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视功能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视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就诊的急性CO中毒患者490例,其中轻度中毒者132例、中度中毒者193例、重度中毒者165例,通过询问病史、常规体格检查、颅脑磁共振、眼科专项检查及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问卷调查(NEI-VFQ)等方法,分析急性CO中毒患者视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CO中毒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CO接触时间、院外滞留时间、给氧开始时间及高压氧治疗开始时间相关( P<0.05)。3组患者中均发现少量CO中毒相关眼科病变的病例,其中轻度中毒组14例(10.6%)、中度中毒组18例(9.3%)、重度中毒组17例(10.3%),3组在发病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中视功能障碍损伤程度略有不同:轻度中毒组眼科检查Ⅰ级损伤的病例略多(9例),重度中毒组Ⅲ级损伤的病例明显增多(10例),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尽管3组患者中均有少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和/或眼科专科检查异常,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其眼科专科检查结果并不完全符合( P<0.01),有些患者即便出现比较严重的专科检查异常,但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经正规治疗后,重度中毒组患者视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为(10.4±3.4)个月,明显超过轻度中毒组[(5.2±5.3)个月]及中度中毒组[(6.1±5.5)个月],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疗效方面,轻度中毒组和中度中毒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明显优于重度中毒组( P<0.05)。在预后方面,经过正规治疗,尽管重度中毒组患者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其眼科后遗症发生率(58.8%)明显高于其他2组(0%和16.7%, P<0.05)。 结论:急性CO中毒患者可出现视功能障碍,其临床症状丰富多样、持续时间长、预后差,应及早完善眼科相关检查,尽早干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VR-Qol)及影响因素,同时比较患者较好眼视野和双眼整合视野(IVF)与VR-Qol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温州青光眼进展研究(WGPS)中随访的POAG患者。采用双目总和法根据患者右眼和左眼的视野结果计算得到IVF。采用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25(NEI VFQ-25)评估POAG患者VR-Qol,根据NEI VFQ-25中是否有任何1个分量表(排除一般健康及眼部疼痛分量表)得分低于50分将患者分为VR-Qol正常组与异常组。分析年龄、性别、学历、是否已婚、单眼或双眼确诊青光眼、视野进展与否、随访频率、患病时间、降眼压药物数量、视力、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视野平均缺损(MD)、视野指数(VFI)丢失率以及有无青光眼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与VR-Qol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R-Qol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POAG患者116例,男70例,女46例,患者年龄为(61.3±14.6)岁。NEI VFQ-25总分为(88.86±9.44)分。27例(23.3%)患者VR-Qol异常,89例(76.7%)患者VR-Qol正常。与VR-Qol异常组相比,VR-Qol正常组使用降眼压药物数量更少( Z=-2.02, P=0.044)、视力更好( Z=-2.28, P=0.023)、RNFL厚度( Z=-2.64, P=0.008)及GCIPL厚度更厚( Z=-2.29, P=0.022)、视野MD较轻( Z=-4.03, P<0.001)、VFI丢失率较慢( Z=-2.92, P=0.004)。年龄、性别、学历、是否已婚、单眼或双眼确诊青光眼、视野进展与否、随访频率、病程、有无青光眼家族史、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病史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VR-Qol异常组,一般视力、角色困难、驾驶这3个分量表的得分较低。POAG患者VR-Qol与双眼MD( r=0.36, P<0.001)、较好眼MD( r=0.30, P<0.001)、较差眼MD( r=0.31, P<0.001)呈正相关。POAG患者VR-Qol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双眼MD( OR=1.16,95%置信区间:1.02~1.32, P=0.029),而非较好眼MD( OR=1.11,95%置信区间:1.00~1.23, P=0.063)。 结论::VR-Qol异常的POAG患者多在一般视力、角色困难、驾驶这3个方面出现困难。视野MD是POAG患者异常VR-Qol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较好眼MD,双眼MD更能帮助识别需要干预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房角分离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早中期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住院的早中期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60例(60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前房角分离组(试验组)及小梁切除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试验组行前房角分离术,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眼压、视力、并发症及NEI-VFQ-25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手术成功率(93.33%,2/28)与对照组(90.00%,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术后1d眼压为(15.03±2.87)mmHg高于对照组的(12.78±1.41)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4.85, P<0.001);两组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术后1d、1周、3个月及6个月视力(logMAR)为0.42±0.10、0.29±0.08、0.27±0.09、0.27±0.1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54±0.10、0.40±0.09、0.36±0.08、0.35±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角膜水肿、前房炎症、浅前房、前房积血并发症发生率(10.00%,3/30)低于对照组(40.00%,12/30),有统计学意义( χ2=7.20, P=0.007);试验组住院时间为(5.17±1.02)d及住院费用为(9 134.74±283.23)元,均低于对照组(8.97±1.47)d及(11 952.84±900.1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61、-16.36,均 P<0.001)。 