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源性左旋肉碱对过度内质网应激介导的严重烫伤大鼠肝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外源性左旋肉碱对过度内质网应激介导的严重烫伤大鼠肝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15只6~8周龄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烫伤+肉碱组,每组5只,单纯烫伤组和烫伤+肉碱组大鼠背部制作30%体表总面积的Ⅲ度烫伤,其中烫伤+肉碱组大鼠另外给予腹腔注射左旋肉碱。伤后72 h,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损伤生物化学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样本数为5。伤后72 h,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伤后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qPCR)法检测肝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标志物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内质网应激相关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mRNA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GRP78、CHOP、NLRP3、caspase-1、caspase-1/p20、消皮素D-N、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样本数均为5。取人肝癌细胞HepG2,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0.1 μmol/L衣霉素组、0.2 μmol/L衣霉素组、0.4 μmol/L衣霉素组、0.8 μmol/L衣霉素组,分别作相应处理。培养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筛选衣霉素干预浓度(样本数为5)。取HepG2人肝癌细胞,分为DMSO组、单纯衣霉素组和衣霉素+肉碱组,分别作相应处理。培养24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GRP78、CHOP、NLRP3、caspase-1、caspase-1/p20、消皮素D-N、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 t检验。 结果:伤后72 h,单纯烫伤组大鼠血清中AST和ALT水平分别为(640±22)、(157±8)U/L,均分别明显高于假伤组的(106±13)、(42±6)U/L( t值分别为-46.78、-25.98, P<0.01);烫伤+肉碱组大鼠血清中AST和ALT水平分别为(519±50)、(121±10)U/L,均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 t值分别为4.93、6.06, P<0.01)。伤后72 h,假伤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基本正常,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与假伤组相比,单纯烫伤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细胞排列紊乱;与单纯烫伤组相比,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伤后72 h,单纯烫伤组大鼠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消皮素D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伤组( t值分别为34.42、41.93、30.17、15.68, P<0.01);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消皮素D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 t值分别为34.40、37.20、19.95、7.88, P<0.01)。伤后72 h,与假伤组相比,单纯烫伤组大鼠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caspase-1/p20、消皮素D-N、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12.28、26.92、5.20、10.02、24.78, P<0.01);与单纯烫伤组相比,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caspase-1/p20、消皮素D-N、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 t值分别为10.99、27.96、12.69、8.96、12.27, P<0.01)。伤后72 h,单纯烫伤组大鼠肝组织中GRP78、CHOP的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假伤组( t值分别为21.00、16.52, P<0.01),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中GRP78、CHOP的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 t值分别为8.92、8.21, P<0.01);单纯烫伤组大鼠肝组织中GRP78、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伤组( t值分别为22.50、14.29, P<0.01),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中GRP78、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 t值分别为14.29、5.33, P<0.01)。培养24 h后,与DMSO组相比,0.1 μmol/L衣霉素组、0.2 μmol/L衣霉素组、0.4 μmol/L衣霉素组、0.8 μmol/L衣霉素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 t值分别为4.90、9.35、18.64、25.09, P<0.01);选择0.8 μmol/L作为后续衣霉素的干预浓度。