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nes骨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Jones骨折是发生在第5跖骨基底部的一种特殊骨折,位于跖骨近端骨骺和干骺端的移行区。由于Jones骨折的位置特殊,手术或非手术治疗较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因此Jones骨折的治疗仍然充满挑战。本文针对近年来Jones骨折的损伤机制、易感因素、治疗和快速康复理念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加深对此类骨折的认识和改善治疗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模拟手术法研究髓腔内螺钉加压固定Jones骨折时的理想螺钉长度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虚拟手术法研究髓腔内螺钉加压固定Jones骨折时螺钉的理想长度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集的44例患者(44侧足)的影像学资料。男26例,女18例;年龄(29.5±5.6)岁。正位X线片上测量第5跖骨髓腔峡部直径、第5跖骨长度,斜位X线片上测量第5跖骨弧度高度。采用Mimics软件在第5跖骨3D模型上确定跖骨粗隆尖和髓腔中心线,以两者为基础按特定规则生成一组虚拟4.5 mm螺钉模拟固定Jones骨折,其中固定效果最佳的为理想髓腔内螺钉(oIS)。将患者按照oIS长度分为长螺钉组(oIS长度≥40 mm,26例)和短螺钉组(oIS长度<40 mm,18例),比较两组患者间年龄、影像学参数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年龄、影像学参数与oIS长度间的关系。结果:44侧足的oIS长度为(42.2±7.1)mm,占第5跖骨长度的56.1%±8.3%。短螺钉组第5跖骨髓腔峡部直径(4.4±0.9)mm显著小于长螺钉组(4.9±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0)。两组患者的年龄、第5跖骨长度、第5跖骨弧度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5跖骨髓腔峡部直径( r=0.651, P<0.001)、第5跖骨长度( r=0.507, P<0.001)与oIS长度呈正相关,而年龄、第5跖骨弧度高度与oIS长度无显著相关。 结论:使用4.5 mm髓腔内螺钉加压固定Jones骨折时可以安全地置入长度≥40 mm的oIS,且oIS长度主要受正位X线片上髓腔峡部直径和第5跖骨长度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病灶刮除术联合术后地舒单抗治疗股骨头颈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病灶刮除术联合术后地舒单抗治疗股骨头颈部骨巨细胞瘤(GC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4月—2019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肿瘤外科收治的6例股骨头颈部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22~40(28±6)岁。Campanacci分级、影像学分级均为Ⅱ级。依据骨肿瘤国际保肢协会股骨近端GCT分区方法:H1区1例、H1+H2区5例。6例患者均采用改良Watson-Jones入路行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术后均接受规律性地舒单抗注射治疗。观察指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股骨头坏死等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辅助行走时间;监测地舒单抗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定期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术后植骨成活情况,骨质破坏、吸收情况,瘤腔边缘成骨情况,内固定移位、断裂情况,以及GCT复发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国际骨肿瘤协会(MSTS)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功能重建评估标准评定患者下肢功能。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0~215 min,平均179 min;术中出血193~1 400 mL,平均687 mL。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短期并发症。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20~96个月,平均48个月。患者术后4~6周可拄双拐部分负重活动,8~12周可拄单拐负重,术后3~13个月弃拐完全负重。6例患者地舒单抗皮下注射次数6~18次,平均12次;停药后继续随访6~81个月,平均37个月。随访期间定期复查X线片,瘤壁骨化满意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实验室检查未见血钙、血磷指标异常,无用药相关不良事件。随访期间患者无骨质破坏、感染、骨折及内固定移位、断裂等相关并发症方式,未见GCT复发。术后6个月MSTS评分26~30分,平均27分,6例患者疗效评定均为优。结论:病灶刮除术联合术后地舒单抗治疗股骨头颈部GCT,可促进术后瘤腔边缘骨化,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个性化髓内螺钉内固定治疗Jones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观察个性化髓内钉内固定治疗Jon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7-2022-12采用个性化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6例Jones骨折,术前将患者CT数据导入Mimics 15.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个性化术前设计、模拟置钉,指导术中精确髓内钉固定.术后随访记录患者疼痛VAS评分、骨性愈合时间、患足提踵时间、患者恢复伤前运动水平时间.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个月.1例切口周围轻微麻木不适,口服营养神经药物1个月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患足恢复提踵时间平均5.3(5~6)个月.患者恢复伤前运动水平时间平均6.8(6~8)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6~8)分降至平均1(0~2)分.结论 个性化髓内螺钉内固定治疗Jones骨折的疗效满意,术前采用Mimics软件设计并测量个性化最佳钉道指导术中髓内钉置钉,可增加置钉精确度,降低因置钉不准、螺钉尺寸不适、进针点定位不良而导致的骨折端分离移位、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再发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H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老年骨科收治的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男性43例,女性41例;年龄68~89岁,平均73.4岁;道路交通伤63例,高处坠落伤4例,机器挤压伤9例,重物压砸伤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HA组和PFNA组,各42例.HHA组行侧卧位改良Watson-Jones入路,置入水泥型半髋关节假体;PFNA组按照PFNA手术标准流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建立HH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多准则决策模型,并对两组患者效益值、风险值及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PFNA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当天引流量分别为(78.30±12.14)min、(113.14±15.13)mL、(31.25±8.97)mL,与 HHA 组[(112.39±13.95)min、(285.21±18.19)mL、(98.25±9.03)mL]比较明显减少(P<0.05);但HHA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12.32±3.48)d、(16.14±2.16)周、(9.61±2.53)d]与 PFNA 组[(41.26±9.73)d、(17.26±2.38)周、(15.36±2.64)d]比较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和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KPS)评分均显著提升且 HHA 组[(78.97±4.95)分、(82.77±1.52)分]高于 PFNA 组[(64.35±4.12)分、(74.93± 1.28)分,P<0.05];HH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8.57%(12/42)显著低于 PFNA 组 64.29%(27/42),P<0.05;效益指标中对患者病情影响最大的是骨愈合时间和Harris评分,风险指标影响较大是切口感染和下肢静脉栓塞两种并发症;HH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益值、风险值、总效益-风险值均为72,而PFNA组分别为64、51、57,HHA组以100%的概率高于PFNA组,多准则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较好.结论 对于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相比于PFNA治疗,HHA可显著降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手术中的相关指标以及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而PFNA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两种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经Watson-Jones入路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联合病灶刮除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Watson-Jones入路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联合病灶扩大刮除治疗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6年12月,采用经Watson-Jones入路DHS内固定联合病灶扩大刮除治疗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20例(21处).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1 ~ 51岁,平均27.8岁.病变累及单侧股骨19例,双侧1例.病理类型:纤维结构不良11例,骨囊肿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骨巨细胞瘤2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Enneking外科分期:除3例病理性骨折为S2期外,其余均为S1期.