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溃疡分类指南(2019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溃疡分类指南(2019版)》是按照患者-干预-比较-结局(patient-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PICO)原则,基于影响创面愈合的8个因素提出了4个临床问题,同时给出5条推荐要点,重点介绍了SINBAD分类法。感染分类推荐IWGDF/IDSA分类,血管介入建议参考WIfI分类。统一分类方法,既有利于临床评估病情,也有利于交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线局域网络辐射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无线局域网络(WIFI)辐射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实验组、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钳夹法复制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实验组大鼠放置于路由器附近,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置于法拉第笼内,不给予电磁波照射,并将笼子用锡纸保护,防止其他电磁辐射干扰。术后4、8、12周行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坐骨神经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进行检测。同时在光镜下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变化。应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术后4、8、12周实验组SFI分别为-89.725±0.613、-80.432±0.733、-78.654±0.695,对照组分别为-88.652±0.541、-79.313±0.782、-77.293±0.7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515、3.478、4.375, P>0.05),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4周实验组坐骨神经中BDNF、NGF、GAP-43的表达分别为0.703±0.051、0.422±0.042、0.323±0.032,对照组分别为0.654±0.032、0.408±0.035、0.305±0.0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4.732、3.538、3.825, P>0.05)。 结论:WIFI辐射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尿病相关的足溃疡分类指南(2023年更新版)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本文是对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2019 年指南的更新,针对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使用的糖尿病伴足溃疡的分类提出了新指南.本指南基于对现有文献的系统综述,确定了 149 篇文献中涉及的 28 种分类,随后使用推荐、评估、发展和评价分级(GRADE)方法获取了专家意见.首先,我们通过对诊断试验的判断总结,制定了一份可能适合在临床实践中使用的分类系统的清单,重点关注每个系统在预测溃疡相关并发症的可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资源可及性.其次,经过小组讨论和共识研讨,我们确定了哪些分类系统应该用于特定的临床场景.总之,对于糖尿病合并足溃疡患者,我们推荐:① 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使用部位、缺血、神经病变、细菌感染、溃疡面积、溃疡深度(SINBAD)分类(第一选择)或考虑使用创面、缺血、足感染(WIfI)分类系统(替代选择,当具备所需的设备和专业水平,并且具有可行性时),针对每例患者,应具体描述组成分类系统的每个变量而不是仅仅报告总分;② 不推荐任何现有分类系统用以预测特定个体的具体的溃疡结局;③对于描述有感染的溃疡患者的特征:使用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IWGDF(第一选择)分类或考虑使用WIfI系统(替代选择,当具备所需的设备和专业水平,并且具有可行性时);④ 对于描述周围动脉病变患者的特征:考虑使用WIfI系统作为对愈合可能性和截肢风险进行分层的手段;⑤对于人群结果的稽查:使用SINBAD评分.基于GRADE分级,本文提出的所有推荐,证据的可信度是低的.然而,基于对当前数据的合理应用,本文的推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患者胭动脉病变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在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患者中运用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治疗胭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10例CLTI患者病历资料,DCB干预的靶病变为胭动脉.评估患者术后Rutherford分级和肢体威胁程度(WIfI)分期,以及临床驱动的靶血管重建(TLR).主要安全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和截肢.通过多因素生存分析评估影响无截肢生存率的因素.结果 患者年龄(72.7±9.2)岁,靶病变长度(127.6±56.8)mm,闭塞性病变和重度钙化分别占79.1%和62.7%,重度肢体威胁患者占20.9%.在12个月的随访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无截肢生存率和TLR分别为11.8%、81.8%和12.7%.在3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中,Rutherford分级和WIfI分期均得到改善(P均<0.001).在12个月的随访中,重度肢体威胁患者中有43.5%死亡或截肢.