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支持固定修复前后唇部美学区软组织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固定修复治疗前后鼻唇部软组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3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行上颌全牙弓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50例.收集患者修复前后的病史、CBCT和三维面部扫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患者戴牙前后软组织的改变,将各变化量与患者基本信息、种植方案和剩余骨相关参数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使用赤池信息准则选择各软组织指标变化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种植固定修复后,上唇长(sn-sto)、上唇红长(ls-sto)、上唇红面积(UVA)显著增加(P<0.01),上唇凸点到E线的距离(ls-E)显著减少(P<0.01),鼻唇角(∠cm-sn-ls)显著减小(P<0.01),人中长(sn-ls)无显著改变(P>0.05).除sn-sto和sn-ls外,其余软组织改变量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P<0.01),其余骨组织参数、种植方案、性别与各软组织改变量无显著相关性.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显示,各软组织变化量与年龄和术前软组织情况广泛相关,个别与骨形态相关.结论: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固定修复后鼻唇部软组织发生显著变化,主要为唇红部扩大和突出.面部软组织变化主要与患者年龄及原有软组织条件广泛相关;患者年龄越大、原有软组织形态越凹陷萎缩,丰满度改善越明显,唇部凸度改变量与剩余骨形状也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聚醚醚酮用于上颌牙列缺失种植固定修复桥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作为种植固定修复桥架的可行性.方法:建立以PEEK为桥架材料,树脂、全锆、PEEK、烤塑和二硅酸锂为冠修复体的上颌牙列缺失种植固定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作为实验组,纯钛桥架全锆冠修复体模型作为对照组.在双侧第一磨牙垂直与斜向加载150 N,比较桥架、冠修复体、种植体、中央螺丝、松质骨、皮质骨压应力与拉应力最大值和von Mises应力值,分析PEEK材料作为桥架的可行性.结果:垂直加载时,实验组冠修复体von Mises应力全锆、二硅酸锂组较大,为361、295 MPa,树脂冠与PEEK冠应力较小,为35、37 MPa.实验组中央螺丝von Mises应力为694~724 MPa,远大于对照组的61 MPa,其中的最大压应力出现在树脂冠、PEEK冠组.斜向加载时,实验组桥架的von Mises应力小于对照组,但最大应力出现在树脂冠、PEEK冠组.实验组冠修复体全锆、二硅酸锂冠von Mises应力较大,树脂冠与PEEK冠应力较小.种植体von Mises应力为对照组的2倍.实验组中央螺丝von Mises应力远大于对照组,应力最大值为对照组的22倍.实验组松质骨、皮质骨应力为对照组的2倍,差异大于垂直加载.结论:PEEK材料作为上颌牙列缺失种植固定修复桥架时,应优先使用弹性模量较低的树脂或PEEK材料作为冠修复体,以降低修复体内部应力,同时减少悬臂及侧向力,避免中央螺丝应力过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数字化导板辅助下中老年患者全口种植固定修复的长期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中老年患者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行种植全口固定义齿修复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6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烟台市口腔医院种植科行数字化导板辅助下种植全口固定义齿修复的15例患者,年龄(58.6±5.3)岁(50~67岁),男性11例,女性4例。其中上颌牙列缺失15例,下颌牙列缺失8例,共植入145枚种植体。对比术后与术前设计的种植体三维位置,评估数字化导板精度。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评估种植体的存留率,并分别通过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检查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对数字化导板精确度评估结果显示,种植体肩部偏差为(0.78±0.59) mm,根部偏差为(1.38±0.63) mm,深度偏差为(0.65±0.35) mm,角度偏差为4.12°±2.77°。种植体5年累计存留率为98.6%(143/145),145枚种植体中,种植相关生物并发症发生率为4.1%(6/145);修复相关机械并发症发生率为57%(13/23)。负荷5年后,边缘性骨吸收为(0.69±0.35) mm;患者对种植修复的效果满意。结论:中老年患者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行种植全口固定义齿修复的长期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预成咬合记录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自主研发的预成咬合记录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转移咬合关系的精确性。方法:基于愈合基台设计系列预成咬合记录帽,光固化三维打印实物。前瞻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Kennedy Ⅰ类或Ⅱ类牙列缺损拟行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12例,需满足不少于2颗后牙连续游离缺失。采用自身对照,对病例同时采用2种方法制取咬合记录:试验组用预成咬合记录帽,对照组用硅橡胶咬合记录材料直接在愈合基台上制取。分别根据两组咬合记录上 架,评价模型咬合关系精确性。采用诊断试验的方法计算模型咬合接触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并利用口内扫描、模型扫描获取修复前牙尖交错位咬合关系数据,导入三维逆向工程软件计算上下颌余留后牙 面间距,以及配准模型扫描与口内扫描的上颌,计算下颌模型余留牙 面三维偏差值。