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ICU气管切开患者治疗看护期间实行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ICU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将其进行分组,2020年1~12月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37例、2021年1~12月为观察组(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44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时间(ICU入住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后不同时间段(3 d、15 d、30 d)的生活质量(生理职能、心理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时间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经重复测量方差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明显缩短ICU气管切开的相关临床治疗时间,同时大幅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套餐执行——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验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套餐》在天津地区的有效性。方法:依据《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套餐》编制自检问卷,并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对天津市各地区的40家医院综合ICU进行调查。结果:天津市综合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套餐》自检表评平均分为28.92分(满分30分),其中床头抬高、镇静唤醒、及时拔管、严格手卫生、维持有效气囊压、及时倾倒冷凝水、及时清除囊上滞留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套餐执行总分与天津市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具有相关性( r值为0.101, P<0.01);ICU单元布局、护士层级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套餐执行是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影响因素。 结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套餐》在天津地区ICU得到较好的落实,实施这一套餐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ICU患者谵妄评估约束分级方案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设计ICU患者谵妄评估约束分级方案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借助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制定ICU患者谵妄评估约束分级方案。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患者86例,根据护理单元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约束指导运用加拿大ICU约束决策轮和等级工具,观察组(44例)运用ICU患者谵妄评估约束分级方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疾病转归、总约束时间以及各级约束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跌倒/坠床、非计划性拔管率、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制定的ICU患者谵妄评估约束分级方案,不但能够使ICU患者的约束时间得以缩短,身体约束率降低、约束强度减弱,而且还能够使其预后得到有效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远程重症系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查找远程重症系统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探索构建远程重症系统架构,验证已建成的远程重症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为牵头单位,青岛大学医疗集团为依托,建设以集团核心医院为中心、集团内成员单位为节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远程重症系统。通过查阅文献及现场调研论证,查找影响远程重症系统建设的原因。现场调研相关医院重症医学科实际情况,论证选择有意向的ICU以及合作第三方通讯和设备公司,通过物联网及5G通信技术建成远程重症系统。通过实际开展远程监护、可视化查房、会诊、教学等活动,验证其系统功能。结果:相关人员认知不足、远程医疗执业认证要求、信息安全问题和设备信息集成障碍是影响远程重症系统建设的主要原因。远程重症系统架构包含床单元设备及音视频信息物联采集、采集信息无损安全传输、信息在远程中心实时显示、中心与各节点医院ICU工作人员实时互动、诊疗信息云端储存5个部分。经验证患者诊疗数据信息可通过5G网络专线实时、安全、无损传输。通过该系统可实现患者监护、呼吸机、输液工作站应用信息及音视频监控信息实时、稳定上传;结合远程会议连线与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双向交流,可实现实时远程监护、可视化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功能。结论:远程重症系统在医疗集团内部建设是可行的,可以安全有效地实现实时远程监护、可视化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结合5G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新一代智慧化ICU单元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索结合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智慧化ICU单元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基础。方法:研究于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集合医疗、护理、院感管理、临床医学工程、5G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后勤服务等多学科团队,对急诊ICU的一个床单元进行智慧化设计与改建。结果:本研究构建的智慧化ICU单元装配智慧虚拟天窗、床旁智能音箱及集束化环境监控中控台,打造家居式智慧医疗服务。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建成智慧化的ICU单元,实现ICU多维度信息的远程高速互动,包括远程监护、远程查房、远程会诊及家属探视的智能化辅助;建立了智能化ICU感染防控系统,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的自动识别和报警。