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人群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血管早衰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社区人群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血管早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1-12月在宿州市南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体检人员一般资料,采集体检人员体格检查信息(体质量、BMI)、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左上肢baPWV、右上肢baPWV)、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实验室检查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Scr)、尿白蛋白(UA)、尿肌酐(Ucr)、尿微量白蛋白(mAlb)、UACR及UACR异常情况].使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根据Framingham研究开发的血管年龄计算器计算血管年龄.社区人群血管早衰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792例体检人员中血管早衰433例(血管早衰组),血管逆龄359例(血管逆龄组).血管早衰组男性占比、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吸烟者占比、体质量、BMI、SBP、DBP、MAP、FPG、HbA1c、TC、TG、LDL-C、Scr、UA、mAlb、UACR、UACR异常者占比高于血管逆龄组,年龄小于血管逆龄组,左上肢baPWV、右上肢baPWV快于血管逆龄组,HDL-C低于血管逆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高血压、TC、TG、UACR异常是社区人群血管早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区人群UACR异常与血管年龄呈正相关(rs=0.131,P=0.00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吸烟和无糖尿病的社区人群中,UACR异常与血管早衰有关(P<0.05).结论 UACR异常是社区人群血管早衰的影响因素,UACR异常与女性、吸烟和无糖尿病的社区人群血管早衰相关,UACR可能成为血管早衰的重要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上肢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脉图参数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究上肢脉搏波传导速度(ulPWV)特征价值及不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脉图参数的关系.方法 同步采集82名健康人上肢不同部位多信号波形,利用Matlab提取传导时间与脉图参数,结合传导距离计算6种ulPWV,观察其分布情况并比较左右侧差异;对不同PWV之间的关系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对不同PWV与脉图参数的关系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心臂脉搏波速度(hbPWV)、心桡脉搏波速度(hrPWV)与心指脉搏波速度(hfPWV)变异率小,可能是较为稳定的ulPWV指标.健康人ulPWV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ulPWV与对应的动脉血管类型及动脉壁构成特点有关,富含主动脉弹性信息的hbPWV最低,反映肌性中小动脉硬度的臂桡脉搏波速度(brPWV)最高,对应手部末梢循环的桡指脉搏波速度(rfPWV)有其特异性.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WV指标与脉图参数的集合变量间相关(R=0.612,P= 0.004),hbPWV、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h3/h1正相关、与h5/h1负相关,hrPWV与h4/h1正相关,且hbPWV对PWV集合变量的权重系数大于baPWV.结论 健康人左右侧ulPWV反映的动脉血管硬度相近,且不同ulPWV反映对应血管的生理结构特点.健康人不同PWV与脉图参数相关,主动脉硬度信息有可能从"寸口"桡动脉处获取,两者可从中医脉诊和现代医学2个维度结合用于血管健康状况的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双上肢收缩压差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双上肢收缩压差(IASBPD)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9~12月在北京石景山区苹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临床调查的1 424名研究对象,采用无创疾病筛检仪VP1000进行双上肢血压同步测量.IASBPD定义为左上肢收缩压与右上肢收缩压差值的绝对值,IASBPD≥10 mmHg定义为IASBPD增高,并测量ba-PWV、记录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ASBPD增高与ba-PWV增快(ba-PWV≥1 800 cm/s)的关系. 结果 IASBPD增高组的ba-PWV较IASBPD正常组明显增快[(1 723.0±483.0)cm/s比(1 527.0±386.0)cm/s,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ASBPD增高与ba-PWV增快呈正相关(OR=1.65,95%CI:1.03 ~2.62,P=0.04). 