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男男性行为者HIV暴露前预防用药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云南省男男性行为者HIV暴露前预防(PrEP)用药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滚雪球抽样方法在2021年4-6月云南省14个城市(自治州)开展调查。国家级哨点样本量为400人,省级哨点样本量为100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rEP用药意愿的相关因素。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2 450人,听说过PrEP的比例为68.5%(1 677/2 449),愿意PrEP用药的比例为56.7%(1 343/2 368),愿意自费PrEP用药的比例为30.6%(724/2 368),愿意免费PrEP用药的比例为56.2%(1 330/2 367)。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PrEP用药意愿低的相关因素包括40~和≥50岁(a OR=2.49和a OR=4.48)、汉族(a OR=1.47)、外省户籍(a OR=1.64)、高中/中专(a OR=1.96)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a OR=3.49)、样本来源分别为浴池/桑拿(a OR=3.53)、网络招募(a OR=2.53)和自愿咨询与检测(a OR=1.42)、本地居住时间3~和7~12个月(a OR=0.18和a OR=0.25)、调查现场分类为二类与三类地区(a OR=3.63和a OR=1.71)、最近1周未发生同性肛交(a OR=2.60)和未发生商业性同性性行为(a OR=13.32)、自我感知HIV感染风险较高者(a OR=0.50)。 结论:MSM愿意PrEP用药的比例超过一半,PrEP宣传推广工作应重点关注PrEP用药意愿低的MSM,尤其是来自经济较落后地区、年龄较大、汉族、外省户籍、本地居住时间较短和自我感知HIV感染风险较低的MS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9年我国三城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知识知晓和服务接受情况及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三城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对艾滋病暴露后药物预防(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服务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19年3月15日至4月14日,在北京、深圳、昆明3个城市,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择10所大学,招募其中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近3个月有过男男性行为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基本情况、性行为特征、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服务情况。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服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93名研究对象年龄为(21.0±0.2)岁,本科占91.1%(267名)。研究对象近3个月,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占54.3%(159名),与感染HIV的男性发生性行为的占4.4%(13名),近6个月患性病的占9.2%(27名),近1年内未进行过HIV检测占29.4%(86名)。nPEP知识知晓比例为47.8% (140名),21.2%(62名)求询过nPEP,9.9%(29名)接受过nPEP。与近1年内未检测HIV相比,HIV检测次数超过2次的nPEP知识知晓的 OR(95% CI)值为3.15(1.01~9.86),HIV检测次数超过2次的求询nPEP的 OR(95% CI)值为5.29(1.51~18.51);与近3个月男男性行为中未使用rush的相比,使用rush者接受nPEP服务的 OR(95% CI)值为3.86(0.99~14.98);与和未感染HIV的男性发生性行为相比,和感染HIV的男性发生性行为者接受nPEP服务的 OR(95% CI)值为14.30(3.35~61.03)。 结论:青年学生MSM对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nPEP服务的比例较低。在青年学生MSM中应开展nPEP知识教育和服务信息的宣传,提高服务的可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山东省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暴露前后预防用药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MSM的HIV暴露前后预防(PrEP/PEP)用药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PrEP/PEP工作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4-7月在山东省7个城市监测哨点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城市样本量为400人。收集MSM社会人口学、性行为、PrEP/PEP用药等信息,并采集血标本做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研究对象MSM共2 815人,以≤30岁(55.7%,1 569/2 815)、未婚(68.6%,1 931/2 81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56.5%,1 590/2 815)为主。PrEP用药者占9.2%(258/2 815);PEP用药者占10.8%(305/2 8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中PrEP用药的可能性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30岁(a OR=4.04,95% CI:1.25~13.01)、自我认知HIV感染风险较低(a OR=1.76,95% CI:1.16~2.68)、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a OR=1.51,95% CI:1.10~2.09)、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商业性行为(a OR=1.69,95% CI:1.16~2.47)、使用新型毒品(a OR=1.53,95% CI:1.11~2.11)、接受同伴教育(a OR=1.56,95% CI:1.03~2.37)、知晓别人PrEP用药(a OR=3.29,95% CI:2.48~4.36)、HIV抗体阴性(a OR=8.40,95% CI:1.12~63.12);MSM中PrEP用药的可能性较低的相关因素为主要性伴为临时性伴(a OR=0.67,95% CI:0.49~0.90)。MSM中PEP用药的可能性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50岁(≤30岁:a OR=2.41,95% CI:1.02~5.69;31~49岁:a OR=3.33,95% CI:1.42~7.85)、自我认知无HIV感染风险(a OR=1.87,95% CI:1.12~3.11)、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a OR=1.68,95% CI:1.23~2.29)、使用新型毒品(a OR=3.86,95% CI:2.94~5.07)以及未接受同伴教育(a OR=1.54,95% CI:1.12~2.12)。 结论:山东省MSM的PrEP/PEP用药比例较高。