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体腺瘤伴多发Rathke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PA)合并多发性Rathke囊肿(Rathke cleft cyst,RCC)的起源、组织学表现、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巨大型PA合并多发性RCC病例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本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病变.结果 MRI提示鞍内多达17个大小不一的囊性变,信号不均一.术中可见垂体肿瘤组织内存在多个胶冻样黏稠组织,灰白色,无血供,病变切除满意,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 PA合并RCC是极其罕见,术前需要仔细鉴别其MRI表现,临床处理需要个体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2例垂体囊肿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囊肿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和病理确诊为垂体囊肿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疗效。结果:32例患者中病理诊断Rathke囊肿29例,垂体蛛网膜囊肿3例。利用内镜技术可彻底清除囊肿内容物,清晰观察囊肿与鞍隔及蛛网膜下隙的关系。术后随访0.5~1.0年,患者头痛、头晕及视力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1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是垂体囊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部位症状性Rathke's囊肿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症状性Rathke's囊肿(RCC)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和手术治疗的47例症状性RCC患者进入研究,其中21例单纯鞍内型患者行右侧单鼻孔入路,19例鞍内-鞍上型患者行双侧鼻孔入路,3例鞍上型患者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4例单纯鞍上型患者采用开颅经翼点入路。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随访3~3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其中头痛缓解比例为27/31,视力下降改善比例为5/5,高泌乳素缓解比例为11/13,垂体功能改善比例为9/18;共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均表现为尿崩。随访期间4例患者出现复发。结论:鞍内型及鞍内-鞍上型RCC经鼻蝶入路行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单纯鞍上型RCC应根据囊肿体积及生长方向选择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病变后的鼻部症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病变切除术后患者鼻部症状的临床转归。方法:前瞻性选择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的53例垂体病变患者进入研究。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4个月时采用中文版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NOT-22)量表评估患者的鼻部症状,术前、术后1周、术后4个月时采用五味试嗅液法评估患者的嗅觉。结果:53例垂体病变中垂体腺瘤47例,Rathke囊肿6例;术后常见鼻部症状有鼻腔疼痛、鼻塞、流涕、头昏、嗅觉障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患者SNOT-22量表22个条目总评分、5大条目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后1周比较,术后1个月时患者SNOT-22量表22个条目总评分、5大条目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与术后4个月间患者SNOT-22量表22个条目总评分、5大条目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术后4个月时患者嗅觉障碍发生率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4个月时患者嗅觉障碍发生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病变切除术后可发生一定程度的嗅觉障碍,恢复较慢,值得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垂体脓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性,55岁。主诉头痛8个月加重2周,于2022年3月21日17:35收入河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既往有“风湿病”30余年,不规律口服糖皮质激素。于本次住院前8个月(2021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全头搏动性胀痛,较剧烈,伴有头晕、呕吐、视物旋转、视物模糊与闪光感,发热,体温波动在37.0~38.0 ℃,于当地针灸及口服中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症状好转,仍遗留较轻头痛。2021年11月20日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平扫提示:垂体体积增大,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未见异常。垂体MRI平扫:垂体囊性良性占位,考虑Rathke囊肿。当地发现甲状腺功能减低(结果不详)、低血钾(最低2.65 mmol/L)和低血钠(最低105.9 mmol/L),给“优甲乐”纠正电解质紊乱(具体不详),症状好转。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头痛加重,性质同前,伴呕吐、发热,体温最高38.0 ℃,自行口服“布洛芬”后体温下降至37.3 ℃。于当地对症治疗。入院查体:神清语利,精神差,双颞侧视野缩小。余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2022年1月2日查垂体MRI增强:垂体囊性变,周边环形强化。2022年3月10日头CT平扫:头颅CT垂体囊性病变。经会诊转入院,入院诊断:鞍区占位性病变,垂体脓肿?垂体功能减低症。经术前准备于2022年3月24日在全身麻醉下经鼻蝶内镜手术。术中发现:鞍底薄弱并有膜性不规则突起凸向蝶窦腔,局部质地软缺乏鞍底骨质,表面覆盖黏膜。试用穿刺针经过该薄弱区向垂体方向穿刺,抽吸出淡黄绿色脓性液约2.5 mL。拔除穿刺针并保留标本准备送检。刮除蝶窦黏膜,鞍底前下部骨质约1 cm区域骨质不完整,鞍底光滑包膜凸向蝶窦腔。碘伏冲洗、浸泡消毒,并依次用过氧化氢、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术区无活动出血。切开鞍底硬脑膜,切口约0.8 cm长,见内为黄色脓苔及红黄间杂炎性组织。用取瘤钳切取脓苔样组织及炎性组织标本,质地脆,标本准备送病理。并用吸引器吸除蝶安内视野下脓苔,清理炎性腐败组织,周边显露出粉红色垂体组织,鞍内脓性组织内镜下刮除完全。用稀碘伏液冲洗、浸泡消毒脓腔及术区,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至冲洗液清。