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TIM-3)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6例(心衰组)和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查体的健康对照32名(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中TIM-3的表达。分选CD4 + T细胞和CD8 +T细胞,使用抗TIM-3抗体刺激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D4 +T细胞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IL-35、IL-17、IL-22水平和CD8 +T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FN-γ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4 +T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RORγt和CD8 +T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或配对 t检验进行。 结果:心衰组TIM-3 +CD4 +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3.47%±1.06%比0.92%±0.27%, P<0.001),心衰组TIM-3 +CD8 +T细胞比例亦高于健康对照组(6.12%±1.91%比1.77%±0.63%, P<0.001)。慢性心衰患者存在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功能不全,表现为心衰组CD4 +T细胞分泌IFN-γ、IL-17和IL-2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分泌IL-10和IL-35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 P<0.05)。心衰组CD4 +T细胞中T-bet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均 P<0.01),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1.93±0.88比0.97±0.28, P=0.031)。心衰组CD8 +T细胞分泌TNF-α和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均 P<0.05),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亦低于健康对照组(均 P<0.05)。抗TIM-3抗体刺激慢性心衰患者纯化的CD4 +T细胞,分泌IFN-γ、IL-17和IL-22水平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 P<0.05),分泌IL-35水平则低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61±13)ng/ml比(72±17)ng/ml, P=0.029]。抗TIM-3抗体刺激后CD4 +T细胞中T-bet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无TIM-3抗体刺激(均 P<0.05)。抗TIM-3抗体刺激慢性心衰患者纯化的CD8 +T细胞后,分泌TNF-α和IFN-γ水平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 P<0.01),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亦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 P<0.05)。 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T细胞表面TIM-3升高表达,TIM-3可能参与了慢性心衰患者T细胞功能不全的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TOX与抑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中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TOX)与不同抑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AA患者27例,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 M( Q1, Q3)]48(30,72)岁。健康对照者33名,其中男17名,女16名,年龄 46(27,69)岁。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AA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8 +T细胞中TOX、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TIM-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具有免疫球蛋白(Ig)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结构域的T细胞免疫受体(TIGIT)、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TOX表达水平与不同抑制性受体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AA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TOX、PD-1、TIM-3、CTLA-4、TIGIT、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7.33%(41.47%,56.61%)、(30.61±12.37)%、(39.94±10.84)%、(6.21±3.40)%、(51.45±20.21)%、(71.32±22.46)%、(52.39±23.99)%,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7.32%(21.64%,46.96%)、(21.29±10.01)%、(21.11±3.00)%、(1.31±0.34)%、(30.80±13.40)%、(46.72±22.53)%、(21.75±16.43)%(均 P<0.05)。CD8 +T细胞TOX的表达水平与PD-1、TIM-3、CTLA-4、TIGIT、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 r=0.49、0.65、0.70、0.54、0.58、0.48,均 P<0.05)。 结论:AA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TOX与不同抑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TOX表达水平与不同抑制性受体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凋亡识别受体调控小鼠皮肤组织修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细胞凋亡及通过胞葬作用清除凋亡细胞是一种保守的演化过程,对组织修复起推动作用。然而,通过识别和清除凋亡细胞来调节组织修复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该研究中使用单细胞RNA测序绘制了小鼠皮肤创面早期炎症的细胞动力学图,得出在炎症期间,Fb和免疫细胞(包括常驻Lyve1+巨噬细胞)中的凋亡途径以及胞葬作用的受体均激活。在糖尿病足患者创面中,胞葬作用途径中的基因的mRNA表达会上调,并且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xl)及其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配体结合使胞葬作用信号转导发生改变。在小鼠早期炎症创面中,树突状细胞和Fb中的Axl表达上调,且与Toll样受体3的非依赖性机制相关。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注射抗Axl抗体后得出,Axl信号转导是创面修复所需的,但其对胞葬作用无效;而抑制另一种胞葬作用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4会抑制胞葬作用并影响小鼠创面修复。这些结果强调了凋亡细胞协调组织修复的独特机制,并为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创面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抑制性免疫检查点,可以在包括T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表面表达。Tim-3在建立免疫耐受,维持免疫稳态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减低会导致RA发病。有研究表明,Tim-3在RA发生及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结构域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血清糖链抗原19-9的联合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结构域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3, Tim-3)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癌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106名初诊的胰腺癌患者和65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上述所有人的静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Tim-3浓度。