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早中期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能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伴有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VRQoL)。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将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从抚顺市眼病医院门诊招募的伴有DME的2型糖尿病患者(187例)纳入研究。采用美国国立眼科研究院视功能问卷(NEI-VFQ-25)中文版量表来评估患者的VRQoL。不同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的DME患者间NEI-VFQ-25分数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根据眼底照相将DME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探讨DME严重程度与VRQoL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DME患者159例。伴视力损害患者的一般视力、近距离活动、远距离活动、社交功能、依赖性、心理健康、角色困难、色觉、周边视觉和NEI-VFQ-25总分分数较无视力损害(小数视力>0.3)患者低(均 P<0.001)。双眼受累患者的一般健康、一般视力、近距离活动、远距离活动、依赖性、心理健康、角色困难、驾驶、色觉、周边视野和NEI-VFQ-25总分分数较单眼受累患者低(均 P<0.05)。随着DME严重程度的增加,一般健康( P趋势=0.013)、总体视力( P趋势<0.001)、近距离活动( P趋势=0.001)、远距离活动( P趋势=0.002)、依赖性( P趋势=0.023)、心理健康( P趋势=0.001)、社会角色( P趋势=0.022)、周边视野( P趋势=0.041)、NEI-VFQ-25总分( P趋势=0.001)的得分逐渐降低。NEI-VFQ-25问卷中得分下降最多的是心理健康( β=-15.01,95% CI:-26.73~-3.30, P=0.012)和总体视力( β=-13.66,95% CI:-19.86~-7.47, P<0.001)。 结论::DME对VRQoL有明显的影响。随着DME严重程度增加,VRQoL逐渐降低,尤其在总体视力和心理健康方面最为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全视网膜光凝术的92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n=46)与观察组( n=46)。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随访3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NEI-VFQ-25)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NEI-VFQ-25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NEIVFQ-25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干预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12亚项评分除驾车亚项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11亚项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白内障患者单眼及双眼对比敏感度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早期白内障患者单眼及双眼快速对比敏感度(qCSF)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QOL)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7年3—6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6例共92眼,测量受检者最佳矫正视力状态下单眼和双眼qCSF;采用美国眼科学会视功能问卷(NEI VFQ-25)评估患者QOL并进行Rasch校准。测量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根据视力分别定义视力较好眼与视力较差眼。分析视力较好眼、视力较差眼及双眼log对比敏感度曲线下面积(AULCSF)以及截止频率、1.0、1.5、3.0、6.0、12.0、18.0 c/d空间频率下的qCSF与QOL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受检者QOL总分为(64.13±4.76)分,与视力较好眼、视力较差眼的BCVA均呈负相关( r=-0.386, P=0.008; r=-0.413, P=0.004);与双眼、视力较好眼和视力较差眼AULCSF均呈正相关( r=0.531、0.524、0.711,均 P<0.001);与双眼、视力较好眼和视力较差眼截止频率qCSF均呈正相关( r=0.504、0.419、0.694,均 P<0.01);与双眼、视力较好眼和视力较差眼1.5、3.0、6.0和12.0 c/d空间频率下qCSF均呈正相关(1.5 c/d: r=0.444、0.374、0.513,均 P<0.05;3.0 c/d: r=0.544、0.506、0.679,均 P<0.01;6.0 c/d: r=0.545、0.530、0.710,均 P<0.01;12.0 c/d: r=0.493、0.431、0.558,均 P<0.01);与双眼和视力较差眼1.0、18.0 c/d空间频率下qCSF呈正相关(1.0 c/d: r=0.296、0.292,均 P<0.05;18.0 c/d: r=0.386、0.321,均 P<0.05)。 结论:不同空间频率下qCSF更全面地反映了白内障患者视功能,早期白内障患者的QOL与视力较好眼、视力较差眼和双眼qCSF均有相关性,其中与视力较差眼qCSF相关性较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VRQoL)。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辽宁省抚顺市将军街道15个社区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居民1 537例,男性623例,女性914例,年龄(61.1±8.4)岁。采用美国国立眼科研究院视功能量表(NEI-VFQ-25)中文版来评估受检者的VRQoL。受检者分别按年龄、性别、有无视力损伤、受累眼进行分析。不同人群间量表分数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将每只眼分为无DR、轻度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中度NPDR、重度NPDR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判断受检者双眼DR严重程度,按7级DR综合等级进行分级。采用广义线性模型评估DR严重程度与量表分数的线性关系;采用局部加权回归来评估DR综合严重程度与量表分数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 结果:1 537例受检者中无DR者836例(54.4%),轻度NPDR 479例(31.2%),中度NPDR 90例(5.9%),重度NPDR 72例(4.7%),PDR 60例(3.8%)。