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小体外泄蛋白联合PSA在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分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体外泄蛋白(PSEP)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PSA"灰区"且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 分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 2019~2022 年行前列腺多参数核磁共振检查,并且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剜除术的 211 例PSA"灰区"(4~10 μg/L)且PI-RADS评分3 分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收集尿样,采用酶ELISA检测尿PSEP浓度.分析在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 分患者中PSEP、PSA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性能及差异.结果:病理确诊前列腺癌57 例(阳性组);良性前列腺组织154 例(阴性组).阳性组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f/t PSA)、尿PSEP水平均低于阴性组(P均<0.01).在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 分的患者中,f/t PSA,PSEP均可作为独立因子用于预测前列腺癌(P均<0.01).其中,以f/t PSA、PSEP单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最佳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0.70、0.18、84.21%、58.44%;0.78、1.45 μg/L、70.18%、77.27%.利用PSEP联合f/t PSA多参数模型预测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最佳截断值为0.31,敏感度为 82.46%,特异度为 75.32%,其预测性能显著优于单参数f/t PSA、PSEP(P<0.01,P=0.04).结论:对于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 分的患者,f/t PSA,PSEP均可作为独立预测前列腺癌的有效因子;PSEP联合f/t PSA多参数模型可替代传统筛查所用的单参数f/t PSA,提高诊断性能,减少非必要穿刺活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尿道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经尿道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TUCBD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2021 年7 月至2022 年11 月,218 例我院收治的BPH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109例,一组采用TURP进行治疗(TURP组),另一组采用TUCBDP进行治疗(TUCBDP组),两组均观察至患者出院,出院后随访1 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清疼痛、炎症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尿流动力学指标、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 年与TURP组比较,TUCBDP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TUCBDP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优于TURP组(P<0.05).TURP组和TUCBDP组术后1d血清PGE2、P物质、TNF-α、hs-CRP水平与术前比较,升高,但TUCBDP组较TURP组更低(P<0.05).TURP组和TUCBDP组术后3 个月血清PSA、E2 水平与术前比较,降低,TUCBDP组较TURP组更低;血清T水平与术前比较,升高,TUCBDP组较TURP组更高(P<0.05).术前及术后3 个月、1 年,TURP组和TUCBDP组PVR及NIH-CPS、IPSS、QOL评分呈降低趋势,TUCBDP组术后3 个月较TURP组更低(P<0.05);术前及术后 3 个月、1 年,TURP组和TUCBDP组Qmax、MCC、MUCP呈升高趋势,TUCBDP组术后3 个月较TURP组更高(P<0.05).结论:与TURP相比,TUCBDP改善BPH患者手术情况,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术后疼痛、机体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疗效较好,但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种方法对尿流动力学、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基本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膀胱肉瘤样尿路上皮癌伴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68岁,2020年9月23日因血尿2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2014年7月在外院因发现膀胱肿瘤行膀胱肿瘤手术(具体不详).CT示:膀胱癌,侵犯前列腺、左侧精囊腺、输尿管下段,左侧骼血管膀胱肿大淋巴结,多考虑转移性.遂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前留置双J管时间对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术前留置双J管时间对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行经尿道FUR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35例,以术前留置双J管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留置1周)、B组(留置2周)和C组(留置1个月),各45例.比较3组患者FURL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排净时间、通道鞘一次性置入成功率和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尿路感染发生率、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和肉眼血尿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发热发生率和输尿管壁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经尿道FUR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患者,术前留置双J管1周,即可达到理想的手术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流动力学和前列腺症状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和前列腺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2月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收治的93例BPH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7和4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评价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造瘘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的尿动力学参数[最大射尿流率(MFR)、残余尿量(RUV)]、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及术后性功能状况.