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P93突变与遗传性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 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SRNS)通常为足细胞功能异常所导致,是儿童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病因之一。遗传因素所致足细胞结构或功能缺陷是引发SRNS的重要病因之一,大约43%的遗传性SRNS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已报道致病的单基因多达50种。核孔蛋白93(nucleoprin93,NUP93)基因突变最近被证实是遗传性SRNS的病因之一,其通过影响足细胞核孔蛋白复合体的组装或干扰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介导的SMAD信号传导,导致遗传性SRN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体核孔蛋白50的生物学特性及与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核孔蛋白50 (nucleoporin 50,Nup50)参与构成核孔复合体的核篮结构,主要包括N结构域(连接importin α)、F结构域(连接importin β)和R结构域(连接Ran),其中N结构域包括两个importin α结合片段。目前关于Nup50在入核转运中的作用机制存在两种解释:"三相开关"模型和解聚回收模型。Nup50不仅参与物质运输,还可调控基因组结构和基因表达。此外,Nup50参与病毒感染与复制过程,临床研究表明,Nup50与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的感染有关。目前关于Nup50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尚无深入研究,本综述旨在通过总结Nup50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研究Nup50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提供线索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眼睑浸润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15岁,2021年12月23日因"反复发热1个月,右眼睑进行性红肿4 d"入院。入院时高热,热峰至39.8 ℃,重度贫血貌,胸骨压痛,左眼睑红肿,无压痛,视力正常。血常规:WBC 26.82×10 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5×10 9/L,HGB 121 g/L,PLT 393×10 9/L。骨髓象提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AML-M 1)。免疫分型:原始幼稚细胞群A约87.4%,表达CD43、CD38;部分表达MPD、HLA-DR、CD11b、CD34、CD117、CD123。骨髓活检病理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病理改变。多重PCR筛查56种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t(6;9)(p23;q34)/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突变比例272.27%);髓系相关突变二代测序(NGS):FLT3-ITD突变阳性(AR=0.759),RUNX1突变阳性(p.Asp332Asn突变比例46.9%)、WT1突变阳性(p.Arg385fs突变比例15.0%和p.Arg375fs突变比例14.9%)。眼眶、视神经MR平扫+增强:鼻周、左侧眶周及左侧颞部皮下异常信号,符合白血病髓外病灶影像。在使用羟基脲降细胞处理后予标准剂量DA方案诱导治疗。同时经验性予亚胺培南和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诱导治疗后,患者三系快速下降,然而体温仍升高,眼睑部位较前进展。上眼睑出现水疱,眶周和鼻周肿胀,病灶逐渐累及左下眼睑、右上眼睑、右下眼睑和双侧眶周区域。2022年1月4日眼眶、视神经MRI平扫+增强:鼻周、双侧眶周及颞部皮下异常信号,符合白血病髓外病灶,左侧较前略减轻,右侧较前略明显。基于患者眼睑病灶进展,考虑此前方案疗效不佳。2021年12月31日在DA方案基础上加用维奈托克继续诱导治疗。患者处于粒细胞缺乏状态,服用泊沙康唑预防真菌感染,调整维奈托克剂量为50 mg/d,持续2周。患者在DAV方案诱导治疗结束后眼睑病灶基本消退,化疗后出现Ⅳ级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期持续21 d。骨髓原始粒细胞占3.5%,见吞噬细胞及吞噬血细胞现象。2022年1月31日始予第2个疗程诱导治疗,调整为IAV方案:伊达比星12 mg/m 2第1~3天,阿糖胞苷100 mg/m 2第1~7天(间隔12 h静脉滴注),维奈托克50 mg/d第1~14天,并鞘内注射甲氨蝶呤15 mg、阿糖胞苷50 mg。脑脊液检查未见中枢神经系统浸润。2个疗程诱导化疗后复查骨髓:增生活跃,未见原始幼稚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MRD):分析见原始幼稚细胞群约0.23%,表达CD13、CD15、CD16、CD34、CD117、CD123、HLA-DR,部分表达CD33、CD64。复查DEK-NUP214融合基因突变比例0.46%,FLT3-ITD突变阴性,WT1突变比例0.08%。此后患者接受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行3次腰椎穿刺鞘内注射。4月7日复查骨髓象:增生低下,未见原始幼稚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RD阴性。复查DEK-NUP214融合基因突变比例0.08%,FLT3-ITD突变阴性,WT1突变比例0.12%。眼眶、视神经MRI平扫+增强:鼻周、双侧眶周及颞部皮下异常信号基本消失。患者在3个疗程化疗后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022年4月20日进行含氟达拉滨、白消安和环磷酰胺的FBUCY预处理,分别于4月27日和4月28日输注其父的造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7.23×10 8/kg,CD34 +细胞5.89×10 6/kg。持续服用环孢素A和霉酚酸酯用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第17天粒细胞植入,第19天血小板植入。移植后1个月,复查骨髓、MRD、基因结果均为阴性。