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0年浙江省并殖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浙江省并殖吸虫病流行现状。方法:2005-2020年,在浙江省并殖吸虫病历史疫区每年选择1~2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的2~3个村开展监测,每个村选择当地居民50~150名作为监测对象,采集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并殖吸虫抗体;每个村捕捉50~100只中间宿主溪蟹或蝲蛄,使用捣碎沉淀法检测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结果:共对3 297人进行血清学检测,并殖吸虫抗体阳性率为2.9%(94/3 297);共检测溪蟹或蝲蛄3 929只,分为2 749组,其中790组检出囊蚴,囊蚴感染率为28.7%。结论:浙江省部分县存在并殖吸虫传播链,仍具有并殖吸虫病流行的潜在风险。因此,需加大监测力度,广泛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吸虫病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一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以胸腔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LFD)的临床特征及实用诊断方法。方法:报告1例就诊于十堰市太和医院的49岁男性患者,以"双侧下胸部间断钝痛、呼吸困难1年"为主诉,影像学表现为左侧胸腔积液的LFD患者的临床误诊经过,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本例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LFD患者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长达1年余,后经内科胸腔镜发现其胸膜组织中存在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高达2.64 × 109/L;结合患者肺吸虫抗原皮试(IDTPA)及肺吸虫血清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结果,确诊为LFD。后患者院外遵医嘱口服吡喹酮(25 mg·kg-1·次-1、3次/d)4个疗程,达到临床治愈。结论:外周血及胸膜活检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LFD的诊断和疗效分析有重要意义。详细询问个人史,及时进行IDTPA是LFD早发现、早诊断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诉的儿童肺吸虫病三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脑型肺吸虫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3例分别以"3 d内抽搐2次""头晕、肢体麻木2 d""头痛、恶心、发热3 d"为主诉脑型肺吸虫病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儿均有生食疫区溪蟹史。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PAIT)均为阳性。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均显著增高。1例患儿头颅MRI检查显示"颅内血肿形成并有隧道征",2例患儿头颅MRI检查无异常。肺吸虫病积分诊断量表均达到诊断肺吸虫病标准。吡喹酮驱虫(25 mg/kg、3次/d,服用2 d,间隔7 d进入下一疗程;2~5个疗程)治疗,3例患儿经治疗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控制、EOS恢复正常,达到临床治愈。结论:脑型肺吸虫病脑患儿MRI可无异常,EOS和肺吸虫病积分诊断量表在脑型肺吸虫病诊治中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肺吸虫病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原因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探讨肺吸虫病所致胸腔积液的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的措施.方法 分析 1 例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肺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本例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胸部CT提示左侧胸腔积液,结核抗体阳性、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升高.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给予抗结核治疗效果差.5 个月后再次因"咳嗽、咳痰、发热"入院,查外周血、胸腔积液及胸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异常升高,患者 1 年前有生食淡水蟹史,查肺吸虫特异性抗原皮内试验(IDTPA)阳性,诊断为肺吸虫病,误诊时间5 个月.确诊后给予吡喹酮治疗4 个疗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结论 外周血、胸腔积液及胸膜活检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升高对肺吸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详细询问个人史,及时进行IDTPA是肺吸虫病早发现、早诊断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卫氏并殖吸虫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2022年于卫氏并殖吸虫流行区湖北兴山县和保康县分别采集34只和27只溪蟹,捣碎后用NaOH消化法提取DNA.根据卫氏并殖吸虫5.8S核糖体RNA序列,使用Primer Explorer V5软件设计卫氏并殖吸虫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特异引物,建立卫氏并殖吸虫LAMP检测方法,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扩增效率及现场应用效果,并与沉淀镜检法比较.