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糖对HTR8/SVneo细胞Akt2基因甲基化的影响及妊娠早期外周血Akt2 mRNA水平与妊娠前BMI和GDM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葡萄糖对滋养层细胞系HTR8/SVneo细胞Akt2基因甲基化和mRNA水平的影响及早孕期外周血Akt2 mRNA水平与孕前体质指数(BMI)和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1)构建GDM孕妇子宫内高血糖环境细胞模型,按培养液的葡萄糖浓度分为2.5、5.0、10.0、25.0、40.0 mmol/L 5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kt2 mRNA水平,质谱检测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2)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60例孕妇的早孕期外周血,根据其孕前BMI及有无GDM分为4组:超重非GDM组、超重GDM组、肥胖非GDM组和肥胖GDM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组孕妇早孕期外周血中Akt2 mRNA水平。结果:(1)随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Akt2 mRNA水平显著升高,呈浓度依赖性( P均<0.05)。与25.0 mmol/L组相比,5.0 mmol/L组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位点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CpG)10、CpG23、CpG24.5,2.5 mmol/L组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CpG23、CpG24.5位点,10.0 mmol/L组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CpG10位点,均出现显著的甲基化水平的改变( P均<0.05);与5.0 mmol/L组相比,40.0 mmol/L组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CpG10位点出现显著的甲基化水平的改变( P<0.05)。(2)与超重非GDM组[1.04(0.90~1.26)]比较,超重GDM组[2.10(1.85~2.28)]和肥胖GDM组[1.68(0.82~2.43)]Akt2 mRNA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肥胖GDM组[1.68(0.82~2.43)]比较,超重GDM组[2.10(1.85~2.28)]Akt2 mRNA水平较高,肥胖非GDM组[1.00(0.71~2.17)]Akt2 mRNA水平较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葡萄糖可能通过改变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从而影响Akt2 mRNA水平,且这种变化可能在GDM孕妇的早孕期已经出现,特别是在孕前BMI较低的孕妇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6-甲基腺苷诱导LncRNA PVT1靶向作用MYC对氯胺酮治疗的乳腺癌细胞干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氯胺酮通过调节LncRNA PVT1/MYC轴对乳腺癌(breast cancer,BC)细胞干性维持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氯胺酮(0、5、10或20 μg/ml)处理BC细胞系MCF-7,或以20 μg/ml氯胺酮处理MCF-7细胞不同时间(0、24、48或72 h)。此外,干预MCF-7细胞中的METTL3、PVT1和MYC的表达并且将MCF-7细胞分组。采用球体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球体形成的数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干细胞特性相关分子(OCT4和SOX2)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PVT1/MYC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MeR-IP分析用于检测PVT1的m6A甲基化水平。结果:氯胺酮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显著减少BC细胞球体形成数目,抑制OCT4和SOX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 P<0.05)。氯胺酮通过调节METTL3介导PVT1的m6A水平,与氯胺酮+pcDNA3.1组相比(207±11),氯胺酮+PVT1组(311±15)细胞的球体形成数目明显增加( t=12.06, P<0.001),OCT4和SOX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t=9.68, P<0.001; t=11.50, P<0.001)。MYC是PVT1的下游调节基因,与氯胺酮+PVT1+si-NC组相比,氯胺酮+PVT1+si-MYC组细胞的球体形成数目明显减少( t=0.54, P=0.005),OCT4和SOX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t=5.98, P=0.004; t=7.33, P=0.002)。 结论:氯胺酮通过抑制PVT1的m6A水平介导PVT1及其下游基因MYC的表达,进而抑制BC细胞干细胞样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来那度胺联合替莫唑胺对U251/TR细胞耐药性及 MGMT基因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来那度胺(LEN)联合替莫唑胺(TMZ)对TMZ耐药性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系U251/TR细胞增殖、侵袭、耐药性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MGMT)基因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 方法:将前期应用分步诱导法成功构建的U251/TR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LEN组、TMZ组及LEN+TMZ组,其中DMSO组不进行任何药物干预,LEN组、TMZ组、LEN+TMZ组分别按LEN 100 μmol/L、TMZ 200 μmol/L、LEN 100 μmol/L+TMZ 200 μmol/L浓度处理U251/TR细胞(给药1次/24 h)。