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中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最常见的类型,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占比高达1/3.但现有疗法无法有效延缓该疾病的进展,髋关节置换术往往是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唯一选择.因此寻找一种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新型保髋疗法,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联系紧密,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用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中草药是我国中医学的结晶,使用中药治疗疾病具有多靶点、低成本、低不良反应的特点.随着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具有补肾强骨、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单体和复方被证实能够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NF-κB炎性通路探讨纤维连接蛋白在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寻找抑制冠心病血瘀证的关键蛋白,并基于核因子(nuclear factoer,NF)-κB炎性信号通路和内皮细胞活化模型验证关键蛋白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1,Fn)对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方法 将冠心病血瘀证组患者和健康组受试者的血清进行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的等比标记(isobaic ta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将差异蛋白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富集通路中筛选出关键蛋白Fn.利用 60 μg/mL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构建内皮细胞活化模型,在内皮细胞活化模型中加入 5 μg/cm2、10 μg/cm2、20 μg/cm23个浓度的血浆Fn或敲减内皮细胞来源Fn的方法进行干预.分组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FnEC-KD 组、Fn5 组、Fn10 组、Fn20 组.细胞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 NF-κB 核位移和 NF-κB 蛋白表达水平,ELISA 检测培养上清的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前列环素 I-2(Proataglandin-I-2,PGI2)、内皮素的蛋白含量.结果 血清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健康组和冠心病血瘀证组存在 121 种差异蛋白,51 种血瘀证组下调蛋白集中在补体与凝血级联、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途径,70 种血瘀证组上调蛋白集中在补体与凝血级联、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血小板活化、吞噬体途径.Fn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且在血瘀证患者中下调.细胞实验发现各组NF-κB总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F-κB 核位移增强,ICAM-1、VCAM-1、内皮素表达上调,PGI2 分泌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Fn5 组、Fn10 组、Fn20 组NF-κB 核位移减弱,VCAM-1、ICAM-1、内皮素分泌下调(P<0.05),PGI2 分泌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FnEC-KD 组NF-κB 核位移减弱,VCAM-1、ICAM-1、内皮素表达含量明显降低(P<0.05),PGI2 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血浆Fn抑制内皮细胞活化和功能障碍,内皮细胞来源的Fn促进内皮细胞活化和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补骨脂素联合骨形成蛋白2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补骨脂素联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山羊股骨骨折愈合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4只20~30月龄健康山羊(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为模型组(灌服1 ml 0.9%生理盐水)、补骨脂素组[灌服8 mg/(kg·d)补骨脂素溶液],rhBMP-2组[6 g/(kg·d) rhBMP-2灌服],补骨脂素联合rhBMP-2组[灌服rhBMP-2 6 g/(kg·d)与补骨脂素8 mg/(kg·d)]。术后120 d处死动物,X线片检测骨愈合;游标卡尺测量骨皮质厚度和骨髓腔直径;858 Mini Bionix型材料测试系统测试股骨最大载荷和弹性载荷。组间比较采用LSD- t检验法进行组间两两分析。 结果:补骨脂素+rhBMP-2组的骨愈合度、骨髓腔直径、股骨最大载荷、弹性荷载分别为(89.14±6.81) mm 3、(26.23±3.11) mm、(387.78±56.36) N、(106.23±22.11) Mpa均高于模型组[(63.47±7.16) mm 3、(13.41±3.12) mm、(152.32±22.36) N、(55.63±12.18)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115、9.158、10.232、12.523, P<0.05);补骨脂素+rhBMP-2组的上述指标高于补骨脂素组[(71.52±8.44) mm 3、(17.27±1.03) mm、(221.71±43.47) N、(58.45±18.27) M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521、6.332、8.201、6.511, P<0.05);补骨脂素+rhBMP-2组的上述指标高于rhBMP-2组[(68.14±5.28) mm 3、(19.12±2.51) mm、(238.45±31.52) N、(61.04±17.96)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61、7.052、6.044、5.206, P<0.05)。另外,补骨脂素+rhBMP-2组的骨皮质厚度[(1.12±0.10) mm]低于模型组[(2.11±0.09) mm]、补骨脂素组[(1.45±0.15) mm]、rhBMP-2组[(1.32±0.0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358、8.551、7.141, P<0.05)。 结论:补骨脂素联合rhBMP-2是潜在的股骨骨折愈合关键药物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中医补肾法研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中医补肾法的知识基础和研究热点前沿,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1月27日中医补肾法相关文献。采用VOSviewer 1.6.18软件绘制作者共现图,采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机构、作者、关键词、文献共被引等进行共现、聚类和突现分析,绘制网络图谱。结果:纳入文献522篇,来源期刊174种,发文量最多的期刊和机构分别是 J Ethnopharmacol(58篇)和广州中医药大学(49篇)。最大的合作团队是以河南中医药大学的李建生教授、李素云教授为代表的团队。频次排名前3位的关键词依次为extract、mechanism和apoptosis。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病种和方法层面。 