培养24 h后,与DMSO组相比,单纯衣霉素组细胞GRP78、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10.48、17.67, P<0.01);与单纯衣霉素组相比,衣霉素+肉碱组细胞GRP78、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 t值分别为8.08、13.23, P<0.05或 P<0.01)。培养24 h后,与DMSO组相比,单纯衣霉素组细胞NLRP3、消皮素D-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13.44、27.51, P<0.01),caspase-1、caspase-1/p20、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 P>0.05);与单纯衣霉素组相比,衣霉素+肉碱组细胞NLRP3、消皮素D-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 t值分别为20.49、21.95, P<0.01),caspase-1、caspase-1/p20、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 P>0.05)。 结论:在严重烫伤大鼠中,外源性左旋肉碱可能通过抑制过度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焦亡相关通路发挥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记忆性CD3 +CD8 +CD45RO +T淋巴细胞IL-2/IL-15Rβ表达和抗病毒治疗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记忆性CD3 +CD8 +CD45RO +T淋巴细胞IL-2/IL-15受体β亚基(IL-2/IL-15Rβ)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相关性,以及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B)患者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和CD3 +CD8 +CD45RO +T淋巴细胞IL-2/IL-15Rβ表达变化。 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慢性乙型肝炎住院及门诊患者184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CAHB组纳入68例,无症状HBV携带组纳入47例。同时选取同时期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CAHB组患者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并随访(8例失访),分别比较剩余30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和30例HBeAg阴性患者治疗前后HBV感染相关指标、ALT和CD3 +CD8 +CD45RO +T淋巴细胞IL-2/IL-15Rβ表达变化。多组间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两组间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CAHB患者PBMC CD3 + CD8 + CD45RO + T淋巴细胞IL-2/IL-15Rβ表达比例和平均荧光强度(MFI)与CD3 +T淋巴细胞中CD8 + CD45RO + T淋巴细胞比例相关性。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CAHB组患者PBMC CD3 +T淋巴细胞中CD8 +CD45RO +T淋巴细胞比例为(8.6±3.7)%,高于无症状HBV携带组[(5.7±2.5)%]和健康对照组[(5.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CAHB组PBMC CD3 +CD8 +CD45RO + T淋巴细胞IL-2/IL-15Rβ表达比例为(6.8±4.7)%,高于无症状HBV携带组[(4.7±2.8)%]和健康对照组[(4.3±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CAHB组PBMC CD3 +CD8 +CD45RO + T淋巴细胞IL-2/IL-15Rβ MFI为(243±168),高于无症状HBV携带组(160±91)和健康对照组(160±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CAHB组PBMC CD3 +CD8 + CD45RO + T淋巴细胞IL-2/IL-15Rβ表达比例及MFI与CD3 +T淋巴细胞中CD8 +CD45RO +T淋巴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 r=0.33和0.28, P均<0.05)。经抗-CD3+super-2刺激,CAHB组PBMC CD3 +CD8 +CD45RO +T淋巴细胞增殖比例为(43.7±16.0)%,高于无症状HBV携带组[(29.1±9.4)%]和健康对照组[(26.8±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阻断IL-2/IL-15Rβ表达后,CD3 +CD8 +CD45RO +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下降[(11.2±6.3)%],低于CA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AHB组CD3 +CD8 +CD45RO +T淋巴细胞经抗-CD3+super-2刺激后分泌干扰素-γ(IFN-γ)、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CD3 +CD8 +CD45RO +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13.8±5.4)%、(14.0±4.3)%和(12.3±4.6)%,高于无症状HBV携带组[(8.4±2.6)%、(9.4±3.2)%和(6.8±3.3)%]和健康对照组[(6.9±2.7)%、(9.9±3.0)%和(7.7±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阻断IL-2/IL-15Rβ表达后,分泌IFN-γ [(2.4±1.6)%],IL-2 [(4.1±1.9)%]和TNF-α [(4.1±1.8)%]的CD3 +CD8 +CD45RO +T淋巴细胞比例均下降,低于CAH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30例HBeAg阳性CAHB患者治疗前HBeAg、ALT、PBMC CD3 +CD8 +CD45RO +T淋巴细胞IL-2/IL-15Rβ表达比例和MFI分别为521.4(68.9,1 339.0)COI、292(160,528)U/L、(6.4±3.2)%和(239±136),高于治疗后水平[3.5(1.5,17.5)COI、20(14,31)U/L、(4.1±2.4)%和(134±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5.337和6.403, t=3.229和3.892, P均<0.05)。