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儿童谷氨酸脱氢酶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中国儿童谷氨酸脱氢酶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GDH-HI)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并诊断为GDH-HI的10例患儿家系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特征、致病基因携带情况和后期随访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DNA(PCR-DNA)直接测序法和二代测序技术对10例患儿及其亲属进行GLUD1基因测序分析。结果:10例患儿中9例出生体重正常,1例为巨大儿。9例患儿伴有无症状性高氨血症,1例患儿血氨正常。9例患儿曾试用二氮嗪治疗,均有效。10例患儿均携带GLUD1基因突变,其中5例携带GLUD1基因c.965C>T(p.R322H)突变,其余5例分别携带c.1388A>T(p.N463I)、c.1495C>A(p.G499C)、c.1493C>T(p. S498L)、c.1519G>A(p.H507Y)、c.1388A>G(p.N463S)突变;9例(90%)为新生突变,1例为父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8例患儿经长期随访,其中1例于确诊8年后自行缓解,7例需长期口服二氮嗪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其中2例合并癫痫。结论:中国GDH-HI患儿出生体重多为正常,少数患儿血氨正常;GLUD1基因突变多为新生突变,其中GDH p.R322H突变为中国儿童GDH-HI的热点突变。GDH-HI患儿多对二氮嗪治疗有效,随着病程的进展,部分患儿可出现癫痫,少数患儿有自行缓解倾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染色质三维结构变化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人类基因组不是呈单纯的线性结构,而是通过复杂的折叠和组装成三维结构。染色体结构捕获技术能检测染色质的三维结构。多种肿瘤的Hi-C测序数据表明,在肿瘤的进展过程中染色质拓扑结构发生变化,且与拷贝数变异相关。基因组隔室的转化和基因的表达量相关。但是目前对肿瘤染色质三维结构的研究结论过于宏观,尚处于探索阶段,难以立即应用于临床,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摆位误差对左乳癌术后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使用千伏级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kV-CBCT)技术测量左乳癌术后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探讨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左乳癌术后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提取每位患者前3次放射治疗前的kV-CBCT图像,分别与计划CT图像配准,由配准系统计算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胸背(Z)方向摆位误差.以第1次配准结果作为校正前的误差,以第2、3次配准结果作为校正后的误差,在治疗计划系统中按校正前、后误差大小平移计划中心点,计算校正前的计划(S-Plan)和校正后的计划(C-Plan)的剂量,并与治疗计划(T-Plan)进行比较,分析3者在计划靶区(PTV)、浅表区域、危及器官方面的剂量差异,以及计划的伽马通过率差异.结果 校正前摆位误差分别为(1.85±3.76)mm、(-1.80±3.25)mm、(-2.10±3.99)mm,校正后摆位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04±1.59)mm、(0.10±1.55)mm、(-0.01±1.47)mm.3组计划的PTV D98、D95、D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和浅表区域Dmean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S-Plan和T-Plan、C-Plan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计划患侧肺的V5、V20、V30、Dmean、心脏的Dmean、V5和脊髓Dmax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S-Plan和T-Plan、C-Plan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计划的伽马通过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S-Plan和T-Plan、C-Plan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kV-CBCT测量并校正左乳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摆位,能有效减少摆位误差及其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组蛋白H3K27me3沉默子重塑上调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磷酸甘油醛激酶1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绘制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组织的组蛋白H3K27me3沉默子图谱,寻找沉默子调控的重要靶基因.方法 从本院内镜中心收集HGIN与正常胃黏膜组织各24例,采用H3K27me3染色体靶向切割和标签化(Cleavage Under Target&Tagmentation,CUT&Tag)测序技术捕获基因组修饰区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类组织的沉默子信号特征以及差异;整合RNA测序数据及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Hi-C)公共数据,分析沉默子重塑调控的靶基因及调控的潜在生物学过程.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相比,HGIN组织H3K27me3修饰数量减少,信号强度全局性降低,呈现H3K27me3信号峰重塑现象;转录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HGIN共有888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基因4335个,表达下调基因4552个,其中CTNNB1等肿瘤发生相关基因显著上调;整合分析表观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发现沉默子丢失可能在转录水平上调氨基酸生物合成、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和糖酵解等关键代谢基因,如糖酵解关键酶磷酸甘油醛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1,PGK1)表达,进而促进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结论 组蛋白H3K27me3沉默子信号丢失是HGIN表观重塑特征之一,沉默子丢失可能与PGK1等糖酵解和氨基酸代谢基因表达紊乱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直肠癌术前固定野动态调强与不同能量容积旋转调强的剂量学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固定野动态调强(c-IMRT)与不同能量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直肠癌术前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8例直肠癌术前患者,在Eclipse 10.0计划系统上分别进行6 MV5野c-IMRT和6 MV、10 MV单弧VMAT三组计划设计.PTV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2 Gy/次.在95%体积的PTV达到处方剂量前提下,比较三组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正常组织低剂量体积(B-P)、机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TT).结果 VMAT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比c-IMRT略低(P>0.05),10 MV VMAT的均匀性指数(HI)、V105与c-IMRT相似(P>0.05),均显著优于6 MV VMAT(P<0.05).在VMAT计划中小肠的Dmean、V50略高于c-IMRT(P>0.05),其Dmean、D5、V40 10MV VMAT显著低于6 MV VMAT(P<0.05).膀胱的Dmean、D5、V30较c-IMRT显著高(P<0.05),在D5的保护上10 MV VMAT显著优于6 MVVMAT(P<0.05).双侧股骨头的Dmean、V20、V30明显低于c-IMRT(P<0.05).相对于VMAT来说,B-P的V5、V10显著高于c-IM-RT,V20显著低于c-IMRT (P<0.05),其中V10、V15、V20 10MV VMAT较6 MV VMAT显著低(P<0.05).MU:6 MV VMAT(365±21)和10 MV VMAT(427±53)分别较c-IMRT(940± 177)减少了61%、55% (P<0.05).TT:6 MV VMAT(67±3)s和10 MV VMAT(72±6)s分别较c-IMRT(247±28)s减少了73%、71% (P<0.05),10 MV VMAT比6 MV VMAT增加了7%(P<0.05).