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GRIP1基因新突变致Leber先天性黑矇一家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确定1个汉族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0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LCA一家系1例患者和3名家系成员纳入研究。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行物体注视性质、追随试验、裂隙灯显微镜、散瞳验光、眼底照相及全视野ERG检查;家系成员行BCVA、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验光、眼底照相及全视野ERG检查。采集先证者及其兄长、父母的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包含441个致病基因的遗传眼病捕获芯片进行靶向捕获富集高通量测序以获得致病基因及突变。对可疑致病突变位点通过Sanger进行验证,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基因突变位点的致病性。结果:患者表现为自幼不追物但有明显畏光和眼球震颤;双眼眼前节及眼底无异常;全视野ERG检查可见双眼视锥、视杆系统功能严重下降。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RPGRIP1基因存在c.1635dupA和c.3565C> T两个突变。其中,RPGRIP1 c.1635dupA为新发突变。RPGRIP1基因c.1635dupA和c.3565C> T构成复合杂合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3565C> T为致病突变,c.1635dupA为可能致病突变。结论:RPGRIP1基因新发突变c.1635dupA与c.3565C> T构成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本家系的致病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eber先天性黑矇六家系临床表现和遗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分析Leber先天性黑矇(LCA)致病基因类型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基因检测确诊的LCA患者6例及其家系成员18名纳入研究。患者分别来自6个无血缘关系家系。采集所有受检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包含463个致病基因的遗传眼病捕获芯片进行靶向捕获富集高通量测序,对 TULP1、 RPGRIP1、 GUCY2D基因致病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通过相关数据库和PubMed文献检索基因变异的致病性,通过蛋白质预测软件阐释其功能。 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33岁。眼球震颤、指压眼征、畏光、夜盲5例;视网膜电图呈熄灭或近熄灭型3例;视网膜病变4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家系1、2、5患者分别存在 TULP1基因c.1318C> T (p.R440X)、c.1142T>G (p.V381G)复合杂合突变,c.1318C> T (p.R440X)纯合变异以及c.1153G> A (p.G385R)、c.1561C> T (p.P521S)复合杂合变异;家系3、6患者分别存在 RPGRIP1基因c.391delG (p.V131Sfs*39)、c.1468-2A> G (splicing)和c.715delA (p.K239Sfs*36)、c.1765C> T (p.Q589X)复合杂合变异;家系4患者存在 GUCY2D基因c.3177_3178delAC (p.R1060Rfs*11)纯合变异。父母均为相应杂合变异携带者。 TULP1基因c.1142T> G (p.V381G)、 RPGRIP1基因c.391delG (p.V131Sfs*39)、c.715delA (p.K239Sfs*36)及c.1765C> T (p.Q589X)和 GUCY2D基因c.3177_3178delAC (p.R1060Rfs*11)变异为致病性新变异。 TULP1基因产物蛋白381氨基酸位点在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蛋白质预测软件预测该变异为有害变异。 RPGRIP1基因c.391delG、c.715delA及c.1765C> T变异和 GUCY2D基因c.3177_3178delAC变异可导致各自的产物蛋白提前终止翻译,为致病性变异。 结论:TULP1、 RPGRIP1、 GUCY2D基因的相关致病性变异分别导致了本研究6个家系不同患者罹患LCA 15型、LCA 6型或LCA 1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遗传性眼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在遗传性眼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以先天性眼部疾病为主诉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进行生殖遗传咨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4例。所有病例均已排除了已知感染或暴露于已知的致畸药物、核型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异常。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WES检测,其中单人WES 3例,家系WES 21例,分析筛选出潜在致病位点并进行致病性分类及Sanger测序验证。针对 RPGRIP1:c.1611+26G>A 内含子变异构建 minigene载体行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 mRNA 剪接影响。结果:24个家系中20(83.3%)个获得了明确病因的阳性结果,共涉及21个基因,鉴定出30个不同变异,其中19个为新变异。家系3产前诊断分析结果显示胎儿PRPF8基因携带c.6970G>T杂合无义突变;家系24中非经典剪接位点minigene载体RT-PCR 结果提示突变型质粒转录产物 12号内含子部分保留 104 bp,即p.Glu538Valfs*12。结论:WES在遗传性眼病诊断中的高检出率进一步支持了其应用优势,可作为明确遗传性眼病病因的重要分子检测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Joubert综合征合并肾单位肾痨临床病理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Joubert综合征合并肾单位肾痨的临床、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进一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Joubert综合征合并肾单位肾痨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肾穿刺活检病理以及分子遗传学,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男性,7岁.因面色苍黄2年,发现肾功能异常12天人院.查体:生长发育迟缓及智力障碍,肌张力低下,异常眼部运动,特殊面容.双肾MRI显示皮髓质交界处见多发类圆形囊肿.头颅MRI显示小脑蚓部发育缺如,并呈现“中线裂征”、“磨牙征”和“蝙蝠翼状”.肾穿刺组织活检镜下见中~重度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肾小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或变薄,分层和撕裂,肾间质中可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基因检测见RPGRIP1L基因出现纯合变异,其父母为杂合变异.