 KD组细胞[(42.17±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01, P<0.05)。对照组细胞S期比例[(31.33±4.46)%]明显高于FOXM1 KD组细胞[(25.6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63, 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3.67±0.78)%]明显低于FOXM1 KD组细胞[13.70±3.39)%],差异统计学意义( t=7.701, 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135.33±9.50)个和(94.67±12.32)个]明显高于FOXM1 KD组细胞[(102.83±13.64)个和(67.67±10.4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88、4.097, P<0.05)。对照组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0.99±0.08)明显低于FOXM1 KD组细胞(1.34±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194, P<0.05)。对照组细胞β-catenin、vimentin和Twist蛋白表达水平(1.10±0.11、1.03±0.13、1.21±0.13)明显高于FOXM1 KD组细胞(0.77±0.12、0.73±0.09、0.83±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898、4.738、5.851, P<0.05)。对照组细胞KIF4A、MYBL2和Integrin β1 mRNA表达水平(1.01±0.11、1.02±0.12、1.25±0.14)明显高于FOXM1 KD组细胞(0.70±0.08、0.73±0.11、0.66±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84、8.518、6.110, P<0.05)。 结论:FOXM1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通过调节KIF4A、MYBL2和Integrin β1等基因表达,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等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JQ1联合siPD-L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BET)抑制剂JQ1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小干扰RNA(siPD-L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Scc-2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Scc-25细胞株,使用不同浓度JQ1(0、0.2、1、5 μmol/L)处理Scc-25细胞,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D-L1和叉头框蛋白M1(FoxM1)的表达水平,选择合适浓度的JQ1进行后续实验。将Scc-25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siPD-L1组(siPD-L1转染Scc-25细胞),JQ1组(用非特异性siRNA转染Scc-25细胞后加入JQ1),联合处理组(用siPD-L1转染Scc-25细胞后加入JQ1)。CCK-8实验检测各组Scc-25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PD-L1和FoxM1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随着JQ1浓度的增高,Scc-25细胞增殖能力以及PD-L1和FoxM1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均 P<0.01);JQ1浓度为1 μmol/L对Scc-25细胞增殖能力以及PD-L1和FoxM1的表达水平抑制作用较明显,选择1 μmol/L的JQ1进行后续实验。JQ1组、siPD-L1组以及联合处理组Scc-25细胞增殖能力、PD-L1和FoxM1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1);联合处理组的作用较siPD-L1组、JQ1组更为显著(均 P<0.01)。 结论:JQ1联合siPD-L1可有效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Scc-25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D-L1和FoxM1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膀胱癌关键基因及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膀胱癌基因表达谱分析获取差异基因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及相关工具对GSE13507、GSE7476、GSE40355、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膀胱癌基因表达序列数据集行差异表达分析并获取共同差异基因379个,使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获取蛋白互作网络(PPI)及关键基因,clusterProfiler包对10个关键基因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人类蛋白表达图集(HPA)在线工具对10个关键基因行生存分析。结果:差异分析获取上调基因77个、下调基因302个,共379个。MCODE提取得到2个主要的PPI网络,cytoHubba共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泛素结合酶E2 C(UBE2C)、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CDC20)、胸苷酸合成酶(TYMS)、极光激酶A(AURKA)、哺乳动物叉头框蛋白M1(FOXM1)、细胞周期蛋白B2(CCNB2)、PDZ结合激酶(PBK)、细胞分裂蛋白调节剂1(PRC1)],均为上调基因。通过GO、KEGG富集分析,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蛋白酶代谢、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等功能中,以及细胞周期、细胞衰老、p53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上。