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侧锁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女,59岁.左锁骨肿物伴疼痛1年;既往体健,否认家族史及外伤史.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显示左锁骨旁软组织密度灶伴骨质破坏,皮质旁骨肉瘤不除外,左肺上叶尖后段高密度灶,双肺多发钙化、索条灶(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切除的护理配合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现代医学装备的发展,国内外甲状腺疾病的诊疗技术得到快速提高.对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的治疗,外科手术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1].自1997 年Hüscher等[2]报道了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此后微创无瘢痕的理念在甲状腺外科受到关注,目前国内腔镜甲状腺手术路径主要包括胸乳入路、经口入路、腋窝入路、锁骨下入路及机器人手术等[3-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导向技术引导下三种路径植入输液港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植入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不同方式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江苏省肿瘤医院介入科超声联合DSA引导下植入输液港346例,其中男162例、女184例,年龄17~83(57±12)岁。按照植入路径分为经颈内静脉(A组)126例,男67例、女59例,平均年龄(52±11)岁;经锁骨下静脉(B组)114例,男52例、女62例,平均年龄(58±10)岁;经头臂静脉(C组)106例,男43例、女63例,平均年龄(60±9)岁;比较3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置管长度、术后1个月舒适度、非计划拔港率及围手术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输液港,3种路径对比一次穿刺成功率(χ 2=1.375, P=0.503)、手术时间( F=0.968, P=0.624)、非计划拔港率(χ 2=1.570, P=0.456)及导管总长度( F=0.821, P=0.4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血管内长度最短( F=263.618, P=0.000),且舒适度明显高于A、B组( F=52.248, 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夹闭综合征为B组特有并发症(χ 2=6.159, P=0.046),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双导向技术引导下3种植入方式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其中经头臂静脉植入的患者术后舒适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少,可作为优先考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颈胸一体固定的摆位误差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使用颈胸一体架(膜)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体位固定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入组32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均使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照射乳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并在放疗中进行锥形束CT(CBCT)位置验证,分别配准乳腺/胸壁靶区和锁骨上下区靶区。对239次CBCT图像的摆位误差和上下靶区位置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乳腺/胸壁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1.84±2.36)、(1.99±2.48)、(1.75±1.86) mm,锁骨上下区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1.98±2.44)、(1.98±2.48)、(1.71±1.79) mm。每个病例每次CBCT扫描的乳腺/胸壁与锁骨上下区平移误差的差值在 x、 y、 z方向分别为(0.38±0.66)、(0.07±0.41)、(0.45±0.92) mm。 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采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摆位误差小,乳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靶区位置有很好的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母儿结局。结果:(1)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8岁(范围:26~33岁);主诉为腹痛3例(其中2例伴有盆腹腔巨大肿块并多发转移),咳嗽2例(其中1例伴上腔静脉闭塞综合征),面部肿痛1例,食欲差并发现上腹部肿物1例;自出现症状至就诊的中位时间为30 d(范围:15~188 d)。(2)孕期仅3例明确诊断,分别为右鼻前庭区肿块活检1例、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1例、肺穿刺活检1例,活检后病理检查诊断为NHL;1例为孕期行骨髓穿刺,疑为脾边缘区淋巴瘤,于剖宫产术后37 d因脾脏明显肿大伴腹胀行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脾边缘区淋巴瘤;余3例均为剖宫产术中同时行病灶活检或部分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NHL。病理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例,脾边缘区淋巴瘤1例,鼻腔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分期:Ⅱ期1例,Ⅳ期6例。6例晚孕期终止妊娠患者中,4例分娩后胎盘送病理检查,其中1例肿瘤转移至胎盘。(3)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中,中期引产1例;晚孕期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5例,均为早产;足月产钳助产1例。6例新生儿均健康存活。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中,终止妊娠后5例接受化疗(其中1例化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治疗),1例接受化疗+鼻咽部放疗,这6例患者随访期内(随访至2022年10月)均无复发;另1例为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于剖宫产术后18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妊娠合并NHL孕期诊断困难,需重视孕妇主诉,积极进行相关检查,当病变累及多器官时,需考虑淋巴瘤可能。妊娠合并NHL对化疗敏感,即使为晚期患者,经规范化治疗仍能获得良好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MARCA4缺失型胸部肿瘤17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病理确诊的17例SMARCA4缺失型胸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通过病理科结果查询系统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月病理确诊的17例胸部SMARCA4缺失型胸部肿瘤患者,其中男16例,女1例,年龄42~74(64.0±5.7)岁。对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特征、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的17例患者中,仅1例女性无明确吸烟史,16例男性均有吸烟史,其中1例吸烟量5包年,余15例吸烟量均在20~100包年,平均(68.5±44.5)包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其次为胸闷、咯血、胸痛。肿瘤标志物CYFRA19-9升高9例(3.79~16.61 ng/ml)、CEA升高8例(5.37~295.93 ng/ml)、NSE升高6例(17.18~70.37 ng/ml)。