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肾活血法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所致骨丢失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法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所致骨丢失的关键靶标和通路.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去势后予以 10 μg/d来曲唑溶液皮下注射构建绝经后AIs所致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药组同时予以黄芪补肾活血汤(HQD)19.24 g/(kg·d)灌胃预防骨丢失,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三个月后取小鼠股骨进行骨密度检测验证造模效果,并借助TMT蛋白组学测序分析获取其组学特征.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骨小梁结构疏松紊乱,数量减少,证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骨小梁粗大致密,数量增多,证明补肾活血法预防作用显著.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上调蛋白 275 个,下调 189 个;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调蛋白286 个,下调蛋白 898 个.三组对比后共有 18 个交集蛋白,分别为 Ptbp1、Epx、Ear1、Ear2、Col6a5、Mta2、Alox15、Lztfl1、Ccl6、Diaph2、Wfdc21、Smarcb1、Strip1、C19orf12、Pex14、Akr1b7、Fahd1、Nr1d2.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了细胞发育和分化的调节、脂质代谢、核酸内切酶活性等生物过程,并在铁死亡、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肌钙蛋白细胞骨架调节、PI3K-AKT等信号通路显著富集.结论 补肾活血法可有效预防AIs所致骨丢失的发生,其关键靶标和作用机制可能与Ptbp1、Alox15 及铁死亡、PI3K-AKT等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甲胎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肝细胞肝癌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高表达和低表达肝细胞肝癌(HC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表达谱,为HCC的分子机制研究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肿瘤基因图谱计划(TCGA)公共数据库获得368例包含完整临床信息的HCC转录组数据,根据组织AFP mRNA表达四分位数将样本分为AFP高表达组和AFP低表达组,每组各92例。应用R软件中的DEseq2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应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基因。采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通过R软件GSVA包对特征基因进行富集评分,根据得分定义特征基因集表达情况。利用RNAseq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进行独立数据集验证和组织验证。结果:TCGA数据分析显示,AFP高表达与HCC低分化、患者人种有关(均 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1 38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31个基因在AFP高表达组织中表达上调,451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分析显示,AFP高表达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附属肢体发育、肢体发育、骨架系统发育等过程有关,而低表达基因则与异源物代谢、类固醇代谢、细胞对异生物刺激反应等代谢相关过程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AFP高表达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而低表达基因主要与视黄醇代谢、化学致癌作用、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等通路相关。鉴定出1个预后相关特征基因集,该基因集包括AURKB、TTK、CENPA、UBE2C、HJURP、KIF15,其高表达与HCC患者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有关,且特征基因集富集分数与AFP表达呈正相关( r=0.475, P<0.001)。RNAseq数据验证结果与TCGA数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RT-qPCR检测结果显示,特征基因集中AURKB、KIF15和UBE2C在AFP高表达HC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虽然与HCC患者的无病生存、总生存无关,但AFP低表达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曲线和总生存曲线均在AFP高表达组患者之上。 结论:AFP高表达和AFP低表达HCC在基因表达谱上存在较大差异。筛选出的特征基因集可能协同AFP共同促进HCC的发生发展,其对解释不同水平AFP HCC的作用机制有一定作用,并为HCC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Arg352Gln突变对Bw07转移酶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1例ABw07亚型先证者所携带的Bw07等位基因及其转移酶改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取1例2岁男性患儿为研究对象。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采用试管法鉴定ABO血型,并对三者进行ABO亚型PCR-SSP检测、ABO基因测序以确定其血型基因型,最后通过模拟突变、DUET结构预测、分子动力学分析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p.Arg352Gln突变对Bw07转移酶的影响。结果:先证者及其母亲血清学表型分别为ABw和Bw,父亲为正常的A型,ABO亚型PCR-SSP检测确定三者基因型分别为Bw07/A、Bw07/O、A/A,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了先证者及其母亲携带有Bw07基因,模拟突变显示R352Q突变后分子间作用力减弱,DUET预测该p.Arg352Gln突变可以影响Bw07转移酶的热力学稳定性,分子动力学分析证实了热力学稳定性的改变主要是与125-133、193-198、336-354区域氨基酸骨架原子出现较大的波动性有关,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验证了Bw07转移酶合成的抗原减弱。结论:ABw07亚型的形成与Bw07转移酶上高度保守的Arg352突变成Gln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是一种罕见且病因不明的心肌病,以突出的肌小梁和深陷的隐窝为主要病理表现,是儿童三大心肌病之一。LVNC存在多种不同的遗传模式,如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线粒体遗传等。一些编码肌节或细胞骨架蛋白的基因突变也被证明与LVNC相关。