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检出限可达1个卫氏并殖吸虫囊蚴,且与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肝片形吸虫、肝毛细线虫、钩虫等虫种无交叉反应.检测4份卫氏并殖吸虫囊蚴DNA样品,出现浊度时间(Tt值)和浊度速率峰值(Df)均值为29.0 min和0.237.LAMP检出兴山和保康县卫氏并殖吸虫阳性溪蟹分别为24只和0只,阳性率分别为70.6%(24/34)和0(0/27);沉淀镜检法检出囊蚴阳性溪蟹分别为23只和0只,阳性率分别为67.6%(23/34)和0(0/27),两种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P>0.05).建立的卫氏并殖吸虫LAMP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淡水蟹卫氏并殖吸虫流行区现场调查或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胸肺型合并脑型并殖吸虫病1例
编辑人员丨2024/4/13
本文报道了1例疑因食用"嗍螺"引起的胸肺型合并脑型并殖吸虫病病例.该病例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发作性抽搐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胸部CT呈片状高密度影并双侧胸腔积液及右侧气胸表现;头颅CT和MRI呈低密度影和"隧道征"表现;并殖吸虫IgG抗体阳性;经吡喹酮抗虫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本病例报道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并殖吸虫病的认知和理解,为并殖吸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药物调控PPAR-γ/RXR-α信号通路对改善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索通过药物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视黄醛X受体α(PPAR-γ/RXR-α)对改善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从云南省疫源地采集溪蟹,分离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于SD大鼠腹壁皮下注射后尾蚴(8条/鼠),感染大鼠分为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蓓萨罗丁组,每组10只,分别予以高脂饮食(高脂饲料)、罗格列酮[3 mg/(kg·d)]、蓓萨罗丁[10 mg/(kg·d)]灌胃,连续给药7 d,以感染大鼠和健康大鼠分别为感染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首次给药后28 d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和心尖血液,制备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损伤情况,并进行肺泡炎半定量评分;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提取肺组织总蛋白,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PPAR-γ/RXR-α信号通路[PPAR-γ、RXR-α、脂肪酸转运蛋白3(FATP3)、载脂蛋白A1(ApoA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p65、激活子蛋白1(AP1)]和janus激酶(JA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STAT)信号通路(JAK2、STAT3)关键靶分子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结果 除蓓萨罗丁组2只大鼠感染失败外,其余大鼠均被感染成功,肺脏可见寄生虫囊包或在胸腔中可查见寄生虫.HE染色显示,感染对照组大鼠肺泡间隔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出现肺泡腔塌陷或闭合;高脂饮食组可见明显炎症损伤,与感染对照组相比较轻,肺泡腔充气略改善;罗格列酮组和蓓萨罗丁组肺泡间隔的炎性细胞较感染对照组明显减少,肺泡壁增厚程度明显减轻,肺泡腔充气明显改善.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蓓萨罗丁组大鼠的肺泡炎半定量评分分别为(0.300±0.053)、(2.200±0.189)、(1.900±0.320)、(1.300±0.301)和(1.500± 0.112)分(F=12.033,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蓓萨罗 丁组大鼠血清 IL-1β 水平分别为(103.23±3.37)、(111.59±20.49)、(110.13±12.95)、(89.91±14.84)和(96.34±19.03)pg/ml,TNF-α水平分别为(144.81±1.35)、(180.21±23.38)、(171.76±27.83)、(155.37±13.67)和(143.24±23.66)pg/ml,5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236、13.558,均P<0.05);其中,感染对照组IL-1β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和蓓萨罗丁组低于感染对照组(均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蓓萨罗丁组大鼠肺组织中,PPAR-γ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51±0.09、0.67±0.06、0.75±0.08、0.34±0.02 和 0.56±0.04,RXR-α分别为 0.89±0.05、0.15± 0.03、0.81±0.09、0.22±0.02 和 0.61±0.10,FATP3 分别为 0.59±0.06、0.64±0.060、0.68±0.09、0.59±0.09 和0.55±0.03,ApoA1 分别为 0.58±0.04、0.83±0.11、0.92±0.19、0.71±0.04 和 0.63±0.08,5 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70、67.12、8.94、11.58,均P<0.05);p65 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25±0.19、1.01±0.21、0.27± 0.15、0.32±0.01 和 0.22±0.11,AP1 分别为 0.11±0.09、1.12±0.36、0.08±0.02、0.03±0.00 和 0.02±0.01,JAK2分别为 0.76±0.18、1.11±0.24、0.34±0.06、0.42±0.01 和 0.35±0.04,STAT3 分别 为 0.80±0.33、1.11±0.27、0.68±0.22、0.77±0.06 和 0.68±0.19,5 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77、85.19、37.22、17.63,均P<0.05).