影像学表现为肺内或纵隔团块影,肿瘤累及纵隔9例,右肺上叶6例、左肺上叶5例、右肺下叶3例、左肺下叶3例;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例,胸膜转移4例,肝转移3例,脑转移3例,骨转移2例,皮下转移1例。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SMARCA4缺失型非小细胞癌6例及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肿瘤11例。8例患者应用含铂双药化疗,其中4例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1例服用恩沙替尼治疗。上述9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治疗后达部分缓解,余8例治疗后复查胸部CT提示肿瘤均较前进展。5例患者放弃治疗,随访6个月均死亡。3例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随访6个月均无明显进展。结论:对于大量吸烟的中老年男性,尤其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和(或)纵隔内团块影,病灶进展快、远处转移早的患者,需警惕SMARCA4缺失型胸部肿瘤。临床分期晚是患者总体生存不良的高危因素,含铂双药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效,早期手术可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根治术后pT1-2N1期乳腺癌的局部区域复发部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改良根治术后pT 1-2N 1期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LRR)部位及放疗对复发的影响。 方法:收集中国12家医院符合条件的544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LRR部位及不同部位放疗对复发的影响。采用 Kaplan- Meier法计算LRR率并 log- rank法检验。 结果:全组中位随访63.8个月,395例患者出现LRR。无论辅助放疗与否和不同分子分型,胸壁和锁骨上区均为最常见的LRR部位。全组胸壁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5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2.5%和3.8%( P=0.003);锁骨上区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5年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1.3%和4.1%( P<0.001);腋窝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5年无腋窝复发率分别为0.8%和1.5%( HR=0.31,95% CI为0.04~2.23, P=0.219);内乳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5年无内乳复发率分别为0.8%和1.5%( HR=0.45,95% CI为0.11~1.90, P=0.268)。 结论:改良根治术后pT 1-2N 1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LRR部位是胸壁和锁骨上区,不受辅助放疗与否和分子分型的影响。胸壁和锁骨上区放疗显著降低相应部位的复发风险,而腋窝和内乳放疗未降低相应部位的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颈胸交界处肿瘤的手术入路和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颈胸交界处肿瘤的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颈胸交界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33例;年龄15~74岁,平均48岁,中位年龄51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慢性疾病15例,吸烟20例,0.1~2.0包/天。无症状查体发现43例,≥1个症状者20例。术式包括开放性手术36例,胸腔镜根治性切除手术22例,胸腔镜探查联合锁骨上切口3例,胸腔镜探查联合后外侧切口1例,胸腔镜探查联合半蛤壳(Hemiclamshell)切口1例。其中开放性手术包括前路术式24例(锁骨上切口13例,经胸骨切口8例,经锁骨切口2例,胸骨正中劈开1例)、前外侧术式8例(Hemiclamshell切口6例,天窗切口2例)、后路术式1例、后外侧术式2例、锁骨上切口联合后外侧切口1例。分析患者临床表现、手术径路、切除程度及肿瘤类型等。结果:术后病理显示R0切除61例(96.8%),R1切除2例。神经鞘瘤27例,纤维组织来源肿瘤6例。总体3年生存率88.9%(56/63),总体5年生存率84.1%(53/63)。结论:颈胸交界处肿瘤位置特殊,解剖复杂,病理类型多样。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及治疗方法有助于颈胸交界处肿瘤治疗的安全性、规范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频超声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转移的超声图像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新发乳腺癌患者296例,IMLN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分为转移组(236例)和未转移组(60例),应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IMLN转移的声像图特点及与转移相关的因素,ROC曲线分析IMLN长径、厚径、皮质增厚阈值及其诊断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IMLN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①IMLN超声表现分为四型:正常结构型,皮质增厚型,淋巴结门结构不清型和结节状软组织增厚型。②两组中,IMLN长径、厚径、个数及淋巴门结构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IMLN长径/厚径比值、IMLN血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③诊断转移的IMLN长径阈值为10.5 mm,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8.5%、93.3%;厚径阈值为4.5 mm,AUC为0.79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6.9%、75.0%;长径联合结构类型、厚径联合结构类型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6.3%、93.3%及64.8%、81.7%;皮质厚度阈值为1.9 mm,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1.9%、86.7%。④IMLN转移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提示乳腺肿物长径与体积、腋窝转移淋巴结长径、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乳腺肿物长径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是IM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转移的IMLN多表现为无淋巴门结构或者皮质增厚(≥1.9 mm),且IMLN多发有助于诊断转移。超声能较好地评估乳腺癌IMLN转移,IMLN长径联合结构类型的诊断效能更高。IM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乳腺肿物长径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颈胸交界软组织血管纤维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软组织血管纤维瘤是一种新近报道的少见的良性成纤维细胞性肿瘤,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软组织肿瘤,描述为一种新的软组织肿瘤实体,通常发生在下肢,常累及邻近大关节,发生在颈部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收治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颈胸交界处跨锁骨软组织血管纤维瘤病例,患者为青年女性,以左侧锁骨上无痛性肿物伴左侧手臂麻木感为主诉,通过多学科联合诊治,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明确诊断,随访14个月,患者手臂麻木感消失,未见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