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补骨脂炮制工艺优选与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优选盐补骨脂不同盐制工艺,比较不同盐制品的差异。方法:建立补骨脂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采用综合评分法,以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总含量、特征图谱峰面积为评价指标,优选“盐炙”“盐蒸”“盐喷”“盐微波”4种不同炮制工艺;采用熵权TOPSIS法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不同补骨脂盐制品的质量差异。结果:优选的盐补骨脂“盐炙”工艺为170 ℃炒制13 min,“盐蒸”工艺为蒸制1 h,“盐喷”工艺为110 ℃炒制13 min,“盐微波”工艺为微波加热105 s。熵权TOPSIS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补骨脂盐制品质量排序为盐炙品>青盐炙品>盐喷品>盐微波品>盐蒸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补骨脂盐制品可聚为2类,其中盐炙品与青盐炙品聚为一类;盐喷品、盐蒸品和盐微波品聚为另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补骨脂盐制品可聚为4类,其中盐炙品、青盐炙品、盐喷品分别单独聚为一类,盐微波品与盐蒸品聚为同一类。结论:不同盐制方法炮制的盐补骨脂化学成分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盐补骨脂的炮制工艺优化和不同盐制品识别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壮骨关节丸HPLC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壮骨关节丸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Agilent Eclipse XDB-C 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 μl,建立15批壮骨关节丸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分析,同时估测其中18个成分含量。 结果:指纹图谱研究中,以异补骨脂素为参照峰,标定40个共有峰,指认18个色谱峰,15批市售壮骨关节丸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0. 99。结论:该方法便于操作、准确度高,可为壮骨关节丸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壮骨止痛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究壮骨止痛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潜在作用靶点与机制.方法:利用STRING数据库建立基于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的药物作用靶点与GeneCards、TTD和OMIM数据库中PMOP疾病靶点交集的PPI网络,并借助Cytoscape软件,将该网络可视化处理,得到"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同时,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间的结合能力.实验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采用mirco-CT和HE染色技术研究壮骨止痛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并通过RT-PCR技术评估关键靶点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壮骨止痛方活性成分与疾病共同靶点69个.其中关键靶点为PPARG、PTGS2、ESR1等.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揭示核心活性成分为豆甾醇、异补骨脂素、熊果酸、齐墩果酸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两者有较强结合能力.GO功能分析得到主要生物功能为对激素的反应等.KEGG富集主要相关通路为癌症的发病途径、雌激素信号通路等.CT扫描、HE染色可得壮骨止痛方能有效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RT-PCR显示壮骨止痛方组PTGS2mRNA表达显著升高,PPARG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壮骨止痛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PMOP,其成分主要为豆甾醇、异补骨脂素、熊果酸、齐墩果酸,并通过代谢途径、雌激素信号通路等作用于人体INS、AKT1、PPARG、PTGS2、ESR1发挥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温肾暖脾颗粒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建立温肾暖脾颗粒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甲醇-水(40∶60);检测波长246nm;结果 峰面积和质量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补骨脂素R2=0.999 2,异补骨脂素R2=0.999 3;精密度、稳定性均符合要求;补骨脂素平均回收率为98.25%,RSD为0.89%,异补骨脂素平均回收率为95.90%,RSD为1.18%.结论 本试验研究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可以作为温肾暖脾颗粒质量控制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补骨脂的质量特征解析及其在减毒工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补骨脂Psoraleae Fructus为临床常用中药,是补益类中成药或方剂中的重要组成药味.近年来,补骨脂的肝毒性对其临床用药安全构成威胁,阻碍了含补骨脂方剂的中药新药开发,限制了补骨脂及其中成药的临床应用.通过对补骨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果皮和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分布特征,在生长、贮藏、加工炮制过程中补骨脂香豆素类成分转化特征,香豆素类成分体内代谢转化特征及潜在的肝毒性成分等质量特征及其在补骨脂减毒工艺中的应用分析,为补骨脂及含补骨脂中成药的提取工艺、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补骨脂中11种活性成分在正常和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同时测定正常大鼠和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浆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酚、补骨脂查尔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补骨脂宁、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新补骨脂异黄酮、巴库查尔酮及corylifol A 11种有效成分,以阐明补骨脂香豆素类、黄酮类及单萜酚类在正常和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高糖高脂饲料结合每2d注射一次1%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灌胃给予补骨脂后采集不同时间点血浆,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沉淀蛋白,以UHPLC-MS/MS测定血浆中补骨脂11种成分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雌、雄性T2DM大鼠灌胃给予补骨脂,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酚、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等8种受试成分的药动学行为与正常大鼠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香豆素类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宁在雌性与雄性T2DM大鼠体内均出现入血暴露水平降低,但黄酮类成分如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corylifol A、巴库查尔酮以及单萜酚类成分补骨脂酚在雌性T2DM大鼠体内的暴露减少,而在雄性患病大鼠体内暴露增多,提示补骨脂在临床用药时针对不同性别患者应合理调整服用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联用正交设计优选抗骨质疏松颗粒的制剂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抗骨质疏松颗粒的制剂工艺.