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康复分级诊疗模式的现状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医改背景下一项关键举措,其中,康复分级诊疗根据疾病分期分别以急性期早期康复、稳定期综合康复、恢复期基本康复为主。我国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日趋增大,为了推进优质康复医疗资源整合、下沉及共享,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服务能力,目前主要推行医联体模式。国内目前已有医联体、"互联网+"、"四站式"等多种康复分级诊疗模式,但仍处于探索过程中。本文对国内外康复分级诊疗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互联网+"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对妇产科患者自我管理、母乳喂养及母婴安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对妇产科患者自我管理、母乳喂养及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于鲁西南医院妇产科收治的361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172例和观察组1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行为、母乳喂养社会支持以及孕期安全、新生儿护理等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母乳喂养社会支持评分、孕产妇孕期安全、新生儿护理等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互联网+"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妇产科孕产妇中,可在高质量且及时中的信息/交互策略中,满足孕产妇各阶段性的自我管理需求,提高其母乳喂养社会支持与相关知识知晓率,减少孕产妇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5G技术在3D打印技术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使外科进入新纪元。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使外科医生"千里眼"和"千里手"成为现实,高效整合资源,缩短医-患、医-医、师-生之间距离,扩大外科医生及培训者服务半径。3D打印技术强调精准手术理念,逐渐运用于术前规划、术中指导、模拟培训。5G技术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融合手术及培训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实现精准外科和实时外科的完美结合。本文旨在介绍5G技术特点及其在3D打印技术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构建防疫培训体系 助力学科内涵建设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虽然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但依然严峻复杂。在响应国家分区、分级、差异化管理的总体战略下,一方面严密防控疫情不放松,另一方面积极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迫在眉睫。在继续落实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的前提下,如何针对我国麻醉学科建设所暴露出来的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内涵建设不健全、感控体系普遍薄弱等问题,通过加强防疫培训体系建设,着力完善感控体系,加强麻醉学科内涵建设,满足社会对麻醉学科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刚性需求,是摆在麻醉学科面前的首要任务。本文以"互联网+"时代下麻醉学科加强人员感控培训、科学应对复工复产为切入点,探讨麻醉学科完善人员结构、岗位职责划分及学科内涵建设的思路和举措,供麻醉界同道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互联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指标初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高速发展,包括质量控制在内的诸多方面亟待进一步规范。面对"互联网+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现状,作者分析了"互联网+医疗"质量控制的难点,并从管理体系构架、事前人员管理、事中环节质控、事后综合评价、持续改进等层面入手,构建我国现阶段"互联网+医疗"工作质量控制体系和评价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互联网+"诊疗管理平台的构建和运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防控压力大,因一线医疗资源有限,故卫生资源保障压力剧增。医院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医务工作者面临交叉感染的高风险。探寻降低新突发传染病诊治流程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降低交叉感染率、提高诊治准确率和成功率的方法在疫情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互联网+"在COVID-19防控中的应用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更多的单位提供借鉴。上海长海医院为COVID-19军队定点收治医院,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将"互联网+"应用到预检分诊、发热门急诊、专家会诊、病房管理、健康宣教与诊治等各个环节,建立了独特有效的COVID-19疫情防控体系,达到高效分诊、接诊、专家会诊、无接触式的病房管理与宣教的目的,合理调控了医疗压力,节省了疫情防控耗材,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提升了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置信职业行为在外科手术教学领域应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置信职业行为在外科手术教学领域中的研究历程和发展方向。方法:检索200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Scopus、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期刊数据库中关于置信职业行为在外科手术教学领域的文献,使用在线文献计量学分析工具和VOSviewer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共纳入56篇文献,未检索到中文文献。在该领域的研究中,美国是发文量最大国家(34篇),发文最多的作者为威斯康辛大学的Rebecca M Minter(7篇),发文量最大的期刊为 Journal of Surgical Education(14篇),发文量最大的机构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9篇)。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依次是Competence(10次)、Skills(8次)、Educations(8次)和Residents(6次)。 结论:置信职业行为在外科手术教学领域的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而来自我国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亟需开展相关教学改革,并融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基于置信职业行为的手术教学评价体系,以提高培训效果和医疗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社会办医综合监管问题及对策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健康发展,有效的监管十分重要。作者通过对我国社会办医监管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梳理与分析,结合既往相关研究,以"制度+机制+科技"为着力点,探索在当下"互联网+"背景下,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手段的,适合我国社会办医行业发展趋势的一体化、全方位、高效率、效果明显的多元化联动监管机制。尝试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机构自治的监管模式相结合,根据现有的医疗监管内容框架与相关机制,从监管主体、监管内容、监管模式与手段及社会办医的分类监管入手形成一个"四维监管体系",并提出相关具体措施及配套机制,为完善对社会办医的综合监管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区域远程心电诊断专科联盟建设探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推进区域心电诊断同质化,2020年4月,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基于"互联网+专科联盟"模式,牵头组建了符合新疆地域特色的区域远程心电诊断专科联盟。该专科联盟在区域五级远程网络体系的基础上搭建了远程心电诊断平台,实现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三位一体"的远程诊断服务,并为心电诊断数据一体化管理和远程培训等提供技术支撑;牵头医院与联盟成员单位借助远程心电诊断平台可开展多元化的"线上+线下"合作,涵盖远程诊断、远程培训、适宜技术分享、科研协作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实现了三级医院优质诊断资源的下沉及共享,促进了区域心电诊断同质化。截至2023年12月,牵头医院与56家医疗机构签订远程心电诊断专科联盟协议,与3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远程心电诊断合作协议,完成远程心电诊断28 217例,开展学术活动50余次,推广新技术/新项目6项,取得良好成效,可为其他公立医院推动专科联盟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眼科远程专属医生平台的构建和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各方面人员需居家隔离、眼科医院无法正常开诊的情况,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眼科远程专属医生平台进行在线就诊、问询、取药及会诊的应用效果,助力该平台下一步开发和应用。方法:于2018年联合开发和研制眼科远程专属医生平台系统,并依据国家医疗政策、医保政策的制定和2019年末COVID-19疫情的暴发进行修改和完善,在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进行全面的应用验证。该平台采用B/S架构对接微信公众号,在服务器端采用J2EE的Struts2,Spring和Hibernate三大框架的集成开发,以Oracle作为数据库,移动客户端采用React-Native和Redux配合开发,并在业务逻辑层采用Restful WebAPI的微服务架构。采用终端数据信息对平台为眼科患者提供远程诊疗、在线处方、物流送药和健康宣教等功能服务结果进行总结,对疫情防控期间服务的各类数据进行统计,验证平台各项功能的运管能力。结果:眼科远程专属医生平台系统在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每月问诊次数由2019年9月1~30日的1 063人次提高到2020年2月1日至2月28日的3 002人次,该平台诊疗人次占诊疗总人次比例由19.1%(203/1 063)增加到92.3%(277/3 002),即可有效避免人员接触感染风险,又满足了患者的就诊需求。患者非常满意比例为95.8%。结论:眼科远程专属医生平台在疫情期间所建立的医患沟通渠道,是有效解决患者就诊取药需求的重要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