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连锁Alport综合征 COL4A5剪接突变的致病性分析及剪接纠正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一个X连锁显性遗传Alport综合征家系 COL4A5基因的剪接突变位点,探索外显子特异性U1核小RNA(small nuclear RNA,snRNA)基因治疗的可能性。 方法:收集Alport综合征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临床资料,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先证者肾病系列基因全外显子组基因突变。用在线软件分析 COL4A5 c.546+5G>A变异引起的剪接位点改变及其致病性。用minigene实验验证和分析Alport综合征家系先证者 COL4A5基因突变位点c.546+5G>A及瞬时转染导入修饰过的U1 snRNA纠正剪接突变的效果。 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和其同母异父的兄长均存在 COL4A5基因半合子变异,变异位点为c.546+5G>A。在线软件分析剪接变异致病性的结果显示,突变后原有的Donor剪切位点检测不到,提示影响剪切可能性很大。杂交小基因检测结果验证了 COL4A5基因c.546+5G>A突变的异常剪接模式——外显子9缺失。经过修饰的U1 snRNA可部分纠正该异常的剪接突变,ExSpeU1(MT)、ExSpeU1(E9+1)、ExSpeU1(E9+9)、ExSpeU1(E9+11)对c.546+5G>A引发的外显子9缺失的纠正比例分别为0、43.81%、52.09%、48.12%。 结论:COL4A5新发剪接突变具有致病性,修饰过的U1 snRNA可部分纠正异常剪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个新的 TBR1基因剪接变异导致的智力障碍伴自闭症和语言障碍家系分析及产前诊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个由 TBR1基因剪接变异导致的智力障碍伴自闭症和语言发育迟缓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特点。 方法:对1例有家族史的智力障碍孕妇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对先证者及其他家系成员(共11人)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发现该家系的致病位点,对胎儿羊水进行基因检测,并通过minigene技术对该位点进行体外功能验证。结果: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先证者携带1个 TBR1基因新的剪接变异(c.1129-1G>C),并呈现出家系共分离现象。胎儿羊水中未发现该变异,胎儿出生后随访至1岁,智力运动发育正常。Minigene结果显示第5外显子出现异常剪接。 结论:TBR1基因c.1129-1G>C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及时的产前遗传诊断和咨询有助于阻断致病基因在家系中的传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Leber先天性黑矇10型一家系 CEP290基因变异及临床表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确定并观察1个汉族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和临床表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5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LCA10型一家系(1例患者和2名家系成员)纳入研究。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家族史并行眼底彩色照相、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3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线粒体环基因组(mtDNA)测序以获得致病基因及变异。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所有变异位点进行注释,并参考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对所有变异位点进行致病等级评估。对候选位点进行Sanger验证,并对致病性证据不足的错义变异行Minigene体外功能验证。结果:先证者,男,7个月。视物追随反应差,指压眼征、畏光、眼球震颤,黄斑中心凹周围区视网膜色素上皮部分脱失。2岁时,F-ERG检查发现,双眼a、b波振幅重度降低,峰时延长,甚至无波形。先证者父母临床表型未见明显异常。WES结果显示,先证者 CEP290基因第40、2号外显子分别存在c.5515_5518del (p.Glu1839Lysfs*11)(V1)移码变异和c.74C>T (p.Ala25Val)(V2)错义变异。mtDNA测序结果为阴性。Sanger验证结果表明,先证者父亲、母亲分别携带杂合移码变异V1、新发错义变异V2,构成复合杂合变异。Minigene体外功能验证结果表明,V2变异使2号外显子产生一个新的剪接供体位点,从而导致2号外显子右侧缺失30个碱基对,蛋白质框内缺失10个氨基酸残基。ACMG评级分别为致病(V1)、可能致病变异(V2)。 结论:CEP290基因c.5515_5518del和新发变异c.74C>T构成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本家系的致病原因,分别导致截短蛋白的产生和前体信使RNA的异常剪接。LCA具有发病年龄小、视功能严重损害和致病变异多样性等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IPBL基因剪接变异致德朗热综合征1型胎儿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一例德朗热综合征1型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胎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采集羊水及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全基因组低深度重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及Sanger测序筛查 NIPBL基因的变异位点,参考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判断变异的致病性,利用minigene技术分析变异对mRNA的影响。 