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茱萸丸调控TMA/FMO3/TMAO通路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抗动脉粥样硬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旨在研究茱萸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周期为12周.造模成功的47只ApoE-/-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模型组10只,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各9只,阿托伐他汀钙组10只,以同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空白组与模型组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灌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30.54、261.08、522.16 mg·kg-1灌胃,阿托伐他汀钙组10.40 mg·kg-1灌胃,每日1次,各组小鼠共灌胃12周.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测主动脉及肝脏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核细胞趋化蛋-1(MCP-1)、血管细胞黏附分-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生化法检测肝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HPLC-MS/MS)检测血浆三甲胺(TMA)、氧化三甲胺(TMAO)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肝脏中二甲基苯胺单加氧酶3(FMO3)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脏FMO3、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ATP结合盒转运子G5抗体(ABCG5)、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和细胞色素P4507A1(CYP7A1)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HE染色可见主动脉内膜大面积增厚,肝脏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严重;血清中ox-LDL、MCP-1、VCAM-1、ICAM-1升高;肝脏TC、TG、LDL-C升高;血浆中TMA、TMAO水平升高;以及肝脏中FMO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升高,ABCA1、SR-B1、ABCG5、ABCG8、CYP7A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组HE染色随着茱萸丸浓度的增加,斑块富集区域逐渐缩小,肝脏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降低;血清中ox-LDL、MCP-1、VCAM-1、ICAM-1降低;肝脏TC、TG、LDL-C降低;血浆中TMA、TMAO水平降低;以及肝脏中FMO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BCA1、SR-B1、ABCG5、ABCG8、CYP7A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或P<0.05).结论 茱萸丸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MA/FMO3/TMAO脂代谢通路,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和分解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脂参数与不同绝经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血脂参数与绝经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的NHANES数据,剔除不符合要求者,最终选择2 838例成年女性作为受试者.根据是否绝经和绝经年龄(<40岁、40~45岁、>45岁)将受试者分为4组:未绝经、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早绝经和绝经.采用多分类t检验或x2检验评估4组人群的临床基本特征差异,并对其血脂参数(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进行横断面分析;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状态与血脂水平的关系,并采用光滑曲线拟合和广义加性模型分析血脂与绝经年龄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绝经年龄与血脂参数水平呈正相关,其中,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最低,未绝经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相对较低.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与早绝经、绝经组年龄呈正相关(P均<0.05,调整后模型).三酰甘油水平与绝经年龄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当其<185 mg/dL时,随着绝经年龄增加,三酰甘油升高;然而,当其≥185 mg/dL时,则相反.结论:绝经年龄与血脂水平呈独立相关,其中,与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三酰甘油水平呈非线性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红曲茯苓片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调节作用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采用血清代谢组学探讨红曲茯苓片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节制饮食并每日负重游泳进行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造模,造模4周后将造模组分为模型组、红曲茯苓片组、血脂康组、阿托伐他汀组,分别予以红曲茯苓片混悬液[0.5g/(kg·d)]、血脂康混悬液[0.12g/(kg·d)]、阿托伐他汀钙片混悬液[0.12 g/(kg·d)]灌胃,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胃动素(MTL)、D-木糖、醛固酮(ALD)和白蛋白(ALB)含量;肝脏组织染色切片观察病理变化;UPLC-MS法分析大鼠血清样本,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红曲茯苓片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体内代谢物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ALD含量显著升高(P<0.001),血清MTL、D-木糖、ALB、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01);与模型组比较,除阿托伐他汀组的LDL-C外,红曲茯苓片组、血脂康组以及阿托伐他汀组的其他指标含量均显著回调(P<0.05或P<0.01或P<0.001);代谢组学分析鉴定和筛选出106个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鞘脂类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等脂质和氨基酸代谢.