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帕霉素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时NLRC4炎症小体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时NOD样受体C4(NLRC4)炎症小体活性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6~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2):对照组(C组)、VILI组和雷帕霉素组(RAPA组)。RAPA组造模前连续3 d腹腔注射雷帕霉素4 mg·kg -1·d -1,C组和VILI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VILI组和RAPA组行机械通气4 h,通气参数设置:RR 80次/min,FiO 2 21%,PEEP 0 cmH 2O,I∶E 1∶1,V T 20 ml/kg。机械通气结束后采集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 2;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和IL-18浓度。收集左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测定中性粒细胞计数及IL-1β、IL-18浓度。取肺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测定湿重/干重(W/D)比值,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NLRC4和caspase-1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NLRC4 mRNA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VILI组和RAPA组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BALF IL-1β、IL-18浓度均升高,PaO 2下降,肺组织mTOR、NLRC4、caspase-1及NLRC4 mRNA表达上调( P<0.01);与VILI组比较,RAPA组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BALF IL-1β、IL-18浓度均降低,PaO 2升高,肺组织mTOR、NLRC4、caspase-1及NLRC4 mRNA表达下调( P<0.05)。 结论:雷帕霉素减轻大鼠VILI的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信号通路激活,进而抑制NLRC4炎症小体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对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对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动脉灌注化疗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检查判定的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组(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以CT检查评估的疗效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灌注化疗前CDC42水平对胰腺癌患者动脉灌注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100例胰腺癌患者中,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0例,疾病稳定20例,疾病进展37例;有效组43例,无效组57例。无效组中肿瘤长径>4 cm、TNM分期Ⅲ~Ⅳ期及灌注前糖类抗原199(CA199)>37 U/ml、癌胚抗原(CEA)>5 ng/m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2.8、血清总胆红素>34.2 μmol/L、CDC42≤1.11 μg/L、分化程度低以及有血管侵犯的患者比例均较有效组高(均 P<0.05)。肿瘤长径>4 cm、TNM分期Ⅲ~Ⅳ期、灌注前CA199>37 U/ml、灌注前CEA>5 ng/ml、分化程度低、有血管侵犯以及CDC42≤1.11 μg/L是动脉灌注化疗有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依据CDC42预测胰腺癌患者动脉灌注化疗无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95% CI 0.781~0.839, P<0.01),最佳临界值为1.11 μg/L,灵敏度为96.25%,特异度为63.13%。CDC42>1.11μg/L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58.93%,CDC42≤1.11 μg/L患者为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99, P<0.001)。 结论:CDC42水平是胰腺癌患者动脉灌注化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对预测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IRT1在电针减轻大鼠脑卒中后中枢性痛中的作用:与NLRP3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电针减轻大鼠脑卒中后中枢性痛(CPSP)中的作用及其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6周龄,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10):假手术组(Sham组)、CPSP组、CPSP+假电针组(SEA组)、CPSP+电针组(EA组)和CPSP+电针+ SIRT1抑制剂EX527组(EX527组)。除Sham组外,其余大鼠采用丘脑腹后外侧核内注射Ⅳ型胶原酶制备CPSP模型。于模型制备成功后24 h时EA组电针(2/15 Hz,30 min/d,持续5 d)刺激大鼠内关、人中和三阴交穴;SEA组电针刺激内关、人中和三阴交穴旁开5 mm处,其他处理同EA组;EX527组于电针刺激前30 min腹腔注射SIRT1抑制剂EX527 5 mg/kg,其他处理同EA组。于模型制备前1 d(T 0)和模型制备后1、3和5 d(T 1~3)时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应阈(MWT),随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NLRP3、IL-18和IL-1β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比较,CPSP组、SEA组、EA组和EX527组大鼠T 1~3时TWL和MWT降低,脑组织SIRT1表达下调,NLRP3、IL-18和IL-1β表达上调( P<0.05);与CPSP组比较,EA组大鼠T 1~3时TWL和MWT升高,脑组织SIRT1表达上调,NLRP3、IL-18和IL-1β表达下调( P<0.05),SEA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EA组比较,EX527组大鼠T 1~3时TWL和MWT降低,脑组织SIRT1表达下调,NLRP3、IL-18和IL-1β表达上调( P<0.05)。 结论:SIRT1参与了电针减轻大鼠CPSP的过程,与抑制NLRP3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Erbin在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ErbB2相互作用蛋白(Erbin)在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中的作用及其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和Erbin (-/-) C57BL/6小鼠各60只,8~10周龄,体重20~2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30):野生型假手术组(WT+Sham组)、野生型SAE组(WT+SAE)、Erbin (-/-)假手术组(EKO+Sham组)和Erbin (-/-)+SAE组(EKO+SAE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小鼠SAE模型。于造模后7 d时行旷场实验(移动总距离),造模后8 d时行新物体识别实验(识别指数),造模后10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于造模后24 h时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计数神经元,计算神经元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caspase-1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计数NLRP3阳性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TNF-α和IL-18含量。 