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减容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机械减容技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应用Rotarex机械减容治疗的5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7例,女性15例,年龄(69.4±10.1)岁(范围:47~89岁)。病变位于髂动脉6例,股腘动脉42例,同时累及髂动脉和股腘动脉4例。所有患者应用Rotarex机械减容,残余狭窄>50%的患者同期行腔内血管成形术,部分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必要时植入支架。收集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术后靶血管再狭窄、再次手术情况等。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和秩和检验,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术后靶血管通畅率。 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行血运重建,技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行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11例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24例患者植入支架共26枚(2例植入2枚支架),其中9例为髂动脉支架,15例为股腘动脉支架,支架长度为(11.3±3.3)cm(范围:6~23 cm)。术中发生远端栓塞2例,均以大腔导管抽吸方法取出栓子。1例髂动脉病变患者术后发生靶病变急性闭塞,急诊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恢复良好。患者住院时间(4.8±1.9)d(范围:2~9 d),出院时踝肱指数为0.81±0.16,较术前的0.34±0.16明显改善( t=-25.160, P<0.01),卢瑟福分级为[ M(IQR)]1(1),较术前的3(1)明显降低( Z=-6.825, P<0.01)。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范围:6~42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因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分别于术后2周和2个月时发现靶血管急性血栓形成,其中1例因静息痛明显再次行血运重建,另1例因消化道出血,不能行抗凝治疗,未再次手术;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腹腔感染1例,肺癌1例,冠心病2例;13例患者超声提示靶血管病变再狭窄>50%,均位于股腘动脉,其中3例再次行腔内治疗。本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靶血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4.2%、87.4%和51.4%,股腘动脉病变术后半年和1年的靶血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2.9%和84.3%。 结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采用Rotarex机械减容安全有效,与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应用可减少股腘动脉支架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otarex ® S在股腘动脉钙化性病变血管准备中的应用初期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Rotarex ? S在股腘动脉钙化性病变血管准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5例应用Rotarex ? S结合药物球囊处理的股腘动脉钙化性狭窄患者的资料,记录所有操作的技术成功率、技术相关并发症,应用CT软件对比所有病例术前及术后靶病变区有效管腔面积,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患肢缺血分级情况。 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Rotarex ? S对钙化病变的减容处理,减容后接受药物球囊扩张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无限流性夹层、血管穿孔及远端栓塞事件发生。术后靶病变区有效管腔面积提高9~15.1 mm 2(中位数:13 mm 2),所有患肢缺血程度从术前的Rutherford 2~4级提升至Rutherford 1~2级。 结论:Rotarex ? S在股腘动脉短段钙化性病变减容处理上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机械血栓清除术在急性下肢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经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的50例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腘动脉破裂4例,技术成功率为92%。7例辅以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4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39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手术前后50例患者的踝肱指数分别为0.18±0.24和0.64±0.28( t=12.87, P<0.001)。43例获得临床成功。随访的1~24个月内,截肢5例;足趾溃疡坏疽未好转2例;血栓复发9例;未观察到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2%、84%、74%。 结论: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是安全、有效的,具有较理想的短期通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otarex在外周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Rotarex在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90例采用Rotarex治疗的PAD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90例患者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合并急性血栓形成(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complicated with acute thrombosis, ASOCAT)45例,移植物狭窄/闭塞27例,原发性/栓塞继发血栓形成16例,外伤性/医源性动脉闭塞2例。2例行复合手术,余88例行腔内手术。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12个月内死亡2例,膝上截肢4例,血管再闭塞10例,失访5例。术后12个月踝肱指数(ABI)较术前显著增加(0.80±0.22比0.43±0.16, P<0.01)。12个月无再狭窄/闭塞率为82.7%,12个月无截肢生存率(major amputation-free survival, MAFS)为91.6%。 结论:对于不同类型PAD患者,采用Rotarex清除血管内负荷,配合球囊、支架等手段纠正残余病变,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后移植物闭塞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应用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系统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后移植物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9例下肢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后移植物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患者均应用Rotarex PMT系统治疗并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其临床特征、手术效果以及随访情况等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19例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采用Rotarex+置管溶栓术2例,Rotarex+球囊扩张成形术9例,Rotarex+支架置入术8例。