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卡鲁胺致扩张型心肌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63岁男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比卡鲁胺(50 mg口服、1次/d)联合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10.8 mg皮下注射、1次/3个月)治疗,27个月后将戈舍瑞林改为亮丙瑞林缓释微球(3.75 mg皮下注射、1次/月)。治疗第32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体力下降;第36个月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左、右心房直径分别为48和45 mm,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直径及右心室直径分别为49、57和28 mm,左心室射血分数28%,实验室检查示B型脑钠肽前体4 533 ng/L。考虑为比卡鲁胺所致扩张型心肌病。停用比卡鲁胺,继续按原剂量皮下注射亮丙瑞林,并予美托洛尔、沙库巴曲缬沙坦和螺内酯。1个月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左、右心房直径分别为40和44 mm;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直径及右心室直径分别为44、53和29 mm,左心室射血分数36%,B型脑钠肽前体1 539 ng/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对患者血清腱糖蛋白-C水平及心肌重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对患者血清腱糖蛋白-C(TN-C)水平及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84例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胶囊;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腱糖蛋白-C(TN-C)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等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TN-C水平低于对照组[(32.42 ± 4.22)μg/L比(37.32 ± 4.86)μg/L],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41.21 ± 5.39)%比(37.76 ± 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肌钙蛋白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神经内分泌因子去甲肾上腺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 668.60 ± 251.19)pmol/L比(2 005.86 ± 280.91)pmol/L、(246.97 ± 13.99)ng/L比(275.41 ± 19.38)ng/L、(99.68 ± 8.57)ng/L比(112.20 ± 9.5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过度激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衰弱对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衰弱对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时心脏和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患者中征集到60岁及以上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患者231例,受试者分为衰弱组和对照组,每组最初人数分别为116例和115例。在收集左心室射血分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清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NT-proBNP)数据后,两组均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49/51 mg)治疗,1年后重复基线指标检查并比较两组或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衰弱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6例和11例中途退出。衰弱组患者心血管原因病死率13.0%(13/100)、首次住院率18.0%(18/100)、全因死亡率16.0%(16/100),高于对照组的6.7%(7/104)、11.5%(12/104)、8.6%(9/104)( χ2=6.437、4.458、3.875, P=0.027、0.043、0.039)。治疗后衰弱组的NT-proBNP水平为(2 253±144)ng/L,血清肌酐水平为(137±24)μmol/L,高于治疗前的(2 094±136)ng/L和(125±23)μmol/L( t=3.674、2.893, P=0.017、0.026);eGFR治疗后为(49.2±5.9)ml·min -1·1.73 m -2,低于治疗前的(56.7±6.3)ml·min -1·1.73 m -2( t=2.068, P=0.029)。治疗后对照组的NT-proBNP水平为(1 828±123)ng/L,低于治疗前的(1 945±128)ng/L( t=1.896, P=0.043);血清肌酐水平和eGFR治疗后分别为(120±22)μmol/L、(59.8±6.5)ml·min -1·1.73 m -2,与治疗前的(117±19)μmol/L、(61.6±6.8)ml·min -1·1.73 m -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099、2.444, P=0.650、0.173)。 结论:衰弱对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再住院率和肾功能有负面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住院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院内起始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因ADHF住院的患者199例,根据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早期用药情况分为ARNI组( n=92)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组( n=107)。纳入的患者中入院新诊断心力衰竭(心衰)患者61例,亦根据用药情况分为ARNI组( n=30)和ACEI组( n=31)。通过电子病历库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和随访结果。有效性观察指标,主要指标为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次要指标为心衰再入院和全因死亡。安全性指标包括症状性低血压、高钾血症、肾功能恶化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组间患者的生存时间。 结果:ARNI组与ACEI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入选患者随访时间为(15.2±6.5)个月,其中ARNI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2.3±5.0)个月,ACEI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8.2±6.5)个月。随访结束时,ARNI组LVEF提高≥5%患者的比例为48.9%(45/92),明显高于ACEI组的25.2%(27/107)( P=0.001);LVEF恢复正常患者的比例为17.4%(16/92),明显高于ACEI组的3.7%(4/107)( P=0.001);LVEDD缩小≥10 mm患者的比例为14.1%(13/92),明显高于ACEI组的3.7%(4/107)( P=0.009)。ARNI组患者心衰再入院的比例为50.0%(46/92),明显低于ACEI组的71.0%(76/107)( P=0.002);全因死亡的比例为5.7%(5/88),亦明显低于ACEI组的15.3%(13/85)( P=0.038)。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ARNI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ACEI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29)。