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的贝叶斯单臂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EL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等数据库199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0日ELRA的相关研究。使用R(V4.1.2)等统计软件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法模拟后验分布进行贝叶斯单臂荟萃分析,分析术后30 d内死亡率、术后1年生存率、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R 0切除率等相关指标。 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436例患者。贝叶斯单臂荟萃分析显示:ELRA术后1年生存率为83.24%[95%最大后验概率( HPD):72.40%~92.05%],其中肝多房棘球蚴病和肝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8.66%(95% HPD:81.52%~94.50%)和61.29%(95% HPD:38.53%~93.68%)。ELRA术后30 d内死亡率、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R 0切除率分别为6.96%(95% HPD:4.47%~10.15%)、27.91%(95% HPD:19.00%~38.30%)、99.84%(95% HPD:37.61%~100.00%)。在ELRA术后30 d内死亡原因中,肾功能衰竭是最多的死亡原因。 结论:ELRA适用于能够通过切除获益而又无法在体内完成肝切除的肝恶性肿瘤以及肝多房棘球蚴病,安全可行,肝多房棘球蚴病获益最大,而肝恶性肿瘤仅部分患者获益。ELRA应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尚需从获益角度对其适应证进行探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预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联合甲硝唑治疗腹腔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预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联合甲硝唑经验性治疗腹腔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 [MeSH Terms])AND( "Cephalosporins*" [MeSH Terms])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MeSH Terms])、腹腔感染、继发性腹膜炎、腹腔脓肿、头孢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8年5月。纳入评价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联合甲硝唑对比其他类型抗菌药物治疗腹腔感染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患者给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联合甲硝唑治疗腹腔感染,对照组患者给予其他类型抗菌药物治疗腹腔感染。结局指标:临床治愈率、微生物清除率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R 3.6.2软件随机贝叶斯模型进行网状Meta分析。采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法直接评估和间接预测。采用轨迹图法、密度图法、杠杆图法对模型收敛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因各干预措施间没有闭环,不需要评估研究的一致性。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18篇。18篇文献均为RCT,文献累积样本量为6 792例,其中试验组3 402例,对照组3 390例。(2)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①第3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碳青霉烯类的临床治愈率显著低于第4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 OR)=0.46,0.61,95%可信区间( CI)为0.26~0.81,0.38~0.97, P<0.05]。第5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的临床治愈率与碳青霉烯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1.03,95% CI为0.59~1.80, P>0.05)。②第5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碳青霉烯类的微生物清除率显著低于第4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OR=0.84,0.41,95% CI为0.73~0.98,0.23~0.74, P<0.05)。第5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的微生物清除率与碳青霉烯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0.76,95% CI为0.27~1.80, P>0.05)。③第3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第4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第5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甲硝唑、替加环素的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喹诺酮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OR=0.13,0.13,0.14,0.13,0.15,0.13,95% CI为0.03~0.50,0.02~0.98,0.02~0.75,0.02~0.59,0.02~0.78,0.02~0.57, P<0.05)。第3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第4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第5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的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碳青霉烯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OR=0.96,1.00,1.10,95% CI为0.52~1.60,0.31~3.50,0.49~2.30, P>0.05)。(3)疗效与安全性等级排名:①临床治愈率排名:各类用药方案的临床治愈率从高到低排名顺序为喹诺酮类+甲硝唑、第4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合成青霉素类、第2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第5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碳青霉烯类、第3代头孢菌素+甲硝唑、替加环素、喹诺酮类。