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S基因突变的分子学特征及预后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S基因突变的分子学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8年12月新诊断且完成二代测序的776例MDS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RAS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及分子学特征,并比较不同突变状态对总生存(OS)的影响。结果:共52例(6.7%)患者伴有RAS基因突变,NRAS突变38例(4.9%),KRAS突变18例(2.3%),4例(0.5%)同时伴NRAS及KRAS突变,全部NRAS突变及65%的KRAS突变位于第12、13及61号密码子。RAS基因突变与PTPN11、FLT3、U2AF1、RUNX1、WT1、ETV6及NPM1突变呈显著正相关( Q<0.05),且常为亚克隆突变。伴RAS基因突变的患者中诊断为MDS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的比例(82.7%)明显高于无RAS突变患者(35.2%)( P<0.001)。与无RAS基因突变患者相比,伴RAS基因突变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水平明显升高[WBC:4.33(0.98~20.42)×10 9/L对2.71(0.61~21.17)×10 9/L, P<0.001;ANC:2.13(0.18~17.37)×10 9/L对1.12(0~16.00)×10 9/L, P<0.001],血小板水平明显减低[48(2~430)×10 9/L对62(2~694)×10 9/L, P=0.048],骨髓粒系比例有升高的趋势(47%对40%, P=0.085),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明显升高(7%对2%, P<0.001)。按照修订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进行预后分层,RAS基因突变患者中较高危分组(高危和极高危组)的比例显著增高(71.1%对37.9%, P<0.001)。单因素分析中,NRAS突变与更短的OS显著相关( P=0.011),经多因素校正后,NRAS突变对OS的影响失去显著性,突变基因中仅PTPN11及SETBP1为独立的不良OS因素。 结论:RAS基因突变常作为亚克隆发生在MDS疾病晚期且常与转录因子及信号转导相关的突变伴随发生。RAS通路相关的PTPN11突变在MDS中为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进展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进展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09年9月至2022年4月诊断为进展期MDS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电话、查阅病历资料进行随访,随访至2023年5月1日,通过分析染色体核型检测、基因二代测序结果,总结进展期MDS患儿的临床特征;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进展期MDS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69例患儿,男49例,女20例,年龄[ M( Q1, Q3)]为8(5,10)岁。67例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测,42例(62.7%)患儿核型异常,其中7号染色体单体最为常见,有17例(25.4%);43例行二代测序检查,以SETBP1、NRAS、PTPN11、RUNX1基因突变较为常见,分别有12例(27.9%)、9例(20.9%)、8例(18.6%)、8例(18.6%)。随访时间[ M( Q1, Q3)]为26(13,56)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56%(95% CI:44.4%~70.5%)。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儿的5年总生存率高于未接受HSCT的患儿(73.9%比29.1%, P<0.001)。HSCT( HR=0.118,95% CI:0.037~0.372, P<0.001)是进展期MDS患儿总生存率的保护因素;诊断时铁蛋白水平(>356.3 μg/L)( HR=6.497,95% CI:2.068~20.415, P=0.001)以及脾脏中、重度肿大( HR=4.075,95% CI:1.174~14.141, P=0.027)是进展期MDS患儿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结论:进展期MDS患儿最常见的异常染色体核型和突变基因分别是7号染色单体和SETBP1基因。HSCT、铁蛋白增高和脾中、重度肿大是进展期MDS患儿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2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和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分析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2基因( PTPN1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CGGA数据库(325例)和TCGA数据库(636例)中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RNA测序数据。分析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级别、四分型亚型、异柠檬酸脱氢酶( IDH)突变状态、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患者 PTPN12表达量的差异。