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鹅膏菌中毒患者临床指标和肝衰竭预后相关评分与预后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同预后鹅膏菌中毒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肝衰竭预后相关评分,寻找潜在预后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2例鹅膏菌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入院时的临床指标〔平均动脉压(MAP)、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和肝衰竭预后相关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慢性肝衰竭(CLIF)-SOFA评分、欧洲慢性肝衰竭研究基金会器官衰竭评分(CLIF-C OF)〕,以及28 d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和肝衰竭预后相关评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不同预后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鹅膏菌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共45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28 d存活38例,死亡7例。死亡组患者凝血指标PT、APTT、INR及肝衰竭预后相关评分SOFA、CLIF-SOFA、CLIF-C OF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T(s):69.59±15.94比25.99±4.64,APTT(s):83.44±17.82比42.64±3.79,INR:6.13±1.47比2.07±0.33,SOFA评分(分):11.57±1.38比6.03±0.77,CLIF-SOFA评分(分):9.86±2.17比5.55±0.67,CLIF-C OF评分(分):11.71±0.97比8.37±0.35〕,PLT明显低于存活组(×10 9/L:80.57±29.65比169.60±1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两组一般资料及其他临床指标和肝衰竭预后相关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凝血指标PT、APTT、INR、PLT和肝衰竭预后相关评分SOFA、CLIF-C OF对鹅膏菌中毒患者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75。凝血指标的敏感度均达85%以上,其中INR的AUC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88 〔95%可信区间(95% CI)为0.74~1.00〕和83.0%;肝衰竭预后相关评分的敏感度均为100%,其中CLIF-C OF评分的AUC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86(95% CI为0.74~0.99)和66.0%。 结论:INR和CLIF-C OF评分可以用于鹅膏菌中毒患者不良预后的评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酪酸梭菌对db/db小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酪酸梭菌对db/db小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4周龄db/db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b/db组, n=10)和酪酸梭菌治疗组(db/db+Cb组, n=7),选用同周龄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db/m组, n=10)。db/m和db/db小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db/db+Cb小鼠给予等量的酪酸梭菌溶液灌胃,连续灌胃8周。检测血肌酐、空腹血糖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等指标;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的表达。采用16S rRNA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别测定肠道菌群、血清和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 结果:与db/db小鼠相比,db/db+Cb小鼠通过补充酪酸梭菌后一般状态改善,空腹血糖、血尿素氮、ACR、血肌酐、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降低(均 P<0.05);病理显示,小鼠肾组织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肾组织中PGC-1α mRNA表达量上升( P<0.05);肾组织NF-κB蛋白表达下降,GLP-1R、磷酸化腺苷酸活化激酶(p-AMPK)/AMPK蛋白表达上调(均 P<0.05);酪酸梭菌调节了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血清和粪便中总SCFAs含量升高(均 P<0.05)。 结论:酪酸梭菌能增加肾组织GLP-1R表达,促进AMPK磷酸化,减轻小鼠肾组织损伤,推测与调节富产SCFAs菌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来那度胺(lenalidomide)联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方案(LD方案)治疗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monoclonal Ig deposits,PGNMI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采用LD方案治疗的PGNMI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于东部战区总医院行肾活检并接受LD方案治疗≥3个月的患者共6例。随访6~19个月,肾脏缓解3例,缓解率为50%(3/6)。所有患者肾脏病理光镜: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单一κ型IgG3沉积于系膜区和血管袢。在服用LD方案前,6例患者的中位尿蛋白量7.76(1.27,14.57)g/24 h,中位血肌酐118.5(70.7,289.1)μmol/L,中位血白蛋白34.5(22.4,37.5)g/L。5例血清游离κ、λ轻链浓度升高,但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均正常。2例血补体C3下降。6例行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查,2例单克隆浆细胞升高,所占比例分别为0.7%和0.5%。