应加强同伴教育和自我认知HIV风险教育,提高MSM中PrEP/PEP用药的使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IV感染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活化与血浆IgG水平升高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cTfh)比例与血浆Ig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未经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慢性期HIV感染者(chronically HIV infected individuals,CHI),同时筛选HIV抗体阴性的高危暴露者(HIV-exposed seronegative individuals,HESN)作为对照。采用多色流式分析方法,分别检测CHI和HESN的cTfh、ICOS +cTfh、CD40L +cTfh和浆母细胞(plasmablasts,PB)比例。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浆IgG浓度。 结果:与HESN相比,CHI组ICOS +cTfh比例(26.97±1.62 vs. 18.83±0.99, t=4.518, P<0.01)、PB比例(1.59±0.32 vs. 0.46±0.06, t=3.982, P<0.01)和血浆IgG浓度(14.71±0.93 vs. 10.65±0.52 g/L, t=4.064, P<0.01)均显著升高。CHI组ICOS +cTfh比例( r=0.586, P=0.030)和PB比例( r=0.372, P=0.038)均与血浆IgG浓度正相关。 结论:HIV感染导致ICOS +cTfh的增殖可能是引起血浆IgG过度分泌的因素之一,从而引发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男男性行为人群通过互联网获取HIV暴露前预防服务按需服药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通过互联网获取HIV暴露前预防(PrEP)服务的MSM按需服药依从性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横断面研究样本量计算公式估计样本量为280人。2022年7月6日至8月30日利用荷尔健康平台招募研究对象,对该平台获取PrEP服务且服药方式为按需服药的MSM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风险认知特征、PrEP知识和服药情况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M获取PrEP服务按需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招募MSM 330人,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6.7%(319/330),年龄(32.5±7.3)岁,以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94.7%,302/319)、未婚(90.3%,288/319)、全职工作(95.9%,306/319)和月均收入≥10 000元(40.8%,130/319)为主。MSM按需服药依从性好的占86.5%(276/3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PrEP知识知晓情况差者,PrEP知识知晓情况好者按需服药依从性好(a OR=2.43,95% CI:1.11~5.32)。 结论:通过互联网获取PrEP服务的MSM按需服药的依从性总体较好,但仍需加强PrEP知识宣传,让更多的MSM愿意并正确使用PrEP药物,提高PrEP药物服用的依从性,减少该人群HIV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AART对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及CD4 +CD45RA +T细胞亚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活化及CD4 +CD45RA + T细胞的亚群变化,探讨抗病毒治疗对HIV感染者免疫恢复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分析105例接受HARRT治疗的HIV/AIDS患者,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3、6及12个月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CD38、HLA-DR的表达)及CD4 +CD45RA + T淋巴细胞;同时选取未暴露且HIV-1抗体检测阴性者35名作为健康对照。 结果:HAART治疗前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 P<0.01),HAART治疗后随治疗时间延长活化水平明显下降,治疗1个月时CD4 +CD38 + HLA-DR +及CD8 +CD38 + 、CD8 + HLA-DR + T淋巴细胞首先出现降低,治疗6个月时包含CD8 +CD38 +HLA-DR + T在内的4项活化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12个月与6个月相比,CD8 +CD38 +HLA-DR + T表达水平继续降低( P<0.01),而其余3项活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AART治疗12个月后,4项活化指标仍全部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CD4 +CD45RA + T淋巴细胞百分比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结论:HIV/AIDS患者在HAART治疗后6个月免疫活化水平降低,但HAART并不能使免疫活化逆转;HAART治疗也不能恢复HIV感染后降低的CD4 +CD45RA + T淋巴细胞的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湖南省2013年至2019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未感染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湖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未感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xposed uninfected,HEU)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母亲的人口学特征、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妊娠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以及儿童的预防性用药、出生体质量、随访期间是否患病等资料。于1、3、6、9、12、18月龄时随访儿童的身长和体质量,评估各随访时间点的生长迟缓率、低体质量率、消瘦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656名HEU儿童。HEU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低体质量率、消瘦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均在1月龄时最高,分别为11.9%(78/656)、9.1%(60/656)、7.0%(46/656)和21.0%(138/656)。母亲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调整后的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 a OR)=2.30, 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48~3.58]、妊娠期抗病毒治疗为单/双药治疗(a OR=2.38, 95% CI 1.54~3.68),以及儿童出生体质量<2 500 g(a OR=2.66, 95% CI 1.69~4.21)和随访期间患有疾病(a OR=1.73, 95% CI1.10~2.70)是HEU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均 P<0.050);而服用齐多夫定(a OR=0.60, 95% CI 0.38~0.94)、奈韦拉平(a OR=0.31, 95% CI 0.18~0.52)进行预防性治疗均是HEU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均 P<0.050)。 