处理后24、48、72、96 h时,采用磺酰罗丹明B比色分析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处理后96 h时,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MGMT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中 MGMT mRNA水平,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细胞中 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 结果:处理后24、48、72、96 h时,LEN+TMZ组的细胞增殖率较TMZ组、LEN组、DMSO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处理后96 h时,LEN+TMZ组的穿膜细胞数较其他3组均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较其他3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TMZ组及LEN+TMZ组细胞中MGMT蛋白、mRNA水平较LEN组、DMSO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TMZ组及LEN+TMZ组中胞浆内MGMT表达呈强阳性或中等阳性的细胞数量较LEN组、DMSO组明显更少,MGMT荧光强度(+)较LEN组(+++)、DMSO组(+++)明显减弱。各组细胞中 MGMT基因启动子区均为未甲基化状态。 结论:LEN单药对U251/TR细胞的增殖、侵袭无明显抑制作用,而LEN联合TMZ能抑制该细胞的增殖、侵袭并逆转其耐药性,但其机制与 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改变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极光激酶A抑制剂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B7-H3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极光激酶A(AURKA)抑制剂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细胞增殖和免疫检查点B7-H3表达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计划数据库(共325例患者),分析AURKA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学类型、世界卫生组织(WHO)级别、原/复发状态、患者的生存期、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甲基化、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及染色体1p19q共缺失的相关性。比较AURKA mRNA在不同病理学类型、不同WHO级别,以及原发与复发性脑胶质瘤中表达的差异。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比较不同AURKA mRNA表达水平的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探讨AURKA mRNA表达水平、IDH突变、染色体1p19q共缺失、发病年龄、放疗、化疗、WHO级别及原/复发状态对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确定AURKA mRNA表达水平对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脑胶质瘤组织样本,其中低级别胶质瘤(LGG)4例,GBM 4例;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检测AURKA在肿瘤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采用AURKA抑制剂alisertib处理人GBM细胞株U87-MG,将其分为对照组(以DMSO处理)和alisertib处理组(以5 μmol/L alisertib处理)。采用CCK-8法和结晶紫染色方法分别检测alisertib对细胞活性和克隆形成的影响。采用WB法检测alisertib对AURKA、磷酸化AURKA和B7-H3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lisertib对GBM细胞膜蛋白B7-H3表达的影响。 结果:CGGA计划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AURKA mRNA在GBM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均 P<0.001);在WHO 2、3及4级胶质瘤组间,AURKA mRNA的表达水平随WHO级别的升高而增加( P<0.001);AURKA mRNA在复发性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原发性胶质瘤( t=4.50, 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RKA mRNA高表达组的患者比低表达组生存期短(均 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URKA mRNA的表达水平、IDH突变、染色体1p19q共缺失、发病年龄、放疗、化疗、WHO级别及原/复发状态均为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URKA mRNA高表达、复发状态、WHO高级别、发病年龄偏高、未接受化疗及无染色体1p19q共缺失均为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URKA mRNA表达水平预测脑胶质瘤患者1年、3年和5年生存期的AUC(95% CI)分别为0.78(0.72~0.83)、0.85(0.80~0.89)、0.84(0.79~0.89)。临床样本的WB结果显示,人GBM组织中AURKA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LGG( t=2.62, P=0.040)。CCK-8实验结果显示,alisertib处理24、48、72 h后均显著抑制了U87-MG细胞的活性(均 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alisertib明显抑制了U87-MG细胞的克隆形成( t=9.30, P<0.001)。WB实验结果表明,alisertib处理组的磷酸化AURK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t=10.98, P<0.001),而B7-H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 t=7.55, P=0.00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lisertib处理组膜蛋白B7-H3的表达水平升高( t=20.04, P<0.001)。 