结果:与WT+Sham组比较,WT+SAE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识别指数和神经元存活率降低,海马组织IL-1β、IL-18、TNF-α含量和NLRP3阳性细胞计数升高,NLRP3、caspase-1和ASC表达上调( P<0.05);与EKO+Sham组比较,EKO+SAE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识别指数和神经元存活率降低,海马组织IL-1β、IL-18、TNF-α含量和NLRP3阳性细胞计数升高,NLRP3、caspase-1和ASC表达上调( P<0.05);与WT+SAE组比较,EKO+SAE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识别指数和神经元存活率降低,海马组织IL-1β、IL-18、TNF-α含量和NLRP3阳性细胞计数升高,NLRP3、caspase-1和ASC表达上调( P<0.05);4组移动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Erbin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对SAE小鼠产生内源性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KC-δ在大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与NLRC4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蛋白激酶C(PKC)-δ在大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NOD样受体包含CARD结构域蛋白4(NLRC4)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6~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2):对照组(C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组(V组)和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KAI 9803组(VK组)。气管切开后置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设置V T 40 ml/kg,通气频率60次/min,I∶E为1∶2,吸入空气。C组气管插管后不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完成后即刻VK组于气管内滴注PKC-δ特异性抑制剂KAI 9803 200 μg/kg,余2组滴入等量PBS。机械通气4 h时,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aO 2。开胸取肺组织,行左侧肺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行肺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IL-1β和IL-18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右肺下叶NLRC4、caspase-1和PKC-δ表达,RT-PCR法检测右肺下叶NLRC4 mRNA表达,计算右肺中叶湿重/干重(W/D)比值。 结果:与C组比较,余2组肺损伤评分和W/D比值升高,PaO 2降低,肺泡灌洗液IL-18和IL-1β浓度升高,肺组织NLRC4、caspase-1和NLRC4 mRNA表达上调,V组肺组织PKC-δ表达上调( P<0.01),肺泡腔内可见大量水肿液渗出并伴炎性细胞浸润;与V组比较,VK组肺损伤评分和W/D比值降低,PaO 2升高,肺泡灌洗液IL-18和IL-1β浓度降低,肺组织NLRC4、caspase-1、PKC-δ和NLRC4 mRNA表达下调( P<0.05),肺泡腔液体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 结论:PKC-δ参与了大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过程,与抑制NLRC4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鼠内毒素性心肌损伤时Sestrin2与mtDNA-NLRP3炎性小体通路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小鼠内毒素性心肌损伤时Sestrin2与线粒体DNA(mtDNA)-NOD样受体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通路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ICR小鼠184只,8~12周龄,体质量20~25 g。取小鼠16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 n=24):正常对照组(N组)、LPS组(L组)、mtDNA组、LPS+mtDNA组(M组)、正常对照+阴性对照腺相关病毒(AAV-NC)组(NC组)、LPS+mtDNA+AAV-NC组(MC组)和LPS+mtDNA+Sestrin2过表达腺相关病毒(AAV-Sestrin2)组(MS组)。另取10只小鼠用于检测AAV-Sestrin2转染效果,其余6只小鼠用于提取mtDNA。采用腹腔注射LPS 10 mg/kg制备内毒素性心肌损伤模型。mtDNA组腹腔注射mtDNA 5 mg/kg;M组腹腔注射LPS后30 min时腹腔注射mtDNA 5 mg/kg;MS组尾静脉注射AAV-Sestrin2 150 μl,MC组和NC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AAV-NC。病毒注射后4周,MS和MC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30 min后腹腔注射mtDNA 5 mg/kg。注射LPS后24 h时收集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CK-MB和LDH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cTnI、IL-18和IL-1β浓度,qRT-PCR法检测血清mtDNA表达水平。取血结束后处死小鼠,取心肌组织,采用DHE染色法测定ROS含量,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测定总抗氧能力(T-AOC)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ATP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活性亚基p20(caspase-1p20)、凋亡相关点样蛋白(ASC)表达,HE染色观察病理学结果。 结果:与N组比较,L组和mtDNA组血清CK-MB、LDH、cTnI、IL-1β和IL-18水平升高,mtDNA表达上调,心肌组织ROS含量升高,T-AOC和ATP含量降低,NLRP3、caspase-1p20和ASC表达上调( P<0.05),心肌病理学损伤加重。与L组和mtDNA组比较,M组血清CK-MB、LDH、cTnI、IL-1β、IL-18水平升高,mtDNA表达上调,心肌组织ROS含量升高,T-AOC和ATP含量降低,NLRP3、caspase-1p20和ASC表达上调( P<0.05),心肌病理学损伤加重。与M组比较,MS组血清CK-MB、LDH、cTnI、IL-1β、IL-18水平降低,mtDNA表达下调,心肌组织ROS含量降低,T-AOC和ATP含量升高,NLRP3、caspase-1p20和ASC表达下调( P<0.05),心肌病理学损伤减轻。 结论:Sestrin2可通过减轻线粒体损伤、抑制氧化应激,保护mtDNA免受氧化损伤,进而抑制mtDNA-NLRP3炎性小体通路,减轻小鼠内毒素性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解化攻方调控NLRP3/TLR4/NF-κB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观察清解化攻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探索清解化攻方抗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清解化攻方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乌司他丁),每组6只,除空白组小鼠,余各组小鼠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黄胆酸钠建立SAP模型,清解化攻方低、中、高剂量组在造模后分别予以清解化攻方1、2、4 g/kg灌胃,西药组在造模后予以腹腔注射乌司他丁(5×104 U/kg),共干预7 d.