结论:中医补肾法的知识基础集中在网络药理学、转录组学分析、肠道菌群研究等技术方法,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生精功能障碍、卵巢早衰、纤维化等疾病。研究热点集中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AD、COPD等疾病,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等方法,以及山茱萸、中药提取物、炎症等方面。槲皮素、分子对接、NF-κB、安全性可能是其研究热点前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小于胎龄儿追赶生长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多提示存在胎儿生长受限。追赶生长是纠正生长不利因素后儿童生长发育的补偿机制,因此在大部分SGA中可以观察到追赶生长现象。大量研究认为追赶生长与生命早期发生胰岛素抵抗高度相关,但目前关于追赶生长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确切机制缺乏清晰的认识,因而也缺乏针对追赶生长导致的胰岛素抵抗的干预措施。本文归纳近年来关于追赶生长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从骨骼肌产热抑制与脂肪追赶生长、应激与炎症反应和DNA甲基化等方面综述追赶生长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 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血清25(OH)D,使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机体肌肉量,并计算全身肌肉质量指数(MMI)。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基线和随访期MMI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的10 890名儿童的年龄为(11.5±3.3)岁,男童占49.6%,基线25(OH)D水平为(35.4±12.0)nmol/L,充足率为11.1%。多因素线性回归校正年龄、性别、体脂肪量、吸烟、饮酒、奶制品摄入、维生素D补充、钙剂补充、体力活动、青春期发育状态后,未观察到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基线MMI水平关联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于随访时点MMI,25(OH)D每增加10 nmol/L,其 Z值增加0.008( P=0.058);相比于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和充足的儿童分别增高0.002( P=0.815)和0.037( P=0.031),趋势 P=0.089。亚组分析显示,在BMI正常组中,25(OH)D每增加10 nmol/L,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基线MMI和随访时点MMI Z值分别增高0.019和0.014,均 P<0.05。 结论: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有关,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倾向于在未来获得更高的肌肉量。倡导儿童青少年维持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加强营养与运动,提升身体素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小肠淀粉样变性致肠穿孔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56岁,因“剖腹探查术及肠穿孔修补术后3 d”入院。腹部CT示:结肠不同程度增厚,密度不均匀减低,肠周脂肪间隙模糊,可见多发渗出。空肠全段、回肠近中段肠管弥漫性增厚,增强后轻度强化,肠管扩张,积气、积液,肠系膜间隙可见密集多发、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图1)。行部分小肠切除造瘘+腹腔脓肿清理引流+肠系膜肿物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腹腔积血,肠管高度扩张,肠壁充血、水肿、质脆,内积大量肠内容物,部分肠壁多处坏死,肠系膜高度肥厚,内见弥漫多发肿大包块,最大直径约6 cm,质较韧,部分肿块破裂伴出血。术后病理检查示:小肠黏膜层、黏膜下层多量红染均质的物质沉着,伴出血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系膜肿块为多枚淋巴结,均可见大量红染均质的物质沉着。免疫组化染色:CD31(+),ERG(+),Ki-67(30%+),κ(+),λ(+),刚果红(+),AB-PAS(+),D-PAS(+),Masson(+),结合临床排除骨髓瘤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改变后诊断为原发性小肠淀粉样变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正畸矫治阶段的唾液多肽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正畸矫治阶段唾液多肽组学的差异。方法:纵向观察不同矫治阶段(初戴矫治器2个月、矫治18个月)的正畸患者共30例,在两个时间点分别收集其总唾液,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s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结合弱阳离子磁珠进行检测分析,并利用数据库和软件进行蛋白预测。结果:MALDI-TOF质谱分析结果平均检测到了130个有意义的多肽谱峰,两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矫治阶段患者的唾液多肽组分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分析发现两组共有7个多肽峰其峰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5个谱峰在18个月组的峰值强度高于2个月组,另外2个谱峰在18个月组的峰值强度低于2个月组;此外本研究预测2022.1Da为C3补体,2863Da为载脂蛋白A1。结论:本研究提示正畸矫治及牙齿移动的过程中唾液多肽组分存在着变化和差异,相关生物学标记物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与正畸过程中的机械力作用产生的牙槽骨改建、牙根吸收等有关,提出了基于唾液检测的精准医疗探索正畸矫治及牙齿移动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的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波紫外线1皮肤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长波紫外线1(UVA1)在皮肤疾病治疗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UVA加补骨脂素(PUVA)以及中波紫外线光疗法相比,UVA1不仅穿透较深,而且无PUVA相关光毒反应等不良反应,为局限性硬皮病、特应性皮炎及蕈样肉芽肿等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为保障UVA1光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数据及临床经验,在充分讨论后拟定本共识,从UVA1光谱特性及作用机制、适应证及禁忌证、治疗方案、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等方面阐述,为皮肤科临床医师提供指导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光疗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T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目前针对CTCL的治疗主要为了控制症状及长期缓解,光疗及其联合疗法是重要手段之一。应用于CTCL的光疗方法包括长波紫外线加补骨脂素、窄谱中波紫外线、宽谱中波紫外线、体外光化学疗法、光动力疗法、长波紫外线1、308 nm准分子激光等。光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疾病分期、皮损部位、皮肤光反应类型等。在临床应用中,光疗包括清除、巩固、维持阶段,但维持治疗能否控制复发仍存在争议。了解各种光疗的机制、适应证、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