未见明显脑脊液外溢,清理术区,创面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结束手术。术后CT:垂体囊性占位消失。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甲硝唑)抗感染;(2)激素替代: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片口服;(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术后轻度嗅觉减退,无脑脊液鼻漏,无视力视野障碍,未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脓腔壁组织病理提示垂体组织并炎细胞浸润,脓液涂片及培养均为阴性。患者头痛及发热消失,电解质紊乱纠正,垂体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术后3个月复查垂体MRI显示术后改变,垂体脓腔消失,对比剂增强提示垂体均匀强化。患者血常规、激素水平及电解质水平及变化趋势见表1, 2, 3, 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神经内镜在经鼻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探讨三维(简称3D)神经内镜在经鼻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3D神经内镜行经鼻颅底手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包括垂体腺瘤18例,其中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7例;颅咽管瘤6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鞍上Rathke囊肿1例;脊索瘤1例。根据不同病变分别选择3D神经内镜经鞍底入路(12例)、经鼻蝶-鞍结节-蝶骨平台入路(8例)、经斜坡入路(2例)、经翼腭窝-海绵窦入路(6例)。术后行影像学随访了解肿瘤是否复发和颅底重建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2例。术前视力下降20例,术后18例好转,2例加重;术前头痛8例,术后均予以缓解;术前闭经2例,术后月经均恢复正常;术前尿崩4例,术后均无明显缓解。术后新增尿崩3例,均为短暂性尿崩,经药物治疗后好转;新增外展神经麻痹1例。术后无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患者,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2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7±1.1)个月(3~6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者,无迟发性脑脊液漏者。结论:3D神经内镜应用于经鼻颅底外科手术中可立体显示组织结构及病变与重要神经血管之间的空间关系,从而减少损伤、提高肿瘤的切除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Rathke′s囊肿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Rathke囊肿的疗效观察和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Rathke囊肿的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9例)和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9例)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的28例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个体化清除囊内容物,并行鞍底多层次修补。通过患者症状有无缓解、激素水平有无改善及鞍区MRI复查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8例患者的Rathke囊肿均达全切除。14例头痛患者中,13例术后头痛缓解;9例视力、视野障碍的患者中,7例术后改善;6例内分泌功能异常的患者中,5例术后改善。5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皮质醇或甲状腺功能低下,6例出现尿崩症,1例出现明显脑脊液漏。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28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18.5±8.8)个月(3~36个月)。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复查头颅MRI均未见Rathke囊肿复发。结论: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Rathke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术中予以个体化清除囊内容物、多层次鞍底修补,创伤小且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神经内镜单鼻孔经蝶入路治疗非完全鞍上Rathke囊肿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探讨神经内镜单鼻孔经蝶入路治疗鞍区非完全鞍上Rathke囊肿(RCC)的手术疗效、方法和技巧。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18例鞍区非完全鞍上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鞍内13例,鞍内向鞍上生长5例。18例患者术中均完全清除囊液及囊内结节,并行囊壁部分切除,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6例发生暂时性尿崩症,无脑脊液鼻漏、新发内分泌功能障碍或死亡等并发症发生;12例头痛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术后1个月垂体MRI检查显示囊肿均完全切除。1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53.0±5.3)个月。5例视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术后3~6个月均改善;8例内分泌功能障碍患者术后6个月均恢复正常;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临床和核磁特征对常见鞍区囊性/囊实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鞍区囊性病变是鞍区占位性病变的特殊类型之一,主要包括垂体瘤囊变、颅咽管瘤、Rathke囊肿、垂体卒中、垂体脓肿、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等,不同种类的病变的治疗原则和策略不同,预后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术前明确诊断有助于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鞍区囊性病变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出现占位效应和垂体激素改变,不同类型的囊性病变又各有特点,核磁等影像学也各具特色,本文将结合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就该类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总结出其鉴别诊断流程图,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