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调节Th1/Th2平衡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其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辅助性T细胞(Th)1/Th2失衡有关.从免疫炎症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NPM的作用机制,综述中医药对NPM患者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的激活,纠正CD4+T细胞亚群的分化失衡等途径,恢复NPM患者的免疫稳态,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导管出口梗阻在 99Tc m-右旋糖酐淋巴显像中的影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 99Tc m-右旋糖酐(DX)淋巴显像与直接淋巴管造影(DLG)的比较,探讨 99Tc m-DX淋巴显像在胸导管出口(TDE)梗阻患者中的影像特征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经胸导管末端手术探查证实的304例TDE梗阻患者(男140例,女164例,中位年龄32岁);根据TDE的不同显影特点将 99Tc m-DX淋巴显像结果分为Ⅰ~Ⅴ型(Ⅰ型:未显影;Ⅱ型:一过性显影;Ⅲ型:持续或增宽显影;Ⅳ型:显像剂异常反流;Ⅴ型:双侧静脉角显影),其中Ⅰ、Ⅱ型视为TDE异常显影阴性,Ⅲ~Ⅴ型视为TDE异常显影阳性,并分析 99Tc m-DX淋巴显像不同阳性类型与DLG检查的一致性。对数据行McNemar检验和 Kappa检验分析。 结果:在TDE异常检测方面, 99Tc m-DX淋巴显像阳性率为70.1%(213/304),DLG阳性率为97.4%(296/304), 99Tc m-DX淋巴显像不及DLG( χ2=4.16, P<0.001)。 99Tc m-DX淋巴显像阳性患者中,Ⅲ型占比最高,达54.9%(167/304),与DLG一致性低( Kappa=0.08, P=0.005);而在Ⅳ型及Ⅴ型患者中, 99Tc m-DX淋巴显像与DLG一致性 Kappa值分别为0.48和0.86(均 P<0.001)。在TDE梗阻所引起临床表现方面, 99Tc m-DX淋巴显像对下肢淋巴水肿及乳糜性积液的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高达96.1%(98/102)、83.6%(127/152)。 结论:TDE梗阻的 99Tc m-DX淋巴显像表现以Ⅲ型居多,在Ⅳ型及Ⅴ型患者中显像与DLG一致性较好。 99Tc m-DX淋巴显像可作为TDE梗阻的筛查手段,在诊断由TDE梗阻引起的下肢淋巴水肿、乳糜性积液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内障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测量和应用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白内障是全球主要的可治疗性致盲眼病,目前手术摘除混浊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IOL)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IOL屈光力的准确计算是提高术眼术后视觉质量的关键,其计算涉及术眼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准确测量。白内障术前应重点关注眼球生物学参数的测量和应用,主要包括精准的眼球生物学参数测量设备的选择和IOL屈光力计算公式的选择等。为了更好地满足术眼术后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的需求,本专家共识依据国际上的重要文献和循证证据对白内障术前眼球生物学测量参数的选择和测量方法提出推荐意见,既包括传统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角膜直径及中央角膜厚度等眼球结构参数,还纳入了Kappa角、Alpha角及波前像差等视光学参数。本共识同时还推荐了IOL屈光力计算公式需要的参数,旨在规范临床医生对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术前眼球生物学测量参数的选择、测量和应用,从而提高白内障手术后的屈光效果和视觉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18F-FAPI与 18F-FDG PET/CT显像比较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58岁,因"上腹部疼痛3个月余伴消瘦"就诊。胃镜提示胃多发病变,淋巴瘤可能。病理:考虑为小B细胞性淋巴瘤,倾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图1):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CD20(+),CD19(+),CD3(-),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约30%+),B淋巴细胞瘤-6(B-cell lymphoma-6, 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SOX11(-),CD5(-),CD10(少量+),CD23(部分+),Kappa(+),Lambda(少数+)。碳13呼气试验阴性。为明确淋巴瘤分期行PET/CT(美国GE公司Discovery STE型)显像。 18F-FDG(本科室自行制备,放化纯>95%)PET/CT结果(图2A~2C)示胃体上段后壁及胃窦前壁多发局部增厚区,大小分别约1.9 cm×1.2 cm×2.3 cm、4.3 cm×0.8 cm×3.2 cm,黏膜面不规整,FDG摄取不同程度增高,SUV max分别为5.3和4.0,延迟显像SUV max为5.1和4.1。胃窦旁大网膜数枚结节影,最大径约1.0 cm,FDG摄取轻度增高,SUV max为2.1,延迟显像SUV max为2.0(图2D)。全身其余各部位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骨髓摄取未见异常。患者知情同意后入组 18F-AlF-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1,4,7-triazacyclononane-1,4,7-triacetrcacid, NOT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 FAPI)-46(简称 18F-FAPI)(本科室自行制备,放化纯>95%,前体NOTA-FAPI-46由南昌探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PET/CT显像临床试验,结果(图3A~3C)示胃壁多发增厚区FAPI摄取轻度增高,SUV max为2.3,延迟显像SUV max为2.1。