其中,感染对照组PPAR-γ、FATP3、ApoA1、p65、AP1、JAK2和STAT3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和蓓萨罗丁组低于感染对照组;感染对照组RXR-α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和蓓萨罗丁高于感染对照组(均P<0.05).结论 建立了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肺损伤模型,药物调控PPAR-γ/RXR-α信号通路可通过抑制NF-κB和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减轻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肺吸虫感染致胸腔积液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探索肺吸虫致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经验,避免误诊或延误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例肺吸虫感染所致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暴露史、实验室指标、胸水细胞学检查、胸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肺吸虫特异性抗原皮内试验、抗寄生虫治疗后转归以及后期随访结果。结果:分别有3例男性、3例女性患者入组,平均年龄为(46.5 ± 5.1)岁。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均不同程度升高(12.6%~54.0%);4例患者胸水细胞学显示存在少量或大量嗜酸性粒细胞;4例患者行内科胸腔镜胸膜活检,其中3例提示间质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广泛浸润,1例患者可见寄生虫虫卵,另1例患者显示非特异性炎症。6例患者中4例有生食淡水蟹或饮用溪水的暴露史,同时6例患者肺吸虫特异性抗原皮内试验(IDTPA)阳性和血清肺吸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排除肺外脏器肺吸虫感染,诊断为肺吸虫所致胸腔积液。6例患者均接受口服吡喹酮治疗(25 mg/kg、3次/d,连用3 d为1个疗程,间歇7 d后行第2个疗程),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随访显示治疗后胸腔积液减少或消失。结论:在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时,对于外周血、胸水或胸膜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且生食淡水蟹或者生溪水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肺吸虫感染所致胸腔积液,尤其是来自肺吸虫感染流行地区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安徽省休宁县2019-2021年并殖吸虫中间宿主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了解安徽省休宁县并殖吸虫中间宿主感染情况,为并殖吸虫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9-2021年分别在休宁县休宁河、横江及率水河水系3个乡镇的9个行政村捕获小型淡水螺和溪蟹,形态学鉴定后,分别检测淡水螺体内并殖吸虫尾蚴和溪蟹体内囊蚴感染情况.计算溪蟹囊蚴感染指数,明确并殖吸虫病疫源地等级.应用EpiData 3.1和SPSS 23.0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采集到2种小型淡水螺,经形态学鉴定为拟沼螺和放逸短沟蜷,检测拟沼螺3 826只,未发现并殖吸虫尾蚴.检测放逸短沟蜷10 440只,总感染率为0.89%(93/10 440),其中儒村感染率最高,为2.25%(23/1 021),岩角村感染率最低,为0.54%(4/743),各调查点间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84,P=0.002).溪蟹经形态学鉴定为长江华溪蟹,总感染率为21.41%(106/495),儒村感染率最高,为32.89%(25/76),岩角村感染率最低,为5.88%(3/51),各调查点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25,P=0.039).儒村、南塘村和江潭村囊蚴感染指数分别为0.12、0.02和0.03,为并殖吸虫病Ⅲ级疫源地.结论 安徽省休宁县并殖吸虫中间宿主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并殖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防止并殖吸虫病的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肺吸虫病1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肺吸虫病病例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12例肺吸虫病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肺吸虫病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83.33%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83.33%患者肺吸虫抗体阳性,予吡喹酮口服治疗疗效佳,不良反应小.结论 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应重视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肺吸虫抗体阳性有助于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