患者处于完全缓解状态1年余,后因重症肺炎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索拉菲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伴有t(6;9)、 FLT3-ITD、DEK-NUP214、WT1基因阳性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34岁,2021年5月11日左下肢无明显诱因出现1.5 cm×1.7 cm类圆形血泡,逐渐加重出现破溃,皮肤溃烂,脓液渗出伴疼痛、发热,遂就诊于外院。血常规:白细胞82.44×10 9/L,血红蛋白102 g/L,血小板77×10 9/L。骨髓细胞形态学:原始粒细胞占57%。初步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给予羟基脲降细胞,头孢曲松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21年5月28日来我院血液科就诊。体格检查: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左下肢明显肿胀,无菌纱布包裹,表面有脓性渗出物,右下肢正常。血常规:白细胞110 × 10 9/L(未分类),血红蛋白80 g/L,血小板15 × 10 9/L。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原始粒细胞占50%。腹部超声:左肝前后径8.6 cm,右肝上下斜径16.1 cm,脾门处厚5.2 cm,肋下刚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原始粒细胞占65.6%,AML-部分分化型。免疫分型示:多考虑为AML-M2。染色体核型:46,XY,t(6;9)(p23;q34)。融合基因检测: FLT3-ITD阳性、 DEK-NUP214阳性、 WT1阳性(基因变异)。明确诊断为AML-M2, FLT3-ITD阳性、 DEK-NUP214阳性、 WT1阳性,46,XY,t(6;9)(p23;q34)。排除化疗禁忌后给予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方案联合化疗,同时辅以积极抗感染、换药清洁创面治疗,左下肢皮肤逐渐干燥结痂(图1A ~ 1C)。同年6月27日患者发现右下肢皮肤出现1.8 cm×2.0 cm类圆形水泡,逐渐破溃,遂来我科就诊。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原始粒细胞占51.2%,AML-NR。综合考虑后给予阿扎胞苷(100 mg d1-7)+阿糖胞苷(15 mg皮下注射q12h d1-7)+去甲氧柔红霉素(10 mg d1-3)+索拉菲尼(0.2 g 2/日)+维奈托克(100 mg d1-7,200 mg d8-14,300 mg d15-21,400 mg d22-28)方案联合化疗,治疗期间患者右下肢软组织逐渐感染并破溃,经与烧伤科讨论后给予抗感染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换药清洁创面,右下肢皮肤逐渐结痂(图1D~1E)。8月16日、10月8日入院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示AML-CR,综合评估后继续给予上述方案联合化疗,现仍在随访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糖酵解相关基因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通过利用生物信息学开发糖酵解相关基因以预测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预后.方法 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GC患者信使核糖核酸表达谱数据,通过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以鉴定GC组织和正常组织间显著差异的基因集.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分析构建糖酵解相关基因预测GC患者预后的模型,并使用Kaplan-Meier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验证模型预测性能.采用基因集变异分析分析高低风险组间生物途径状态的差异.结果 获得15个糖酵解相关基因(PFKFB2、UHRF1、ACYP1、CLDN9、STC1、EFNA3、NUP50、ADH4、ANGPTL4、PKP2、VCAN、HIF1A、LHX9、ANKZF1、ALDH3A2)与 GC患者预后相关.根据15个基因特征风险评分,通过Cox回归分析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这15个基因标记是GC患者预后的独立生物标志物,低风险评分的GC患者预后更好.结合基因标记和临床预后因素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总生存期及无疾病生存期.结论 建立的15个糖酵解相关基因标记可作为预测GC患者预后的可靠工具,可能为GC提供潜在的糖酵解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NUP98-HOXA9融合基因阳性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50岁.以感染、血尿起病,2016年2月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2016年2月22日血常规:WBC 146.69× 109/L,淋巴细胞0.12,中性粒细胞0.16,单核细胞0.04,异常细胞0.40,中性幼稚粒细胞0.20,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4,HGB 111 g/L,红细胞压积0.329,红细胞平均体积97.7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33.0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37 g/L,PLT 51×109/L.肝肾功能:ALT 24 U/L,AST17 U/L,LDH 719 U/L,β2微球蛋白2.93 mg/L,直接胆红素1.6 μmol/L,间接胆红素3.2 μmol/L,肌酐99 μmol/L.无高血压、肝炎、糖尿病等合并症,ECOG评分1分.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0.395,早幼粒细胞占0.400,晚幼及成熟粒细胞比例明显减低,红系增生重度受抑,占0.010,全片见巨核细胞32个,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占0.79,提示:AML-M2.染色体核型:46,XY,t(7;11)[3]/47,XY,idem,+Y[17];FISH:Y(R)/X(G)探针,90.7%的细胞可见2红1绿信号,9.3%细胞可见1红1绿信号,结合核型分析,提示Y染色体扩增.骨髓异常细胞免疫表型:异常细胞群约占有核细胞的42.5%,表达CD34、CD117、CD33、CD123、CD11c、CD38、CD13;不表达HLA-DR、CD10、MPO、CD19、CD7、cCD79a、cCD3、CD64、CD4、CD14、CD15、CD2、CD56、CD11b、CD16.