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司他丁联合脂肪干细胞移植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脂肪干细胞(ADSCs)移植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从108只Sprague-Dawley大鼠中随机选取20只作为正常组,剩余88只通过尾静脉注射2 ml脂多糖(10 mg/kg)建立内毒素休克模型。将建模成功的8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ADSCs组、乌司他丁组和联合组(乌司他丁联合ADSCs)。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 d。治疗3 d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CM-Dil标记的ADSCs在大鼠肾脏组织中的分布;测定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采用反转录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Bax、Caspase-3的表达。结果:治疗3 d后,模型组肾间质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偶见坏死病灶;与模型组相比,ADSCs组和乌司他丁组肾脏损伤明显减轻,联合组肾脏损伤最轻。ADSCs组和联合组大鼠肾脏组织镜下可见CM-Dil标记的阳性细胞,而正常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肾脏组织中均未见CM-Dil标记的ADSCs。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NOS、NO、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均 P<0.05);与模型组相比,ADSCs组、乌司他丁组和联合组大鼠血清中的NOS、NO、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均明显降低(均 P<0.05),且联合组较ADSCs组和乌司他丁组进一步降低(均 P<0.05)。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中Bax及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均 P<0.05);ADSCs组、乌司他丁组和联合组大鼠肾脏组织中Bax及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均 P<0.05),且联合组较ADSCs组和乌司他丁组进一步降低(均 P<0.05)。 结论:乌司他丁联合ADSCs移植对内毒素休克引起的肾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与缓解肾脏细胞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酪酸梭菌对db/db小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酪酸梭菌对db/db小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4周龄db/db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b/db组, n=10)和酪酸梭菌治疗组(db/db+Cb组, n=7),选用同周龄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db/m组, n=10)。db/m和db/db小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db/db+Cb小鼠给予等量的酪酸梭菌溶液灌胃,连续灌胃8周。检测血肌酐、空腹血糖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等指标;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的表达。采用16S rRNA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别测定肠道菌群、血清和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 结果:与db/db小鼠相比,db/db+Cb小鼠通过补充酪酸梭菌后一般状态改善,空腹血糖、血尿素氮、ACR、血肌酐、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降低(均 P<0.05);病理显示,小鼠肾组织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肾组织中PGC-1α mRNA表达量上升( P<0.05);肾组织NF-κB蛋白表达下降,GLP-1R、磷酸化腺苷酸活化激酶(p-AMPK)/AMPK蛋白表达上调(均 P<0.05);酪酸梭菌调节了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血清和粪便中总SCFAs含量升高(均 P<0.05)。 结论:酪酸梭菌能增加肾组织GLP-1R表达,促进AMPK磷酸化,减轻小鼠肾组织损伤,推测与调节富产SCFAs菌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卡格列净减轻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脂肪沉积改善肾脏氧合水平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卡格列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脂肪含量和氧合水平的影响。方法:23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卡格列净组(11例)和格列美脲对照组(12例),分别于用药前、用药24周采用Dixon MRI、BOLD MRI功能序列检测患者肾脏脂肪含量和氧合水平情况,以及空腹血糖、HbA 1C、血尿酸、血脂、血压、体重等代谢指标的变化。进一步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的变化与肾脏内脂肪含量的变化关系、肾脏脂肪含量的变化与肾脏缺氧程度改善间的相关性。 结果:两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基线年龄、体重、空腹血糖、HbA 1C、血脂、血尿酸均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患者分别在用药12周、24周时的空腹血糖、HbA 1C、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格列净组体重、血尿酸水平、舒张压自基线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基线肾脏内脂肪含量无明显差异,且患者体重指数与肾脏内脂肪蓄积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卡格列净用药24周可减少肾脏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卡格列净组用药24周肾脏皮质和髓质R2 *值自基线分别下降19.22%和22.63%(均 P<0.05),而对照组用药前后肾脏皮质、髓质R2 *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格列净组肾脏内脂肪含量的减轻程度与肾脏皮质的氧合水平改善程度相关。 结论:卡格列净可减轻肾功能正常的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脂肪蓄积、改善肾脏缺氧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身体成分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身体成分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相关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重庆市人民医院肾脏内科住院治疗且临床生化资料完整的CKD患者,根据病史及相应辅助检查分为CKD伴CVD组、CKD不伴CVD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人体学测量,以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肌肉指数、总体脂(total body fat,TBF)、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全身骨矿含量、全身骨密度等。采用 t检验、 U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身体成分与CVD的关系。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4例CKD患者,其中CKD 3期患者560例(92.7%),CKD 4期患者44例(7.3%);CKD伴CVD患者180例(29.8%),CKD不伴CVD患者424例(70.2%)。与CKD不伴CVD组相比,CKD伴有CVD组患者的男性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糖尿病病史比例、年龄、CKD病程、收缩压、血尿酸、腰臀比及腰围均较高(均 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较低(均 P<0.05)。