结论:AURKA抑制剂alisertib可能能够抑制GBM的细胞增殖,并增强免疫检查点B7-H3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结核分枝杆菌对CD4 +T细胞白细胞介素6受体3′非翻译区甲基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DNA甲基化在结核分枝杆菌(MTB)裂解物诱导CD4 +T细胞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表达下调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本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收集并分选2019—2020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10名健康人(对照组)和10例结核病患者(TB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 +T细胞,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分析 IL-6R启动子区和3′非翻译区(UTR)区CpG岛甲基化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IL-6R和DNA甲基转移酶(DNMT)表达;进一步通过MTB裂解物刺激anti-CD3/CD28抗体活化的对照组PBMC和Jurkat E6-1细胞,检测 IL-6R不同区域CpG岛甲基化和IL-6R、DNMT表达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 IL-6R 3′UTR区甲基化状态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两组间采用非配对 t检验,三组及以上多组运用one-way ANOVA分析。 结果:在对照组和TB 组外周血CD4 +T细胞中,TB组中IL-6R表达低于对照组,而DNMT1和DNMT3B则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比, IL-6R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UTR区CpG岛甲基化率分别为54.3%±4.7%和69.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在体外,MTB裂解物刺激活化对照组PBMC后,IL-6R表达低于未刺激的,而DNMT1和DNMT 3B表达高于未刺激的;同时CD4 +T细胞中 IL-6R 3′ UTR区CpG岛甲基化率由58.9%±11.6%增加至79.4%±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同样地,MTB刺激活化Jurkat E6-1细胞后的结果与对照组PBMC相一致。进一步发现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5-aza)与MTB裂解物共处理后IL-6R 的表达均高于MTB 裂解物单独刺激的;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5-aza)与MTB裂解物共处理后 IL-6R 3′ UTR区CpG岛甲基化水平低于MTB 裂解物单独刺激的,并且完全非甲基化修饰的 IL-6R 3′UTR报告基因的转录活性高于完全甲基化修饰的 IL-6R 3′ UTR区CpG岛。 结论:MTB裂解物刺激通过诱导CD4 +T细胞 IL-6R 3′UTR区CpG岛高甲基化抑制 IL-6R转录活性进而下调其表达;MTB诱导CD4 +T细胞 IL-6R 3′UTR区CpG岛高甲基化可能与DNMT1、DNMT3B表达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骨髓肿瘤,对于不能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MDS患者,去甲基化药物(HMA)是其一线治疗方法,但是面临严重的耐药问题。近年来,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检查点可能与HMA耐药有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尤其是CD47抑制剂与HMA联合应用对MDS患者的疗效显著。笔者拟就ICI在MDS患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旨在为MDS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 6A修饰调控 RP11-426A6.5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 6A)修饰调控 RP11-426A6.5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48例LSC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选取其中3例LSCC样本利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m 6A甲基化芯片及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lncRNAs的甲基化和表达水平并筛选关键lncRNA。通过甲基化RNA免疫共沉淀-定量PCR(methylated RNA immunoprecipitation-quantitative PCR,MeRIP-q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在其余45例LSCC样本中验证 RP11-426A6.5的m 6A修饰和表达水平,并分析 RP11-426A6.5与肿瘤恶性程度、预后等临床因素间的相关性。在体外,运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构建低表达 RP11-426A6.5喉癌细胞系,以EdU细胞增殖检测实验、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观察LS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等生物学功能变化,以裸鼠成瘤实验验证 RP11-426A6.5下调后对体内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应用TCGA数据库及SRAMP网站预测介导 RP11-426A6.5 m 6A修饰的相关酶及相应甲基化位点,选用MazF酶切法对结合位点验证。运用RNAi技术在细胞水平干扰修饰酶相应基因表达后观察细胞功能的改变并利用MeRIP-qPCR检测 RP11-426A6.5 m 6A水平变化,以放射线菌素D处理细胞系观察 RP11-426A6.5稳定性改变。 结果:LSCC组织中 RP11-426A6.5甲基化及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RP11-426A6.5甲基化水平:癌组织(23.828±4.975)比癌旁组织(20.280±3.607), RP11-426A6.5表达水平:癌组织(1.197±0.314)比癌旁组织(1.015±0.170), P值均<0.05],且 RP11-426A6.5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T期)密切相关[T1-2期(1.081±0.298)比T3-4期(1.306±0.292),χ 2=5.35, P<0.05]。 RP11-426A6.5高表达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6)。体内外试验结果显示下调 RP11-426A6.5后L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著下降且移植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m 6A修饰酶中甲基化转移酶样蛋白3(methyltransferase-like 3,METTL3)与 RP11-426A6.5相应甲基化位点结合增强其稳定性并介导其对LSCC细胞恶性行为的调控。 