作为一种合并了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心脏综合事件,LVNC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尽早完善遗传学检测,对直系亲属进行筛检,对高危患者密切随访,早期处理各项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TLR9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感染人类胃的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持续感染可导致患者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LR9是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I型整合跨膜蛋白,在树突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它能够通过低甲基化的DNA和糖骨架等结构识别DNA,并介导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尽管近年来对TLR9的激活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相关性疾病中的确切作用仍不明确。文章从TLR9在固有免疫中的功能及其信号通路、TLR9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TLR9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这三个方面阐述TLR9在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BRACL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ABRACL蛋白是肌动蛋白和细胞运动的调节因子,属于HSPC280家族,其保守的疏水槽可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从而增强肌动蛋白动力和细胞活性。ABRACL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关系密切。深入了解ABRACL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为ABRACL预防或逆转肿瘤进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神经胶质成熟因子β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神经胶质成熟因子(glia maturation factor,GMF)β主要表达于神经胶质细胞和某些神经元亚群,调控胶质细胞分化并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再生,因此,最初被认为是一种优势表达于脑的神经生长/分化因子。近年发现,该蛋白也表达于神经系统外的组织,参与调节细胞骨架重组、免疫和氧化应激反应,与某些炎性疾病和肿瘤相关。目前认为GMF-β是一种适应性调节蛋白,其最终功能效应受组织微环境的影响。该文就GMF-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全长16S rRNA测序的血清高二胺氧化酶人群肠道菌群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肠道菌群与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对DAO高水平(DAO-H)人群和正常人群的肠道菌群特征进行差异性分析。方法:在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2021年健康体检人群中招募62名成年志愿者,其中DAO-H人群31名,正常人群31名,采集粪便样本,通过使用16S rRNA全长基因测序技术,对所有受试者粪便样本进行分析,研究不同DAO水平人群的肠道菌群构成特征。结果:DAO-H人群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与正常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菌群结构和功能改变:共生细菌减少,如 Phocaeicola、拟杆菌科细菌等;潜在致病菌增加,如肺炎克雷伯菌。DAO-H组的菌群代谢发生变化,菌群鞘脂代谢水平降低,万古霉素类抗生素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vancomycin group antibiotics)、叶酸一碳库(one carbon pool by folate)、萜类骨架生物合成(terpenoid backbone biosynthesis)、细胞周期-Caulobacter(cell cycle-Caulobacter)、蛋白质输出(protein export)、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氮代谢(nitrogen metabolism)水平较正常组升高。 结论:血清中DAO-H人群与正常人群比较,存在特有的肠道菌群构成与菌群代谢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细胞骨架相关蛋白4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细胞骨架相关蛋白4(cytoskeleton-associated protein 4,CKAP4)定位于内质网,是一种Ⅱ型跨膜蛋白。CAKP4作为各种配体的膜受体,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型分子靶标。本文综述了CKAP4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血管钙化中的作用,探讨CAKP4作为CKD治疗靶向分子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BICD1基因促进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多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空间转录组、单细胞转录组和RNA转录组测序数据探讨BICD1基因促进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空间转录组公共数据集分析BICD1基因在正常脑组织(样本"248_C")和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样本"275_T")中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R语言软件包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中单细胞测序数据(来源于14例患者的6 148个细胞),明确BICD1基因在胶质瘤不同细胞类型中的表达差异。基于CGGA数据库中693例脑胶质瘤患者的RNA测序数据,采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分析BICD1基因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BICD1基因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广泛,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特异性地表达于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分界处。根据单细胞测序数据进行的细胞分群分析表明,BICD1基因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中高表达。在Neftel分型中,BICD1基因高表达细胞主要分布在星形胶质细胞样细胞群和神经前体样细胞群中。BICD1基因表达水平相关差异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BICD1基因高表达与细胞衰老( P=0.003)、癌症中的蛋白聚糖( P=0.004)等癌症相关生物学功能的聚集相关,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 P=0.010)等胞内运输过程的功能聚集相关;BICD1基因低表达与核糖体相关功能( P<0.001)及氧化磷酸化( P<0.001)等生物学过程的聚集相关。BICD1基因表达水平相关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聚类分析显示,与BICD1基因表达水平相关性较强的生物学功能有细胞质翻译( P<0.001)、核糖体亚单位装配( P=0.001)、染色体分离调控( P=0.004)及染色体分离( P=0.004)等。BICD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多泛素修饰依赖性蛋白结合( P=0.046)、泛素-泛素连接酶活性( P=0.033)、蛋白质解聚负调控( P=0.010)、单泛素化蛋白质去泛素化( P=0.026)、肌动蛋白丝加帽( P=0.007)、肌动蛋白丝解聚( P=0.013)等生物学过程相关。 结论:BICD1蛋白可能在脑胶质瘤前体肿瘤细胞中参与蛋白泛素化降解及细胞骨架相关的胞内运输,调控细胞衰老和细胞分裂等生物学过程,在这些细胞的恶性转变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