与单眼受累患者相比,双眼受累患者总体视力[70.2(66.5,72.5)分和68.9(63.9,71.6)分, Z=90.222, P=0.038]、近距离活动[90.5(85.8,94.0)分和88.8(84.5,92.5)分, Z=114.942, P=0.005]、依赖性[91.1(85.6,96.5)分和89.3(83.8,94.5)分, Z =91.934, P=0.033]、心理健康[80.0(73.4,84.9)分和77.5(70.8,82.0)分, Z=118.388, P=0.003]、社会角色限制[76.8(70.1,82.4)分和74.5(67.6,80.6)分, Z =90.791, P=0.036]和总分[88.3(84.2,91.0)分和86.9(82.8,90.1)分, Z =96.207, P=0.024]的分数均低于单眼DR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DR严重程度的增加,总体视力( χ2=85.665)、近距离活动( χ2=78.462)、远距离活动( χ2=145.489)、社会功能( χ2=53.629)、依赖性( χ2=86.710)、心理健康( χ2=68.281)、社会角色限制( χ2=45.357)、色觉( χ2=68.176)、周边视野( χ2=116.179)、NEI-VFQ-25总分( χ2=133.291)分数逐渐降低(均 P<0.001)。局部加权回归曲线显示社会角色限制项存在2处分数显著下降的转折点,分别在双眼轻度NPDR与轻度NPDR/>轻度NPDR之间(斜率为-4.7)和中度NPDR/≥中度NPDR与重度NPDR/≥重度NPDR之间(斜率为-12.6)。 结论:DR严重程度和受累眼都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显著相关,尤其在社会角色限制和心理健康方面最为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填塞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巨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填塞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巨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巨大黄斑裂孔患者56例5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17只眼,女性39例39只眼;年龄(64.23±9.30)岁。患眼裂孔最小直径(827.36±83.16)μm。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中文版视功能问卷NEI VFQ-25进行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PRF组和内界膜(ILM)组,各28例28只眼。两组患者年龄( t=-1.588)、性别构成比( χ2=0.760)、BCVA( Z=-0.400)、裂孔最小直径( t=-0.604)、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CBFA)( t=1.331)、NEI VFQ-25得分( t=0.92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眼均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RF组以PRF膜填塞裂孔,ILM组以ILM翻转填塞裂孔,充分气液交换后填充无菌空气。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BCVA变化、裂孔闭合形态、CBFA以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手术后6个月,PRF组、ILM组患眼中,裂孔闭合分别为27(96.4%,27/28)、26(92.6%,26/28)只眼;BCVA中位数均为0.70;CBFA分别为(1.99±0.20)、(1.91±0.18)mm 2;NEI VFQ-25得分分别为(81.36±12.39)、(78.39±10.12)分。与手术前比较,PRF组、ILM组患眼手术后BCVA( Z=-4.636、-4.550)、CBFA( t=-27.115、-31.135)均显著提高,NEI VFQ-25得分( t=-15.557、-10.675)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眼间手术后BCVA( Z=-0.167)、CBFA( t=1.554)、NEI VFQ-25得分( t=0.9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726、0.126、0.331)。 结论:PRF膜填塞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巨大黄斑裂孔与ILM填塞疗效相当,均可提高患眼裂孔闭合率,改善视力和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提高脉络膜血流灌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9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38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25(NEI-VFQ-25)得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EI-VFQ-25、PSQI得分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干预后观察组NEI-VFQ-25、PSQI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基于"互联网+"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改善青光眼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眼球扫视运动异常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眼球扫视运动异常情况,探讨眼球扫视运动异常与NMOSD整体残疾状态及视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10例NMOSD患者,采用120 Hz空间分辨率红外视频眼震图系统,进行双眼定量水平扫视运动检查。运用扩展的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所有入组NMOSD患者进行整体残疾状态评估。运用国立眼科研究院视功能问卷(NEI-VFQ 25)和10项神经眼科补充问卷(Suppl. 10),来评估所有入组患者的主观视觉功能状态。结果:110例NMOSD中共有68例(61.8%)有水平扫视眼球运动异常,其中扫视潜伏期异常者50例(45.5%),扫视精确度异常者34例(30.9%),扫视速度异常者22例(20.0%)。眼球水平扫视运动异常者较正常者具有更多的颅内病变( P=0.006);扫视运动异常者的EDSS评分显著高于眼球运动正常者( P<0.001)。扫视异常患者比正常患者视功能问卷Supp.10综合分值更低( P=0.004),而NEI-VFQ 25综合分值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9)。 结论:NMOSD患者水平扫视眼球运动异常常见,具有水平扫视异常的患者整体残疾状态及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更差。定量水平扫视眼球运动检查可提供患者脑部病变和神经功能损伤的重要信息,临床上应重视NMOSD扫视运动的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