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WIfI分期是患者无截肢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CB扩张治疗CLTI患者的胭动脉病变安全有效.WIfI分期可用于评估CLTI患者预后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高职院校护理教育数字化转型现状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了解高职院校护理教育数字化软硬件及资源建设和应用现状,以为高职护理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结合滚雪球抽样法,以30个省份的339名高职护理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数字化软硬件及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65%以上护理教师表示所在高职院校实现Wifi全校覆盖(230,67.8%),建有智慧教室(254,74.9%)、录播教室(259,76.4%)和虚拟仿真实训室(222,65.5%);60%以上教师表示院校建有校级精品在线课程(245,72.3%)、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68,79.1%)和考试题库(205,60.5%);最常用的数字化硬件和教学模式分别是多媒体教室(334,98.5%)和多媒体支持的常规教学模式(327,96.5%);不同职称、地区、所在院校获批"双高计划"、所在院校获批"高水平专业群"的教师对数字化软硬件及资源建设和(或)应用满意度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 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化硬件建设较好,但在资源建设方面地区间差异明显,教学过程中数字化软硬件应用模式较为常规,需加强各级行政支持和学校的有效投入以促进护理教育数字化转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LA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使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的11例ALAE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靶血管病变长度、术中失血量、球囊和支架使用、并发症(靶血管穿孔、夹层、出血事件等)及症状缓解情况等临床观察指标,通过下肢缺血WIFi分级的变化和Cooley疗效评分评估治疗效果.术后第1、3、6个月门诊随访,评估下肢疼痛情况及靶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完成手术,术中失血量50~300[190(145,245)]mL,结合球囊扩张成形7例,均未植入支架,术中未出现靶血管限流性夹层及穿孔,术后所有患者静息状态下患肢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无下肢活动及感觉障碍9例,遗留足底麻木1例、足下垂1例.术后肌酸激酶水平、NRS疼痛评分、ABI及下肢缺血WIFi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oley疗效评分,痊愈9例、良好2例.随访期间11例患者均未出现下肢疼痛及间歇性跛行,复查彩超提示原闭塞血管处血流通畅.结论: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ALAE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元宇宙在医学骨科中的应用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当前人们热议的"元宇宙"不是宇宙学视角的宇宙,也不是宇宙学的一种形态,而是借用了元宇宙隐喻表达虚拟的数字世界.元宇宙是人类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5G/6G、WiFi6)、卫星互联网技术和触觉互联网(技能互联网)等与我们人类所处的现实世界进行的沟通交流[1].随着现实增强(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数字数据等技术越来越强大,人工智能空前发展,元宇宙所衍生出的虚拟世界正逐渐与现实世界融合,渗透到医学领域中,这对临床骨科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2].目前各种先进医学数字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并运用于国内外临床骨科,如三维模型重建、3D打印、手术机器人、计算机定位导航系统等技术[3].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在特定计算机系统中形成的可表达真实客观物质世界特征的三维虚拟现实系统技术,人体骨骼较容易在计算机软件显影,因此该技术在临床上首先应用于骨科,也促进了数字化骨科的诞生.笔者就元宇宙在医学骨科中的应用与发展作一综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基于WiFi数据传输的胎儿心电检测系统
编辑人员丨2023/9/2
胎儿心电监护是一种能实时反应宫内胎儿心脏变化情况的常规临床检测手段,目前临床胎儿心率检测大多采用的是超声多普勒,这种方式技术难度大,操作专业性强,且价格昂贵.介绍了一种基于母体腹部电极法的胎儿心电检测系统,通过母体腹部电极感知微弱胎儿心电变化,并通过相应的放大滤波电路得到混合心电信号,最后将所得到的信号通过WiFi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利用自适应滤波算法得到胎儿心电信号估计.该系统可行性强、操作专业性低、成本低且较为便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基于多种通信协议的医用无线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实现医学生理数据的无线组网传输,该文集成Zigbee技术、蓝牙技术和WiFi技术于一体,设计实现了一款多功能医用无线网关.一方面,网关作为Zigbee协调器,建立Zigbee网络并控制管理多个医学数字终端;另一方面,网关实现三种无线网络的异构,完成医学数字终端与上位机或手持设备的通信.此外,该文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了显示界面,实现了各种生理数据在上位机的显示和存储,验证了该医用无线网关的可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对复苏按压质量考核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实时反馈装置对非医务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按压质量考核的影响.方法 纳入志愿者120人,按照《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培训,以模拟人为对象,进行单人连续按压6 min考核.操作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40人,其中A组无反馈,B组按压过程根据实时反馈装置(Link CPR)对按压质量(包括按压深度、频率、回弹)进行修正,C组应用节拍器指导按压,均通过无线网络信号传输并收集按压数据.结果 三组学员在按压深度方面,B组优于A、C组,按压深度分别为(5.38±0.483) cm vs.(4.42±0.572) cm,(4.25土0.84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压频率方面,B、C组优于A组,按压频率分别为(113.4±5.9)次/min,(109.0±6.8)次/min vs.(129.6±8.3)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弹方面,B、C组优于A组,表现为滞留次数的减少,分别为(56.10±32.3)vs,(68.30±28.8)次vs,(174.30±38.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按压频率和滞留次数呈正相关(r=0.776,P<0.01);各组间正确率比较,(9.8% vs.72.9% vs.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反馈装置在心肺复苏考核过程中,通过修正操作者按压深度及频率,并减少按压过程中滞留情况的发生,有助于提高考核者按压质量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