胃窦旁大网膜结节FAPI摄取未见异常(图3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国际近视研究院关于轴性近视患者非病理性眼组织变化的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描述人眼的非病理性近视相关特征。方法:基于组织形态学与临床研究,分析与近视眼轴增长相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结果:在轴性近视眼中,眼球形状由球形变为长椭球体,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密度和视网膜总体厚度均减少,以赤道后部最为明显,其次为赤道部。脉络膜和巩膜变薄,以后极部最为明显,锯齿缘最不显著。巩膜成纤维细胞活性发生改变,细胞外基质成分变化与重塑。Bruch膜(BM)体积增加,但其厚度与眼轴长度无明显相关性。中度近视时,BM开口发生移位,通常朝向中心凹的方向,导致BM突出至鼻侧视乳头内区而在颞侧(如视乳头旁gamma区)缺失;视盘呈垂直椭圆形,中心凹至视盘的距离增大但不伴黄斑区BM的延长,kappa角减小;视乳头黄斑的视网膜血管和神经纤维变直拉长。高度近视时,BM开口和视盘增大,筛板、视乳头周巩膜缘(如视乳头旁delta区)和视乳头周围脉络膜边界组织变长变薄,形成圆形gamma区和delta区。结论:全面描述非病理性近视的眼部变化对于更好地了解近视眼轴增长的机制、病理性结构改变,以及近视导致的心理生理后遗症对视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潜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探索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相较于X线排粪造影、肛门直肠测压对评估功能性排便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至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39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肛门直肠肌群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X线排粪造影和肛门直肠测压结果。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时相肛门直肠肌群弹性模量值的变化。分别运用卡方检验及Bland-Altman点图分析对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X线排粪造影和肛门直肠测压评估盆底肌痉挛综合征,以及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与排粪造影测量的肛直角角度变化[静息相到收缩相,静息相到力排相(Valsalval动作下)]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测得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力排相耻骨直肠肌、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弹性模量值分别为32.4 kPa (19.1 kPa,60.3 kPa)、25.3 kPa (17.0 kPa,53.8 kPa)、28.6 kPa (21.3 kPa,55.1 kPa) ,分别与静息相弹性模量值[33.5 kPa (22.1 kPa,44.9 kPa)、28.9 kPa (22.4 kPa,45.1 kPa)、32.4 kPa (23.1 kPa,49.4 kPa)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和X线排粪造影对于盆底肌痉挛综合征诊断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190)。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肛门直肠测压对于排便不协调诊断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160)。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与X线排粪造影测量的肛直角角度变化差异值均在95%一致性界限内( P=0.429、0.582)。 结论: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肛直角角度变化较灵敏,与X线排粪造影评估角度变化一致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DAC6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与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及其与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6~8周龄,体重200~26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6):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NP+HDAC6抑制剂ACY-1215组(NP+ACY组)。采用结扎L 5脊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组仅暴露L 5脊神经,不结扎;NP+ACY组于模型制备结束后,每日腹腔注射ACY-1215 25 mg/kg,至21 d;S组和NP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溶剂,C组正常饲养。于模型制备前3 d(T 0)、模型制备前当日(T 1)、制备后1、3、7、10、14和21 d(T 2~7)时测定大鼠后足机械缩足反应阈(MWT)。结扎脊神经后第21天测定MWT后处死大鼠取L 4~6脊髓背角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yD88、NF-κB和p-NF-κB表达,RT-PCR法检测脊髓背角IL-1β和TNF-α mRNA表达。 结果:与C组和S组比较,NP组和NP+ACY组T 2~7时MWT降低,脊髓背角MyD88、NF-κB、p-NF-κB、TNF-α mRNA和IL-1β mRNA表达上调( P<0.05);与NP组比较,NP+ACY组T 5~7时MWT升高,脊髓背角MyD88、NF-κB、p-NF-κB、TNF-α mRNA和IL-1β mRNA表达下调( P<0.05)。 