结论 本例患儿小脑蚓部发育缺如等特征性影像学以及临床特点,Joubert综合征诊断明确.肾病理见肾小管及肾间质特殊改变,以及基因RPGRIP1L出现错义突变,结合临床分析可明确Joubert综合征(7型)合并肾单位肾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Leber先天性黑矇患者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Leber先天性黑矇(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进行分析,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6年6月-8月经临床检查确认为LCA的3例患者及其父母纳入研究,详细收集病史、家族史,患者父母行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检查,患者行全身麻醉下RetcamⅡ眼底血管造影检查.采集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3例LCA患者及其父母进行遗传学诊断及分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例LCA患者临床诊断明确,眼底表现各有差异,患者1携带SPA TA7纯合突变,c.744(E5)至c.745(E5)插入T,p.249,L>Ffs4,眼底表现为双眼视盘颜色苍白,视盘周围血管闭塞呈“白线”状,视网膜广泛椒盐状色素改变.患者2携带WFS1杂合突变,突变为4号染色体5号外显子c.535G>A,p.A179T,眼底表现为双眼视盘苍白,视网膜血管变细.患者3携带CRB1、RPGRIP1、SPA TA7杂合突变,眼底表现为双眼视盘苍白,对称性黄斑色素上皮萎缩,视网膜、脉络膜广泛脱色素及变性.结论 LCA具有遗传异质性与临床表型多样性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具有CCCH锌指结构域的蛋白质12D在肺腺癌中的表达、预后及免疫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具有CCCH锌指结构域的蛋白质12D(ZC3H12D)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探讨ZC3H12D的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肺腺癌中ZC3H12D的表达情况,探讨临床病理特征与ZC3H12D表达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基于总生存期(OS)的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来评估ZC3H12D在肺腺癌中的预后价值;利用GeneMANIA数据库分析肺腺癌中与ZC3H12D相关的蛋白质互作网络及信号通路;利用TIMER、TISIDB数据库和ssGSEA方法分析ZC3H12D表达与肺腺癌中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肺腺癌中ZC3H12D的表达高于临近的正常组织,并与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表达多预示预后不良.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发现,ZC2H12A、ZC2H12B、N4BP1、ZC2H12C、KHNYN、RPGRIP1L、NYNRIN、OR2V2、GPR75、ZNF488、FCER2、ZNF280B、GRAP、P2RX5、SLAMF6、CD80、TCF7、AICDA、PARP15 和 TUBB1 等与 ZC3H12D 具有相互作用,且主要与免疫细胞信号通路相关.ZC3H12D表达与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呈正相关(P<0.05).结论 ZC3H12D是在肺腺癌中高表达的独立预后指标,且能影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或可作为肺腺癌潜在的诊断及预后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关键microRNAs和基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的关键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和差异表达基因,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病因分析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在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中筛选、提取并整合文献报道的NOA相关的miRNAs,并利用联川生物云平台预测靶基因.检索NCBIGEO数据库中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基因芯片数据,获得GSE145467和GSE108886数据集并进行GEO2R在线分析,得出NOA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与预测的靶基因取交集获得最终的差异表达基因.运用DAVID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应用STRING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相关的蛋白质互作网络.结果 共检索到5条差异表达miRNAs,其中上调表达1条为miR-10b-5p,下调表达4条分别为miR-34b-5p、miR-34b-3p、miR-34c-5p和miR-449a.共得出最终差异表达基因868个,其中上调基因776个,下调基因92个.GO富集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BP)主要包括纤毛组装、精子轴丝组装、纤毛依赖性细胞运动、顶体组装、精子发生、细胞蛋白质代谢过程等;细胞组成(CC)主要包括活动纤毛、轴丝、精子鞭毛、中心粒等;分子功能(MF)主要包括蛋白质结合、纤毛蛋白轻链的结合和蛋白质稳定化等.KEGG相关通路涉及卵巢类固醇激素生成、多个物种长寿调控途径、扩张型心肌病、内分泌抵抗、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等.通过cytoscape分析前20位的hub基因分别为TEKT3、EFHC1、DYNLL2、DNAH2、CETN1、SPATA7、ASRGL1、CCDC146、PLCZ1、SPAG16、DNAL1、EFCAB11、SPA4L、LIN7A、TEKT1、FXR1、RPGRIP1、DPY19L2、DDX25、ZC3H14.结论 本研究鉴定的miRNAs、hub基因和相关通路,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为后续拓展研究NOA的病因机制提供参考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儿童Joubert综合征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儿童Joubert综合征(Joubert syndrome,JS)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诊断的20例JS患儿的临床资料、遗传学结果及随访资料.结果 20例JS患儿中,男11例,女9例.患儿临床表现以发育迟缓(20例,100%)、眼球运动异常(19例,95%)、肌张力低下(16例,80%)多见,5例(25%)出生时呼吸节律异常,3例(15%)面容异常(包括前额突出、耳位低、三角口),所有患儿均无肢体畸形.20例(100%)患儿头部影像学均有典型的"磨牙征"、"中线裂征",6例(30%)患儿眼部检查异常.完成基因检测7例,发现6个致病基因(CPLANE1、RPGRIP1L、MKS1、CC2D2A、CEP120、AHI1基因).结论 对于发育迟缓患儿,尤其是伴随眼球运动异常、肌张力低下症状,建议完善头部影像学检查明确有无"磨牙征"、"中线裂征"等特征,以排查JS,避免漏诊、误诊.JS有多种致病基因,全外显子组测序可协助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