结论:结合5G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新一代智慧化ICU单元有助于提高危重症患者服务的水平,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综合创伤中心模式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探索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以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创伤单元为主导,联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以综合医院创伤中心及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团队替代发达国家的独立创伤中心建设思路,探索本地区现阶段创伤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1年1月前后两年25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以ICU创伤单元为主导的综合创伤中心救治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6例为观察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MDT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同时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厅滞留时间、开始急诊手术时间及完成影像学检查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完成影像学检查时间(min:14.40±3.10 vs.26.00±5.28)、抢救厅滞留时间(min:32.90±10.65 vs.68.20±21.33)、急诊手术时间(min:39.8±13.72 vs.108.10±59.94)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以ICU为主导的综合创伤中心救治模式的建立,构建了严重创伤救治的一体化流程,能够规范严重创伤救治体系,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极大缩短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主动全覆盖筛查与预先接触隔离联用于ICU多重耐药菌防控中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8/24
目的 研究主动全覆盖筛查与预先接触隔离联用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所有入住ICU医疗单元的患者400例为对照组,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所有入住ICU医疗单元的患者40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执行常规多重耐药菌筛查与接触隔离程序,试验组执行主动全覆盖筛查与预先接触隔离联用管理模式,对2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ICU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信行评分高于对照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CRE感染占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全覆盖筛查的多重耐药菌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为99.00%.结论 主动全覆盖筛查在多重耐药菌携带者早期识别领域应用价值较高,主动全覆盖筛查与预先接触隔离联用模式利于提升ICU医护人员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信行水平,可减低ICU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24
-
预防性手指操降低ICU住院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分析预防性手指操降低ICU住院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调取 2020 年 8月至 2021 年 8 月诊治的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ICU住院患者 64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为2 个护理单元.对照组 32 例,予以系统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日常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和针对并发症的特殊护理.观察组 32 例,在系统护理基础上,予以预防性手指操训练,术后 30 min开始,每小时重复 1 组动作.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包括术后手掌周径差、术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术后 1 h、2 h、3 h、4 h、5 h、6 h的手掌周径差,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 1 h、2 h、4 h、6 h的术后疼痛程度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学(P<0.05).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率 18.75%,高于观察组 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住院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预防性手指操训练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及肢体肿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重症肌无力危象多学科协作的华山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重症肌无力危象(MC)是重症肌无力(MG)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机械呼吸支持的最危急状态,具有较高的在院病死率和较长的ICU住院时间.在神经重症监护室内建立"危象单元",由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输血科、心内科、护理部和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组成医疗综合体,从气道管理、快速疗法、重症肺炎的监测和预防、身心护理及综合康复等方面,为MC患者提供高效的个体化治疗.文中介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单中心经验,以探讨MC患者管理的多学科诊疗协作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重症医学科运行基本数据同质化管理策略——一家我国西南地区大学附属医院的数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学科运行基本数据的同质化管理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至 2022 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A、B、C 3 个医疗单元运行基本数据资料和质量控制数据,包括学科每年收治患者数、使用呼吸机患者数、死亡患者数、自请出院患者数、转出患者数、意外发生数、ICU住院总日数、平均占床数、平均ICU住院天数等,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策略.结果 2018 至 2022 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综合ICU各区共收治 8736 例患者.2018 至2022 年科室A、B、C 3 个病区 5 年临床工作运行基本指标比较:除意外发生数外,A、B、C 3 个病区之间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收治患者数(例):584.60±35.10、675.80±71.38、486.40±40.41,使用呼吸机患者数(例):504.60±38.71、541.40±59.88、402.60±30.32,死亡患者数(例):84.60±16.24、75.20±13.76、54.80±7.29,自请出院患者数(例):104.40±6.22、103.40±5.94、59.80±20.24,转出患者数(例):383.40±33.29、493.40±71.94、361.40±33.13,ICU住院总日数(d):4959.60±194.76、4643.80±190.30、4200.80±118.70,平均占床数(张):13.56±0.62、12.75±0.51、11.49±0.32,平均ICU住院天数(d):8.44±0.31、7.05±0.64、8.66±0.74,均P<0.05].2018 至 2022 年科室A、B、C病区各年临床工作运行基本指标比较:除意外发生数逐年减少外(次:19.67±2.89、12.00±3.61、9.33±4.16、6.33±2.09、3.33±1.53,均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科运行基本数据同质化管理是学科同质化管理及质量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保障学科质量控制数据提取真实可靠的原始土壤.只有各级医师都参与了学科运行基本数据和质量控制数据同质化管理,才能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