两组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压、高钾血症、肾功能恶化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在入院时新诊断心衰的患者中,ANRI组患者LVEF恢复正常的比例为30%(9/30)明显高于ACEI组的6.5%(2/31)( P=0.017),LVEDD缩小≥10 mm的比例为26.7%(8/30)明显高于ACEI组的3.2%(1/31)( P=0.012),LVEF提高≥5%的比例为53.3%(16/30)明显高于ACEI组的51.6%(16/31)( P=0.893);ARNI组心衰再入院发生率明显低于ACEI组[23.3%(7/30)比73.3%(11/31), P<0.01],全因死亡率亦明显低于ACEI组[3.4%(1/29)比13.0%(3/23), P=0.197)];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新诊断心衰的ARNI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ACE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94)。 结论:ADHF入院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早期应用ARNI可明显改善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对于入院时新诊断心衰患者起始应用ARNI治疗亦可明显改善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腹膜透析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残肾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腹膜透析(PD)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行PD治疗且合并HFpEF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分为两组,观察组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照组加用缬沙坦,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和治疗后6、12个月期间的临床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99例患者,观察组61例,男44例,女17例,年龄(52±13)岁;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57±1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透析龄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观察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12个月时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基线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12个月时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在治疗12个月时残余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幅度[0.52(-0.05,1.19)比1.72(0.97,2.39)ml·min -1·(1.73 m 2) -1, P<0.001]及24 h残余尿量下降幅度[200(-100,300)比300(137,400)ml, P=0.018]均小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16例(26.2%)和13例(34.2%)发生高钾血症,分别有3例(4.9%)和1例(2.6%)出现低血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 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安全有效地改善PD合并HFpEF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控制血压。与缬沙坦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能更有利于延缓PD合并HFpEF患者残肾功能的丢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HFrEF合并PH患者146例,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将其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n=88)和缬沙坦组(n=58).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情况下,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患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缬沙坦组患者接受缬沙坦治疗,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TRV)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6分钟步行距离(6MW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KCCQ)评分及治疗期间因HF再入院率.结果 治疗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LVEDD小于缬沙坦组,LVEF高于缬沙坦组,PASP低于缬沙坦组(P<0.05).治疗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6MWD长于缬沙坦组,NT-proBNP低于缬沙坦组(P<0.05).治疗期间,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因心力衰竭(HF)再入院率为22.7%(20/88),低于缬沙坦组的39.7%(23/58)(χ2=4.82,P=0.03).结论 与缬沙坦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更有效地改善HFrEF合并PH患者心功能,降低肺血管压力,增加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因HF再入院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室肌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室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40只周龄为6~8周的雄性SD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DM)组、缬沙坦(DM+Val)组(30 mg·kg -1·d -1)及沙库巴曲缬沙坦(DM+Sac/Val)组(60 mg·kg -1·d -1)。8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HE染色观察心室肌结构及细胞形态,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三磷酸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情况,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室肌组织B淋巴细胞瘤因子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C/EBP同源蛋白(CHOP)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 78)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RP 78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164±0.048)%]相比,DM组[(2.116±0.305)%]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增多;与DM组相比,DM+Val组[(1.121±0.097)%]和DM+Sac/Val组[(0.513±0.031)%]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均降低;DM+Sac/Val组较DM+Val组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心室肌组织促凋亡蛋白Bax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增加,抑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减少,且Bcl-2/Bax降低;与DM组相比,DM+Sac/Val组Bax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降低,蛋白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心室肌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 78及CHOP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增加;与DM组相比,DM+Val组大鼠心室肌组织中CHOP蛋白表达量、 GRP 78及 CHOP mRNA的表达量均降低,DM+Sac/Val组GRP 78及CHOP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减少糖尿病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且这一效应优于缬沙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补气泄浊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脾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补气泄浊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2 型糖尿病肾病(DN)脾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 例2 型D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40 例单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治疗组40 例予补气泄浊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疗程2 个月.