术后踝肱指数较术前显著增加(0.82±0.14比0.47±0.11, P<0.05);下肢缺血Rutherford分级明显改善:术后重度缺血(Rutherford 4~5级)患者较术前显著减少(0例比9例, P<0.05)。其中1例发生远端栓塞,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无血管破裂、出血、感染和假性动脉瘤形成,无死亡及截肢事件。本组患者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78.9%,免于临床驱动的靶血管重建率为89.5%。 结论:Rotarex PMT系统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后移植物闭塞通畅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腔内血栓减容技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结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腔内血栓减容技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股腘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导管溶栓(CDT)、AngioJet和Rotarex机械血栓抽吸术(PMT)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患者均完成血栓减容治疗,CDT组36例,AngioJet组28例,Rotarex组32例。单纯Angiojet血栓抽吸减容率89.3%(25/28),临床成功率92.8%(26/28);单纯Rotarex血栓抽吸减容率87.5%(28/32),临床成功率96.8%(31/32);CDT溶栓组血栓减容率61.1%(22/36),其中溶栓期间改为切开取栓的8例,PMT 6例,临床成功率86.1%(31/36)。术中远端动脉栓塞率21.4%,穿刺点和局部皮下血肿发生率10.7%,血管破裂率2.1%。中位随访13个月无新发大截肢病例,生存率为97.9%,一期通畅率为67.8%,二期动脉通畅率85.7%。结论:PMT较CDT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方面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otarex减容联合药物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Rotarex减容联合药物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友谊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经Rotarex减容联合药物球囊治疗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34例患者,病变长度(216.7±110.0)mm,病程(169.3±303.0)d。其中原发性病变14例(41.18%),支架内闭塞8例(23.53%),原发性病变+支架内闭塞11例(32.35%),原发性病变+人工血管血栓形成1例(2.94%)。技术成功率97.06%(33/34),辅助置管溶栓(CDT)后技术成功率100%。切除后残余病变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30例(88.24%),后行支架置入6例(17.65%)。临床成功率97.06%(33/34)。术中远端血管栓塞2例(5.88%),无穿刺点出血、动脉破裂。术后踝肱指数(0.86±0.13)明显高于术前(0.40±0.28)( t=8.851, P<0.01)。术后一期通畅率3个月94.12%(32/34),6个月87.88%(29/33),12个月75.76%(25/33)。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期无踝关节以上截肢,免于临床驱动靶病变重建率93.94%。 结论:Rotarex减容联合药物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traub Rotarex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浅动脉支架内狭窄闭塞性疾病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Straub Rotarex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浅动脉支架内狭窄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本科收治的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3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19).观察组采用器械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对照组采用溶栓并球囊扩张治疗,所有患者均处理单侧病变.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比较两组踝肱指数、皮肤颜色及皮温、Rutherford分级、再通率、截肢率,并进行血管闭塞评价.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踝肱指数为0.90±0.05、再通率为(95±2)%,对照组分别为0.70±0.15、(73±3)%,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踝肱指数为0.85±0.20、再通率为(82±3)%、截肢率为(5±1)%,对照组分别为0.60±0.03、(63±6)%、(43±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Rutherford分级、皮肤颜色及皮温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Straub Rotarex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闭塞安全可靠,治疗效果优于溶栓球囊扩张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在下肢动脉血栓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讨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在下肢动脉血栓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Rotarex治疗的61例(71 条患肢)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急性期35例,亚急性期21例,慢性期5例.远端流出道差的患者应用保护伞,鞘管连接高压滴注生理盐水,球囊扩张后出现限流型夹层者行支架置入.术中远端血管栓塞者联合导管抽吸取栓.血栓栓塞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原位血栓形成患者术后双抗治疗.术后1月、3月、6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血管成像(CTA)随访.结果 59例应用6F Rotarex治疗,2例应用8F Rotarex治疗.10例应用保护伞,49例行球囊扩张治疗,5例支架置入,10例联合应用导管吸栓;4例血管破裂,3例球囊压迫成功止血,1例胫腓干破裂应用覆膜支架修复.严重不良事件4例,围术期截趾7例.随访3~6月(平均4.9月),1例6月后再次出现缺血症状,行支架治疗,余随访期间无下肢缺血症状发生.结论 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具有微创、快速、高效的优点,联合导管抽吸、支架置入等方法,可进一步维持血管通畅,快速缓解下肢缺血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系统治疗累及膝下腘动脉血栓栓塞病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评估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系统治疗累及膝下腘动脉的血栓栓塞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9 月至2022 年2 月采用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系统治疗的累及膝下腘动脉血栓栓塞患者13 例,其中栓塞病变 8 例,血栓形成 5 例.按急性下肢缺血分级:Ⅰ级 6 例,Ⅱa级5 例,Ⅱb级2 例.观察术中血栓清除技术成功率、血管穿孔破裂、远端栓塞、术后30d并发症和靶血管通畅率以及再干预率等.结果 本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均一期清除血栓.术中无动脉穿孔破裂,3 例患者发生远端栓塞,使用MPA导管抽吸后血流恢复通畅,4 例患者术中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后30d心肌梗死1 例,无死亡及截肢.平均随访(14.7±5.3)个月,4 例发生有临床症状的靶血管再狭窄,2 例再次行腔内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患者,包括累及膝下腘动脉者,使用Rotarex系统行机械血栓清除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