方法 以溶媒用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有效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总量和干膏收率的总评"归一值"(optical density,OD)为评价指标,用CCD-RSM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以颗粒溶化性、吸湿率、水分、成型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用正交实验优选最佳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2倍,提取2次,每次130 min;成型工艺为浸膏与辅料的比例为1∶2,可溶性淀粉与糊精的比例为1∶3,用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制粒,75 ℃干燥,过16目筛整粒,即得.结论 优选的制剂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可为抗骨质疏松颗粒的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参仙升脉口服液化学成分的UHPLC-Q Exactive Focus MS/MS快速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究参仙升脉口服液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 Exactive Focus MS/MS)对参仙升脉口服液的化学成分进行整体、系统辨识.采用Thermo Accucore aQ C18色谱柱(150 mm×2.1 mm,2.6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13 min,5%-60%B;13-27 min,60%-95%B;27-30 min,95%B,流速0.3 mL·min-1,柱温30℃;质谱分析离子化方式为加热电喷雾离子化(H-ESI),扫描模式为正、负离子切换,扫描范围m/z 120-1800,碰撞能量30 eV、50 eV、70 eV.结果 共鉴定出160个化学成分,包括29个黄酮类成分,24个有机酸类成分,21个生物碱类成分,19个萜类成分,15个苯丙素类成分,12个皂苷类成分和40个其他类成分;其中6个化学成分(芦丁、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经对照品比对确认.结论 该研究借助UHPLC-Q Exactive Focus MS/MS技术实现了参仙升脉口服液化学成分准确、快速、系统的分析和鉴定,为其化学物质基础的阐明和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参仙升脉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建立参仙升脉口服液的特征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Ultimate LP-C18(250 mm× 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和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 nm(0~16 min,24~38 min)、210nm(16~24min,38~100 min),体积流量为1.0 mL·min1,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μL.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对10批参仙升脉口服液进行分析,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10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 建立的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28个,指认了其中12个,10批样品间相似度均在0.934以上.定量分析的10个成分分别为丹参素、盐酸伪麻黄碱、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迷迭香酸、丹酚酸B、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质量浓度分别为 1.218~2.781、0.333~0.702、2.391~4.120、2.083~3.486、0.151~0.203、0.158~1.046、0.189~0.286、0.196~0.305、0.231~0.403和0.323~0.512mg·mL-1.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与多指标成分定量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参仙升脉口服液较全面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和分子对接探讨青娥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和分子对接探讨青娥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LDH相关数据集GSE124272,采用R软件构建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通过模块基因与性状的关联分析筛选关键模块,以及模块基因与表型数据的关联分析筛选重要基因.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数据库检索青娥丸的活性成分,基于Uniprot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获取LDH疾病靶点,将其与模块基因、青娥丸靶点取交集,作为青娥丸治疗LDH的关键靶点;采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GSE124272 数据集共涉及 5 495 个基因,blue 模块(R = 0.63,P = 0.008)可能是LDH的关键模块,筛选得到310 个重要基因.青娥丸活性成分 65 个,排名前 5 的活性成分是补骨脂素、鞣花酸、原人参二醇、异补骨脂素、槲皮素.青娥丸作用靶点997 个,LDH疾病靶点1 127 个,与关键模块基因取交集得到5 个关键靶点,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MAPK14)、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KEGG富集分析筛选得到 125 条通路,包括MAPK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分子对接显示,青娥丸关键成分与关键基因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青娥丸可能通过补骨脂素、鞣花酸、原人参二醇等活性成分作用于MAPK14、MMP-9、IL-1β等关键靶点,调控MAPK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等通路从而发挥治疗LDH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