术前均无股骨近端内、外翻畸形.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随访摄X线片及CT,了解植骨及DHS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标准评估下肢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110~265 min,平均177.1 min;术中出血量200 ~2 300 mL,平均828.6 mL.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1例,存在患髋不适感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63个月,平均27.4个月.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2d达完全负重;其余患者术后2~13周完全负重,平均7.2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19±0.51)分,与术前的(3.52±2.6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5,P=0.000).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9.62±0.97)分,与术前的(23.71±8.7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0,P=0.007).影像学检查示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为5~12个月,平均8.2个月.术后无病理性骨折、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股骨头缺血坏死以及关节脱位发生.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经Watson-Jones入路充分暴露后行病灶刮除修复病损、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Kocher-Langenbeck入路联合部分近端Watson-Jones切口治疗涉及臼顶负重区的髋臼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Kocher-Langenbeck (K-L)入路联合部分近端Watson-Jones切口治疗涉及臼顶负重区的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采用K-L入路联合部分近端Watson-Jones切口治疗的20例涉及臼顶负重区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为22 ~ 67岁,平均40.7岁.骨折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8例,横形骨折1例,T形骨折1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例,后柱伴后壁骨折3例,双柱骨折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及螺钉内固定.术后随访根据Matta标准评估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根据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标准评定外展肌力.结果 20例患者术后获7 ~21个月(平均8.2个月)随访.本组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0~18周(平均11.4周),无骨折再移位、内固定物松动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根据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3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1例,满意率为9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优9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1例患者发生Brooker Ⅰ级异位骨化.根据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标准评定外展肌力:4级3例,5级17例.结论 采用K-L入路联合部分近端Watson-Jones切口可以增加臼顶部手术视野,有效提高股骨头与髋臼顶的解剖匹配率,降低复位和固定难度,疗效良好,为累及臼顶负重区的髋臼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治疗粉碎Jones骨折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粉碎Jon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0月,采用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粉碎Jones骨折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16~66岁,平均31.4岁.左侧11例,右侧14例.致伤原因:扭伤21例,摔伤3例,砸伤1例.所有患者骨折线多呈Y形或T形,骨质碎裂成3块以上.其中1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9 d,平均5 d.术后9~12个月取出克氏针及微型锁定钢板.术后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情况,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部评分评价功能.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4周,无不愈合、迟延愈合及畸形愈合发生.术后12个月VAS评分为(1.15±0.87)分;AOFAS足部评分为(89.45±6.24)分,获优14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 微型锁定钢板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粉碎Jones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愈合率高、足部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Watson-Jones入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病灶刮除植骨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Watson-Jones入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病灶刮除植骨治疗股骨近端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可行性,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月采用经Watson-Jones入路PFNA联合病灶刮除植骨治疗的38例股骨近端良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15~57岁,平均28岁.病理类型:纤维结构不良20例,骨囊肿7例,动脉瘤样骨囊肿5例,骨巨细胞瘤3例,内生软骨瘤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临床表现:髋关节疼痛19例,病理性骨折12例,肢体短缩、髋关节内翻畸形4例,出现原有病灶复发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随访摄X线片及三维CT,了解植骨融合情况及内固定物位置,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93)评分标准评估下肢功能,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为130~ 280 min,平均182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1 500mL,平均764mL.术后3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均经正规换药顺利愈合,未造成深部感染;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4周开始部分负重,完全负重时间为3~6个月,平均4.2个月.3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 ~ 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影像学检查提示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为8~18个月,平均11.4个月.随访期间无病理性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节脱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末次随访时,VAS评分、MSTS93评分和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Watson-Jones入路刮除植骨后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能够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获良好力学稳定性,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Watson-Jones入路联合小儿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颈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Watson-Jones入路联合小儿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PHP)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采用改良Watson-Jones入路联合LCP-PHP治疗11例闭合复位失败的股骨颈骨折患儿,其中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7.8岁;左侧5例,右侧6例.术前拍摄骨盆X线片,测量术前健侧股骨颈干角(颈干角);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测量术后3d和末次随访患侧颈干角,评估颈干角丢失情况及骨折愈合、骨骺早闭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等情况,同时按Harris评分评估随访终末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4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健侧颈干角为134.70°±3.58°,术后3d患侧颈干角为134.60°±3.46°,末次随访患侧颈干角为133.50°±3.25°,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63,P>0.05),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骨骺早闭,股骨头坏死1例(RatliffⅠ型),Harris评分优9例(82.0%),良2例(18.0%).结论 对于闭合复位失败的儿童股骨颈骨折采用改良Watson-Jones人路联合LCP-PHP治疗,术野可以清晰显露骨折断端,直视下骨折复位,内固定坚强,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