1例患者血M蛋白阳性,为κ型IgG3。末次随访时,6例患者的中位尿蛋白量3.33(0.33,11.23)g/24 h,中位血肌酐108.7(80.4,160.9)μmol/L,中位血白蛋白35.9(24.5,45.6)g/L。5例血清游离轻链浓度升高患者中,4例浓度较服药前下降。2例补体C3下降的患者升高至正常浓度,另2例患者补体C3略有下降。随访期间,1例患者的血M蛋白阳性未见转阴。所有患者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均正常。不良反应有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四肢麻木感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本文首次报道LD方案用于治疗PGNMID可能有效,但需进一步关注来那度胺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奈利酮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主要危险因素。新型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已被证实对糖尿病合并CKD患者具有明确的肾脏及心血管保护作用,长期使用可显著降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水平,且对血钾影响较小。为帮助临床更加合理及规范地应用非奈利酮,专家组基于已有的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经多次讨论形成了《非奈利酮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对其作用机制和药理学特性、循证医学证据、适宜人群、具体用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并形成了27项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药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型糖尿病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erum uric aci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URH)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水平,将171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A1组)、微量白蛋白尿组(A2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A3组),对其一般资料、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HbA1c)、生化等指标进行比较,并计算URH。结果:A1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URH低于其他两组[(129.70±15.78)vs(141.65±16.04)vs(147.31±17.01)mmHg、(78.90±10.71)vs(83.79±10.67)vs(84.61±12.19)mmHg、291.5(253.75,351.25) vs 346(280,409) vs 344.5(274.75,425.75) μmol/L、26.12(19.71,32.96) vs 33.45(26.55,42.2) vs 33.45(26.55,42.2)](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高于其他两组[1.19(1.02,1.29) vs 1.02(0.87,1.21) vs 1.07(0.93,1.25) mmol/L]( P<0.05);A3组病程、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高于其他两组[10.5(7.25,15) vs 8.5(4,12) vs 8(3,11)年;82.5(70.57,101.75) vs 66(52.75,73.75) vs 64(51, 84) μmol/L ]( P<0.05),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低于其他两组[91.63(67.09,112.21) vs 116.7(96.6,142.53) vs 109.85 (85.64,152.39)ml·min -1·1.73 m 2]( P<0.05)。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血尿素氮(serum urea nitrogen,BUN)、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HbA1c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分析显示病程、收缩压、舒张压、TG、SUA、URH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呈正相关,HDL-C与UACR呈负相关(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程是大量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收缩压、URH为微量蛋白尿及大量蛋白尿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示URH的AUC值最高,准确率为69.3%。 结论:URH与DKD发生密切相关,是DKD的危险因素,通过对T2DM患者进行URH动态监测,其有助于早期筛查DKD,优于SUA及HDL-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肥胖人群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肥胖人群中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UACR)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流行病学研究(REACTION)"河南分中心2011年至2012年基线数据,筛选体重指数≥28 kg/m 2的肥胖人群,根据是否存在UACR异常,以年龄、性别一致原则1∶1匹配分为UACR正常和UACR异常组(101对)。对肥胖人群基线资料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探究UACR异常的危险因素。 结果:与UACR正常组相比,UACR异常组饮酒人数较多,高血压患病率更高,收缩压、三酰甘油等指标升高(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 P=0.008)、收缩压( P<0.001)、三酰甘油( P=0.049)、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P=0.033)为肥胖人群UACR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单因素诊断效能最强(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且与多因素联合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RCS分析结果显示,当收缩压处于130~158 mmHg(1 mmHg=0.133 kPa)时,随着收缩压升高,UACR异常的概率呈单调递增趋势。