结论 IASBPD增高与ba-PWV增快独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心电-脉搏波的心血管疾病识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实现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降低心血管疾病临床检测的成本.本研究基于上肢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脉搏波相关血液动力学基础理论,采集了总计51人的脉搏波与心电信号数据,提取了包括3种PWV和脉搏波特征参数总计16个特征参数,将不同的PWV与脉搏波特征组成3个样本特征数据集,分别建立了基于K近邻学习(KNN)和支持向量机(SVM)的心血管疾病识别模型.KNN模型分类准确率为66.28%,SVM模型分类准确率为84.3%,并通过对比不同PWV对模型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用于血管评估的最优脉搏波传导速度pwvm.研究表明基于SVM建立的分类模型对心血管疾病识别有一定可靠性,为低成本的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穿戴式心血管系统监测提供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抗Yo抗体相关亚急性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合并感觉神经元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主因"进行性四肢麻木8个月,步态不稳2个月"于2018‐03‐13入院. 2017‐07‐06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拇指、食指麻木,进行性加重至整个右上肢,否认肢体无力. 2017年8月出现右脚踇趾出现麻木,逐渐向近端发展. 2017年9月出现左手麻木,逐渐累及整个左上肢.就诊外院行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右正中神经(腕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其余各段传导速度及波幅正常;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波幅正常;F波潜伏期、出现率均正常;双上肢皮肤交感潜伏期、波幅正常.给予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治疗. 2017年10月出现左下肢麻木. 2017年12月中旬出现步态不稳,有脚踩棉花感,曾数次穿鞋上床而不自知.2018‐02‐14出现切菜动作不准,步态不稳进行性加重.2018年3月行走需搀扶,双手持物明显不稳.否认有肢体疼痛、无力及尿便障碍.患者诉自觉口干2~3年,无眼干.无口腔溃疡、关节肿痛、雷诺现象等.入院前数天曾就诊作者医院免疫科门诊,查抗核抗体(ANA )谱结果显示:ANA均质型1∶320阳性,抗Ro52强阳性,线粒体M2亚型弱阳性;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阴性;免疫球蛋白 IgG 18.00 g/L (正常范围7.00~17.00 g/L).既往高血压3年,曾行胆囊切除术、卵巢巧克力囊肿切除术(具体时间不详).近半年患者月经淋漓不尽,2018年2月曾于外院查CA 125 465 U/mL(参考值0~35.0 U/mL) ;子宫双附件超声检查:双侧卵巢区可见囊实性占位;行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自述未见异常(报告未能提供).外院建议定期随诊.婚育史、家族史无殊.入院查体:体温36.6℃,呼吸18次/min ,脉搏80次/min ,血压130/81 mmHg (1 mmHg=0.133 kPa) .心、肺、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意识清楚,语言流利,高级智能粗测无明显异常.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未引出,双侧病理征阴性.双上肢针刺觉减退,以桡侧为著;T4平面以下针刺觉减退.双侧肋缘及以下振动觉减弱至消失.双侧膝及以下关节位置觉减退.指鼻、跟膝胫试验睁闭眼均欠稳准,闭眼为著.睁闭眼站立均不稳,以闭眼为著.独立行走不能.脑膜刺激征阴性.血尿便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Miller-Fisher 综合征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主因"视物成双,行走不稳4 d"于2019年3月1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8 d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未予以特殊治疗.入院前4d出现视物成双、行走不稳、双手麻木,无明显肢体活动障碍. 1d后患者症状加重,出现双脚麻木、言语不清、吞咽费力.于当地医院行头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颅内未见明显责任病灶. 2d后患者肢体麻木范围较前扩大,双上肢、双下肢均有麻木感,但以双手和双脚为著,活动时自感胸闷气短.4d后患者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视物成双、行走不稳、四肢麻木、言语不清、吞咽费力、胸闷气短,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耳鸣及听力下降,无意识障碍及肢体抽搐,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就诊于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楚,睡眠欠佳,无发热,大小便正常.患者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毒物接触史;近期无疫苗接种史;无吸烟饮酒嗜好.入院时体检:体温36. 6 ℃,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6/101 mmHg.神经专科体检:神志清楚,言语不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存在,双侧眼球向左、向右运动不能,向上、向下活动受限,视物成双,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消失,双侧巴彬斯基征( -),四肢浅感觉异常,呈麻木感,双手指鼻不准,脑膜刺激征( -).