结论 红曲茯苓片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调节作用可能与其调节甘油磷脂代谢,鞘脂类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等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高脂血症患者FTO基因rs9939609、rs1421085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肥胖量和肥胖相关基因(FTO)rs9939609、rs142108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104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为病例组,91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脂等生化指标水平,应用Sanger测序对FTO基因rs9939609、rs1421085位点基因进行分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基因型、基因频率,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腰臀比、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100(ApoB100)水平更高(P<0.05).病例组rs9939609位点基因型为TA、AA频率更高(P=0.025)、等位基因A频率更高(P=0.013);rs1421085位点基因型为TC、CC频率更高(P=0.025)、等位基因C频率更高(P=0.013).rs9939609位点不同基因型间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存在差异(P<0.05),而且相比于TT基因型,TA基因型HDL-C水平更低(H=20.68,P=0.003);rs 1421085位点不同基因型间TG、HDL-C、ApoA1存在差异(P<0.05),相比于TT基因型,TC基因型HDL-C水平更低(H=20.68,P=0.003).结论 FTO基因rs9939609位点和rs1421085位点碱基突变可能增加老年人群血脂异常发生风险,影响TG、HDL-C代谢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泽泻醇A对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及其降脂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泽泻醇A的降脂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人肝癌HepG2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实验和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测定,初步判断泽泻醇A是否具有改善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活性;通过网络药理学收集泽泻醇A和降血脂的靶点,根据二者的交集靶点绘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泽泻醇A-潜在靶点-降血脂-通路"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将泽泻醇A与降血脂潜在靶点进行对接.结果 细胞实验结果提示,泽泻醇A抑制了油酸-棕榈酸诱导的HepG2高脂细胞模型的脂质沉积;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泽泻醇A的11个降血脂潜在靶点,靶点蛋白富集通路主要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泽泻醇A和潜在靶点具有较强结合活性.结论 泽泻醇A可抑制HepG2高脂细胞模型的脂质沉积,推测其可能具有降脂活性,作用机制可能涉及PPAR等多个信号通路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等11个靶点,为今后研究泽泻醇A降脂活性及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YP24A1酶多态性rs2762939与冠状动脉疾病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CYPs 24亚家族A成员1(CYP24A1)酶多态性rs2762939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及其与冠状动脉疾病(C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230例CAD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183名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CYP24A1基因rs2762939多态性;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D发生的因素;比较rs2762939不同基因型病人间的临床特征;分析rs2762939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高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同型半胱氨酸(Hcy)、rs2762939基因型、等位基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高血压、TC、TG水平升高、CYP24A1酶多态性rs2762939基因型为GC型、CC型、C等位基因是导致C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G型、GC型、CC型糖尿病、高血压比例、TC、T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型糖尿病、高血压比例、血清TC、TG水平高于GG型、GC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762939基因型GC型、CC型与糖尿病、高血压、TC、TG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携带rs2762939基因型为GC型、CC型属于CAD高危人群,这些基因型与糖尿病、高血压、TC、TG之间的交互作用促进了 CAD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E基因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及载脂蛋白E(ApoE)基因分布情况,及其与民族、性别及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脂及ApoE基因分布情况,并观察其与民族、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该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0±1.27)mmol/L比(4.70±1.83)mmol/L, t=1.87, P=0.048],TC值在不同民族及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343、1.0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在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562、0.125、0.158;0.884、0.068、0.681;0.262、0.367、0.965)。血脂异常和血脂正常患者在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890、0.336、0.142)。