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南综合征20例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努南综合征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诊断的20例努南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病例、遗传学分析及随访资料。结果:20例努南综合征患儿中男13例、女7例,诊断年龄5.9(1.1~12.2)岁。首诊主诉身高增长缓慢17例,尿道下裂或隐睾2例,特殊面容1例。体格检查发现努南综合征典型面容12例,隐睾、小阴茎、尿道下裂9例,心脏结构异常10例,智力发育迟缓10例。PTPN11基因变异12例,SOS2基因变异 4例,SHOC2及SOS1基因变异各2例。6例患儿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治疗9个月时身高不同程度的增长4.0(2.5~6.0)cm,暂无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努南综合征中男性患儿多见外生殖器异常。基因变异频率除PTPN11变异为主外,SOS2基因变异较高,均以新发变异为主。不同首诊科室获得的综合征表型谱有差异,了解综合征的全貌需要采集不同科室就诊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努南样综合征伴生长期毛发松动1例基因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道1例努南样综合征伴生长期毛发松动患者,检测分析其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患儿女,3岁,特殊面容,身长矮小,手足掌纹多,皮肤颜色较深。头发稀疏细软,皮肤镜下可见黑点征,单一毛发毛囊单位,毛干直径粗细不等,直立发,新生毳毛,偶见发干缩窄、结节状发。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SHOC2基因2号外显子存在c.4A>G错义突变,导致第2号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甘氨酸(p.S2G),患儿父母未检出该突变。结合临床表型与基因突变,确诊为努南样综合征伴生长期毛发松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感染性休克患者静动脉CO 2含量差的主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提取感染性休克患者静动脉CO 2含量差[C(v-a)CO 2]的主成分(PC),比较这些主成分对[C(v-a)CO 2]的数值的贡献程度。 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在Swan-Ganz肺动脉漂浮导管的监测下分析容量负荷试验前后1 h内的所有成对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C(v-a)CO 2的主成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各主成分与C(v-a)CO 2、心输出量之间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28 d存活组和病死组各主成分的差异。 结果:104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504对血气分析纳入分析。患者的中位数年龄62(48,71)岁,男性59.6%(62/104)。共有4个主成分,共解释总方差的77.7%。PC1包含PaO 2, PvO 2, SaO 2和SvO 2,PC2包含PHa和PHv,PC3包含Hb和Hct,PC4包含PaCO 2和PvCO 2。28 d存活和病死组的PC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4可较弱预测28 d病死率(AUROC 0.634, 95% CI 0.527~0.741, P=0.015)。 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动静脉[C(v-a)CO 2]主要由氧合、pH、Hb、CO 2分压差等四个维度的主成分构成,其中,静动脉CO 2分压差[P(v-a)CO 2]可以较弱地预测28 d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ircSHOC2的表达与其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检测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清环状RNA SHOC2(circSHOC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海南省老年病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IS患者100例,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42例)和认知障碍组(58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circSHOC2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circ-SHOC2相对表达水平与MoCA评分、简易智能状态评估量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IS组血清circSHOC2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认知障碍组血清circSHOC2相对表达水平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认知正常组、认知障碍组IS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梗死灶位置、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circSHOC2相对表达水平与MMSE评分、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16、0.49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梗死灶位置、circSHOC2为I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S患者血清circSHOC2相对表达水平较低,与IS患者的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且是I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Noonan综合征患儿临床表型与基因变异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努南综合征(NS)患儿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学特征,为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3年1月诊断的21例N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对伴有矮小的患儿身高进行随访.结果 21例NS患儿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确诊年龄为4.6岁(5d~14岁).21例患儿中,其中12例有特殊面容,11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9例伴矮身材,6例有喂养困难,3例伴骨骼系统发育异常,3例伴听力障碍,3例伴毛发稀疏,除经典表型外,部分患儿存在牙齿稀疏、脊柱侧弯、畏光、毛囊角化、癫痫、心律失常等少见表型.基因检测结果共发现7种变异基因,其中PTPN11 7例,BRAF4例,LZTR13例,SOS1 3例,KRAS2例,RAF11例,SHOC2 1例.其中发现1例合并频发房性心律失常患儿的基因为RAF1,3例伴毛发稀疏患儿中2例基因为RAF1、1例为SHOC2.3例携带LZTR1杂合变异患儿的临床表型仅表现为特殊面容、矮小.9例矮身材患儿给予rhGH治疗,平均治疗时间16.6月,平均身高由-3.62s提升到-3.21s.