根据可溶性Tim-3和血清CA19-9的表达水平,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urve, ROC)曲线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比较血清CA19-9和可溶性Tim-3单独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结果:胰腺癌组的可溶性Tim-3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01)。III~IV期胰腺癌患者可溶性Tim-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II期( P=0.003)。可溶性Tim-3诊断I~II期胰腺癌的AUC为0.856(95% CI:0.765~0.992 P<0.001),血清CA19-9诊断I~II期胰腺癌的AUC为0.862(95%CI:0.772~0.926 P<0.001),联合诊断的AUC为0.949(95% CI:0.880~0.985 P<0.001);在健康人群与III~IV期胰腺癌患者中,可溶性Tim-3诊断III~IV期胰腺癌的AUC为0.927(95% CI:0.873~0.963 P<0.001),血清CA19-9诊断III~IV期胰腺癌的AUC为0.933(95% CI:0.881~0.968 P<0.001),联合诊断的AUC为0.989(95% CI:0.956~0.999, P<0.001)。 结论:可溶性Tim-3和血清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胰腺癌患者的诊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波消融对肺癌肿瘤微环境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MWA)对肺癌抗肿瘤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将1×10 6肺癌细胞系3LL皮下注射到6~8周的雄性C57BL/6J小鼠背部两侧,当肿瘤最大径长到7 mm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WA组,对一侧肿瘤进行MWA处理,每隔1 d监测对侧肿瘤生长。在MWA后的第8天,运用流式细胞术对肿瘤微环境(TME)中免疫细胞群体比例及功能进行分析。在MWA后的1 d腹腔注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抑制剂(200 μg/只),每隔1 d监测对侧肿瘤生长。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使用双向方差分析来比较肿瘤生长曲线。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WA有效抑制小鼠对侧肿瘤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0.70±239.90比1 794.00±195.20, t=3.275, P<0.01)。MWA组小鼠对侧TME中CD3 +T细胞(79.02±3.61比62.22±3.59, t=3.300, P<0.05)、CD4 +T细胞(33.26±1.73比25.80±1.68, t=2.686, P<0.05)和CD8 +T细胞(26.26±1.01比21.64±1.40, t=3.096, P<0.05)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MWA组小鼠肿瘤浸润Ly6G +MDSC细胞群体比例(33.00±3.25比44.86±1.46, t=3.327, 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对CD4 +T细胞的功能以及增殖分析表明,MWA组小鼠γ-干扰素(IFN-γ) +CD4 +T细胞(20.39±1.84比3.05±0.47, t=7.827, P<0.01)、TNF-α +CD4 +T细胞(17.25±2.64比5.61±1.11, t=3.571, P<0.05)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 +CD4 +T细胞(90.68±0.81比81.55±1.37, t=6.108, P<0.01)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MWA组小鼠IFN-γ +CD8 +T细胞(37.46±5.09比6.84±1.52, t=4.973, P<0.01)和Ki-67 +IFN-γ +CD8 +T细胞(35.75±4.62比6.55±1.48, t=5.204, P<0.01)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对T细胞表面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分析表明,MWA组小鼠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 +CD8 +T细胞(25.97±2.30比15.57±2.33, t=3.142, P<0.05)和PD-1 +TIM-3 +CD8 +T细胞(22.58±2.32比12.77±2.81, t=2.617, P<0.05)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与MWA单独治疗组比较,将MWA与PD-1(514.50±106.40比883.60±144.80, t=1.911, P<0.05)或CTLA-4(534.40±82.06比961.90±131.00, t=2.941, P<0.05)抑制剂联用显著抑制小鼠对侧肿瘤生长。 结论:MWA能够有效抑制肺癌肿瘤生长,将MWA联合PD-1抑制剂或者CTLA-4抑制剂产生更强抗肿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的治疗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免疫检查点种类较多,包括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IGI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3(TIM-3)等,与免疫治疗的疗效及耐药密切相关。PD-1/PD-L1抑制剂已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肺癌的一线治疗,可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CTLA-4抑制剂或TIGIT抑制剂联合PD-1/PD-L1抑制剂的双免疫治疗亦取得良好疗效,但可能发生更严重的不良事件。KIR及TIM-3靶点与免疫治疗的耐药性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RMT1-10体外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对小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RMT1-10体外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s)对小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BALB/c小鼠100只和C57BL/6小鼠50只,获取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按照诱导干预不同分为imDCs组(不干预)、成熟树突状细胞(mDCs)组(加入脂多糖)、RMT1-10组(加入RMT1-10和脂多糖)和IgG同型对照组(加入IgG同型抗体和脂多糖),培养7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s表型CD11c、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分子(Tim)-4和CD103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质量浓度。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各组DCs刺激CD4 + T细胞增生的刺激指数(SI)。以角膜基质缝线法诱导BALB/c小鼠角膜新生血管,以4个象限新生血管均匀长入角膜中周区的小鼠作为受体。将80只受体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imDCs组、mDCs组、RMT1-10组和IgG同型对照组,每组20只,各组分别于尾静脉注射相应DCs(1×10 6个/100 μl)。注射后7 d,以C57BL/6小鼠为供体行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1个月,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受体小鼠角膜植片排斥体征,包括角膜混浊、水肿及新生血管。术后21 d,每组抽取5只受体小鼠,耳廓皮下注射20 μl(1×10 6个细胞)正常C57BL/6小鼠脾脏细胞,24 h后测量耳廓肿胀度评价迟发型超敏反应(DTH)。 