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CNB1、CDC20、PRC1在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挖掘有助于认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CCNB1、CDC20、PRC1有助于膀胱癌诊断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铁死亡基因的肝癌预后评估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铁死亡基因(FRGs)和肝癌预后的关系,构建FRGs的肝癌预后评估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及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数据库下载肝癌的转录组及临床数据,应用R和Per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TCGA肝癌数据集中,采用Wilcoxon检验获取肝癌和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FRGs,单因素Cox回归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分析挑选与生存相关的基因并构建肝癌预后模型。根据模型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低评分两组,Wilcoxon检验获取两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同时进行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探究预后差异的可能机制。在ICGC肝癌数据集中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生存数据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独立 t检验比较高低评分组间的免疫细胞浸润。 结果:对比肝癌和癌旁组织,从292个FRGs中,筛选8个(AURKA、LOX、FOXM1、G6PD、MAPT、SLC7A11、NQO1和STMN1)与肝癌患者总生存时间(OS)显著相关,基于此构建了肝癌预后评估模型。高评分组患者OS明显短于低评分组患者(3.148年比5.838年, χ2=15.307, P<0.01),且模型[风险比( HR)=3.02,95%可信区间( CI):2.15~4.23, P<0.05]能独立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级及分期,预测肝癌患者的预后。模型预测患者1,2,3年生存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在测试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794,0.726,0.691和0.740,0.772,0.766。模型的高低评分组间DEGs的GO富集主要与免疫功能相关;KEGG分析主要富集于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ssGSEA分析提示高评分组高于低评分组的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有树突状细胞(DC,0.627比0.602, t=-4.522, P<0.01)、巨噬细胞(0.753比0.727, t=-4.944, P<0.01)、Th2细胞(0.537比0.506, t=-3.733, P<0.01),Treg细胞(0.777比0.766, t=-4.719, P<0.01),而高评分组低于低评分组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有NK细胞(0.510比0.544, t=4.121, P<0.01);在免疫功能中,高评分组的免疫检查点(0.656比0.641, t=-2.880, P<0.01)及HLA-Ⅰ类抗原(0.978比0.973, t=-4.382, P<0.01)高于低评分组。 结论:FRGs预后评估模型可独立预测肝癌患者预后,其可能机制是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ncRNA FOXM1-AS靶向miR-499a-5p抑制香烟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和上皮间质转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叉头蛋白M1反义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FOXM1-AS)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炎症因子表达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并研究其潜在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培养BEAS-2B,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CSE组(2.5% CSE处理)、siNC+CSE组(转染siNC,给予2.5% CSE处理)、siFOXM1-AS+CSE组(转染siFOXM1-AS,给予2.5% CSE处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FOXM1-AS、IL-6、TNF-α、E-cadherin、Vimentin基因表达水平和IL-6、TNF-α水平以及SOX6蛋白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iRcode预测FOXM1-AS的潜在靶基因(miR-499a-5p),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鉴定二者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E组细胞中FOXM1-AS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1.06±0.08比2.89±0.31, P<0.01)。利用siFOXM1-AS沉默FOXM1-AS后,明显抑制了CSE诱导的细胞炎症因子IL-6(2.63±0.34比1.39±0.23, P<0.01)、TNF-α(2.58±0.23比1.35±0.20, P<0.01)的表达,细胞EMT进程中,E-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增加(0.35±0.10比0.92±0.08, P<0.01),而Vimentin基因表达水平减少(2.37±0.28比1.41±0.20, P<0.01)。此外,FOXM1-AS通过靶向结合miR-499a-5p调控SOX6表达。miR-499a-5p抑制剂可逆转siFOXM1-AS对CSE诱导的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及EMT的作用。 