结果:测序结果提示胎儿 NIPBL基因的内含子上存在c.5808+5G>A杂合变异,预测可能影响mRNA剪接,胎儿父母未检测到相同的变异。上述变异在ExAC、1000G、dbSNP等数据库中均未见收录,综合分析判断其为有害变异。minigene实验结果证实该变异会影响mRNA剪接,导致第31外显子的跳跃。 结论:确诊了一例德朗热综合征1型胎儿。minigene实验可以在体外验证WES检测所发现的剪接变异,可为判断这类变异的致病性提供更多的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ABCB4基因突变所致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转运蛋白B4(ABCB4)新型剪接变异的分子致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致病突变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突变位点的致病性,通过mRNA异常剪接的Minigene体外验证实验对可能致病突变进行体外功能验证,并随访患儿出院后的临床转归。结果:患儿 男,5岁,11月龄出现胆汁淤积,体格检查显示肝脾明显肿大,肝功能、腹部超声及肝脏病理等检查提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为ABCB4基因致病性突变c.2860G>A和新发突变c.2065-8T>G的复合杂合子,突变分别来源于其父母,对c.2065-8T>G位点进行保守性预测,显示该区域高度保守并可能影响剪接。Minigene实验结果证实c.2065-8T>G突变导致内含子16滞留7 bp序列在成熟的mRNA中,在未发生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的情况下,氨基酸移码形成截短蛋白(p.Glu689ValfsTer19),最终确诊为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PFIC3),予熊去氧胆酸(UDCA)等药物治疗,在18个月的随访期内,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结论:ABCB4基因c.2065-8T>G位点被证实影响剪接过程,与c.2860G>A构成复合杂合子,确定为PFIC3的致病原因,携带此突变的PFIC3患儿以胆汁淤积性肝病为主要表现,疾病进展相对缓慢,对UDCA治疗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母源 PAK3新发剪接变异导致X连锁智力障碍1例患儿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例具有严重智力障碍和明显行为异常的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2020年12月2日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1例具有智力障碍和行为异常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通过Sanger测序对其家系成员进行共分离验证。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对患儿母亲携带的变异进行溯源,并通过minigene实验对剪接变异进行体外功能验证。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患儿携带母源性 PAK3基因c.176-2A>G剪接变异。Sanger测序及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证实其母亲携带的变异为新发变异。Minigene实验结果证实其第2外显子存在异常剪接。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相关指南,该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S3+PM2_Supporting+PP3) 结论:PAK3基因c.176-2A>G变异可能是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丰富了 PAK3基因的变异谱,为患儿家庭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骨不全胎儿2例的 COL1A1与 COL1A2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2例成骨不全症(OI)胎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明确致病原因。方法:收集分别在2021年6月11日和2021年10月16日就诊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2例中孕期超声诊断疑似OI胎儿的临床资料信息。采集孕妇羊水及胎儿父母、亲属外周血样品提取基因组DNA,对2例胎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家系验证。针对可能影响pre-mRNA剪接的变异,利用minigene体外分析变异位点附近外显子的剪接方式,对变异的致病性进行判定。结果:胎儿1在胎龄17 +6周超声显示双侧肱骨和股骨发育落后2周余,四肢长骨多发骨折、成角畸形。胎儿2在胎龄23周超声显示双侧肱骨和股骨发育分别落后1 +周和4周,双侧股骨和胫腓骨弯曲。WES结果显示胎儿1的 COL1A1基因第49外显子存在c.3949_3950insGGCATGT(p.N1317Rfs*114)杂合变异,该变异导致翻译提前终止,胎儿父母外周血中未检出该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变异评级指南,c.3949_3950insGGCATGT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2_Supporting)。