比较2 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蛋白定量、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17A(IL-17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中医证候评分,并统计2 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36/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2.5%(29/4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BUN、SCr、Cys-C、β2-MG、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IL-17A、hs-CRP、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气泄浊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有效改善2 型DN脾肾气虚证患者的肾功能、尿蛋白、中医证候及临床症状,使IL-17A、hs-CRP、TNF-α水平下降,减少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angiotensin-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s,ARNI)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华中阜外医院行MHD治疗且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其中治疗组患者加用ARNI,对照组患者加用缬沙坦胶囊,治疗6个月,分别收集并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肺动脉压、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RVED)、右心房舒张末期内径(right atrial end-diastolic dimension,RAED)、N末端前B型利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及血钾等。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M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年龄(53.92±11.88)岁,男性37例(61.7%),透析龄(27.83±12.92)个月,血压(154.22±15.27)mmHg/(85.43±12.31)mmHg。(1)治疗组( n=30)和对照组( n=30)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及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28/30(93.3%)]显著高于对照组[20/30(66.7%)],治疗组再住院率[2/30(6.7%)]显著低于对照组[10/30(33.3%)](均 P<0.05);(3)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F、LVEDD、LVESD、肺动脉压、RVED、RAED、NT-pro BNP及血压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 P<0.05),体重及血钾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均 P>0.05);(4)治疗后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肺动脉压、NT-pro BNP及血压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治疗后RVED、RAED、血钾及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值比较中,LVEF、LVEDD、LVESD、NT-pro BNP、体重、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6)治疗方式( β=-1.863,95% CI-2.948~0.777, P=0.001)及残余尿量( β=-1.686,95% CI-3.079~-0.293, P=0.018)是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即ARNI治疗的效果优于缬沙坦,尿量正常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少尿及无尿患者。 结论:ARNI能改善M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塑,改善疾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沙库巴曲/缬沙坦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中病毒复制及心肌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对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中病毒复制及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究其具体机制。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 n=10):Sham组、Sham+LCZ696组、VMC组和VMC+LCZ696组。向BALB/c小鼠腹腔注射10 6 TCID 50/ml浓度CVB3 0.1 ml建立VMC模型,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病毒注射当天被定义为第0天。每天60 mg/kg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灌胃治疗,连续7 d。统计小鼠生存率;小动物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ELISA法检测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脏促炎因子(IL-6、TNF-α),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leaved-caspase-3、Bax、Bcl-2),CVB3病毒表面蛋白(VP-1)及相关通路蛋白(p-PI3K/PI3K、p-AKT/AKT)水平;PCR检测小鼠心脏中CVB3 mRNA水平;HE染色检测小鼠心脏炎性细胞浸润水平;TUNEL检测小鼠心脏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 结果:与Sham组相比,VMC组生存率下降,心功能指标(LVEDd、LVEDs、LVEF)减退( P<0.05)。VMC组小鼠血清CK-MB及心脏中IL-6、TNF-α、cleaved-caspase-3/caspase-3、Bax/Bcl-2、VP-1、CVB3 mRNA显著上升( P<0.05),同时AKT表达增多,而其磷酸化水平下降( P<0.05),细胞凋亡增多。LCZ696逆转了以上变化,表现为生存率上升,心功能改善( P<0.05),心脏炎症、凋亡与复制水平下调( P<0.05),p-AKT的水平上升( 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正常小鼠生存率、心功能、心肌损伤、心脏炎症、凋亡、病毒复制水平以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均无明显影响。 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显著抑制VMC小鼠的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并降低CVB3在小鼠心脏中的病毒复制水平,抑制心肌炎症,从而改善小鼠心功能及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