各排名相应的概率为51.73%、35.72%、22.57%、31.37%、24.98%、32.82%、34.69%、29.05%、72.36%。②微生物清除率排名:各类用药方案的微生物清除率从高到低排名顺序为喹诺酮类+甲硝唑、第4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第2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合成青霉素类、第5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碳青霉烯类、第3代头孢菌素+甲硝唑、替加环素、喹诺酮类。各排名相应的概率为:89.62%、77.01%、38.60%、20.94%、26.26%、26.39%、22.22%、20.19%、62.55%。③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名:各类用药方案的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从高到低排名顺序为喹诺酮类、喹诺酮类+甲硝唑、第5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碳青霉烯类、第3代头孢菌素+甲硝唑、替加环素、第4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各排名相应的概率为:96.21%、30.46%、21.09%、25.27%、27.26%、19.45%、31.69%。 结论:中、低危腹腔感染时,推荐经验性使用头孢菌素+甲硝唑替代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采用免散瞳眼底摄片法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远程检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免散瞳眼底摄片法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远程检查的卫生经济学价值和效果以及最具有成本效用的检查间隔时间方案。方法:基于18篇涉及DR流行病学、临床试验和卫生经济学的文献,全国3个三级甲等医院眼科9名医师的问卷调研资料和临床实际(全国各省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目录、2021年基本医疗保险谈判后的支付价格等),从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角度构建Markov模型并设置参数,预测中国糖尿病患者从45岁开始无DR检查以及DR检查(均采用免散瞳眼底摄片法)间隔时间1、2、3、4、5年方案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产出,包括累积失明天数、累积生命年、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即健康效用值),以及相应的单眼、双眼直接医疗成本(采用3.5%贴现率),进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累积失明天数无DR检查方案为2 375.00 d,5种DR检查间隔时间方案为701.00~738.00 d。6种DR检查方案的累积生命年为27.120 34~28.005 00年,QALY为9.502 96~9.875 02。单眼直接医疗成本无DR检查方案为72 785.00元,5种DR检查间隔时间方案为52 065.00~52 408.00元。双眼直接医疗成本无DR检查方案为72 785.00元,5种DR检查间隔时间方案为79 100.00~79 603.00元。单眼治疗情况下,与无DR检查方案相比,DR检查间隔时间1、2、3、4、5年方案的增量成本效用比(ICER)分别为-55 523.75、-55 865.32、-56 034.66、-56 194.05、-56 368.54元/QALY,均具有绝对优势;双眼治疗情况下,与无DR检查方案相比,5种DR检查间隔时间方案的ICER为17 469.07~18 325.15元/QALY。以意愿支付阈值为1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 976元/QALY),与无DR检查方案比较,单眼治疗情况下DR检查间隔时间1年方案的成本效用概率为85.9%,具有绝对优势的概率为55.2%;双眼治疗情况下,检查间隔时间2年方案具有成本效用的概率为61.4%。结论:以Markov模型对4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提示免散瞳眼底摄片法具有较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和效果,可作为我国DR远程检查方法;可采用DR检查间隔时间2年方案,即2年进行1次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DR检查间隔时间1年方案,即每年进行1次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预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道内支架引流与单纯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预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胆道内支架引流(BDS)与单纯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以( "Choledocholithiasis" OR "common bile duct stone" OR "CBDS" OR "ex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 ) AND (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OR "LCBDE" ) AND ( "primary duct closure" or "PDC" ) AND ( "T-tube drainage" or "TTD" or "T-tube" ) AND ( "biliary drainage stenting or BDS) AND ( "clinical trials" )、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一期缝合、胆道内支架引流为检索词,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纳入评价LCBDE后胆总管缝合行BDS、单纯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RCT)。BDS组为LCBDE后行BDS,一期缝合组为LCBDE后行单纯一期缝合,T管引流组为LCBDE后行T管引流。结局指标: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胆汁漏发生率、术后残留结石发生率。在Rstudio环境下应用GeMTC软件进行Meta分析。在贝叶斯框架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执行。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法直接评估和间接预测。采用Brooks-Gelman-Rubin作图法、迹图法和密度图法对模型收敛性进行评价。因各干预措施间没有闭环,不需要评估研究的一致性。同时绘制各结局指标不同胆总管缝合方式的等级概率矩阵图。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12篇。12篇文献均为RCT,文献累积样本量为982例,其中BDS组190例,一期缝合组296例、T管引流组496例。