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疟疾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疟疾的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与我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45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其疟疾发病率的数据来源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采用2019年疟疾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描述流行现状;计算发病率的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APC)分析2013-2019年疟疾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在145个国家中,有疟疾流行的国家74个(51.03%),主要位于非洲(60.81%,45/74)和亚洲(22.97%,17/74)。2019年疟疾发病率≥10 000/10万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区(96.15%,25/26)。2013-2019年,32个(43.24%)国家疟疾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3个(31.08%)国家疟疾发病率变化趋势不明显,19个(25.68%)国家疟疾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国家是佛得角(EAPC=151.46,95% CI:47.15~329.71)、南非(EAPC=98.61,95% CI:32.11~198.58)和纳米比亚(EAPC=78.03,95% CI:54.30~105.42)。 结论:大约半数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疟疾流行,其中1/4的国家疟疾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应继续加强疟疾尤其是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工作,以巩固消除疟疾的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刚果(金)维和任务区28例重症疟疾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刚果(金)维和任务区重症疟疾临床特征和诊治情况,评价以青蒿素为主联合疗法效果及不良反应,为重症疟疾救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联合国驻刚果(金)稳定特派团中国二级医院住院治疗的28例重症疟疾维和人员进行分析。结果:期间疟疾住院患者362例,其中重症疟疾28例,占7.73%,均为恶性疟疾,从发病到确诊中位时间2.3 d(2~5 d)。使用静脉注射青蒿琥酯或蒿甲醚后口服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抗疟治疗及对症治疗均治愈,2例出现治疗反应延迟,无死亡病例。结论:青蒿琥酯或蒿甲醚后口服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抗疟疗法对于重症疟疾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疟疾消除后阶段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我国疟疾消除后阶段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估疟疾输入风险提供参考工具。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初步建立疟疾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选择国内18名疟疾防治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展开2轮专家咨询,请专家对每项指标的重要性、可操作性、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进行打分,并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意见协调系数,筛选指标后计算各指标权重。分别采用克朗巴哈 α系数,权威系数和因子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内在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结果:13名专家完成2轮咨询,最终构建包含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的疟疾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2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72%(13/18)和100%(13/13)。对于各项指标重要性评分和可操作性评分的Kendall协调系数值分别为0.22和0.25,均具有显著性。指标体系重要性评分、可操作性评分、熟悉程度评分和判断依据评分的克朗巴哈 α系数值分别为0.938、0.945、0.983、和0.962。各二级指标条目下归一化权重值居第1位的三级指标分别为境外感染风险中的入境人员是否严格执行防护措施(0.048 1)、虫媒特征中的当地媒介能量(0.019 8)、自然因素特征中的当地海拔(0.028 5)、外部暴露风险中的来源国抗疟药物可及性(0.034 2)、境内传播风险中的当地与来源国的地理位置关系(0.050 1)和内部防控能力中的多部门联合防控机制(0.044 6)。 结论:所构建的疟疾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可为消除疟疾后防止其输入后再传播、巩固疟疾消除成果提供参考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从整体水平观察牛黄-靶点-角膜炎的复杂网络关系,探讨牛黄治疗角膜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DisGeNET在线数据库收集角膜炎相关的基因,构建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然后经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TCMSP)平台、中国科学院化学数据库查询,结合文献报道,收集牛黄中分离鉴定的组成成分,导出各成分SMILES结构式信息,利用在线软件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作用靶点,进而构建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图,最后将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与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进行合并,得到牛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系统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其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结果:共搜索到39个已分离鉴定的牛黄组成成分,角膜炎相关靶点65个,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靶点28个;28个潜在靶点中包含7个直接作用靶点,即肿瘤坏死因子、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Toll样受体9、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白细胞介素(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和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1。28个潜在靶点可被注释入12项生物过程、18项细胞组分、13个分子功能,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纳入10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阿米巴病、抗叶酸耐受性、PI3K-Akt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凋亡、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疟疾、非酒精性脂肪肝、IL-17信号通路。