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木郁达之"探析从肝论治经前期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经前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的身心疾病,以情感、行为及躯体障碍为特征."木郁达之"源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强调木气郁而不发导致的气候变化、人体相应发病规律及治疗法则,肝应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调肝诸法亦遵"木郁达之"之旨.通过分析"木郁达之"的理论内涵及其与经前期综合征的相关性,笔者认为经前期综合征以"木郁"为病机关键,以肝气不利、肝火上扰、肝血亏虚为主要致病因素.结合临床实践、女性月经周期阴阳气血消长规律及肝木体阴而用阳的特点,遵"经前勿滥补,经后勿滥攻"之旨,本文提出从肝论治、养疏并重、分期"达之"的治疗理念.临证条达肝木之法,柔补与疏泄并施,气血和合应木性;清肝共滋水协力,子母相顾达木郁,并随证兼施调理脏腑之法,使木郁得解、脏腑通达、经行有常则诸证自无所起.本文期为促进中医临床辨治经前期综合征的系统化,助力推动女性的生殖与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从"木郁达之"辨证论治乳腺癌
编辑人员丨2023/8/6
依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对"木郁达之"的论述,探究乳腺癌病理机制及对乳腺癌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论述了少阳厥阴脏腑气机郁滞与乳腺生理病理的关系,突出了少阳气结与厥阴血瘀是乳腺癌发病基础.认为乳腺癌有木失调达、乳络瘀阻、木郁乘土基本证型,和解少阳、活血化瘀、疏肝健脾为乳腺癌辨证论治之关键."木郁达之"可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郁”治则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3/8/6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以五行学说为基础,将五运之气变化与人体病理变化联系起来,提出了“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的五郁郁甚治则.“五郁”概念的提出言简意深,历来各家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发挥.本文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结合运气学特有的时位特点,探讨“五郁”治则的内涵及应用要点,拟揭示“五郁之发”的预防及“五郁之证”的治疗意义,以更好地诠释“五郁”之治“防”“治”结合的双重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火郁发之"在月经病中的应用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8/6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云"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是临床常用的郁证治法之一.旨在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疏散郁结,透邪外出,以致阴平阳秘、气机调畅的平衡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感温病滥觞于《素问》
编辑人员丨2023/8/6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开篇引用了《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所载,作为阐释温热病的依据.由《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记载可知,六气的主客加临异常可能导致"有胜则复,无胜则否"的自然规律失常,从而出现"不至而至,至而未至"的反常气候,引起"温病"或"疫疠",与《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两篇所言"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之伏气温病截然不同,此属感而即发的温病,即新感温病.笔者认为新感温病源自《内经》,滥觞于《素问》.本文尝试对新感温病这一概念逐本溯源,纠正当下对其源流的错误认知,旨在更清晰地认识和掌握新感温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7(丁酉)下半年:少阴君火在泉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司天、在泉是古人将一岁各分一半,是对半年之内气候偏向性的专用名词.一方一地各有常年特有的年平均温度、降水量以及风力大小等,此为“主气”,运气理论又称之为“地气”;而年年岁岁均有参差不齐,观察并记录之与常年进行比较,这些数值便称为“客气”,又称为“天气”.运气便是客观讨论、“斥候”这些天气的变化规律.以一年期之称为“客运”“客气”,以半年期便称为“司天”“在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下半年的气候一般能反映本地区气候的常态,而上半年的气候则反映了该年气候的异态,这可以称为中期天气预报.所以司天之气往往与某年的气运相符,进而概括全年的气候特点.而每年的主气、客气又分为六气、六步,并与二十四节气的律历相合,便是短期的天气预报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火郁发之"原则治疗儿科疾病验案4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是"五郁"治法之一,临床应用甚广.但凡邪气阻滞于里,内郁不宣,郁久化热,均可成"火郁"之证.《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云:"小儿脏腑之气软弱."?《育婴家秘》亦云:"血气未充……肠胃脆薄……精神怯弱."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因此易受外邪侵袭,且热邪致病,传变迅速,易致肝风内动、热极生风甚至邪热内陷心包之危象.因此临床上及时准确地辨证施治尤为重要."火郁发之"旨在因势利导,宣发郁热,透邪外出.但凡临床上表现为"火郁"征象的,皆可通过"火郁发之"之法治疗,且疗效甚佳,兹举验案4则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林国华基于《灵枢·海论》治疗眩晕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眩晕概述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中医统称为眩晕.《黄帝内经》对眩晕早有记载,将其称为“眩冒”,并对病因病机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日:“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故民病……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阐明了眩晕的发生涉及“风”“虚”,与肝藏血、主筋、开窍于目有关,常由阴虚血燥而致风邪窜扰,导致耳鸣眩晕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五脏生克制化角度探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资化源"的内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资化源"即资取化生之源,历代医家对其理解不一,有认为"资化源"为资取该年司天在泉之所胜者,有认为"资化源"即为资其母气者,亦有学者认为"资化源"为滋补脾肾等脏腑化生之源.本文综合历代医家对"资化源"的理解、发展及发挥,从"五脏生克制化"理论出发,着重对"资化源"进行了分析探讨.从"五脏生克制化"角度解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资化源"的内涵,不仅联系了当年司天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并由此选取具体月份资取化源,还从五脏生、克、复关系进行考虑,顾及了五脏的整体平衡,开辟了"资化源"新的解读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火郁发之”论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中医称之为小儿外感泄泻,以感受外邪为主.笔者认为,小儿外感泄泻外邪侵袭与湿相合郁而化火,“火郁”之邪不得外散,伤阴耗气,久则传变为气阴两虚、阴竭阳脱等重症.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因外邪,急当祛邪攘外,医家却首当补脾健胃,其变化之速、变症之重,若仅固守脾胃、固涩止泻,实恐变证难挡.然治外之法鲜尽其详,本研究根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发之”来阐释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因证治之缘由;并举医案以说明,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