结论 全外显子组测序有助于NS患者的早期诊断;除了 NS的经典表型外,频发房性心律失常可能是RAF1突变型NS的一个新的表型谱,毛发稀疏可能是RAF1和SHOC2变异型NS的一个表型谱,LZTR1杂合变异患儿的表型轻微.NS患者短期内rhGH治疗效果尚可,尚未发现rhGH疗效与基因型的明确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SHOC2基因突变致Noonan综合征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SHOC2基因突变导致Noonan综合征(NS)的临床表型及分子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例N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患儿,男,8个月.自出生后即存在喂养、睡眠困难,易哭吵,生长缓慢发育落后.头围偏大,头发稀疏、细黄,前额宽大突出,鼻梁扁平,眼距略宽,双侧眼裂向外下略倾斜,无眼睑下垂.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卵圆孔未闭,室间隔与左室稍肥厚.在患儿SHOC2基因中找到"新生突变(De novo)",杂合错义变异c.4 A>G,p. Ser 2 Gly,其父母此位点为正常基因型.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睡眠困难这一临床表现目前在SHOC2基因突变类型NS患者中尚无类似报道.结论 SHOC2基因突变所致NS,其临床表型跟国外报道基本一致.睡眠困难可能是SHOC2基因突变型NS的一个新的表型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hoc2介导的Ras通路调控与肿瘤
编辑人员丨2023/8/6
Shoc2蛋白是支架蛋白家族的成员,Shoc2通过结合两种或多种因子为信号通路的激活提供作用平台,形成支架复合体调节Ras-ERK通路信号传递,对生物正常生理及发育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Shoc2与恶性肿瘤中Ras-ERK通路的活化密切相关,而这又是启动恶性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针对Shoc2的靶向治疗有可能为阻断肿瘤的转移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UF60基因变异致Verheij综合征一例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Verheij综合征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特点.方法 对2017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Verheij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以“Verheij syndrome”“PUF60”和“Verheij综合征”“PUF60基因”为检索词,分别检索2018年1月前的PubMed、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HGM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对Verheij综合征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男,14岁3月龄,因“生长落后13年”就诊.出叶生体重2.9 kg,3岁时在外院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岁时发现“先天性弱视及远视”.身高142.5 cm,标准差积分-3.26.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学习成绩不佳.颈蹼,眼距宽、双侧外眼角下斜,人中长,腭弓高,后发际低;右手通贯掌.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垂体内分泌功能检测结果提示部分性生长激素(GH)缺乏(GH峰值6.63 μg/L),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73.20 μg/L)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2 500 μg/L)低于正常;肾脏B超左肾8.5 cm×3.3 cm,有肾8.4 cm×4.3 cm;染色体核型46,XY;垂体磁共振成像提示垂体高度约4 mm,存在部分空蝶鞍.内分泌基因Panel(与Noonan综合征相关的10个基因)分析,均未发现基因变异或缺失.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发现患儿存在PUF60基因杂合变异(c.931_934del,p.p.T311Qfs*47).患儿父母该位点均无变异.经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及父母来源分析,提示为新发突变.根据2015年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该移码突变为致病突变,且在上述数据库中尚未见报道.结论 首次报道中国人群PUF60基因变异导致的Verheij综合征.患儿有严重的生长发育落后、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特殊面部特征、先天性心脏病、肾脏发育不良等,临床与Noonan综合征难以鉴别.对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的患儿除注意Noonan综合征相关基因检测外,还应注意PUF60基因分析,以免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例SHOC2基因突变致Noon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1例临床拟诊为Noonan综合征的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临床及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收集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以及母亲的羊水标本,应用高通量测序对患儿的致病突变进行筛查,再通过Sanger测序对患儿、羊水及其父母进行验证.结果 高通量测序提示患儿SHOC2基因存在可疑致病突变,经Sanger测序验证,患儿SHOC2基因第1外显子包含已知致病突变c.4A>G(p.Ser2Gly),其父母均未携带相同的突变.羊水产前诊断未发现胎儿携带同样的突变.结论 高通量测序有助于复杂遗传病的诊断.对于疑似Noonan综合征的患儿,建议对其SHOC2基因进行突变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hoc2表达对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Shoc2表达对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Shoc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方法与Cox比例风险分析Shoc2表达对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Shoc2在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P<0.05),Shoc2的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P=0.023)、组织学分级中差异明显(P<0.01),并且与雌激素受体(ER)的状态有关(P=0.028).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分析发现Shoc2高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Shoc2表达和腋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hoc2表达明显升高,Shoc2过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