结论:牛黄可能通过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和炎症调控等作用发挥对角膜炎的辅助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刚果(金)维和任务区362例疟疾病例的发病特征及基于青蒿素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刚果(金)维和任务区疟疾的发病特征和诊治情况,同时评价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的效果,为疟疾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MONUSCO)中国二级医院收治的感染疟疾维和人员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发病特点、治疗及临床结局等情况。结果: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362例维和人员因感染疟疾住院,年均发病例数为54例/年,年发病率为9.5/1 000,从发病到明确诊断的时间中位数为2.5 d,范围为1 ~ 9 d;患者中,重症疟疾占7.73%(28/362),非复杂性疟疾占92.27%(334/362);旱季(4 - 9月)发病占37.57%(136/362),雨季(10月至次年3月)发病占62.43%(226/362)。使用ACT抗疟治疗后均临床治愈,其中8例出现复燃,经药物转换ACT再次治疗后临床治愈。结论:在刚果(金)维和任务区,维和人员对疟疾普遍易感,在临床治疗中采用ACT,治愈率高,安全高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疟疾终结者”——疟疾在中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又一种传染病在中国被消灭了,这次是疟疾(malaria)。疟疾曾每年致3 000万中国人发病、30万人死亡。2021年6月30日8时,WHO总干事谭德塞正式宣布,中国已经消除了疟疾。这个“消除”代表的含义是一个国家内所有人类疟疾寄生虫的本地传播至少中断连续3年,且该国已经建立起一个能够防止本地传播再次发生的全面运行的监测和应对系统。从3 000万到连续3年,中国的“疟疾终结者们”到底做了什么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洲输入性疟疾患者乳酸、降钙素原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非洲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其乳酸、降钙素原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186例非洲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预测重症疟疾的价值。结果:186 例患者中,男169例(90.9%),女17例(9.1%),年龄(38.3±10.3)岁;重症48例,非重症138例;感染虫种以恶性疟原虫为主,共166例(89.2%);重症患者均为恶性疟。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患者的乳酸、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单核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乳酸、降钙素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预测重症疟疾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700,AUC(95% CI)分别为0.753(0.663~0.844)、0.755(0.670~0.841)、0.782(0.700~0.864)、0.738(0.652~0.823)、0.760(0.676~0.844)、0.778(0.699~0.857)(均 P<0.01)。当约登指数最大时,乳酸的最佳截断值为2.29 mmol/L,其对重症疟疾预测的灵敏度为56.3%,特异度为93.5%;降钙素原的最佳截断值为2.12 μg/L,其对重症疟疾预测的灵敏度为77.1%,特异度为68.1%。重症患者病死率为4.2%(2/48)。 结论: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是预测疟疾严重程度的常见指标。乳酸、降钙素原对预测重症疟疾亦有较高价值,有助于尽早识别重症疟疾,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口老龄化所致健康影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概括人口老龄化所致健康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2009-2019年发表的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基本信息和主要研究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65篇。44.6 %的已发表文献采用死亡数/率作为健康效应评估指标;66.2 %的文献集中于单一国家,如:中国、英国和美国等;60.0 %的文献研究了老龄化对单一疾病的健康影响,如:糖尿病、肺癌和冠心病等;67.7 %的文献采用分解法量化人口老龄化的健康效应;15.4 %的文献模拟了干预措施对平衡人口老龄化影响的效果。大多数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导致一些疾病的负担增加,如:癌症、心血管和痴呆等,但有研究报道人口老龄化导致新生儿病、疟疾等疾病的负担减少。发表文献采用的归因方法不尽一致。多个常用方法对研究假设、归因顺序和对照组的选择敏感,造成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和稳定性。 结论:目前缺乏针对全球和不同疾病的人口老龄化健康效应的系统研究。既往归因研究所采用方法不尽相同,研究结果受所采用方法的局限性影响,造成归因结果不稳定。建议未来采用稳定的人口老龄化健康效应归因方法对人口老龄化所致的全球疾病负担开展系统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6 - 2020年南昌市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南昌市疟疾的流行特征,为及时调整南昌市消除疟疾后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专报系统"收集2016 - 2020年南昌市报告的疟疾病例信息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疟疾病例的一般情况、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分布)和感染来源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2016 - 2020年南昌市共报告疟疾病例69例,其中恶性疟39例、间日疟19例、卵形疟9例、三日疟1例、混合感染1例。69例疟疾病例的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分布于南昌市的8个区(县),以进贤县最多,占36.2%(25/69);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2 ∶ 1(66 ∶ 3),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 ~ < 60岁,占97.1%(67/69);职业分布以工人为主,占26.1%(18/69)。69例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从非洲输入67例,占97.1%。结论:2016 - 2020年南昌市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今后应加强境外输入人员的管控与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消除传染病的历史进程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染病不仅对公众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主要回顾了我国消灭天花,消除脊髓灰质炎、麻风病、丝虫病、新生儿破伤风、致盲性沙眼和疟疾的历史进程,并对未来有望被消除的传染病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