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α-淀粉酶、脂肪酶、IL-1β、IL-6、IL-8、IL-18和TNF-α水平;RT-qPCR检测胰腺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NLRP3、TLR4、NF-κB的阳性表达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LRP3、TLR4、NF-κB、IL-1β、IL-6蛋白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胰腺组织结构弥漫性破坏、胰腺小叶间隔局灶性扩张、腺泡萎缩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α-淀粉酶、脂肪酶、IL-1β、IL-6、IL-8、IL-18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值均<0.05),NLRP3、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上升(P值均<0.05),NLRP3、TLR4、NF-κB、IL-1β、IL-6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清解化攻方各剂量组和西药组可见小鼠胰腺组织结构稍紧密、完整,胰腺腺泡细胞排列有序,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和胰腺小叶出血灶,α-淀粉酶、脂肪酶、IL-1β、IL-6、IL-8、IL-18和TNF-α含量明显下降(P值均<0.05),NLRP3、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NLRP3、TLR4、NF-κB、IL-1β、IL-6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减弱(P值均<0.05).结论 清解化攻方可能通过抑制NLRP3/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激活,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防止炎症级联反应增强,进而对SAP小鼠胰腺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血浆外泌体脂多糖结合蛋白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进展监测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寻找对结直肠癌具有理想诊断效能的敏感且特异的微创生物标志物.方法 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 2021-07-30-2021-12-31 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 224 例结直肠癌患者(包括 117 例早期患者)与 210 名健康志愿者血浆外泌体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的表达差异.使用SPSS 26.0 分析LBP作为诊断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通过 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配对样本 LBP浓度与手术的关系.采用 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判断 LBP不同表达浓度与患者发生肝转移以及血液学指标是否存在关系.结果 蛋白质印迹法及 ELISA验证均发现结直肠癌患者血浆外泌体 LBP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志愿者,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外泌体 LBP对结直肠癌与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分别为 0.871 和 0.861,联合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9(CA19-9)后诊断结直肠癌及早期结直肠癌的 AUC值分别为 0.879 和 0.846.相较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发生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外泌体LBP水平更高(P<0.001),联合CEA后对肝转移的诊断效能为 0.863.去除肿瘤后 2 周内,血液学指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rs=0.506,P<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rs=0.533,P<0.01)水平与患者血浆外泌体 LBP水平呈正向相关关系,均表现为水平上调,均P<0.001;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rs=-0.325,P=0.031)与LBP水平呈负向相关关系,出现水平下调,P<0.001.结论 血浆外泌体 LBP可以作为结直肠癌尤其是早期结直肠癌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可以用于临床监测肿瘤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NLR、PCT检测对小儿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小儿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以两院收治的96例肠梗阻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医院体检的84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的血清IFABP、NLR、PCT水平.统计绞窄性肠梗阻患儿的发生情况,比较绞窄性肠梗阻患儿与单纯肠梗阻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绞窄性肠梗阻发生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FABP联合NLR、PCT水平诊断小儿绞窄性肠梗阻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IFABP、NLR、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96肠梗阻患儿中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为43.75%(42/96).绞窄性肠梗阻患儿腹膜刺激征、腹部手术史构成比及血清IFABP、NLR、PCT水平均高于单纯肠梗阻患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FABP、NLR、PCT水平及腹部手术史均是小儿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IFABP、NLR、PCT水平诊断小儿绞窄性肠梗阻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375.80 pg/mL、3.82 ng/mL、0.34 ng/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8、0.786、0.821,联合诊断时特异度和AUC均最高.[结论]绞窄性肠梗阻患儿血清IFABP、NLR、PCT水平均异常升高,其均可作为诊断小儿绞窄性肠梗阻的敏感指标,且联合诊断时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上皮性卵巢癌血清Smac表达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血清Smac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EOC)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100例卵巢肿物患者,术后病理诊断明确,根据良恶性分为卵巢良性肿瘤组4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60例;另选取本院体检合格的健康对照组40例.分别收集手术前后及化疗过程中的清晨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mac水平.结果:血清Smac在上皮性卵巢癌组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血清Smac表达的临界值为429.39 pmol/L,Smac检测的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95%;Smac在Ⅰ+Ⅱ期EOC的阳性数为14例,阳性率为87.50%;在Ⅲ+Ⅳ期的阳性数为41例,阳性率为9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OC中,血清Smac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有无腹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PLR)无关,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手术后血清Smac的表达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Smac表达水平逐渐升高,Smac在第2疗程结束后升至正常.结论:血清Smac表达水平对EOC的早期诊断,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及EOC术后的病情监测均有一定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