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气压力波治疗联合MOTOmed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治疗联合MOTOmed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干预(包括偏瘫肢体训练、转移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电针刺激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MOTOmed下肢训练(每天训练2次,每次20 min)及空气压力波治疗(每天治疗2次,每次30 min),对照组患者则辅以MOTOmed下肢训练(每天训练2次,每次20 min)。于入选时、治疗14 d后对2组患者下肢进行血管超声检测,同时观察患肢周径、局部症状、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并采用改良Autar DVT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发生LDVT风险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大腿周径、下肢肿胀、疼痛、皮肤色泽改变情况及LDVT发生率(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上述指标观察组较对照组有进一步改善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2组患者D-二聚体(D-D)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组患者LDVT中高风险、中度风险人数均有所减少,2组患者发生LDVT危险程度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MOTOmed下肢训练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减少LDVT发生,降低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风险,有效改善患者病情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康复机器人联合情景互动训练对运动障碍性疾病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儿童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情景互动训练对运动障碍性疾病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运动障碍性疾病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运动再学习技术(MRP)、减重步行训练、MOTOmed下肢训练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及情景互动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周训练6 d,治疗12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及Berg平衡量表(BBS)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患儿BBS评分[分别为(17.97±2.94)分和(13.36±1.70)分]、GMFM-D区评分[分别为(15.95±1.17)分和(11.95±1.28)分]、GMFM-E区评分[分别为(15.73±1.16)分和(12.10±1.5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儿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及情景互动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运动障碍性疾病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结合MOTOmed训练的阶梯式个体化护理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结合MOTOmed训练的阶梯式个体化护理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2例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MOTOmed训练联合阶梯式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平衡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量表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MA量表与BBS评分高于对照组[(77.68±8.54) vs. (63.21±7.23)分,(49.97±5.27) vs. (42.38±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1、3个月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61.18±9.49) vs. (47.86±7.81)分,(78.32±10.54) vs. (63.27±8.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评分及总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PBS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11.06±1.93) vs. (15.12±2.61)分,(8.94±1.76) vs.(12.47±1.92)分,(3.64±0.59) vs. (3.72±0.56)分,(23.64±3.66) vs. (31.31±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1、3个月的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57.73±28.57) vs. (140.26±25.39)分,(164.24±24.48) vs. (143.52±2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结合MOTOmed训练的阶梯式个体化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提高,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OTOmed在老年人脑卒中后偏瘫阶梯性个体化康复干预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MOTOmed训练系统在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阶梯性个体化康复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MOTOmed训练系统进行阶梯性个体化康复干预)和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各65例,两组干预时间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及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MA、BBS评分[(75.48±6.54)分、(48.55±5.18)分]均高于对照组[(72.55±6.33)分、(46.50±4.79)分]( t=2.59、2.34,均 P < 0.05);观察组FAC评分[(3.22±0.43)分]高于对照组[(3.05±0.39)分]( t=2.36, P < 0.05),MAS评分[(1.23±0.24)分]低于对照组[(1.33±0.26)分]( t=2.27, P < 0.05);观察组MBI评分[(59.32±5.18)分]高于对照组[(57.33±4.92)分]( t=2.24, P < 0.05),两组SP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4,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NGF[(12.93±2.31)ng/L]高于对照组[(12.06±2.29)ng/L]( t=2.15, P < 0.05),两组BDNF、NT-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91、1.25,均 P > 0.05)。 结论:以MOTOmed训练系统进行阶梯性个体化康复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肌张力,提高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COPD患者肺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肺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肺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干预治疗,均持续3个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测定2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量(FEV 1/FVC)、FEV 1、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比较2组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比较2组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包括6 min步行试验(6-WMT)、简易躯体能力测试(SPPB)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运动能力及SGR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FEV 1、FEV 1/FVC、MMEF、PaO 2、6-WMT、SPPB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aCO 2、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 P<0.05)。 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增强运动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功能性电刺激手摇车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手摇车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ES手摇车组(试验组)和MOTOmed运动训练组(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FES手摇车进行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对照组则增加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估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并于治疗前和治疗1、2、3、4周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FMA-U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4周后上肢(χ 2=9.23, P<0.05)和手(χ 2=15.91, P<0.05)的Brunnstrom分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1、2、3、4周后,2组患者的FMA-UE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1、2、3、4周后的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FES手摇车训练可显著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优于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OTOmed运动训练干预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独立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研究MOTOmed运动训练干预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独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 年2 月我院收治的 120 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应用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60 例)与对照组(60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康复训练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MOTOmed训练进行干预,比较 2 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ROM)、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运动评分、徒手法肌力检查(MMT)评分以及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2 组患者的髋关节和膝关节主动ROM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和膝关节主动ROM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 组患者的FIM及ASI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FIM评分及ASI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2 个疗程后,2 组患者的MMT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MM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4 个疗程后,2 组患者的MMT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MM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 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加以MOTOmed运动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和生活独立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减重步态训练联合中医治疗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减重步态训练结合中医治疗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120 例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60 例予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减重步态训练干预,治疗组60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治疗,2 组均治疗30 天.比较2 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肌电图指标、患肢周围神经电生理学指标、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步行功能及步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肌张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H波最大波幅(Hmax)、M波最大波幅(Mmax)、H波/M波最大波幅(H/Mmax)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Hmax、Mmax、H/Mmax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胫神经MCV、SCV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腓总神经MCV、SCV及胫神经MCV、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步行功能及步态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步行功能及步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减重步态训练结合中医治疗能更好地提高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患者肌力、神经传导速度、平衡力、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数字OT训练系统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数字OT训练系统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为改善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偏瘫患儿60例,分为常规组(20例):采用作业治疗、生物反馈等常规康复治疗;MOTOmed组(20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治疗组(20例):在MOTOmed组基础上增加数字OT训练系统.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进行评定.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得分差值在FMFM量表D区、E区、AD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D、E、ADL=11.972、13.511、17.188,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联合治疗组分别与MO-TOmed 组(HD、E、ADL=2.954、2.784、3.803)、常规组(HD、E、ADL=3.037、3.470、3.33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手功能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250,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联合治疗组分别与MOTOmed组、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733,10.092,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数字OT训练系统及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够明显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FES辅助踏车与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辅助踏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个体化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FES踏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MOTOmed下肢踏车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Tinetti量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评分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FAC等级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Tinetti量表、FMA下肢评分、MBI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FES辅助踏车系统和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均有助于脑卒中早期下肢功能的恢复,而FES辅助踏车系统对下肢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