身体成分方面,与CKD不伴CVD组相比,CKD伴CVD组中SMI( t=-11.964, P<0.001)和体重指数( t=-4.462, P<0.001)较低,VAT( t=3.089, P=0.002)和TBF( t=5.177, P<0.001)均较高。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CKD病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LDL-C、体重指数、eGFR、TBF等混杂因素后发现,随着SMI降低,CKD患者伴发CVD风险升高[以SMI高分位(36.37%~50.80%)为参照,SMI中分位(28.23%~36.31%): OR=1.49,95% CI 1.24~1.71, P=0.003;SMI低分位(15.28%~28.19%): OR=2.17,95% CI 1.79~2.62, P<0.001],未发现VAT与CKD患者伴发CVD的风险相关( P>0.05)。 结论:SMI降低与CKD患者伴发CVD独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肾脏病与肾脏异位脂肪沉积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糖尿病肾脏病(DKD)与肾脏异位脂肪沉积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住院且资料完整的375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6例,女性149例。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早期DKD组(129例)和正常白蛋白尿组(246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溶性CD36(sCD36)等生化指标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 2-微球蛋白(β 2-MG)、N-乙酰氨基葡萄苷酶(NAG)等肾小管功能指标,并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动脉硬化指数(AI)。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每组选取20例患者,应用MR mDixon-Quant技术检测肾脏脂肪含量,计算肾脏脂肪分数(RFF)。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 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早期DKD的影响因素。 结果:早期DKD组HbA 1c、HOMA-IR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分别为(8.1±2.0)%和(7.7±1.7)%、4.0±1.1和3.1±1.0, t=2.03、7.99,均 P<0.05]。早期DKD组TG、LDL-C、VLDL-C、sCD36、AI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t=3.14、2.20、3.07、18.39、2.50,均 P<0.05),HDL-C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t=2.72, P<0.05)。早期DKD组RFF为(3.8±0.7)%,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的(3.1±0.5)%( t=10.09, P<0.05)。早期DKD组RBP、β 2-MG、NAG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t=24.66、25.50、4.09,均 P<0.05),且肾小管功能指标2项异常和3项异常的比例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χ 2=22.27、8.42,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DKD与HbA 1c、sCD36、LDL-C、RFF有关(OR=1.241、1.006、1.005、5.035,均 P<0.05)。 结论:T2DM患者早期DKD与血脂异常和肾脏异位脂肪沉积可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司美格鲁肽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新型的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和传统的GLP-1RA比较,半衰期延长至7 d。笔者就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降糖、心血管保护作用、减重、肾脏保护作用、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除了降糖、减重作用显著外,司美格鲁肽还可从多方面实现对心脑血管的保护,包括保护血管内皮、降低血压、改善血脂、减轻炎症、改善微循环等,且耐受性良好。同时,司美格鲁肽还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白蛋白尿、保护肾脏、降低肾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可用于糖尿病肾脏病的防治。司美格鲁肽还具有改善肝脏和大脑中的胰岛素抵抗,发挥保护肝脏、减少肝脏中的脂肪含量以及提高认知能力、保护神经的作用,亦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肥胖所致脂肪胰及其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肥胖可致机体多余脂肪异位沉积在非脂肪组织如肝脏、心脏、肌肉、肾脏和胰腺等,并通过脂毒性损害靶器官功能。2011年Smits等将胰腺异位脂肪沉积命名为脂肪胰,其可表现为脂肪替代或脂肪浸润,后者是肥胖所致脂肪胰的主要表现形式。脂肪胰可能通过慢性炎性反应、内质网应激和瘦素抵抗等多种途径引起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或进展。目前,MRI为检测胰脏脂肪含量的首选方法,但尚缺少公认的疾病诊断和分级标准。已有研究表明,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以及合理用药可减轻肥胖所致的胰腺脂肪沉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黄鳝幼鳝对饲料中锌需求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为探究黄鳝(Monopterus albus)对锌的适宜需求量,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配制基础实验饲料,以甘氨酸锌(Zn2+≥21%)为锌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0、40、80、160和320 mg/kg的锌,制成7种不同锌水平的饲料(实际锌含量分别为48.24、60.79、70.25、88.04、123.88、204.35和381.65 mg/kg干物质),饲喂初始体重为(23.17±0.04)g的黄鳝60d,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脊椎骨锌含量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等指标综合评价黄鳝锌的需求量.结果表明:(1)各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随饲料锌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存活率呈下降趋势,60.79组和70.25 mg/kg组黄鳝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高,381.65 mg/kg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最低且显著低于48.24-70.25 mg/kg组,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黄鳝幼鳝对锌的需求量分别为56.85和56.79 mg/kg.(2)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70.25 mg/kg组最高,粗脂肪呈先下降后平缓的趋势,48.24 mg/kg组显著高于其他组,全鱼锌含量升高、锌沉积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黄鳝脊椎骨、肝脏、皮肤和肾脏中锌含量显著增加,脊椎骨锌含量呈先显著上升后平缓的现象;肌肉中锌含量变化不明显;全鱼铁、锰、铜、骨铁和骨锰含量呈下降趋势,骨磷和骨钙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脊椎骨锌含量为评价指标,黄鳝对锌的需求量为81.01 mg/kg.