当收缩压不在此区间内时,UACR异常的概率无明显变化趋势。三酰甘油亚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三酰甘油≥5.6 mmol/L时,UACR异常风险较前显著增高( P=0.029)。 结论:收缩压、三酰甘油、HOMA-IR、饮酒史是肥胖人群UACR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当收缩压≥130 mmHg或三酰甘油≥5.6 mmol/L时,UACR异常的风险显著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症状低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无症状低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42例。通过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获取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 MAGE)、血糖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24 h平均血糖水平(24 hour mean blood glucose level, MG)、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 TIR)等相关指标,根据CGM结果及患者有无低血糖症状,分为无低血糖组、有症状低血糖组和无症状低血糖组;比较3组间血糖波动的差异;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无症状低血糖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MAGE对无症状低血糖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无低血糖组相比,无症状低血糖组TIR更高( Z=-2.042, P=0.041);与无低血糖组和有症状低血糖组相比,无症状低血糖组MG更低,MAGE和CV更高(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UACR)、MAGE、CV为无症状低血糖的危险因素,MG为保护因素。进一步校正其他危险因素,MAGE与无症状低血糖发生仍密切相关( OR=1.111,95% CI 0.999~1.235, P=0.04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MAGE对无症状低血糖预测的灵敏度为0.769,特异度为0.776。 结论:无症状低血糖患者血糖波动的特点为具有更高的TIR值,但MAGE更大,MAGE、UACR、CV为无症状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且MAGE对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且尿白蛋白正常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正常白蛋白尿合并肾功能受损人群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 567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53例,女性614例,平均年龄(60.9±13.2)岁,平均病程10(4,14)年。根据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白蛋白/肌酐(UACR)分为无慢性肾脏病(CKD)组[eGFR≥60 ml·min -1·(1.73 m 2) -1且UACR<30 mg/g]、正常白蛋白尿的CKD(NACKD G3)组[eGFR 30~60 ml·min -1·(1.73 m 2) -1且UACR<30 mg/g]、白蛋白尿伴肾功能未受损(ALB-CKD G1~2)组[eGFR≥60 ml·min -1·(1.73 m 2) -1且UACR≥30 mg/g]和白蛋白尿伴肾功能受损(ALB-CKD G3)组[eGFR 30~60 ml·min -1·(1.73 m 2) -1且UACR≥30 mg/g],其中NACKD G3组46例,余各组按年龄、性别与之1∶3匹配138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实验室指标并测定baPWV。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非参数检验以及χ2检验。 结果:与正常蛋白尿者相比,T2DM患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者和大量白蛋白尿者baPWV显著升高( P<0.01),其中大量白蛋白尿者baPWV又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者( P<0.01)。与无CKD组相比, ALB-CKD G1~2组、ALB-CKD G3组与NACKD G3组的baPWV均显著升高[(1 839.2±458.2)、(2 114.2±695.6)、(1 892.4±551.7)比(1 665.7±391.9)mm/s, P<0.01],其中以ALB-CKD G3大量白蛋白尿亚组升高最为显著。ALB-CKD G3微量白蛋白亚组的baPWV仍明显高于NACKD G3组[(2 013.9±559.7)比(1 884.5±557.4)mm/s, P<0.05]。NACKD G3组的baPWV与ALB-CKD G1~2组大量白蛋白尿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明显高于ALB-CKD G1~2微量白蛋白亚组[(1 884.5±557.4)比(1 788.4±351.7)mm/s, 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比值比(OR)=1.105,95%可信区间(CI)(1.013~1.605)]、女性(OR=1.198,95%CI 1.021~2.914)、BMI(OR=1.041,95%CI 1.009~1.104)和LDL-C(OR=3.771,95%CI 1.076~20.892)是正常白蛋白尿伴肾功能受损的T2DM患者baPWV升高的危险因素。 结论:正常白蛋白尿伴肾功能受损的T2DM患者较白蛋白尿不伴肾功能受损者存在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全因死亡风险,年长、女性、肥胖、LDL-C水平升高是其baPWV升高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抗病毒指标及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APRI)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唐山市传染病院和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50例。