30例HBeAg阴性CA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ALT、PBMC CD3 +CD8 +CD45RO +T淋巴细胞IL-2/IL-15Rβ表达比例和MFI分别为(5 310±2 851)COI、(328±207)U/L、(7.1±5.8)%和(252±110),高于治疗后水平[(3 811±2 495)COI、(33±14)U/L、(4.6±2.9)%和(154±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67、5.595、2.116和2.383, P均<0.05)。 结论:IL-2/IL-15Rβ表达水平与CAHB患者记忆性CD3 +CD8 +CD45RO +T淋巴细胞数目、增殖和分泌功能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OS/TXNIP/NLRP3通路在三氯乙烯致敏小鼠皮肤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活性氧/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ROS/TXNIP/NLRP3)通路在三氯乙烯(TCE)致敏小鼠皮肤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20年8月,将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溶剂对照组(5只)、TCE处理组(15只)、TCE+(2-(2, 2, 6, 6-四甲基哌啶-1-氧基4-亚胺)-2-氧乙基)三苯基氯化磷(Mito TEMPO)联合处理组(15只),建立TCE致敏小鼠模型。在末次激发后24 h根据小鼠背部皮肤红斑和水肿情况将TCE处理组和TCE+Mito TEMPO联合处理组小鼠分别分为致敏阳性组和致敏阴性组。末次激发后72 h处死小鼠,取小鼠背部皮肤,观察小鼠皮肤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背部皮肤组织NLRP3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背部皮肤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 1)、白介素1β(IL-1β)和TXNIP的相对表达情况,并检测背部皮肤组织细胞内ROS水平。结果:TCE组和TCE+Mito TEMPO组小鼠致敏率分别为40.0%(6/15)和33.3%(5/1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CE致敏阳性组小鼠背部皮肤表皮明显增厚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表皮细胞内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线粒体嵴消失并出现空泡变性;TCE+Mito TEMPO组损伤较之减轻,线粒体数量较多,细胞结构相对正常。TCE致敏阳性组和TCE+Mito TEMPO致敏阳性组小鼠皮肤NLRP3、ASC、Caspase 1、IL-1β和TXNI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ROS含量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和相应致敏阴性组( P<0.05);TCE+Mito TEMPO致敏阳性组NLRP3、ASC、Caspase 1、IL-1β和TXNI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ROS含量明显低于TCE致敏阳性组( P<0.05)。 结论:在TCE所致药疹样皮炎中,ROS/TXNIP/NLRP3通路激活促进IL-1β的释放,加重皮肤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呈孟德尔遗传的分枝杆菌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呈孟德尔遗传的分枝杆菌病是少见的遗传异常,特征为对弱毒力的分枝杆菌敏感,如卡介苗和环境分枝杆菌.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通路是控制分枝杆菌感染的关键,数个相关基因已被鉴定.IFN-γ分泌受损见于IL-12p40和IL-12受体β1(IL-12Rβ1)缺陷患者,对IFN-γ反应受损见于IFN-γ受体1、IFN-γ受体2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子1(STA1)缺陷患者.其他已获得鉴定的相关生殖突变基因包括细胞色素b(-245)β亚单位(CYBB)、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泛素样修饰子(ISG15)、RORC和TYK2.一半的患者除易感沙门菌外,并不表现有常见的相关感染.