胎儿2的 COL1A2基因第26内含子中存在父源的c.1557+3A>G杂合变异,剪接报告基因分析提示该变异使 COL1A2基因pre-mRNA第26外显子发生跳跃,导致mRNA转录本第1 504~1 557位编码序列整码缺失及其编码蛋白第502~519位氨基酸缺失,根据ACMG变异评级指南,c.1557+3A>G杂合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S3+PM1+PM2_Supporting+PP3+PP5)。 结论:COL1A1基因c.3949_3950insGGCATGT变异、 COL1A2基因c.1557+3A>G变异分别可能为2例OI胎儿的遗传学原因。 COL1A1基因c.3949_3950insGGCATGT的发现丰富了成骨不全致病基因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遗传性眼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在遗传性眼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以先天性眼部疾病为主诉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进行生殖遗传咨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4例。所有病例均已排除了已知感染或暴露于已知的致畸药物、核型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异常。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WES检测,其中单人WES 3例,家系WES 21例,分析筛选出潜在致病位点并进行致病性分类及Sanger测序验证。针对 RPGRIP1:c.1611+26G>A 内含子变异构建 minigene载体行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 mRNA 剪接影响。结果:24个家系中20(83.3%)个获得了明确病因的阳性结果,共涉及21个基因,鉴定出30个不同变异,其中19个为新变异。家系3产前诊断分析结果显示胎儿PRPF8基因携带c.6970G>T杂合无义突变;家系24中非经典剪接位点minigene载体RT-PCR 结果提示突变型质粒转录产物 12号内含子部分保留 104 bp,即p.Glu538Valfs*12。结论:WES在遗传性眼病诊断中的高检出率进一步支持了其应用优势,可作为明确遗传性眼病病因的重要分子检测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个Ⅲ型家族性噬血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家系的临床及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一例Ⅲ型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type Ⅲ,FHL-3)家系的致病变异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确诊为FHL-3的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家系全外显子及相邻内含子测序对先证者进行筛查,并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以健康对照和患者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构建包含 UNC13D基因第23外显子、第23内含子和第24外显子的野生型和变异型minigene真核表达质粒。采用脂质体法用携带minigene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minigene的剪接情况。 结果:家系分析和临床诊断提示先证者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FHL-3。测序发现其 UNC13D基因存在c.118-308(IVS1)C>T和c.2298+1(IVS23)G>A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构成复合杂合变异,判断为致病性。Minigene实验证实 UNC13D基因c.2298+1(IVS23)G>A变异可导致第23外显子跳跃(-207nt),产生截短蛋白。 结论:UNC13D基因c.118-308(IVS1)C>T和c.2298+1(IVS23)G>A可能是该FHL-3家系的致病变异,可导致 UNC13 D mRNA低表达和pre-mRNA的异常剪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BCC6基因变异所致婴儿泛发性动脉钙化1例患儿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例罕见的 ABCC6基因变异所致婴儿泛发性动脉钙化(GACI)患儿的临床表现与遗传学病因。 方法:选取2022年8月26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的1例44 d女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核心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ES)、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以及Minigene剪接实验对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炎症指标高、抗感染治疗无效,超声显示全身大、中动脉广泛钙化、管壁增厚,考虑为GACI以及相关的动脉炎,经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治疗后发热缓解。Trio-WES发现患儿携带 ABCC6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4404-1G>A与c.4041+5G>T,后者既往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两个变异被分别判定为可能致病性(PVS1+PM2_Supporting)与临床意义不明(PM2_Supporting+PM3+PP3)。CNV-seq检测未见异常。Minigene剪接实验进一步验证两个变异均可影响剪接。 结论:对于不明原因及常规治疗无效的发热,需要及时完善基因检测,避免GACI的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