结论:下调FOXM1-AS靶向miR-499a-5p可抑制CSE诱导的BEAS-2B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和EM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通过FOXM1/Wnt/ β-catenin通路影响乳腺癌内分泌抵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通过叉头框M1(forkhead box M1,FOXM1)/Wnt/ β-catenin通路影响乳腺癌内分泌抵抗。 方法:培养他莫昔芬耐药的乳腺癌细胞,将THP-1细胞诱导成巨噬细胞(MΦ),并进一步诱导成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MΦ在MCF-7细胞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中培养24 h后被定义为MS细胞,MΦ在MCF-7R细胞的CM中培养24 h后被定义为MR细胞,MCF-7细胞在巨噬细胞的CM中培养24 h后被定义为MCF-7(MΦ)细胞,MCF-7细胞在MS细胞的CM中培养24 h后被定义为MCF-7(MS)细胞,MCF-7细胞在MR细胞的CM中培养24 h后被定义为MCF-7(MR)细胞。借助CCK8与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活性与侵袭能力。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D163、Wnt1、 β-catenin、FOXM1蛋白水平。 结果:与MS(mRNA:1.49±0.12)(蛋白:1.15±0.12)相比,MR(mRNA:2.33±0.16)(蛋白:1.52±0.11)中CD163表达更高( t=7.28, P=0.002)( t=3.94, P=0.017),表明他莫昔芬耐药的乳腺癌细胞能诱导更多MΦ极化成TAMs。TAMs增加乳腺癌细胞中FOXM1的表达,FOXM1进一步促进Wnt/ β-catenin通路激活。与MCF-7(MΦ)组细胞相比,MCF-7(MS)和MCF-7(MR)组细胞的活性与侵袭增强,MCF-7(MR)组细胞增幅最显著。较MCF-7(MΦ)组细胞,MCF-7(MS)与MCF-7(MR)组细胞中Wnt1、 β-catenin、FOXM1水平显著升高,极化成最多TAMs的MCF-7(MR)组细胞中Wnt1、 β-catenin、FOXM1水平最高。较MCF-7组,MCF-7(MR)组与MCF-7+pcDNA-FOXM1组中Wnt1、 β-catenin水平均升高,细胞活性与侵袭能力增强,较MCF-7(MR)组,MCF-7(MR)+si-FOXM1组中Wnt1、 β-catenin水平降低,细胞活性与侵袭能力减弱。 结论:TAMs通过上调FOXM1并激活Wnt/β-catenin促进乳腺癌细胞内分泌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管癌组织中FOXM1和RNF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叉头盒蛋白M1(FOXM1)和环指蛋白2(RNF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术中切除的食管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另选取45例食管癌患者并收集术中切除的食管癌组织标本作为验证组.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OXM1和RNF2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相关性及其与患者预后状态的关系,并探讨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FOXM1和RNF2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食管癌组织FOXM1和RNF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25,P<0.05);FOXM1高表达组及RNF2高表达组TNM分期为Ⅲ+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深层的食管癌患者所占比例高于FOXM1低表达组及RNF2低表达组(P<0.05);癌组织中呈现出FOXM1低表达及RNF2低表达的食管癌患者其3年生存率(47.45%、48.33%)明显高于FOXM1高表达和RNF2高表达者(27.87%、26.67%)(x2=4.302、6.009,P=0.038、0.014);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FOXM1及RNF2是食管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验证组中,FOXM1高表达组和RNF2高表达组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浸润深度为深层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高于FOXM1低表达组和RNF2低表达组(P<0.05),而3年生存率则分别低于FOXM1低表达组和RNF2低表达组(P<0.05).结论 FOXM1和RNF2在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3年生存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芹菜素对MHCC97H源性球细胞对5-氟尿嘧啶敏感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研究芹菜素(API)对人肝细胞癌MHCC97H源性球细胞(MH-SFC)对 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无血清干细胞培养基超低黏附培养获得MH-SFC.CCK-8 检测 5-FU或API抑制MH-SFC和MHCC97H细胞存活力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析miR-34a-5p表达水平.API(10.0、40.0 μmol·L-1)预处理或API(40.0 μmol·L-1)联合miR-34a-5p抑制物(Anti-34a)共处理MH-SFC,随后测定 5-FU的IC50.Western blot分析MH-SFC的FoxM1 及c-My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MHCC97H细胞相比,MH-SFC 的 5-FU的IC50 增高.API优先抑制MH-SFC细胞存活力.API(10.0、40.0 μmol·L-1)预处理降低MH-SFC的 5-FU的IC50.与MHCC97H细胞相比,MH-SFC更低表达miR-34a-5p,同时,API上调miR-34a-5p表达.Anti-34a能消除API增强MH-SFC的 5-FU敏感性和上调miR-34a-5p表达作用.此外,API(10.0、40.0 μmol·L-1)下调MH-SFC的FoxM1 及c-Myc蛋白表达;Anti-34a能消除API下调FoxM1 及c-Myc蛋白表达效应.结论 API增强MH-SFC的 5-FU敏感性,其分子机制与上调miR-34a-5p表达,继而阻断FoxM1/c-Myc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