现就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分子特征、临床特点、实验室发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为儿科医师在此领域的诊疗工作提供相关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反式桂皮醛通过抑制前额皮质IL-1β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记忆障碍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反式桂皮醛(Trans-cinnamaldehyde,TCA)对早老素1/2条件性双基因敲除(Presenilin1/2 conditional double knockout,PS cDKO)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样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基因鉴定确定小鼠的基因型,将9月龄的PS cDKO小鼠和其同窝野生型对照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型组(wildtype,WT)、野生型+TCA组(WT+TCA)、模型组(PS cDKO,cDKO)和模型+TCA组(cDKO+TCA),每组15只.WT+TCA和cDKO+TCA组的小鼠给予含有TCA(240 ppm)的饲料治疗,WT和cDKO组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共治疗90天,后30天进行行为学测试,测试结束后取材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其中,旷场实验观察TCA对PS cDKO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新异物体识别实验观察TCA对PS cDKO小鼠辨识记忆的影响;Y迷宫实验观察TCA对PS cDKO小鼠空间记忆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TCA对PS cDKO小鼠前额皮质中突触蛋白表达的影响;qRT-PCR检测TCA对PS cDKO小鼠前额皮质中促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mRNA水平的影响;ELISA检测TCA对PS cDKO小鼠前额皮层中IL-1β含量的影响.结果 TCA对PS cDKO小鼠的运动能力没有影响,可以改善其受损的短时辨识记忆(P<0.05)和空间记忆(P<0.001).另外,TCA上调PS cDKO小鼠前额皮质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的亚基NR1(P<0.05)和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alpha(Ca/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Ⅱalpha,αCaMKII)的磷酸化水平(P<0.01)的表达,下调IL-1β的mRNA水平(P<0.001)和减少IL-1β的产生(P<0.05).结论 TCA可能通过抑制前额皮质促炎症因子IL-1β和上调突触蛋白的表达发挥对PS cDKO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鹿血晶通过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5-羟色胺合成及降解抑制顺铂诱导的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鹿血晶保护肾脏以及抑制顺铂诱导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设对照组、模型组及鹿血晶(160、400、1000 μg/mL)组和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抑制剂氯吉兰(15μmol/L)组,加入药物预处理1h后加入顺铂(20μmol/L)刺激24 h诱导细胞损伤.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鹿血晶(0.78 g/kg)组,鹿血晶组预给药7d,然后模型组及鹿血晶组ip顺铂(25mg/kg)诱导肾损伤,继续治疗3d后处死动物.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以及细胞及小鼠肾组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采用荧光探针DCFH-DA、Mito-Tracker Red CMXRos及荧光染料Hoechst 33342分别检测细胞内ROS含量、定位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细胞 B 淋巴细胞瘤-2(B 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 X 蛋白(Bcl-2 associated X,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NADH脱氢酶 1(NADH dehydrogenase 1,ND1)、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ATP 合成酶亚单位6(ATP synthase 6,ATP6)、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 p65)、磷酸化 NF-κB p65(phosphorylated NF-κBp65,p-NF-κBp65)、抑制子 κBα(inhibitor of NF-κB,IκBα)、p-IκBα 蛋白表达,细胞及小鼠肾组织色氨酸羟化酶 1(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1)、芳香簇氨基酸脱羧酶(aromatic amino acid decarboxylase,AADC)、5-HT2A 受体(5-HT2Areceptors,5-HT2AR)、MAO-A蛋白表达;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肾组织Tph1、AADC、5-HT2AR、MAO-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鹿血晶可抑制HK-2细胞内ROS、MDA及上清液中TNF-α、IL-1β水平(P<0.05、0.01),降低细胞内GSH、SOD水平(P<0.05、0.01),抑制细胞凋亡.鹿血晶(1000μg/mL)组与氯吉兰组的作用效果接近,两组对顺铂诱导NF-κB p65磷酸化、细胞凋亡激活(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上调及Bcl-2表达下调)、呼吸链功能下降(ND1、CYTB、ATP6表达下调及ATP水平降低)的逆转作用也接近.并且,鹿血晶(1000 μg/mL)组可明显抑制顺铂诱导的HK-2细胞Tph1、AADC、5-HT2AR、MAO-A表达上调以及5-HT含量升高(P<0.05、0.01),而氯吉兰组使5-HT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荧光探针检测表明,线粒体是顺铂刺激时HK-2细胞产生ROS的部位,且鹿血晶(1000μg/mL)组和氯吉兰组对其有相似的抑制效果.HE染色显示,顺铂致小鼠肾组织损伤的部位主要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该部位也是Tph1、AADC、5-HT2AR、MAO-A表达上调最明显的部位.