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银川市城乡青少年患龋现状及知信行调查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通过应用ICDAS龋病评估系统了解宁夏银川市12~18岁城乡青少年患龋状况,分析城乡之间青少年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差异,以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和卫生保健方案.方法:采取分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到银川市共3 362名12~18岁青少年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口腔检查遵循ICDAS-Ⅱ标准,问卷设计参考《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模板制定出符合本研究的问卷.结果:本次共调查3 362名学生,患龋率为80.9%,龋面均为5.00.其中城镇青少年患龋率81.0%,龋面均5.12;农村青少年80.8%,龋面均4.82,城乡之间患龋率及龋面均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口腔健康知识调查中农村地区青少年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较城市地区青少年差,城乡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针对青少年口腔健康态度及口腔卫生行为调查显示城乡对比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银川市城乡青少年患龋现状严峻,城乡地区青少年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态度和行为情况虽存在较大差异,但整体表现出认知不足、口腔健康态度消极和口腔卫生行为欠规范.因此,应加强开展青少年口腔健康教育工作,防大于治,防治结合,以促进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老年根面龋患者病情特征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老年根面龋患者病情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5月于笔者医院口腔科门诊就医的年龄≥60岁的3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ICDAS-Ⅱ根面龋诊断标准评估老年根面龋患病率,收集老年根面龋疾病特征及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根面龋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探讨老年根面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根面龋发病率为67.71%(251/382),215例根面龋发生排首位的为下颌第一前磨牙,其次为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最少为上颌切牙.其中上颌牙列根面龋最多见的是远中面,下颌牙列根面龋多见于唇颊面.牙龈退缩的平均牙数(24.25±7.09)颗、龋坏根面(1.12±0.25)个、充填根面(2.88±0.47)个、平均缺牙数(6.42±2.10)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333)、男性(OR=1.997)、保留牙数量多(OR=2.557)是老年根面龋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刷牙频率高(OR=0.069)是老年根面龋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根面龋患病率处于高水平,且以下颌第一前磨牙最常见,其中高龄、男性、保留牙数量多是老年根面龋发生的危险因素,刷牙频率高是老年根面龋发生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国际龋病检查和评估系统Ⅱ与WHO检查方法在低龄儿童龋检查中的应用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国际龋病检查和评估系统(international caries detec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ICDAS)-Ⅱ与WHO检查方法在低龄儿童龋流行病调查中的应用,评估ICDAS-Ⅱ在指导儿童口腔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北京市4所幼儿园共449名小班儿童(3岁)分别采用ICDAS-Ⅱ系统和WHO标准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对ICDAS-Ⅱ的检查结果进行龋分级比较:D1(0级为健康,1~6级为龋齿);D2(0~1级为健康,2~6级为龋齿);D3(0~2级为健康,3~6级为龋齿);D4(0~3级为健康,4~6级为龋齿).对两种龋病评估系统得到的患龋率、龋均及各牙面患龋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 ICDAS-Ⅱ中D1~D4患龋率分别为76.6%(344/449)、71.3%(320/449)、52.8%(237/449)和46.1%(207/449);龋均分别为:4.95±4.85、4.41±4.77、2.54±3.69和1.97±3.10;牙面患龋情况显示:在D1、D2水平下颌磨牙区面患龋最多,D3、D4水平上颌前牙区邻面患龋最多.WHO方法检测的患龋率为48.8%(219/449),龋均为2.27±3.54,患龋率显著低于ICDAS-Ⅱ系统检测中D1、D2标准(P=0.00),与D3、D4水平的患龋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P=0.42).结论 ICDAS-Ⅱ龋病评估系统与传统的WHO标准相比能检测出早期釉质脱矿情况,对龋病的早期预防更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天津市354名研究生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关系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天津市研究生的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在天津市高等院校全日制研究生中招募志愿者进行有关口腔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国际龋病检测和评估系统-Ⅱ(ICDAS-Ⅱ)检查龋损情况;用龋失补牙数(DMFT)和龋失补牙面数(DMFS)作为龋病的评价指标,并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1~29岁研究生354名,患龋率为100%,龋均为16.08±4.05,龋面均为21.40±6.55;男、女间龋均和龋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比较是否洁牙、牙齿有龋损时是否看医生、牙痛的处理方式、是否接受专业口腔保健指导等调查指标,其龋均和龋面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吃巧克力、甜点、喝酸奶的不同频率以及是否定期口腔检查等调查指标,其龋面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市研究生中,吃巧克力≥1次/周、甜点≥1次/d、喝酸奶≥1次/d的频率可能会增加龋病的发生;定期口腔检查、接受口腔健康指导、牙齿有龋损或牙痛时及时就医、洁牙等均能减少龋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渗透树脂在正畸邻面去釉后的防龋效果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渗透树脂在正畸邻面去釉后的防龋效果.方法 使用渗透树脂( ICON)和氟化物分别对邻面去釉后的牙釉质进行处理.采用半口对照试验,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将试验组渗透树脂应用在患者口腔1、3象限,将对照组氟化物应用在患者口腔2、4象限;B组将渗透树脂应用在患者口腔2、4象限,将氟化物应用在患者口腔1、3象限.术后在第3、6、9、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外观观察和放射检查两种方法进行评估,观察渗透树脂与氟化物在不同时间段的防龋效果.结果 两处理组在术后3?6?9 个月的ICDAS-Ⅱ分级和放射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个月,ICON 组的ICDAS-Ⅱ评分及放射检查评分均显著小于3M ClinproTM White Varnis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ON 渗透树脂可以很好地预防邻面去釉后的釉质发生龋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年轻人患龋活跃性与龋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354名天津市高等院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男性100名(28.25%),女性254名(71.75%),年龄(23.90±1.32)岁,按国际龋病检查和评估系统(ICDAS)-Ⅱ进行口腔检查和Cariostat 龋病活跃性检测.ICDAS-11系统为双计分系统(CODE1+CODE2),CODE 2按0~6不同分级标准编码不同的龋病严重程度.根据Cariostat龋病活跃性检测CAT值,分为6组,比较组间及组内龋病严重程度间的差异.结果:354名在校研究生总患龋率为100%,龋均为(16.08±4.05),龋面均为(21.40±6.55).在相同的CODE2分级情况下,比较6组CAT值的组间差异,CODE2为4(P=0.01)、5(P=0.00)、6(P=0.0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CODE2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AT值分别与CODE2为3(r=0.123)、4(r=0.178)、5(r=0.253)、6(r=0.133)呈弱正相关(均P<0.05),其余相关性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龋活跃性与成洞龋的患龋牙面数呈弱正相关,而与早期龋患龋牙面数之间无相关性.Cariostat龋活跃性检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人成洞龋的数量,而不能反映早期龋的数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玻璃离子窝沟封闭术在乳磨牙龋齿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玻璃离子窝沟封闭术在乳磨牙龋齿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笔者医院行窝沟封闭术的儿童10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应用光固化窝沟封闭剂,观察组应用玻璃离子窝沟封闭剂.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封闭剂保留情况、患龋情况、国际龋病检测与评估系统(ICDAS-Ⅱ)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涂布封闭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封闭剂总保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封闭剂总保留率(90.69%)高于对照组(83.82%)(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龋率、ICDAS-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龋率(1.96%)低于对照组(5.88%),观察组ICDAS-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发热、牙龈炎、进食不适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中1例出现轻微疼痛,未经处理自行缓解.结论:玻璃离子窝沟封闭术在乳磨牙龋齿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封闭剂保留率,减小患龋风险,阻止龋齿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