结果:RMT1-10组DCs中CD80、CD86、MHC-Ⅱ和Tim-4阳性细胞占CD11c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mD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RMT1-10组Tim-4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imDCs组,CD103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3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RMT1-10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TGF-β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各组DCs对CD4 + T细胞增生的SI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1 833.00, P<0.001; F比例=230.40, P<0.001)。在每一细胞比例内,imDCs组SI均明显低于mDCs组,RMT1-10组SI均明显低于imD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组角膜植片生存曲线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7.69, P<0.001),其中RMT1-10组角膜植片存活数量明显多于imDCs组,imDCs组角膜植片存活数量明显多于mD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74、31.02,均 P<0.01)。阳性对照组、mDCs组、IgG同型对照组、imDCs组、RMT1-10组和阴性对照组小鼠耳廓肿胀度分别为(503.6±17.2)、(475.7±17.6)、(456.2±18.8)、(225.2±39.4)、(118.1±12.6)和(106.4±7.4)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77.10, P<0.001),其中mDCs组小鼠耳廓肿胀度略低于阳性对照组,imDCs组小鼠耳廓肿胀度明显低于IgG同型对照组,明显高于RMT1-1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RMT1-10可抑制小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体外诱导imDCs转化为Tol-DCs并上调TGF-β和IL-10表达,经过继转移后促进受体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进而间接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结直肠癌中自然杀伤细胞表型及功能初探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初步探究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肿瘤组织中免疫微环境的组成,分析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在CRC中的比例、表型及功能特征.方法·收集CRC患者肿瘤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和匹配的CRC患者外周血样本,消化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类免疫细胞比例,通过t-SNE(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降维与统计学分析,描述CRC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特征.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K细胞表面活化分子的表达情况,包括CD16、CD27、CD69、晚期活化标志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HLA-DR)、细胞耗竭标志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结构域3(T cell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3,TIM-3).运用流式细胞术探究CD38分子在NK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描述CD38highNK细胞的表型特征.利用细胞刺激试剂盒激活NK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胞内染色检测NK细胞的功能,包括细胞因子Y干扰素(interferon-γ,IFN-y)、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的表达水平.结果·收集25例CRC患者肿瘤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和15例匹配的CRC患者外周血样本.CRC肿瘤组织中包含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髓系细胞等免疫细胞.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T淋巴细胞(P=0.000)和髓系细胞(P=0.026)的比例显著升高,NK细胞(P=0.007)的比例显著降低,B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NK细胞表面CD27(P=0.000)、CD69(P=0.00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同时CD16(P=0.008)、HLA-DR(P=0.000)和TIM-3(P=0.024)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呈现晚期活化和耗竭表型.NK细胞按CD38的表达水平可分为CD38highNK和CD38lowNK2个亚群.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组织CD38highNK(P=0.003)比例显著降低,CD38lowNK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CD38lowNK,CD38highNK的CD27高表达,CD16、NKp46、CD57、CD94、HLA-DR和CD158a低表达(均P=0.000),处于早期分化和未活化的状态.肿瘤浸润的NK细胞与癌旁组织相比,分泌细胞因子IFN-y(P=0.032)、TNF-α(P=0.042)和GM-CSF(P=0.019)的水平显著降低,表明NK细胞杀伤功能受损.结论·CRC患者肿瘤组织中NK细胞浸润减少,早期分化状态的CD38highNK细胞亚群下降,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下降并呈现耗竭表型.这些结果提示NK细胞在CRC中功能受损,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布鲁菌病患者CD4+T细胞Tim-3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探讨布鲁菌病(brucellosis melitensis,Bm,简称布病)患者T细胞表面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 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Tim-3)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的表达情况,分析这些指标在急慢性期患者中的表达差异,为急慢性期布病鉴别诊断提供新方案.方法 选取2023年4-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布鲁菌病患者56例,其中31例为急性期患者,25例为慢性期患者.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各组CD4+T细胞表面Tim-3水平,运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实验(cytometric bead array,CBA)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中IL-10和TGF-β的水平,并分析这些因素与布病患者分期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急性组和慢性组的Tim-3+CD3+CD4+T细胞占比分别为(2.56±1.25)%、(5.14± 1.98)%和(13.66±2.66)%,患者组的Tim-3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且慢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的IL-10和TGF-β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且慢性组IL-10、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急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3、IL-10和TGF-β评分预测布病患者慢性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865、0.663.结论 Tim-3以及血清IL-10和TGF-β在布病患者中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Tim-3、IL-10和TGF-β高表达提示患者有可能转变为布病慢性期,且Tim-3的诊断效果最好.因此,Tim-3作为诊断指标可能为布病的治疗与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