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氮平相关血小板减少临床及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米氮平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米氮平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对该例以及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23年8月31日)收集到的相关病例的主要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米氮平用药指征、米氮平用法用量、联合用药情况、用药前后血小板计数、应用米氮平至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临床处理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9例,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28~74岁,中位年龄52岁;用药指征为抑郁症者8例,1例无记录;米氮平日剂量15 mg者4例、30 mg者3例,2例无记录;单独使用米氮平者2例,合并使用其他药物者6例,1例无记录。9例患者应用米氮平至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2~28 d,中位时间8 d,血小板减少严重程度1、3、4级者分别为3、3、2例,1例无记录;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的5例患者中3例有出血症状,1例出现皮肤瘀斑。2例患者行药物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发生血小板减少后9例患者均停用米氮平,6例未予特殊干预,3例给予对症治疗;停药2~43 d(中位时间9 d)后,7例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至参考值范围,1例PLT回升,1例不详但皮肤症状改善。结论:米氮平相关血小板减少多发生于用药后10 d内,停药多可好转。建议应用米氮平前后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常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度洛西汀致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69岁男性抑郁症患者长期服用安非他酮联合米氮平治疗,因症状控制不佳,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度洛西汀(60 mg晨服)和米氮平(15 mg口服、1次/每晚)。治疗13 d后患者出现高热(41.0 ℃)伴意识障碍,随后出现肌强直,呼吸困难,心率180次/min;血氧饱和度0.84;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酐(Scr)609 μmol/L,肌酸激酶(CK)7 102 U/L,肌红蛋白(MYO)>3 000 μg/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8 U/L,总胆红素(TBil)33.7 μmol/L;心电监护示快速型心房颤动。排除感染等情况后考虑患者为度洛西汀引起的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立即停用度洛西汀和米氮平,给予气管插管、血液净化、改善水电解质平衡、保肝等支持治疗。停药第6天,患者体温38.2 ℃,血氧饱和度0.96,肌张力改善,肌肉震颤消失。停药第16天,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体温正常,神志清楚,呼之可应,无肢体抽搐和肌肉震颤,肌张力正常,Scr 116 μmol/L,CK 250 U/L,MYO 148 μg/L,AST 38 U/L,TBil 21.4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利妥昔单抗相关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利妥昔单抗相关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11月),收集RA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发生PML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利妥昔单抗使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PML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影像学、脑脊液)结果、干预及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0例,男性1例,女性9例;年龄51~83岁,平均66岁;均为中至重度RA,病程≥3年者9例,1例无病程记录。10例患者利妥昔单抗用法用量均符合规定,均联合使用抗风湿药或糖皮质激素。9例患者有末次使用利妥昔单抗至发生PML的时间记录,7例为2~8个月,2例分别为16和18个月,中位时间6个月。6例患者有临床症状记录,主要为共济失调、言语障碍、认知功能减退和局灶性感觉障碍等。6例患者行头部MRI检查,均符合PML的影像学改变。4例患者行脑脊液乳头多瘤空泡病毒检测,3例病毒DNA阳性,1例阴性者经脑组织活检诊断为PML。诊断PML后1例未进行干预,3例无干预措施记录,5例单用或联用甲氟喹、米氮平治疗(其中2例联合血浆置换,1例加用糖皮质激素),1例联用米氮平和呋喃妥因治疗。7例因治疗无效死亡,2例存活但有严重神经损伤后遗症,1例未报告最终结局。结论:利妥昔单抗相关PML多发生于末次应用该药后2~8个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与其他原因所致PML相似,通常呈进行性加重,病死率高,幸存者可能有严重的神经损伤后遗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米氮平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老年人抑郁症伴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双色球摇号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观察组采用米氮平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4周、6周,观察组抑郁评分分别为(18.02±1.32)分、(11.02±1.12)分、(6.20±1.0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69±1.85)分、(12.96±1.55)分、(7.89±1.15)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523、6.496、6.979,均 P<0.05);观察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分别为(7.55±1.02)分、(6.22±1.01)分、(5.22±1.0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2.65±1.82)分、(9.89±1.67)分、(8.64±1.54)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652、12.041、11.891,均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1/40),低于对照组的24.39%(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505, P<0.05)。 