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远期结果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经腹腔镜食管下段与贲门肌层切开术(LHM)附加胃前壁180°包绕抗反流手术(Do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远期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单一术者应用LHM+Do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连续病例共54例,已除外术后复发再手术和合并癌变者。术前、术后应用症状问询、食管造影检查评价手术疗效;术前应用胃镜检查除外食管黏膜癌变,食管测压检查进行分型,24 h食管pH监测观察食管酸暴露。分析上述术前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症状持续6.5年(0.5~30.0年)。术中4例(7.4%)黏膜穿孔,无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随访中位值5.2年(0.5~9.0年),吞咽困难症状由术前100%降至5.6%( P<0.001),术后烧心症状发生率3.7%,Eckardt临床症状评分由术前4.85±1.64降至0.71±1.08( P=0.000),手术疗效优良率94.4%。术后5年无症状(Eckardt评分≤1)率88.8%。术前有、无夜间呛咳症状患者相比,术后5年无症状率分别为54.6%和91.7%( P=0.047)。术前Ⅰ、Ⅱ度食管扩张与Ⅲ、Ⅳ度食管扩张患者相比,术后5年无症状率分别为92.3%和79.0%( P=0.02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食管扩张程度较重是术后症状控制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 P=0.026)。 结论:LHM+Do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症安全可靠、症状缓解率高且疗效持久,术前食管扩张程度是手术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继续加强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和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1世纪以来,高分辨食管测压的问世促成贲门失弛缓症测压分型的出现,对治疗方法选择与预后判定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意义。24 h食管pH值监测结合食管阻抗的应用对诊断胃食管反流及判断反流物性质有决定性作用。经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外科治疗,经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和经腹腔镜磁性括约肌增强器放置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使原发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和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入了微创时代。我国原发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和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还不够普及,复杂疾病的诊治研究较少,缺乏高水平临床研究,是该领域今后努力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下Heller肌层切开术联合Dor胃底折叠术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Heller层切开术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到2023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8例手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47±15)岁。结果:吞咽困难是本组患者术前最常见的症状,其次是反酸。8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胃镜检查及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完善消化道钡餐X线造影、超声内镜、胸部、腹部、食管CT等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腹腔镜下Heller肌层切开术+Dor胃底折叠术,术中食管黏膜损伤2例,即时进行黏膜修补,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38±2.23)d。术后1个月内发生吞咽困难2例,经保守治疗后出院。所有患者手术后Eckardt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11)。 结论:腹腔镜Heller肌层切开术联合Dor胃底折叠手术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短~中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Heller-Do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Heller-Do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接受腹腔镜Heller-Dor手术5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短期并发症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术后12个月随访,进行术前、术后贲门失弛缓症状评分(Eckardt评分和Gerd-Q评分)比较。结果:5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4±22)min,术中平均出血(15±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2±1.3)d。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Eckardt评分和Gerd-Q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均 P<0.05)。术后5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全组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其中症状消失48例,改善5例。术后11个月发生胃食管反流1例。 结论:腹腔镜Heller-Dor手术除了能有效改善贲门失弛缓症的症状外,还能有效防止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并且手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贲门失弛缓症治疗失效患者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治疗失效患者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的围手术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POEM治疗,并完成随访的849例AC患者。对比观察既往有治疗患者(既往治疗组,n=245)与既往无治疗患者(既往未治疗组,n=604)的POEM疗效差异,并分析出现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术后临床反流和临床治疗失败的风险因素。结果:两组共34例(4.0%,34/849)患者出现气胸、胸腔积液、延迟出血等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但2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11/245)比3.8%(23/604), χ2=0.21, P=0.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持续时间≥60 min( OR=3.82,95% CI:1.81~8.08, P<0.05)是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医师熟练程度>100例( OR=0.23,95% CI:0.07~0.76, P<0.05)是避免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23个月(1~71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有203例(23.9%,203/849)出现临床反流,有94例(11.1%,94/849)临床治疗失败。既往治疗组的临床反流率为26.9%(66/245),既往未治疗组为22.7%(137/60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全层肌切开术( OR=1.49,95% CI:0.98~2.29, P=0.07)是随访期间发生临床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治疗组POEM术后5年临床治疗失败率为18.0%(44/245),既往未治疗组为8.3%(50/60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病程≥10年( HR=1.62,95% CI:1.04~2.52, P=0.03)、有既往治疗( HR=1.90,95% CI:1.26~2.88, P<0.05)是随访期间临床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POEM具有较低的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具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对于AC治疗失败的患者POEM仍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治疗方法。