结论 VMAT可以达到或优于c-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10 MV VMAT能更好地保护小肠、膀胱和双侧股骨头,同时明显减少MU与T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群体细胞Hi-C文库的建立及其质量控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验证常规Hi-C(highest-throughput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建立文库的方法,并留意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染色体核型异常者和正常者各2例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单个核细胞,经甲醛交联后,按照常规Hi-C方法,构建Hi-C文库,并对实验过程进行浓度检测、 交联效果检测、 染色质完整性检测、 文库质量检测等质量控制.结果 构建了4个Hi-C文库,对常规Hi-C流程的各个质量质控点的检测结果均符合Hi-C建库的要求.结论 常规Hi-C流程的可重复性是可靠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恩施地区人群葡萄糖激酶调控蛋白基因rs1260326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葡萄糖激酶调控蛋白(GCKR)基因rs1260326位点多态性与恩施市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原发性痛风患者15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190例和健康对照者104名.采用Hi-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合多重PCR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该位点进行基因分析,分析不同等位基因或基因型与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易感性的关系.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发病的相对风险.结果 rs1260326基因型CC、TC、TT在痛风组中频率分别为8.8%(14/158)、60.8%(96/158)、30.4%(48/158),在高尿酸血症组中分别为15.8%(30/190)、54.7%(104/190)、29.5%(56/190),在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21.2%(22/104)、45.1%(47/104)、33.7%(35/104),痛风组与健康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95,P=0.007),高尿酸血症组与健康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65,P=0.264).等位基因C和T在痛风组中频率分别为39.2%(124/316)和60.8%(192/316),高尿酸血症组分别为43.2%(164/380)和56.8%(216/38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3.8%(91/208)和56.2%(117/208).等位基因T是痛风的易感基因.基因型TC、TT 、TC+TT使患痛风的危险性分别上升3.848、2.935、2.969倍.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s1260326位点SNP与高尿酸血症没有易感性.结论 GCKR基因rs1260326位点SNP可能与恩施地区原发性痛风的发病相关,而与高尿酸血症没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BCG2基因rs311401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武陵山地区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2基因(ABCG2)rs3114018位点与武陵山地区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i-SNP结合多重PCR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59例原发性痛风患者、18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106例健康对照者的ABCG2 rs311401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不同等位基因或基因型与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易感性的关系.结果:痛风组基因型频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因型CC和C等位基因均是痛风的易感因素(OR=5.861,95%CI:2.239~15.340,P<0.001;OR=2.461,95%CI:1.671~3.622,P<0.001);高尿酸血症组基因型频率与正常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该位点多态与高尿酸血症没有相关性(P>0.05);痛风组与高尿酸血症组相比,基因型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基因型CC和C等位基因分别使痛风的发生风险增加了4.131倍和1.994倍.结论:ABCG2 rs311401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武陵山地区原发性痛风的发病相关,等位基因C可能是原发性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可能更容易患痛风;该位点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没有显著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Nrf2通路探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抗氧化应激信号通路方面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秦组、薏苡附子败酱散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以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制备成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过程中的第3天,薏苡附子败酱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24,10.48,20.96 g·kg-1的薏苡附子败酱散药液,美沙拉秦药组给予0.82 g·kg-1的美沙拉秦药液;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给予同体积双蒸水,7d为1个疗程.实验过程中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包括体质量变化、大便性状以及粪便隐血等等,绘制每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表格.实验的第10天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做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组织病理(HI)评分,测量肠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的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血红素加氧-1(HO-1)蛋白表达,以及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结肠组织中Nrf2 mRNA表达变化.结果:治疗后药物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DAI评分明显降低(P<0.05),HE染色肠组织结构尚存,HI评分明显降低(P <0.05);T-SOD在模型组中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在药物组中的含量明显升高(P <0.05);MDA在模型组中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在药物组中的含量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rf2的表达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丹高(P <0.05);HO-1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薏苡附子败酱散低剂量组差异不大,薏苡附子败酱散高剂量组表达明显增高(P<0.05).RT-PCR检测Nrf2 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薏苡附子败酱散高剂量组高表达(P<0.05).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能够上调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蛋白HO-1的表达,增加Nrf2 mRNA表达,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甘蔗基因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甘蔗基因组庞大(10 Gb)且为高倍体(5x ~16x),甘蔗基因组的研究相对滞后.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如测序组装(Pacbio、Hi-C)、分子标记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实现了对高粱、水稻以及小麦等多种禾本科植物有关的基因组研究工作.这些重要技术为研究甘蔗基因组提供了新手段.该文综述了甘蔗的起源、分类、图谱的构建,与近缘种的共线性,基因组结构以及核型演化等甘蔗的基因组学特征,以期为甘蔗基因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