(3)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升高,黄鳝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和白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88.04 mg/kg组最高且显著高于204.35-381.65 mg/kg组,以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黄鳝幼鳝对锌的需求量为76.73 mg/kg.溶菌酶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60.79 mg/kg组显著高于其他组,381.65 mg/kg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48.24-70.25 mg/kg组.综合饲料锌水平对黄鳝生长性能、体成分、组织锌沉积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黄鳝饲料中适宜的锌需求量为56.79-81.01 mg/kg.黄鳝皮肤、脊椎骨和肝脏较肌肉更易沉积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脂噬介导的mTOR/TFEB信号通路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干预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以当归红芪超滤物干预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脂噬的效应机制.方法 5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7只为空白组,其余43只采用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17.9 mg/kg)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1.5、3、6 g/kg),分别灌胃相应溶液,连续12周.检测大鼠随机血糖、体质量及24 h尿蛋白含量,生化检测糖化血清蛋白(GS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纤维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RT-qPCR检测肾组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mTOR、转录因子EB(TFEB)、p-TFEB、LC3B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随机血糖显著升高(P<0.01),体质量显著减少(P<0.01),24 h尿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GSP、SCr、BUN、TG、TC、LDL-C、FFA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胞质空泡化、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多且分布杂乱,脂滴数量增加,自噬体数量减少;肾组织mTOR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LC3B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mTOR、p-TFE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TFEB、LC3B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给药12周随机血糖、24 h尿蛋白含量降低,体质量增加,GSP、SCr、BUN、TG、TC、LDL-C、FFA含量降低,HDL-C含量升高;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化、脂滴沉积有不同程度缓解,肾组织mTOR mRNA表达降低,LC3B mRNA表达升高,mTOR、p-TFEB蛋白表达降低,TFEB、LC3BⅡ蛋白表达升高,其中厄贝沙坦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当归红芪超滤物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紊乱、拮抗肾脏异位脂质沉积、促进脂噬、延缓糖尿病肾病进程,其机制可能与mTOR/TFEB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体成分分析水负荷参数对不同模式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背景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和腹膜透析(PD)是当前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如何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解决透析患者水负荷问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用体成分分析(BCM)对不同模式透析患者转归的影响仍有争议.目的 研究BCM中的水负荷(OH)参数与MHD和P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 2017 年10 月—2022 年 3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博爱医院、航空总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维持性透析的 33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将患者分为MHD组(n=188)和PD组(n=146).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收集BCM相关参数.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透析治疗参数、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计算多次随访结果的平均值,随访期间记录终点事件,首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ACM),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事件(CVE)、复合不良事件(CAE)、外科手术或骨折(SOF).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终点事件与BCM参数的相关性,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发生次要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ACM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患者ACM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 311 例患者完成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 29.9(18.0,36.0)个月,随访截至 2022-09-30,其中MHD组 176 例,PD组 135 例完成了随访.MHD组透析龄、体质量、目标体质量、脂肪组织含量、脂肪含量、脂肪组织指数高于PD组,OH低于PD组(P<0.05).MHD组体质量平均值、目标体质量平均值、收缩压平均值、脂肪组织含量平均值、脂肪组织指数平均值高于PD组,OH平均值、水负荷标准差(OHsd)、水负荷最大变化值(OHd)、水负荷最大变化值低于PD组.MHD组CVE、CAE、SOF的发生率分别为 16.5%(29/176)、39.2%(69/176)、4.0%(7/176),PD组分别为 45.9%(62/135)、83.0%(112/135)、8.2%(11/135).MHD组CVE、CAE发生率低于PD组(χ2=32.009,P<0.001;χ2=60.13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D组细胞外水平均值/细胞内水平均值(OR=57.974,95%CI=1.393~2 413.247)为CVE的影响因素(P<0.05),OHd(OR=1.255,95%CI=1.076~1.462)为CAE的影响因素(P<0.05);PD组患者年龄(OR=1.029,95%CI=1.008~1.052)为CVE的影响因素(P<0.05),OHd(OR=1.962,95%CI=1.355~2.842)为CAE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患者ACM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示,PD组ACM发生率高于MHD组(χ2=7.145,P=0.0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MHD组ACM的影响因素(HR=1.070,95%CI=1.019~1.123),舒张压平均值(HR=0.942,95%CI=0.854~0.992)、OHsd(HR=3.612,95%CI=2.072~6.296)是PD组ACM的影响因素.结论 PD患者首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MHD患者,且PD患者较MHD患者OH更明显,BCM所得OH值的波动可以预测PD患者的AC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