入院血气分析示,氧分压76. 30 mmHg(正常值为83. 30~108 mmHg),二氧化碳分压39. 90 mmHg(正常值为35. 0~48. 0 mmHg),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粪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潘氏试验阴性,脑脊液细胞学涂片见少量红细胞,其余均在正常范围内.脑脊液生化提示蛋白0. 67 g/L(正常值为0. 08~0. 43 g/L).脑脊液、血清中抗神经节苷脂抗体谱抗 GQ1b、 GT1b、 GD1b、 GD1a、 GM3、 GM2、 GM1 抗体 IgG、IgM均为阴性.脑脊液、血清中副肿瘤性神经综合征抗体谱抗Hu、 Yo、 CV2、 ANNA-3、 PCA-2、 Ma2、 Ri、 Amphiphysin、 Tr、GAD、Zic4、SOX1、GAD65、Titin、recoverin抗体IgG均为阴性.2019年3月21日行四肢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发现左侧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下降,其余未见异常.入院后根据其有眼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等症状诊断为MFS,入院当天予人免疫球蛋白0. 4 g/kg静脉滴注,连续5 d.辅以鼠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对症治疗,2019年3月20日患者视物成双症状消失,双眼球活动自如,言语不清、吞咽费力、四肢麻木、胸闷气短症状较前好转. 2018年3月21日患者自感双侧面部不适,1 d后患者出现双侧眼睑闭合不全、不能龇牙、鼓腮、食物滞留在腮与牙齿之间,2019年3月27日双侧面神经肌电图和瞬目反射提示,双侧面神经瞬目反射异常,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考虑为双侧面神经麻痹,未再次予以免疫治疗,2019年4月6日患者左侧面神经麻痹症状开始恢复,2019 年4 月12 日患者双眼睑闭合较前好转,可行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的上下肢脉搏波特征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挖掘脉搏波中蕴含的与血压相关的特性,分析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上下肢脉搏波的差异,以探索高血压的前兆信息.方法 分别选取20位特征明显的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作为受试者,采集其上下肢脉搏波信号.将脉搏波信号通过无限冲激响应(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IIR)二阶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干扰,采用单波判别算法进行基线漂移校正,并用三次样条插值法进行标准化归一化处理后,选取脉搏波时域特征参数(脉搏波特征参数K、收缩期特征参数K1、舒张期特征参数K2、主波宽度)、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作为上下肢脉搏波特征参数.最后,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与正常组的肱踝脉搏波特征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左侧和右侧的脉搏波特征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左侧和右侧的脉搏波测量可相互替代;而上肢和下肢的脉搏波特征相关性较弱,上肢和下肢的脉搏波测量不可相互替代.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特征降维,分析最能表征高血压的特征成分,并筛选出高血压组与正常组的典型脉搏波波形图,验证了两组脉搏波具有明显特征差异.结论 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上下肢脉搏波特征参数K对血压水平估计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无创血压监测和预防高血压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性别老年人体成分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老年人体成分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 2021 年 1~12 月蚌埠市东风社区参加社区健康体检的老年人 1703 例,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和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分别测定体成分和baPWV.结果 1703 例老年人中,检出动脉硬化者(baPWV≥14.0 m/s)1452 例,检出率为 8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女性的腰围(WC)、BMI、身体圆度指数(BRI)、总水分(TBW)、体脂率(%BF)和总脂肪量(TFM)与baPWV呈正相关,上肢肌肉量比值(RAMM)、上肢无脂肪量比值(RAFFM)、下肢肌肉量比值(RLMM)、下肢无脂肪量比值(RLFFM)、躯干肌肉量比值(RTMM)和躯干无脂肪量比值(RTFFM)与baPWV呈负相关;老年男性只有%BF与baPWV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BP、年龄、心率(HR)、%BF是老年男性baPWV的主要影响因素;SBP、年龄、HR、%BF、RTMM、BMI、TFM、脉压差(PP)是老年女性baPWV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处于高水平,老年女性体成分指标对baPWV的影响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