分子生物学检测:NUP98-HOXA9融合基因阳性(67.83%)伴FLT3-ITD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核孔蛋白基因致病变异和肾病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根据患儿对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分为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和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SRNS)[1].SRNS预后不佳,30% ~ 50%的患儿在10年内逐渐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1].近年来研究发现核孔蛋白(nucleoporins,Nups)基因NUP107、NUP93和NUP205变异可导致SRNS[2-6].现简述核孔蛋白基因变异所致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临床病理特点、核孔蛋白基因及其功能、核孔蛋白基因变异分析、核孔蛋白基因变异导致NS的发病机制及核孔蛋白基因变异分析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lncRNA NUP50-AS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ca109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NUP50-ASl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物标本库的49例ESCC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qRT-PCR检测ESCC癌组织、癌旁组织及5种食管癌细胞株(TE1、TE13、Eca109、Kyse150和Kyse170)中NUP50-AS1表达水平.shRNA转染NUP50-AS1后,选用sh2-NUP50-AS1进行后续功能实验.采用MTS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减NUP50-AS1表达对Eca109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敲减NUP50-AS1表达对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敲减NUP50-AS1表达对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NUP50-AS1在ES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003±0.870 vs 1.000±0.000,P<0.05);NUP50-AS1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均P<0.01),NUP50-AS1在5株食管癌细胞系中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上调(P<0.05),其中Eca109细胞的NUP50-AS1表达水平最高.转染后,sh2-NUP50-AS1转染组干扰效率最高,敲低NUP50-AS1可明显抑制Eca10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ESCC组织中1ncRNA NUP50-AS1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与癌症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敲减其表达明显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NUP50-AS1的高表达可能与E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IV感染与差异表达的miR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与差异表达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s)之间的关联及机制.方法 基因芯片分析3例HIV感染者、3例治疗者及2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NAs表达情况并选出差异表达miRNAs,于150例样本中再次定量验证.检测转染mimic/inhibitor或过表达质粒的体外模型中p24水平改变,探究miRNAs对HIV复制的影响.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构建报告基因验证靶标.结果 芯片筛选出3组间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s共11条,大部分在HIV感染者中呈下调趋势,但定量验证结果中仅hsa-miR-191-5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560,P<0.05)且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Hsa-miR-191-5p在体外模型实验中抑制了HIV复制,后续NUP50和CCR1被证实为其靶标.结论 因HIV感染引起PBMC中miRNAs差异表达,总体呈下调趋势.hsa-miR-191-5p可抑制HIV复制,可能是通过CCR1和(或)NUP50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BV感染的孕妇外周血microRNA表达谱及免疫因子表达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和外周血免疫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 应用高通量测序对182例HBV感染孕妇、40名无HBV感染孕妇和35名无HBV感染非妊娠期妇女的PBMC中的RNA进行检测,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与无HBV感染的孕妇比较,HBV感染孕妇的PBMC有18个差异表达的miRNA(P<0.01),其中miR-3607-3p、miR-20a、miR-1296、miR-153-1和miR-X4能直接诱导调控靶基因IL-10、IL-18、IL-1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核孔蛋白50 (NUP50)和趋化因子受体1(CCR1)的转录水平.另外,HBV感染孕妇外周血细胞因子IL-10、IL-18、IL-16和MCP-1明显上调(P<0.01),且IL-16和MCP-1的表达水平与HBV病毒载量呈高度相关关系.结论 HBV感染孕妇的miRNA表达谱及细胞因子发生明显变化,提示miRNA和细胞因子可能均参与HBV感染孕妇的免疫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