结论:HDAC6激活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与激活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散瞳双视野45°眼底成像系统与两种免散瞳超广角眼底成像系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快速筛查中的对比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观察免散瞳双视野45°眼底成像系统与两种超广角眼底成像系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快速筛查结果中的一致性及检出率的差异性。方法:诊断方法学研究。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77例52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5例328只眼,女性102例198只眼;年龄(53±10)岁。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在同一天对患者进行免散瞳双视野45°眼底成像以及免散瞳超广角成像系统Optos、Clarus500单视野眼底成像检查,获得双视野45°眼底像及Optos、Clarus500单视野眼底像。应用Photoshop软件截取与双视野45°眼底像相同区域的Optos、Clarus500单视野眼底像,获得Optos、Clarus500双视野眼底像。其后由两名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分别对5组图像进行阅片和DR分级。对于分级结果不一致的图像,由第3位眼科医师单独进行判读,并将其作为最终分级结果。以免散瞳双视野45°眼底成像判读结果为标准,评价两种超广角眼底成像系统在DR快速筛查结果中的一致性和检出率差异。采用加权Kappa( κ)检验分析双视野45°眼底成像与Optos、Clarus500眼底成像对DR诊断的一致性;不同成像系统间DR检出率比较行 χ2检验。 结果:与双视野45°眼底像比较,Clarus500单视野眼底像DR检出率更高( χ2=24.965, P<0.001),Optos双视野眼底像DR检出率更低( χ2=49.559,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ptos单视野眼底像、Clarus500双视野眼底像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572、0.649, P=0.109、0.421)。Optos、Clarus500单视野、双视野眼底像DR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3.214、61.216, P<0.001)。DR分级结果一致性评估:双视野45°眼底像与Clarus500双视野眼底像( κ值= 0.932,95%可信区间( CI)0.907~0.956)呈高度一致性;双视野45°眼底像与Optos单视野眼底像[ κ值=0.474,95% CI 0.417~0.532 ]、Optos双视野眼底像( κ值= 0.495,95% CI 0.438~0.551)以及Optos双视野眼底像与Clarus500双视野眼底像( κ值=0.452,95% CI 0.395~0.506)均呈中度一致性;双视野45°眼底像与Clarus500单视野眼底像( κ值= 0.354,95% CI 0.303~0.403)以及Optos单视野眼底像与Clarus500单视野眼底像( κ值=0.347,95% CI 0.287~0.393)呈一般一致性。 结论:与Optos双视野眼底像比较,双视野45°眼底像与Clarus500双视野眼底像在DR快速筛查中分级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与Optos单视野眼底像比较,Clarus500单视野眼底像的DR检出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近视伴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位恢复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8岁,因"视力下降,偶尔黑眼珠外飘"于2014年9月24日前往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专科检查:散瞳验光:右眼-3.50 DS,矫正视力1.0,左眼-3.25 DS,矫正视力1.0;配镜处方:右眼-3.25 DS,左眼-3.00 DS;眼位:角膜映光+遮盖实验:近-15°,远-10°,无明显Kappa角(<1°);眼球运动:正常。眼前节、眼底检查未见异常。诊断: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IXT)、双眼近视。建议戴镜矫正及行斜视手术。家长优先选择戴镜矫正近视并进一步观察眼位与近视发展情况。1年后患者自觉近视进展较快,欲采取近视防控手段,遂于2015年8月17日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25,旧镜矫正视力0.6,左眼裸眼视力0.25,旧镜矫正视力0.5;眼压:右眼1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6 mm/Hg。裂隙灯显微镜下眼前节检查均无异常。近眼位,角膜映光检查:双眼正位;三棱镜+交替遮盖检查:-25Δ;交替遮盖:间歇性外斜视。远眼位,角膜映光正位、三棱镜+交替遮盖-15Δ,其余眼位检查结果同近眼位。视功能检查:Ⅰ级视功能:他觉-3°;Ⅱ级视功能:-10°~+25°;Ⅲ级视功能:有立体视。散瞳验光:右眼-4.75 DS、左眼-4.50 DS,双眼矫正视力均为1.0。诊断:双眼近视、间歇性外斜视。治疗方案:近视矫正及防控,行斜视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Kappa角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区域折射M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术前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Kappa角测定,从而评估Kappa角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因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于潍坊市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区域折射MIOL植入术的患者53例(53眼),年龄42~66(52.2±6.3)岁。根据患者术前测量的Kappa角,即视轴与瞳孔中心的距离(r),将患者分为A组(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