应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柔肝化纤颗粒。观察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抗病毒指标及对APRI的变化。计量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病程、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前各项指标基数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门静脉内径(diameter of portal vein,Dpv)、脾静脉内径(diameter of splenic vein,Dsv)、内皮素1、一氧化氮、胰高血糖素(glucagon,GLA)、APRI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ALT(51.60±15.97)U/L、AST(62.65±26.28)U/L、尿素氮(10.25±1.65)mmol/L、肌酐(78.54±14.09)μmol/L、Dpv(10.20±1.10)mm、Dsv(8.08±0.68)mm、内皮素1(31.93±6.35)ng/L、一氧化氮(41.38±8.06)μg/L、GLA(69.54±12.14)mg/L、APRI 3.14±1.35明显低于对照组[(97.49±30.87)U/L、(96.03±25.63)U/L、(17.49±2.55)mmol/L、(116.43±22.77)μmol/L、(13.42±1.26)mm、(10.44±0.83)mm、(44.34±11.88)ng/L、(63.47±15.50)μg/L、(107.11±25.29)mg/L、5.91±1.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1.43、7.87、20.64、12.26、16.62、18.99、7.98、10.96、11.60、10.23,均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蛋白、门静脉血流速度(portal vein velocity,Vpv)、脾静脉血流速度(velocity of splenic vein blood flow,Vsv)均较治疗前升高,但对照组治疗前后V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1, P=0.613);组间比较,观察组白蛋白(39.42±7.35)/L、Vpv(25.72±4.06)cm/s、Vsv(24.22±6.15)cm/s明显高于对照组[(34.66±7.95)g/L、(19.38±3.46)cm/s、(19.54±5.88)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81、10.28、4.76,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72/75)与86.67%(65/75), χ2=4.13, P=0.042]、HBV DNA转阴率[76.00%(57/75)与58.67%(44/75), χ2=5.12, P=0.024]、HBeAg转阴率[50.67%(38/75)与30.67%(23/75), χ2=6.22, P=0.013]、HBeAg/HBeAb血清转换[28.00%(21/75)与13.33%(10/75), χ2=4.92, P=0.027]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sAg转阴率[8.00%(6/75)与5.33%(4/75), χ2=0.43, P=0.513]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改善肝肾功能、肝纤维化和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增加血管活性功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载量、HBV复制,降低APRI、TLR-4、TGF-β1水平,提高机体免疫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联合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及动脉自旋标记MRI评估2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改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及动脉自旋标记(ASL)MRI无创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肾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63例T2DM患者,同期收集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将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ACR<30 mg/g)组和微量白蛋白尿(MAU,30 mg/g≤ACR≤300 mg/g)组,分别为35、28例。所有受试者行腹部BOLD及ASL检查,测量肾皮、髓质表观弛豫率(R 2*)及肾皮质肾血流量(RBF)。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R 2*和RBF的差异。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相关参数鉴别各组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 Z检验。 结果:对照组、NAU组、MAU组间肾髓质R 2*及肾皮质R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5.83、34.15, P<0.001),肾皮质R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98, P=0.056)。区分对照组与NAU组时,肾髓质R 2*、肾皮质RBF以及两者联合参数的AUC分别为0.921(95%CI 0.827~0.973)、0.704(95%CI 0.578~0.811)、0.964(95%CI 0.885~0.994),联合参数的AUC与肾皮质R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07, P<0.001),与肾髓质R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57, P=0.117);区分NAU组与MAU组时,AUC分别为0.898(95%CI 0.796~0.960)、0.919(95%CI 0.823~0.973)、0.985(95%CI 0.881~0.994),联合参数的AUC与肾髓质R 2*、肾皮质RBF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39, P=0.017; Z=2.20, P=0.028)。 结论:BOLD联合ASL能够无创、定量评估T2DM患者早期肾脏氧合水平及血流量变化特点,肾髓质R 2*联合肾皮质RBF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改变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