结论:米氮平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睡眠障碍,减轻抑郁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米氮平治疗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以及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8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米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0Hz rTMS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ilton's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在治疗前后对抑郁症状、睡眠情况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观察组HAMD-17评分、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CA总评分及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总的来说,rTMS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失眠障碍患者在抑郁症状、缓解睡眠和认知功能改善均取得有益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度洛西汀联合米氮平对合并躯体疼痛的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小剂量米氮平治疗抑郁症合并躯体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84例抑郁症合并躯体疼痛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度洛西汀联合小剂量米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cGill问卷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 scale,VAS)、疼痛现有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三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小剂量米氮平治疗抑郁症合并躯体疼痛在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躯体疼痛方面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西酞普兰合并米氮平对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伴抑郁患者合用米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9月~2022年9月采集病例资料入档,对象为医院收治的PD伴抑郁患者,共计纳入80例,纳入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1:1分组,划分为对照组(予以西酞普兰治疗)与观察组(予以西酞普兰+米氮平治疗),各组均40例;观察对比两组焦虑抑郁程度、睡眠质量、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Ⅲ)、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PSQI评分显著低(P<0.05);治疗后,两组UPDRS-Ⅲ评分均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D伴抑郁患者应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可发挥良好抗抑郁作用,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且用药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菌群调节剂联合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疗效及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调节剂联合米氮平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疗效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省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22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米氮平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肠道菌群调节剂干预,比较2组疗效及脑血流灌注指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肠道菌群数量、神经肽Y、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物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与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4,P=0.032).治疗后联合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流速(TMV)均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道菌群调节剂联合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疗效肯定,有助于重建肠道菌群平衡,调节患者血浆神经肽水平,优化脑血流灌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Lexicomp和Medscape数据库的米氮平处方药物相互作用调查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米氮平门诊处方中药物相互作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从信息化系统获取 2022 年1 月1 日—2023年 6月 30 日米氮平联合用药门诊处方,分别基于Lexicomp、Medscape数据库识别药物相互作用,按新划分药物相互作用严重程度分级合并 Lexicomp 和 Medscape 数据库结果.描述性统计米氮平相关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以Kappa检验比较Lexicomp、Medscape、Lexicomp+Medscape数据库中药物相互作用严重程度分级、风险点的一致性强度.结果 按纳排标准得到有效处方 402 张,按Lexicomp、Medscape、Lexicomp+Medscape数据库,药物相互作用处方分别为402张(100%)、383张(95.3%)、402张(100%).在严重程度分级、风险点方面,Lexicomp+Medscape数据库与Lexicomp数据库的一致性很强(Kappa>0.99,P=0),而Lexicomp+Medscape数据库或Lexicomp数据库与Medscape数据库有明显差异(Kappa<0,P<0.05);Medscape、Lexicomp数据库在风险点方面有互补性.按药品计,Lexicomp+Medscape 数据库 620 例次药物相互作用中,米氮平与丁螺环酮、抗抑郁药帕罗西汀等的严重药物相互作用(5-HT综合征)达 39.2%,应避免联用;与镇静催眠药、抗精神分裂症药的药物相互作用均为中度,达 60.8%,应密切监测或换药.结论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米氮平与其他药物存在严重、中度药物相互作用,有必要结合Lexicomp+Medscape数据库,加强米氮平药物相互作用要点培训,采取信息化管控,防范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NSE、MHPG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研究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3-甲基-4羟苯乙二醇(MHPG)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联合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MoC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P300事件相关电位(波幅、潜伏期),血清神经递质[NSE、MHPG、高香草酸(HV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HAMD、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300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血清NSE水平低于对照组,MHPG、HV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76%)与对照组(7.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艾司西酞普兰与米氮平联合治疗可有效增强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缓解抑郁症状、睡眠障碍,提高疗效,且有一定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