根据 PTPN12的表达量将患者分为 PTPN12高表达组和 PTPN12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判断 PTPN12对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作用。进一步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基因相关的功能以及有关的通路。 结果:两数据库中, PTPN12的表达量均随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均 P<0.01);与 IDH突变型比较, IDH野生型中 PTPN12表达量升高(均 P<0.01); 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者 PTPN12表达量高于 MGMT启动子甲基化者(均 P<0.01); PTPN12在经典型、间质型、神经元型以及前神经元型中表达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间质型中表达量最高(均 P<0.01)。两数据库中, PTPN12高表达者均比低表达者的生存期短(均 P<0.01)。两个数据库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 PTPN12表达量为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CGGA数据库中, HR=1.433,95% CI:1.094~1.876, P=0.009;TCGA数据库中, HR=1.588,95% CI:1.018~2.477, P=0.042)。GO分析结果显示, PTPN12表达量正相关的基因更多地富集在增殖、凋亡、黏附、蛋白水解、免疫反应、血管生成、药物反应、缺氧反应、肿瘤细胞G 2/M期的转化、肿瘤细胞G 1/S期的转化等多个与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的功能上。KEGG分析结果显示,与 PTPN12表达量呈正相关的基因更多地富集在肿瘤相关通路、PI3K-Akt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肿瘤坏死因子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通路、p53通路、凋亡通路以及细胞周期通路上。 结论:不同WHO肿瘤级别的脑胶质瘤患者 PTPN12表达量不同, PTPN12表达量可独立用于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判断,且与多个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的功能和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于二代测序的基因突变表达谱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基因突变表达谱及基因突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28例初治ALL患者DNA标本,采用靶向特异的二代测序技术,针对恶性血液疾病相关的51种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描述其发生频谱。由于基因突变频谱因疾病亚型而异,基因突变涉及8类通路,包括DNA甲基化、染色体修饰、转录调节、肿瘤抑制、信号转导、RNA剪接、黏着复合物及其他通路。通过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及突变基因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复发生存(RFS)的影响。结果:二代测序结果显示,128例患者中86例(67.2%)发生至少1种基因突变,27例(21.1%)患者发生≥3种基因突变;突变率较高的基因为JAK(10.9%,14/128)、NOTCH1(10.1%,13/128)、KRAS(8.6%,11/128)、SETD2(7.0%,9/128)、CSMD1(7.0%,9/128)、ETV6(7.0%,9/128)、RUNX1(7.0%,9/128),其中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中突变率较高的基因为KRAS(9.4%,10/106)、CSMD1(7.5%,8/106)、JAK(7.5%,8/106)、PTPN11(6.6%,7/106)、SETD2(5.7%,6/106)、TET2(5.7%,6/106)、TP53(5.7%,6/106)、PAX5(5.7%,6/106),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突变率较高的基因为NOTCH1(54.5%,12/22)、PHF6(27.3%,6/22)、JAK(27.3%,6/22)、RUNX1(22.7%,5/22)、ETV6(18.2%,4/22)。128例ALL患者基因突变总发生频次181次,其中信号转导、转录调节、肿瘤抑制和染色体修饰相关的调节基因突变发生较多,在T-ALL和B-ALL中均如此。在临床特征上,男性患者更易发生多种基因共突变( P=0.002),参与肿瘤抑制通路的基因突变在男性患者中更好发( P=0.054);年龄大的患者参与转录调节和DNA甲基化调节通路的基因更易发生突变( P=0.067, P=0.009);T-ALL较B-ALL更易发生基因突变( P=0.002),也更容易出现基因共突变( P<0.01),且以参与信号转导、转录调节、肿瘤抑制和染色体修饰的基因发生突变为主(均 P<0.05)。Cox回归单因素分析发现,发病年龄小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延长ALL患者OS时间( P=0.005, P=0.003),而对RFS无影响(均 P>0.05),8类调控通路对患者的OS及RFS均无影响(均 P>0.05),JAK基因突变ALL患者OS短( P=0.024)。 结论:基因突变在ALL患者中普遍存在,发生频谱因疾病亚型而异,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其中以参与信号转导、转录调节、肿瘤抑制和染色体修饰相关的调节基因发生突变较多。