(2)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①BDS组和一期缝合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管引流组(优势比=0.21,0.48,95%可信区间为0.06~0.52,0.24~0.87, P<0.05);间接预测BDS组和一期缝合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0.43,95%可信区间为0.12~1.30, P>0.05)。②BDS组术后胆汁漏发生率低于T管引流组(优势比=0.18,95%可信区间为0.02~0.86, P<0.05),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术后胆汁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0.70,95%可信区间为0.27~1.70, P>0.05);间接预测BDS组和一期缝合组患者术后胆汁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0.25,95%可信区间为0.03~1.60, P>0.05)。③BDS组和一期缝合组分别与T管引流组患者术后残留结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0.58,1.40,95%可信区间为0.13~2.40,0.41~5.50, P>0.05);间接预测BDS组和一期缝合组患者术后残留结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0.39,95%可信区间为0.05~2.70, P>0.05)。(3)3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等级排名:BDS组、一期缝合组、T管引流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排名第1的概率分别为0.08%、0.98%、98.94%,排名第2的概率分别为6.57%、92.38%、1.05%,排名第3的概率分别为93.36%、6.64%、0.01%,3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排序:T管引流组>一期缝合组>BDS组。BDS组、一期缝合组、T管引流组术后胆汁漏发生率排名第1的概率分别为1.25%、18.93%、79.82%,排名第2的概率分别为6.11%、74.01%、19.88%,排名第3的概率分别为92.64%、7.06%、0.30%,3组患者术后胆汁漏发生率排序:T管引流组>一期缝合组>BDS组。BDS组、一期缝合组、T管引流组术后残留结石发生率排名第1的概率分别为10.89%、67.37%、21.74%,排名第2的概率分别为16.09%、21.09%、62.82%,排名第3的概率分别为73.02%、11.55%、15.44%,3组患者术后残留结石发生率排序:一期缝合组>T管引流组>BDS组。 结论:具有适应证的胆总管结石患者,LCBDE后优先采用BDS,可降低胆总管缝合相关并发症。本研究在http://www.crd.york.ac.uk/ero/注册,注册号为CRD4201913734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种药物对急性高山病的预防效果: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和预测乙酰唑胺等药物对急性高山病(AMS)的预防效果。方法:遵循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PRISMA声明的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等数据库198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符合药物预防AMS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分析研究资料。使用R等统计软件在贝叶斯框架下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法进行网状Meta分析,另外使用节点分离法对闭环研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最终纳入23篇文献(25项研究)对比了4种药物对AMS的预防效果,按照药物分组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乙酰唑胺组、地塞米松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和红景天组中AMS发生率均低于安慰剂组;在不同药物的相互比较中,乙酰唑胺组、地塞米松组和红景天组AMS发生率低于银杏叶提取物组;而乙酰唑胺组、地塞米松组、红景天组之间AMS发生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8项研究报道了2种药物对进入目标海拔人群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的影响,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目标海拔,红景天组的SpO 2高于乙酰唑胺组和安慰剂组,乙酰唑胺组与安慰剂组的SpO 2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预防AMS效果概率排序显示:乙酰唑胺组、地塞米松组、银杏叶提取物组、红景天组和安慰剂组发生AMS排名第5的概率分别为45.72%、48.80%、0、5.48%和0。提高目标海拔人群SpO 2概率排序显示:乙酰唑胺组、红景天组和安慰剂组在目标海拔提高SpO 2效果排名第1的概率分别为2.27%、97.66%和0.07%;直接比较结果和贝叶斯预测模型间接比较结果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乙酰唑胺和地塞米松可有效预防AMS发生,应作为今后相关补充研究的首选药物。红景天在提升进入高海拔人群的SpO 2同时也可降低AMS的发生率,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银杏叶提取物预防AMS效果不如上述3种药物,临床中应视情况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BA.5.1.3亚型潜伏期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Omicron变异株BA.5.1.3亚型的潜伏期。方法:基于315例新冠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根据区间删失数据的特点,采用log-normal和Gamma两种分布估计潜伏期,利用离散时间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对分布函数的参数进行贝叶斯估计。结果:315例感染者年龄(42.01±16.54)岁,男性占30.16%。其中156例报告了症状出现时间,年龄(41.65±16.32)岁,log-normal和Gamma分布估计发病潜伏期 M( Q1, Q3)分别为2.53(1.86,3.44)d及2.64(1.91,3.52)d;估计感染潜伏期 M( Q1, Q3)分别为2.45(1.76,3.40)d及2.57(1.81,3.52)d。 结论:基于log-normal和Gamma分布进行贝叶斯估计的潜伏期接近,潜伏期最佳分布均为Gamma分布,感染潜伏期与发病潜伏期 M相差较小,Omicron变异株BA.5.1.3亚型比以往的Omicron变异株的潜伏期 M更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的COVID-19年龄别病死率估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席卷全球,疫情结束前,其病死率的估计受现有确诊病例和发病到死亡时间分布的影响,且结论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年龄别病死率进行估计。方法:收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CDC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信息,采用Gamma分布拟合发病到死亡时间分布规律,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模拟估计年龄别病死率。