所有患者未检测到E2/E4基因,ApoE的E2/E2及E2/E3基因占16.67%,E3/E3占70.59%,E3/E4及E4/E4占12.74%,ApoE基因在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0.13、0.69、0.44, P=0.936、0.429、0.804)。 结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心脑血管疾病女性患者TC水平高于男性患者,LDL-C、HDL-C及TG水平与民族、性别及年龄无明显关联,血脂异常以低HDL-C及高TG为主,E2/E4基因在该地区暂未发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糖尿病病程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正常范围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糖尿病病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收治的1 116例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将糖尿病病程按四分位数分为Q1组(<2.0年)276例、Q2组(2.0~7.9年)278例、Q3组(8.0~13.9年)280例、Q4组(≥14.0年)282例,分析FIB与糖尿病病程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FIB水平升高( 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与FIB、年龄和血肌酐呈正相关(均 P<0.01),且均与性别无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是FIB独立影响因素( β=0.104, 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吸烟和饮酒因素后,Q4组患者发生高FIB血症的危险性是Q1组患者的2.436倍(95% CI:1.317~4.507, P<0.01),Q3组患者发生高FIB血症的危险性是Q1组患者的2.104倍(95% CI:1.144~3.871, P<0.05)。以FIB 75分位值(3.70 g/L)为分界值,糖尿病病程与高FIB血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所得糖尿病病程的最佳切点值为9.5年。 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浆FIB水平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gA肾病患者血清C3与肾功能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IgA肾病血清C3水平与肾功能进展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并随访至2021年1月的患者。排除继发性IgA肾病、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 -1·(1.73 m 2) -1、基线血清C3或血肌酐缺乏和随访时间<6个月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采用阈值效应分析获取转折点,并采用计算机模拟重采样技术(bootstrapping resampling technique)计算拐点及95%可信区间。根据转折点将患者分为血清C3<0.97 g/L组和C3≥0.97 g/L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基线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血清C3水平与肾功能进展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414例患者,男性145例(35.0%);年龄(35.15±9.18)岁。基线eGFR为77.80(46.67,106.10)ml·min -1·(1.73 m 2) -1,血清C3为(1.04±0.19)g/L。患者血清C3<0.97 g/L组153例,血清C3≥0.97 g/L组261例。与血清C3≥0.97 g/L组相比,C3<0.97 g/L组患者年龄较小,女性比例较多,基线的血红蛋白和eGFR水平均较高,平均动脉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尿酸、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IgA和C4水平均较低(均 P<0.05)。平滑曲线拟合发现血清C3与肾功能进展呈现"U"形曲线关系。阈值效应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血尿酸、24 h尿蛋白量和肾脏病理指标(MESTC)等混杂因素后,当血清C3<0.97 g/L时,C3每增加0.1 g/L,肾功能进展风险下降40%( HR=0.60,95% CI 0.39~0.94, P=0.024);当血清C3≥0.97 g/L时,C3每增加0.1 g/L,肾功能进展风险增加27%( HR=1.27,95% CI 1.03~1.57, P=0.027);拐点为0.97(95% CI 0.92~1.01)g/L。 结论:IgA肾病患者血清C3与肾功能进展呈现曲线相关,血清C3水平维持在0.92~1.01 g/L与患者较好的肾脏预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卡格列净减轻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脂肪沉积改善肾脏氧合水平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卡格列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脂肪含量和氧合水平的影响。方法:23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卡格列净组(11例)和格列美脲对照组(12例),分别于用药前、用药24周采用Dixon MRI、BOLD MRI功能序列检测患者肾脏脂肪含量和氧合水平情况,以及空腹血糖、HbA 1C、血尿酸、血脂、血压、体重等代谢指标的变化。进一步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的变化与肾脏内脂肪含量的变化关系、肾脏脂肪含量的变化与肾脏缺氧程度改善间的相关性。 结果:两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基线年龄、体重、空腹血糖、HbA 1C、血脂、血尿酸均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患者分别在用药12周、24周时的空腹血糖、HbA 1C、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格列净组体重、血尿酸水平、舒张压自基线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基线肾脏内脂肪含量无明显差异,且患者体重指数与肾脏内脂肪蓄积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卡格列净用药24周可减少肾脏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卡格列净组用药24周肾脏皮质和髓质R2 *值自基线分别下降19.22%和22.63%(均 P<0.05),而对照组用药前后肾脏皮质、髓质R2 *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格列净组肾脏内脂肪含量的减轻程度与肾脏皮质的氧合水平改善程度相关。 结论:卡格列净可减轻肾功能正常的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脂肪蓄积、改善肾脏缺氧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