ALL患者突变基因之间的共存现象频繁,提示ALL患者的遗传复杂性和不稳定性。JAK家族基因突变常提示ALL患者预后较差,但其他各类基因突变对预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努南综合征20例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努南综合征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诊断的20例努南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病例、遗传学分析及随访资料。结果:20例努南综合征患儿中男13例、女7例,诊断年龄5.9(1.1~12.2)岁。首诊主诉身高增长缓慢17例,尿道下裂或隐睾2例,特殊面容1例。体格检查发现努南综合征典型面容12例,隐睾、小阴茎、尿道下裂9例,心脏结构异常10例,智力发育迟缓10例。PTPN11基因变异12例,SOS2基因变异 4例,SHOC2及SOS1基因变异各2例。6例患儿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治疗9个月时身高不同程度的增长4.0(2.5~6.0)cm,暂无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努南综合征中男性患儿多见外生殖器异常。基因变异频率除PTPN11变异为主外,SOS2基因变异较高,均以新发变异为主。不同首诊科室获得的综合征表型谱有差异,了解综合征的全貌需要采集不同科室就诊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基因突变谱及其预后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基因突变谱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行基因突变检测的141例初治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基因突变谱及其对ALL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141例患儿中,83例(58.9%)检出体细胞突变,包括37个Ⅰ类及123个Ⅱ类突变位点。单核苷酸变异(SNV)为最常见的突变类型。KRAS(20/160,12.5%)为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其次为NOTCH1(11.9%)及NRAS(10.6%)。RAS通路(KRAS、FLT3、PTPN11)、PAX5及TP53突变仅在B-ALL患儿中检出,而FBXW7、PTEN突变仅在T-ALL患儿中检出;NRAS突变主要在B-ALL中检出,而NOTCH1突变主要在T-ALL中检出。每例T-ALL患儿检出的平均基因突变个数显著高于B-ALL患儿(4.16±1.33对2.04±0.92, P=0.004)。按照有无遗传变异将患儿分为突变组和无突变组,两组的性别、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微小残留病监测结果、预计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及总生存(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但突变组T-ALL以及融合基因阴性患儿的比例显著高于无突变组( P值分别为0.021和<0.001)。进一步亚组分析,在融合基因阴性的患儿中,有Ⅰ类突变的患儿预计3年EFS率显著低于无Ⅰ类突变的患儿(85.5%对100.0%, P=0.039);在B-ALL患儿中,伴TP53突变的患儿预计3年EFS率显著低于不伴有TP53突变的患儿(37.5%对91.2%, P<0.001)。 结论:体细胞突变在儿童ALL中较为常见,与临床表型及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NGS可作为传统MICM分型检查的重要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7例遗传学特征及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遗传学及分子学特征以及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的27例JMML患儿的临床特点、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结果及生存情况,并随访患儿结局。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总生存率(OS)进行多种变量的单因素分析。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27例JMML患儿中男11例、女16例,发病年龄为28(11,52)月龄。正常核型20例、单体7核型4例、三体8核型1例、伴11q23重排者1例、复杂核型1例。共检测出体细胞突变39个,涉及RAS信号通路者占比高,为64%(25/39),发生频次最高者为PTPN11基因突变,占44%(11/25)。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者17例(63%),未移植者8例(30%),失访2例(7%)。移植患儿移植后随访时间47(11,57)个月。高危移植组(17例)与高危非移植组(6例)1年OS分别为(88±8)%及(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01, P=0.025),高危移植组5年OS为(75±11)%。移植后复发或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未复发者(χ 2=6.80, P=0.009)。伴与不伴PTPN11基因突变者3年OS分别为(81±12)%及(6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85, P=0.356)。 结论:JMML涉及的最主要发病机制为RAS通路相关基因突变,其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为PTPN11。