结论:RP11-426A6.5能够调控LSCC细胞的恶性行为并受到甲基转移酶METTL3所参与的m 6A修饰过程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酸测定的在线甲基化-气相色谱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在线甲基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酸浓度的方法。方法:2018年1至7月用溶剂解吸型硅胶管采集空气中的丙烯酸,甲醇解吸后,解吸液与衍生化试剂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25%甲醇溶液)同时进样,在350 ℃的进样口生成丙烯酸甲基衍生物,经气相色谱测定。结果:在0~258.4 mg/L浓度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4,方法的检出限为0.9 mg/L,最低检出浓度为0.06 mg/m 3(以采集15 L空气计),5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 RSD)在2.2%~2.7%,加标回收率在96.9~101.6%。 结论:结果表明该法有效、简便、准确,可以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酸浓度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RAF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介导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甲基化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BRAF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BANCR)调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PTC细胞中BNACR表达;应用慢病毒载体构建ihBANCR、绿色荧光蛋白(GFP)和isBANCR的PTC细胞株并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法检测BANCR对TSHR甲基化水平的影响;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和细胞划痕实验探讨BANCR对PT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PTC数据集中TSHR甲基化相关酶,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进行验证。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χ2检验及方差分析。 结果:BANCR在PTC细胞系(TPC-1和IHH-4)中高表达( F=7.410, P<0.05);BANCR可显著上调THSR基因甲基化水平( t=8.072, P<0.05);ihBANCR组的PTC细胞较GFP组其增殖能力(232.7±107.7比165.8±68.6, F=11.100, P<0.05)和迁移能力(0.058±0.041比0.307±0.033, t=4.669, P<0.05)显著增强,进一步应用甲基化酶抑制剂后可削弱上述结果;ihBANCR组的PTC细胞株中TSHR的表达水平较GFP组显著降低(2.095±0.045比3.375±0.191, F=51.540, P<0.05),进一步应用甲基化酶抑制剂后可减弱BANCR对TSHR表达的抑制作用(0.646±0.149比1.564±0.493, F=51.540, 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TC中TSHR表达减低与TSHR基因甲基化水平( r=-0.351, P<0.05)及甲基化酶EZH2( r=-0.313, P<0.05)和DNMT1( r=-0.224, P<0.05)表达呈负相关,进一步上调BANCR后可显著增加甲基化酶EZH2(0.689±0.099比1.326±0.221, t=2.634, P<0.05)和DNMT1(0.617±0.068比1.427±0.066, t=8.500, P<0.05)。 结论:BANCR在PTC细胞中表达上调,并可通过TSHR基因甲基化促进PTC的增殖和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EG3启动子甲基化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母系表达基因3(MEG3)启动子甲基化对p53/p21信号通路的调控及其在先天性巨结肠(HSC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HSCR患儿有神经节细胞段、无神经节细胞段p53 mRNA、蛋白表达和MEG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应用MEG3过表达和沉默质粒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SK-N-BE(2)细胞株,建立MEG3过表达(MEG3-OE)组、MEG3抑制(MEG3-KD)组及空白对照(NC)组,使用氮杂胞苷(5-aza-CdR)调控各组后检测细胞株的增殖、凋亡情况及其p2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无神经节细胞段与有神经节细胞段肠管组织p5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56±0.37和2.24±0.3,p5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 058.5±106.9和583.6±87.6,MEG3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8.3±4.5)%和(33.3±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5.67, P<0.05; t=18.82, P<0.05; χ2=6.25, P<0.05)。②加入氮杂胞苷共培养72 h时:MEG3-OE组较MEG3-KD组、NC组增殖能力明显增高(吸光度值分别为0.52±0.06、0.51±0.01、0.47±0.05)、凋亡率降低[共培养72 h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2±1.12)%、(4.08±0.57)%、(7.59±3.87)%],且p21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4.54±2.13和7.09±0.95均较另两组0.83±0.16、0.06±0.04和6.21±0.34、3.24±1.40显著升高,以上结果,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HSCR中存在MEG3启动子高度甲基化,可能通过上调p53/p21信号通路介导神经嵴细胞增殖和凋亡,参与HSCR的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