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全身疾病治疗中的龋病防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龋病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可影响患龋病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全身疾病的治疗可以改变口腔微生态环境,影响唾液腺功能和唾液成分,直接或间接破坏牙体组织结构,导致龋易感性增加。与全身疾病相关的龋病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其防治方法也有所不同。本文回顾和分析全身疾病治疗过程中龋病易感的原因和机制,系统介绍全身疾病治疗中的龋病防治和龋病管理的现代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龋病病因学研究与临床诊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龋病是发生于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加重或诱发全身疾病的主要口腔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多组学技术、疾病动物模型与临床队列研究的进步,以及新型口腔材料与数字化、微创技术的发展,龋病的病因学研究与临床诊疗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全生命周期龋病管理理念更将龋病纳入全身慢性病防治体系,为不同年龄段龋病的群体管理和不同风险因素的个体化防治指明了方向。应进一步加强龋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加快龋病防治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械的临床验证,为龋病的早期诊断、综合预防以及功能与美学并重的微创诊疗提供有力手段,推动我国龋病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口腔内苦味受体的分布和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苦味受体除了在舌乳头味蕾上表达外,在呼吸、消化、生殖及心血管等非味觉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具有识别苦味物质和细菌代谢产物,启动机体免疫反应,维持内环境稳态等作用.口内苦味受体的作用不仅仅是感知苦味,在牙周组织也有表达并具有相应功能,是口腔感染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该文总结了口内苦味受体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及其在调节口腔炎症和细菌方面的作用;探讨了苦味受体 38 亚型(TAS2R38)的基因多态性对先天免疫的影响,及其与龋病、牙周病易感性的关系,以期为龋病、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婴幼儿龋口腔致龋菌活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婴幼儿龋、重度婴幼儿龋及无龋患儿口腔致龋菌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南京市三所幼儿园共289名3~5岁儿童进行口腔冠龋检查,使用龋态-Cariostat龋病易感性检测试剂盒进行龋活性试验,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乳牙患龋率为47.8%,重度婴幼儿龋患病率为20.4%;婴幼儿龋、重度婴幼儿龋及无龋患儿三组间Cariostat值具有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龋活跃性检测值与龋均(dmft)、龋面均(dmfs)显著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睡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龋活跃性检测值与儿童乳牙患龋有明显相关.结论:婴幼儿口腔致龋菌活性可反映龋病的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隐形矫治中邻面去釉后处理方法与龋患率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临床上邻面去釉后及时牙面抛光和涂抹氟化物以及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与龋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邻面去釉样本45例,共196个牙位,其中男18例,女27例.对每个邻面去釉样本进行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评价龋发生率,并与邻面去釉量,牙面抛光与涂抹氟化物,以及刷牙方法,刷牙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邻面去釉量、去釉部位不是术后龋易感性的相关因素.患者的刷牙方法与术后的龋易感性也不存在相关性,但是术后及时涂氟化物、抛光与患者的刷牙次数与术后的龋易感性存在相关性.性别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 建议临床工作上对于邻面去釉患者均需要进行牙面抛光和氟化物的涂抹.口腔卫生宣教也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之一,特别是术后的刷牙次数与龋病的发生呈正相关性,提示针对术后的刷牙次数一定要给予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龄儿童龋致龋微生物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健康儿童口腔存在动态平衡的微生物群落环境,当这种平衡遭到破坏,部分微生物将转变为致龋微生物并引发低龄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致龋微生物在ECC发病过程中发生的改变可作为评估儿童患龋风险及预测ECC发展速度的生物标志物,对ECC的诊疗意义非凡.就目前研究较多的数种微生物而言,变异链球菌和与其密切相关的白假丝酵母菌、双歧杆菌属、血链球菌的相关指标有可能作为生物标志物联合判断儿童龋易感性.乳杆菌属的检出率和检出水平可能为判断ECC发展速度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生命周期的龋病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龋病是需要重点防治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口腔慢性病之一,具有患病率高、治疗率低和再治疗率高等特点,传统的防治策略无法有效控制龋病的发生.本文提出一种全生命周期龋病管理的理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生理特点,进行龋病的群体管理;针对不同风险因素和风险程度,进行龋病的个性化管理.以实现调控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多种因素,恢复口腔微生态平衡,进而控制龋病进展并重建牙齿结构与功能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牙釉质中的蛋白质基因与儿童龋病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龋病在儿童中最为常见,由于儿童龋病不会自行修复,且发展下去会引起局部疼痛、脓肿,导致咀嚼困难、睡眠困难,甚至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引起龋病的原因有很多:细菌、不健康饮食、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龋病的发生与宿主的易感性关系密切,研究热点主要为牙釉质中的相关蛋白质.本文就牙釉质中蛋白质基因的多态性和儿童龋病的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氟牙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氟牙症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因摄氟过量导致牙釉质中矿物质含量降低和孔隙率增加,从而引起的一种牙釉质发育不全,可影响牙齿功能和患者的美观.氟牙症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过量的氟摄入是氟牙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氟的摄入途径主要包括氟化物的应用、日常饮食和空气.近几十年来由于氟化物广泛应用于预防龋病,且氟暴露途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对氟化物如何在有效防龋和预防氟牙症之间取得平衡进行探索.此外,较早年龄的氟暴露也可增加氟牙症发生风险,而营养结构的改善可对氟牙症起预防作用,基因易感性、社会经济地位及家长意识均可对氟牙症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就氟牙症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氟牙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uraphat与Fluor Protector抑制固定正畸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使用激光龋齿探测仪,比较两种含氟物Duraphat与Fluor Protector抑制固定正畸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直丝弓固定矫治的12~18岁青少年患者6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试验组A右上前牙及前磨牙涂布Fluor Protector,试验组B左下前牙及前磨牙涂布Duraphat,对照组A左上前牙及前磨牙不使用任何药物,对照组B右下前牙及前磨牙仅涂布0.9%的氯化钠水溶液.分别于患者粘接正畸托槽前、粘接托槽后1个月、3个月使用激光龋齿检测仪测试受试牙牙面并记录荧光值(DD),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数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①正畸托槽粘接后1个月、3个月时,2组涂布氟漆试验组的DD值均低于2组未涂布氟漆的对照组(P<0.05),说明Duraphat与Fluor Protector两种氟漆均显示了明显抑制釉质脱矿的能力.②正畸托槽粘接后1个月、3个月时,涂布Flour Protector的试验组A与涂布Duraphat的试验组B的DD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不同浓度的氟保护漆在抑制牙釉质脱矿的能力方面没有明显优劣.结论 ①接受固定矫治的患者存在釉质脱矿的易感性.②Duraphat与Fluor Protector两种不同浓度的氟化物对正畸过程中牙釉质的脱矿均有抑制作用,二者抑制脱矿的能力没有明显差异.③DIAGNOdent激光龋齿检测仪适合临床探查釉质的脱矿及龋损,对釉质表面的改变感应相当敏锐,帮助医师对龋病做出早期诊断,及早监控并采取合适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