高危患儿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提高生存率,移植后复发或进展与不良预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Noonan综合征家系的产前诊断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Noonan综合征(NS)家系的胎儿超声表现及相关的遗传学病因,探讨全外显子测序(WES)在NS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个NS家系中超声检查分别以颈后皮肤皱褶增厚和水囊瘤、胸腔积液、肾盂分离和羊水过多为主要表现的胎儿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并应用WES对胎儿及其父母行基因筛查,疑似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经PCR及Sanger测序验证。结果:CNV-seq检测提示3个家系的4例胎儿染色体均未见异常,WES分析提示3个家系胎儿分别存在PTPN11基因c.922A>G(p.Asn308Asp)杂合变异、PTPN11基因c.188A>G(p.Tyr63Cys)杂合变异及RAF1基因c.770C>T(p.Ser257Leu)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变异评级均为致病性变异,结合胎儿的异常超声表现,均明确诊断为NS。结论:颈后皮肤皱褶增厚、水囊瘤、肾盂分离、胸腔积液及羊水过多等产前超声异常表现在排除染色体疾病后,应考虑NS的可能性。NS的临床表现异质性及遗传异质性强,应用WES在产前充分排查NS对遗传咨询具有重要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TCGA数据库的宫颈癌免疫基因预后模型构建及预后标志物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构建基于免疫相关基因的宫颈癌预后模型,寻找宫颈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中宫颈癌的转录组信息及临床数据,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在宫颈癌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筛选出与患者生存相关的免疫基因,KEGG进行富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构建可作为预后评估的风险评分模型并评价其预测能力.通过Cox回归进行独立预后分析,同时鉴定出与临床参数相关的免疫预后基因,分析它们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在宫颈癌及正常组织中共筛选出5565 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免疫相关基因 339 个,Cox分析显示有 24 个基因与患者预后相关,经逐步回归分析最终确定 12 个免疫相关基因(TNF、TFRC、APOBEC3H、CSK、OLR1、PTPN6、SBDS、AGT、TGFA、IL17RD、NRP1、ZAP70)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生存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低于低风险组(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5.患者的风险评分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但与年龄、肿瘤分级无相关性(P>0.05).相关性分析筛选出2 个与预后显著相关的免疫基因(OLR1 和ZAP70).OLR1 和ZAP70 基因表达量与肿瘤微环境中的CD8+T细胞、CD4+T细胞、NKT细胞、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具有高度正相关.结论:宫颈癌中有多个免疫相关基因异常表达,且与患者预后紧密相关,基于免疫基因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为宫颈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Noonan综合征患儿临床表型与基因变异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努南综合征(NS)患儿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学特征,为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3年1月诊断的21例N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对伴有矮小的患儿身高进行随访.结果 21例NS患儿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确诊年龄为4.6岁(5d~14岁).21例患儿中,其中12例有特殊面容,11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9例伴矮身材,6例有喂养困难,3例伴骨骼系统发育异常,3例伴听力障碍,3例伴毛发稀疏,除经典表型外,部分患儿存在牙齿稀疏、脊柱侧弯、畏光、毛囊角化、癫痫、心律失常等少见表型.基因检测结果共发现7种变异基因,其中PTPN11 7例,BRAF4例,LZTR13例,SOS1 3例,KRAS2例,RAF11例,SHOC2 1例.其中发现1例合并频发房性心律失常患儿的基因为RAF1,3例伴毛发稀疏患儿中2例基因为RAF1、1例为SHOC2.3例携带LZTR1杂合变异患儿的临床表型仅表现为特殊面容、矮小.9例矮身材患儿给予rhGH治疗,平均治疗时间16.6月,平均身高由-3.62s提升到-3.21s.结论 全外显子组测序有助于NS患者的早期诊断;除了 NS的经典表型外,频发房性心律失常可能是RAF1突变型NS的一个新的表型谱,毛发稀疏可能是RAF1和SHOC2变异型NS的一个表型谱,LZTR1杂合变异患儿的表型轻微.NS患者短期内rhGH治疗效果尚可,尚未发现rhGH疗效与基因型的明确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