结论:HEU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并且受母亲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抗病毒治疗方案,以及儿童出生体质量、随访期间患有疾病和是否接受预防性治疗等因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3年至2019年成都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未感染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纵向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纵向对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未感染(HEU)组与健康对照组儿童0~18月龄的生长发育差异,以评估HEU儿童早期体格生长发育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都市出生并上报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亲的孕产期信息,以及其所生HEU儿童0、1、3、6、9、12、18月龄的随访信息,并按母亲分娩年龄、分娩孕周和出生性别1∶1匹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未暴露未感染(HUU)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HEU组与HUU组各纳入385名儿童。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多水平模型比较两组儿童0~18月龄体格生长发育的差异。 结果:HEU组儿童0、3、6月龄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分别为-0.72±1.03、-0.09±1.18、0.05±1.09,分别低于HUU组的-0.21±1.04、0.42±1.19、0.41±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41、7.47、5.18,均 P<0.001);HEU组儿童3、6、12、18月龄的年龄别身长Z评分(LAZ)分别为-0.23±1.36、-0.01±1.48、-0.18±1.20、-0.32±1.13,分别低于HUU组的0.24±1.26、0.30±1.26、0.07±1.11、0.04±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14、4.04、2.72、4.30,均 P<0.01);HEU组儿童0、3、6月龄的身长别体重Z评分(WLZ)分别为-1.05±1.18、0.23±1.03、0.22±0.95,分别低于HUU组的-0.20±0.98、0.44±1.03、0.45±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90、2.95、2.96,均 P<0.01)。矫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HEU儿童0、3、6月龄WAZ,3、6、12、18月龄LAZ,以及0、3、6月龄WLZ仍分别低于HUU儿童。 结论:成都市HEU和HUU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差异主要发生在婴儿早期6月龄内,但身长差异持续至18月龄。产前暴露于HIV感染会影响胎儿和出生后的体格生长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2019年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失访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2019年中国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HIV暴露儿童)的失访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我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报告的HIV感染孕产妇和HIV暴露儿童的基本信息和随访记录,HIV暴露儿童失访的定义为出生后满18月龄无法随访到且21月龄时仍未随访到的存活儿童。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HIV暴露儿童的失访影响因素分别采用 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5 039例HIV感染孕产妇中,分娩的HIV暴露儿童5 035例,HIV暴露儿童的失访率为5.62%(283/5 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职业为农(牧、渔)民(a OR=0.34,95% CI:0.22~0.53)、婚姻状况为未婚(a OR=0.47,95% CI:0.24~0.93)、初婚(a OR=0.38,95% CI:0.22~0.67)、再婚(a OR=0.36,95% CI:0.20~0.67)与同居(a OR=0.47,95% CI:0.23~0.97)和本次妊娠前知晓自己感染HIV(a OR=0.53,95% CI:0.40~0.70)的HIV暴露儿童失访率较低;孕产妇为汉族(a OR=1.52,95% CI:1.09~2.13)、小学(a OR=2.06,95% CI:1.10~3.89)和初中文化程度(a OR=1.81,95% CI:1.03~3.17)、未抗病毒治疗(a OR=6.21,95% CI:4.32~8.93)和在乡(街道)级助产机构分娩(a OR=5.72,95% CI:1.61~20.27)的HIV暴露儿童失访率较高。 结论:2019年我国HIV暴露儿童存在一定的失访,为进一步降低其失访率,提高妇女孕前HIV检测率和HIV感染孕产妇的抗病毒治疗率,对有效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24个城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暴露前预防用药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MSM对HIV暴露前预防(PrEP)的认知和用药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8月25日至9月5日通过男性社交平台Blued 7.5软件在我国24个城市招募MSM 2 447人参与线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PrEP知晓和用药与高危性行为等信息。采用三分类二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MSM的PrEP用药相关因素。采用SPSS 24.0和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MSM研究对象2 447人中,听说过PrEP者1 712人(69.96%),曾用药者437人(17.86%),正在用药者274人(11.20%),停用者163人(6.66%);437人曾用药者多数采用了按需用药方式,用药方案采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的占61.88%(388/627),人均用量为1.12片/周,获取药物以互联网为主,选择药物更关注PrEP用药的预防效果;163人停药最常见原因是认为没有HIV感染的风险。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中PrEP用药与年龄、月均收入、最近1年发生无保护肛交、最近1年使用助性剂和被诊断出患有性病等因素存在统计学关联,其中,与18~24岁组相比,25~44岁组的PrEP药物停用(a OR=0.54,95% CI:0.34~0.87)和未用药物(a OR=0.62,95% CI:0.44~0.87)的比例均较低。正在PrEP用药组的最近1年发生无保护肛交的比例均高于PrEP停用组和未用过组(均 P<0.05);未用过PrEP组的月均收入≥5 000元、最近1年使用助性剂和被诊断患有性病的比例较低(均 P<0.05)。 结论:我国MSM中PrEP用药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并以按需用药方式服用。尽管用药者达到一定比例,但仍需针对PrEP效果、副作用等内容加强健康教育,提升知晓率和用药率,建议在年轻MSM中利用互联网优势关注其PrEP用药需求和用药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