虽然既往治疗不会明显增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和临床反流的发生,但是会显著增加POEM临床治疗失败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AC)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其特点是食管体平滑肌无效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障碍。患者常表现为吞咽困难、反流和胸痛,或伴有体重减轻。临床上出现上述典型表现的患者可疑诊为AC,再通过客观诊断试验,如食管钡剂造影、内镜检查和压力测定等进行确诊。高分辨率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被认为是当前诊断AC的“金标准”。本病治疗方法主要有口服药物治疗、内镜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endoscopic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EBTI)、气囊扩张术(pneumatic dilatation,PD)、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laparoscopic heller myotomy,LHM)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等,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POEM。本文对近年来AC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相关进展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贲门失弛缓症15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讨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3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儿中,呕吐12例、吞咽困难9例、体重减轻9例、咳嗽6例、胸痛4例.15例患儿均进行消化道造影,均可见食管下端近贲门处典型的"鸟嘴"样改变;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提示贲门张力高通过困难,食管炎8例.12例接受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其中3例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Ⅰ型,9例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Ⅱ型.9例经24h食管pH抗阻监测结果显示,8例正常,1例评分偏高.5例进行胸部CT检查,均可见食管扩张、积液,1例可见肺炎及食管受压表现.15例患儿中5例接受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7例接受腹腔镜下Heller手术(laparoscopic Heller myotomy,LHM),2例给予药物治疗,1例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结论 儿童贲门失弛缓症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呕吐和吞咽困难,结合临床表现,电子胃镜、消化道造影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可诊断儿童贲门失弛缓症.POEM和LHM可明显改善症状,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腹腔镜Heller括约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腹腔镜Heller括约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Heller括约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的贲门失弛缓症198例,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个月行吞咽困难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体重评估,观察食管高分辨率测压、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变化,记录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1例失访,167例获得随访,随访6~84(65.3±10.6)个月,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吞咽困难多数明显缓解,出现反流、胃灼热12例,吞咽慢6例,腹胀5例,缓解不明显3例.42例术后6~9个月复查,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均无食管下括约肌(LES)基础压升高,食管体部静息压均低于胃内压;胃镜检查示LES进镜均无阻力;上消化道造影示均无蠕动波,18例扩张程度较术前减轻.术前及术后吞咽困难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Heller括约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性高,并发症较少,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Heller术+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腹腔镜Heller术+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Heller术+Dor胃底折叠术治疗的1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5~138 rnin,术中出血量25~100 mL,术后住院时间5~11 d;1例患者发生食管黏膜破裂,术中立即予修补缝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35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结论 贲门失弛缓症接受腹腔镜Heller术+Dor胃底折叠法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肝左外叶粘贴式悬吊在单孔腹腔镜左季肋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肝左外叶粘贴式悬吊在单孔腹腔镜左季肋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12例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单孔腹腔镜左季肋区手术,术中采用肝左外叶粘贴式悬吊暴露手术视野.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患者完成手术情况、手术方式、肝脏粘贴悬吊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肝脏粘贴悬吊的相关并发症.(2)术后情况: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术前和术后情况、住院费用、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获得随访的人数、随访时间、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1)术中情况:1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单孔腹腔镜左季肋区手术,无中转为多孔法或开腹手术.112例患者中,胃癌根治术30例,胃部分切除术23例,食管Heller肌切开+Dor胃底折叠术13例,胃大部切除术11例,胰体尾切除术11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10例,全胃切除术3例,脾切除术3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胰尾部切除术3例,单纯胃底折叠术1例,脾动脉瘤切除术1例.112例患者肝脏粘贴悬吊时间为(1.4±0.4) min,总手术时间为(192.0±91.3)min.112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肝脏裂伤、肝脏包膜下血肿等悬吊相关并发症.(2)术后情况:112例患者中,6例术前ALT、AST轻度升高,其中2例术后恢复正常,1例术后第1天升高、第3天恢复正常,3例术后1周仍轻度升高;106例患者术前ALT、AST均正常,其中31例术后第1天升高(28例术后1周内恢复正常、3例轻度升高),75例术后正常.112例患者术前ALT、AST分别为(16±11) U/L和(18±7) U/L,术后第1天为(31±21) U/L和(34±26) U/L,术后1周为(19±17) U/L和(19± 12) U/L;术前与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53,29.792,P<0.05);术前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05,1.284,P>0.05).112例患者住院费用为(45 231±20440)元,手术相关费用为(23 511±9 609)元,住院时间为(6.0±1.9)d.(3)随访情况:11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肝左外叶粘贴式悬吊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暴露效果满意,适合应用于单孔腹腔镜左季肋区手术中辅助暴露手术视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