鹿血晶可抑制顺铂诱导的Tph1、AADC、5-HT2AR、MAO-A蛋白表达的上调及肾组织5-HT、ROS含量升高(P<0.01).结论 鹿血晶活性成分抑制顺铂诱导肾损伤的机制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肾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抑制顺铂对细胞Tph1、AADC、5-HT2AR、MAO-A表达的上调,从而抑制细胞的5-HT合成及线粒体5-HT降解,达到抑制线粒体ROS生成、保护呼吸链,最终抑制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β-榄香烯对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β-榄香烯对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及β-榄香烯低、高剂量(0.7、2.8mg/kg)组和艾芬地尔(5mg/kg)组,每组15只;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胫骨注射并ip二甲基亚砜,其余各组构建骨癌痛-慢性吗啡耐受模型后,分别ip相应药物,通过检测机械撤退阈值和热退潜伏期对各组大鼠进行疼痛行为学评估;采用qRT-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μ阿片受体(μopioid receptor,MOPR)、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 2B(N-methyl-D-asparate receptor subunit 2B,NR2B)和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的 mRNA 表达;采用 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NR2B、cAMP和MOPR的蛋白表达.分别采用不同质量浓度(5、10、20、25 μg/mL)的β-榄香烯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SH-SY5Y细胞活性,采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内cAMP含量,确定β-榄香烯作用于SH-SY5Y细胞的适宜质量浓度;设置对照组、吗啡组、β-榄香烯(5μg/mL)组和艾芬地尔(10μmol/L)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培养,其余各组采用10μmol/L吗啡作用SH-SY5Y细胞48h,以构建吗啡耐受细胞模型,而后β-榄香烯组和艾芬地尔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采用qRT-PCR检测TNF-α、IL-1β、IL-6、NR2B、cAMP和MOPR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R2B、cAMP和MOPR的蛋白表达.结果 给药第1天,相较于对照组,其余各组大鼠机械撤退阈值和热退潜伏期明显升高(P<0.001),随给药时间延长,吗啡组机械撤退阈值和热退潜伏期逐渐下降,各给药组机械撤退阈值和热退潜伏期明显高于吗啡组(P<0.05、0.01、0.001).β-榄香烯显著抑制SH-SY5Y细胞活性(P<0.001),且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β-榄香烯对SH-SY5Y细胞内cAMP含量无明显影响.吗啡耐受可促进大鼠脊髓组织和SH-SY5Y细胞中TNF-α、IL-1β、IL-6、NR2B及cAMP表达(P<0.001),抑制MOPR表达(P<0.001);给予艾芬地尔或β-榄香烯后,则呈现相反趋势(P<0.01、0.001),且β-榄香烯的作用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β-榄香烯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通过调控MOPR/NR2B有效缓解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多房棘球蚴虫体蛋白介导NK细胞表面受体NKG2A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多房棘球蚴虫体蛋白(Emp)介导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NK细胞凝集素样受体亚家族C成员A(NKG2A)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纯化NK细胞,按0.3×106个/孔(重悬至100μl RPMI 1640培养基),加至96孔细胞培养板,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阴性对照组加入1μg/ml白细胞介素-12(IL-12)和IL-15各1μl,Emp组加入1μg/ml IL-12、IL-15各1μl和7081μg/ml Emp 2.5μ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阳性对照组)加入1μg/ml IL-12、IL-15、TGF-β1各1μl,不足总量(104.5μl)的用RPMI 1640培养基调整,分别体外刺激培养24 h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受体NKG2A表达情况以及NK细胞和NKG2A+N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γ 干扰素(IFN-γ)、颗粒酶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穿孔素]的功能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差异性分析,LSD或Dunnett检验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Emp组和TGF-β1组表达NKG2A的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40±1.53)%、(3.00±1.07)%,均高于阴性对照组的(0.70±0.56)%(P<0.01).Emp组分泌IFN-γ 的NK细胞百分比为(42.38±15.94)%,与阴性对照组的(61.18±7.