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到死亡时间 M=13.77( P25~ P75:9.03~21.02)d,总病死率为4.1 %(95 %CI:3.7 %~4.4 %),0~、10~、20~、30~、40~、50~、60~、70~和≥80岁组病死率分别为0.1 %、0.4 %、0.4 %、0.4 %、0.8 %、2.3 %、6.4 %、14.0 %和25.8 %。 结论:校正删失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模拟方法适用于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期间的病死率估计,尽早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死率有助于疫情的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硬质胆道镜经皮经肝胆道造瘘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预测硬质胆道镜经皮经肝胆道造瘘(PTBF)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使用硬质胆道镜PTBF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研究。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后验分布进行贝叶斯分析,分析结石取尽率、结石复发率、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胆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1 296例患者,其中文献中明确显示为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 008例[分为经皮经肝I期胆道造瘘(PTOBF)取石组( n=568)与经皮经肝II期胆道造瘘(PTTBF)取石组( n=440)]。PTOBF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结石取尽率、复发率、术后总并发症率分别为84.19%(95% HPD:79.08%~88.93%)、15.79%(95% HPD:11.01%~21.07%)、10.85%(95% HPD:7.93%~14.21%)。对于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PTOBF取石术的结石取尽率、复发率、术后总并发症率分别为82.58%(95% HPD:75.46%~88.83%)、17.99%(95% HPD:11.51%~25.45%)、10.34%(95% HPD:6.42%~15.40%);PTTBF取石术的结石取尽率、复发率、术后总并发症率分别为73.56%(95% HPD:65.67%~80.30%)、29.48%(95% HPD:23.13%~36.01%)、11.42%(95% HPD:6.18%~17.67%)。与PTTBF取石组相比,PTOBF取石组取石效率更高( OR=1.74,95% CI:1.17~2.60)、结石复发率更低( OR=0.56,95% CI:0.37~0.84),但并没有增加总并发症发生率( OR=1.03,95% CI:0.66~1.62)与胆道感染发生率( OR=1.12,95% CI:0.61~2.04)。 结论:使用硬质胆道镜PTBF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对于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PTOBF取石组的取石效率更高、结石复发率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传播力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在北京市现有防控措施下的传播力,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2022年3月7-25日报告的78例具有明确传播链的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信息,分别采用Gamma和Weibull分布拟合潜伏期和序列间隔时间,使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估计实时再生数( R t)。 结果: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潜伏期 M( Q1, Q3)为4.0(3.0,6.0)d,序列间隔时间3.0(2.0,5.0)d,序列间隔时间在未完成和已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感染者中 M( Q1, Q3)分别为2.0(1.0,4.0)d和4.0(2.0,6.0)d( Z=-2.12, P=0.034),儿童和成年人感染者分别为2.0(1.5,3.0)d和4.0(2.0,6.0)d( Z=-2.02, P=0.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轮疫情 R t初始值为4.98(95% CI:2.22~9.04)。 结论:与既往Delta变异株相比,北京市Omicron变异株的传播力较强,应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关注儿童易感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林业碳汇效率时空演化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提高林业碳汇效率是缓解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客观评价我国林业碳汇效率及其时空演化特征,有助于加快国土空间绿化进程.采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区)2008-2021年林业碳汇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GML指数、Moran's I指数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对林业碳汇效率的变化规律及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林业碳汇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不同地区间差异明显;四大林区林业碳汇效率呈现"西南林区>东北林区>南方林区>北方林区"的空间分异格局;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低效率地区呈现出"追赶"高效率地区的趋势.(2)林业碳汇效率变化呈上升趋势,其中GML指数最高的地区为东北林区、最低的为北方林区;技术进步对林业碳汇效率提升的贡献较大,不同地区对综合效率的依赖程度不同.(3)林业碳汇效率具有空间非均衡性,高效率地区与低效率地区间呈现"包围状"分布,且该特征在时间上保持稳定;2015年后林业碳汇效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空间分布存在聚集效应;考虑空间滞后项的空间马尔可夫链结果表明,邻域类型对林业碳汇效率状态转移影响显著,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近邻效应,呈现"高高趋同,低低趋同,高带动低,低抑制高"的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对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