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造瘘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MFR、RUV水平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MFR、RUV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两组MFR、RUV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MFR较对照组高,RUV较对照组低;③两组MFR、RUV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NIH-CPSI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NIH-CP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NIH-CP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低;③两组NIH-CPSI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IPSS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①不同时间点IP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IP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低;③两组IPS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性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BPH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参数和前列腺症状评分,为慢性前列腺炎合并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状况及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主要治疗方法,尿道狭窄是TURP后再入院的主要原因,无论采用何种术式治疗BPH均不能完全避免尿道狭窄发生,对患者排尿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合理选择有效的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排尿功能.对于BPH行TURP后尿道狭窄的治疗手段与其他病因所致的尿道狭窄相同,分为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不同类型手术的近期、远期效果有明显差异,且适应证人群也有严格限制.文章总结了BPH行TURP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状况和外科治疗方式,以指导临床医师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手术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GL-EBR术对NMIBC患者复发和进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整块剜除术(GL-EBR)对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患者复发及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38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7例患者行TURBT治疗(对照组),61例患者行GL-EBR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根据病理结果的肿瘤级别情况进一步将患者分为高级别TURBT组(A组,17例)、高级别GL-EBR组(B组,21例)、低级别TURBT组(C组,60例)、低级别GL-EBR组(D组,40例),对比不同肿瘤级别亚组之间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闭孔神经反射例数少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不同肿瘤级别的亚组分析中,B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 P<0.05),B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1%(8/21) vs.76.5%(13/17), P<0.05]。C组和D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GL-EBR手术治疗NMIBC安全有效,术中出血量小,可降低术后复发率,特别是肿瘤级别较高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钬激光剜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在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和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UPKP)在临床上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6例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oLEP组(45例)和TUPKP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加以综合分析。结果:在围手术期方面,与TUPKP组比较,HoLEP组前列腺切除组织较多、术后冲洗时间较短、留置导尿时间较短、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均 P<0.05);在术后效果方面,HoLEP组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下降值、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最大尿流率(Q max)均优于TUPKP组(均 P<0.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8%(8/45)vs. 29.03%(9/31), P>0.05]。 结论:HoLEP与TUPKP均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手段,但从综合疗效比较来看,HoLEP比TUPKP更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时机拔除尿管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拔除尿管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159例TURP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术后48 h内拔除尿管组( n=47)、术后48~72 h拔除尿管组( n=55)和术后>72 h拔除尿管组( n=57)。比较三组尿管拔除后的排尿困难程度、尿路感染发生率、二次尿管置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术后48~72 h拔除尿管组中度及以上排尿困难患者比例低于术后48 h内拔除尿管组和术后>72 h拔除尿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48 h内拔除尿管组和术后48~72 h拔除尿管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术后>72 h拔除尿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48~72 h拔除尿管组和术后>72 h拔除尿管组的二次尿管置管率低于术后48 h内拔除尿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48~72 h拔除尿管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术后48 h内拔除尿管组和术后>72 h拔除尿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术后48~72 h拔除尿管可以有效减轻TURP老年患者尿管拔除后的排尿困难程度,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和二次置管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尿道压力描记检查在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尿道压力描记检查探讨人工尿道括约肌(AUS)植入术前后最大尿道压(MUP)及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的变化情况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3至7月在多家医院接受AUS植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尿道压力描记检查结果、尿垫使用量、相关评分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情况,并比较其差异。研究终点是激活控制泵后1个月的控尿情况。结果:共5例患者纳入研究,且均为男性。其中2例因前列腺增生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例因前列腺癌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1例因车祸伤接受尿道会师术、尿道狭窄扩张术及膀胱造瘘术;所有患者就诊时均存在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年龄61~84岁(平均72.6岁)。术前尿道压检测示5例患者的MUP分别为52、53、88、32、66 cmH 2O(1 cmH 2O=0.098 kPa),MUCP分别为17、52、62、27、40 cmH 2O。行AUS植入术,术中尿道压检测示失活状态下MUP分别为53、113、50、77、89 cmH 2O,MUCP分别为50、97、31、71、51 cmH 2O;激活状态下MUP分别为112、174、193、121、120 cmH 2O,MUCP分别为109、160、175、114、92 cmH 2O。术后6周所有患者均成功激活控制泵,激活控制泵后1个月电话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社交控尿(0~1块尿垫/d)标准。截至随访时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通过测量AUS植入术中MUP及MUCP的具体数值,并与控尿效果对比,可以得到术中尿道压范围与控尿效果之间的关系,从而为AUS植入术疗效评估提供数据化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