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p组分泌IFN-γ 的NKG2A+NK细胞百分比为(25.25±11.57)%,低于阴性对照组的(48.88±12.78)%(P<0.05);两组分泌颗粒酶B、TNF-α、穿孔素的NK细胞和NKG2A+NK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组分泌IFN-γ 的NK细胞和NKG2A+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2.77±2.56)%、(15.17±6.34)%,均低于对应阴性对照组(P<0.01);两组分泌颗粒酶B、TNF-α、穿孔素的NK细胞和NKG2A+NK细胞百分比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组NK细胞经TGF-β1刺激后分泌的IFN-γ 百分比低于Emp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p通过介导NK细胞表面受体NKG2A的表达上调而抑制NK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使用特异性抑制剂ZVAD和KN93分别抑制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的发生,来比较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哪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占比更大.方法 选择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ZVAD组和KN93组,在结扎前15 min,sham组不做处理,I/R组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ZVAD组和KN93组则分别注射ZVAD和KN93溶液,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心肌梗死面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检测特异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1)ZVAD组和KN93组较I/R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且KN93组相比ZVAD组,心肌梗死面积更小(P<0.05);(2)ZVAD和KN93处理后相比I/R组,cTnI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KN93组cTnI低于ZVAD组(P<0.05);(3)IL-1β和TNF-α在I/R组中明显升高(P<0.01),而在ZVAD组和KN93组中明显降低(P<0.05),KN93组IL-1β和TNF-α明显低于ZVAD组(P<0.05);(4)caspase-3和RIP3的表达在I/R组显著升高(P<0.05),而ZVAD和KN93组相对于I/R组二者的表达有所减少.其中RIP3的表达,KN93组相比I/R组显著下降(P<0.05),ZVAD组相比I/R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的表达,ZVAD组相比I/R组显著下降(P<0.05),KN93组相比I/R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ZVAD和KN93干预可以减轻I/R损伤,起到心肌保护作用;(2)KN93相比ZVAD在减少心肌细胞死亡方面存在较大优势,提示在I/R损伤中,相比细胞凋亡,程序性坏死可能起更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BRCC3/NLRP3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癌转化中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进展为EMT相关性卵巢癌(EAOC)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上海市长宁区幼保健院收治的EAOC、EMT、正常子宫内膜(CON组)组织标本各15例及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WB法检测EAOC、EMT和CON组织中NLRP3、caspase-1和IL-1β及含BRCA1/BRCA2的复杂亚基3(BRCC3)的表达水平.构建过表达BRCC3质粒和si-NLRP3质粒并转染EMT细胞CRL-7566,通过WB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BRCC3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变化.对过表达BRCC3组细胞进行干扰NLRP3实验,通过WB法检测干扰后BRCC3和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干扰后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EAOC和EMT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和BRCC3的表达水平较CON组均呈明显升高(均P<0.01),且EAOC组织中NLRP3与BRCC3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P<0.01).在CRL-7566细胞中过表达BRCC3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抑制细胞凋亡(均P<0.01),敲减NLRP3则抑制CRL-7566细胞的上述表型(均P<0.01),过表达BRCC3增强NLRP3的表达水平(P<0.01),而干扰BRCC3则抑制NLRP3表达(P<0.01);干扰NLRP3可以部分逆转BRCC3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P<0.01)、对细胞迁移(P<0.05)和侵袭(P<0.01)的促进作用.结论:EAOC和EMT组织中NLRP3和BRCC3均呈高表达,过表达BRCC3可促进CRL-756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抑制细胞凋亡,与EMT向EAOC转化有关,BRCC3/NLRP3是潜在的EAOC炎癌转化预测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