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两组比较。 结果:纳入男性病例3例、女性9例,年龄(52.6±12.1)岁,缺失牙共36颗。预成咬合记录帽在口内能直接就位,固位、稳定性良好。试验组模型咬合接触的灵敏度(0.73±0.14)显著优于对照组(0.63±0.12, P<0.01),阳性预测值(0.79±0.15)与对照组(0.75±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 面三维偏差值[分别为(357.0±140.2)和(399.4±206.3)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用预成咬合记录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可提高模型与口内咬合关系的一致性,具备良好的精确性、临床便利性和易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根壁保留技术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中的应用及对牙龈形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保留根壁技术(SST)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牙龈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上颌牙列缺失患者75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SST组(采用SST技术行上颌牙美学区种植, n=30)与即刻组(行即刻种植, n=45)。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区唇侧骨板厚度、红色美学参数(PES)、牙周探诊深度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SST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唇侧骨板厚度吸收分别为(0.24±0.07)mm、(0.41±0.10)mm,均显著低于即刻组的(0.56±0.11)mm、(0.86±0.15)mm( t=14.12、14.41,均 P < 0.001);SST组术后6个月、12个月,PES量表中唇侧龈缘曲度、高度及颜色、质地评分均显著高于即刻组( t6个月=7.13、6.38、5.45、4.92, t12个月=3.43、2.92、7.50、6.25,均 P < 0.05),两组各时间段近中牙乳头及远中牙乳头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SST组术后6个月牙周探诊深度为(1.21±0.06)mm,显著低于即刻组的(1.92±0.07)mm( t=45.49, P < 0.001),术后12个月,两组牙周探诊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SST可有效解决唇侧骨量不足问题,避免唇侧骨量吸收,在恢复唇侧牙槽突形态及软组织水平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临床应用效果与即刻种植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色多硬度牙颌模型感光聚合物喷射一体化三维打印精度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感光聚合物喷射(photopolymer jetting,PJ)一体化三维打印多色多硬度牙颌模型,定量评价打印精度,以期为PJ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经扫描和软件处理的上颌Kennedy第二类第一亚类牙列缺损的牙颌模型数据为参考数据,通过基于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技术的单色单硬度打印机(DLP-800d)打印单色单硬度DLP模型5个(DLP组),通过基于PJ技术的多色多硬度打印机(J300Plus)打印多色多硬度PJ模型5个(PJ组)。三维扫描打印模型,将打印模型扫描数据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配准于参考数据,计算整体及各区域(余留牙列、邻缺隙基牙、完整牙龈、非游离缺失区牙龈、游离缺失区牙龈、可摘局部义齿黏膜支持区)的三维偏差,以均方根值表示,均方根值越小,打印正确度越高;将同组5个模型的扫描数据进行两两配准后计算三维偏差,均方根值越小,打印精密度越高。以200 μm为临床可接受误差的阈值。比较两组牙颌模型打印正确度和精密度的差异。结果:两组牙颌模型整体及各分区打印正确度均方根值均小于200 μm;DLP组整体打印正确度[57.70(2.10) μm]显著优于PJ组[71.00(7.70) μm]( P<0.05);DLP组整体打印精密度[15.20(5.05) μm]显著优于PJ组[37.55(15.55) μm]( P<0.05)。 结论:本项研究采用的国产PJ打印机能以较好的正确度和精密度打印多色多硬度牙颌模型,可为实现牙颌模型软硬组织区域硬度差异化仿真提供一体化三维打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前后上唇轮廓美学变化的锥形束CT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评估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对锥形束CT上唇轮廓的影响,为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修复美学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行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的32例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的种植治疗前(T0)、戴入放射导板时(T1)及最终修复后(T2)锥形束CT资料。对患者各时间点上唇长度和厚度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对上唇轮廓数据及面部美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种植治疗前相比,最终修复后上唇总长度由(21.72±2.84)mm增加至(24.98±2.93)mm( t=-8.13, P<0.001);上唇中部厚度和上唇唇红厚度分别由(13.24±1.41)和(12.81±1.67)mm下降至(11.36±1.67)和(10.21±1.69)mm( t=7.79, P<0001; t=9.37, P<0.001),患者面下部高度从(54.52±4.95)mm增加至(58.70±4.42)mm( t=-11.05, P<0.001);而鼻唇角则由(95.35°±7.70°)减小至(90.53°±7.28°)( t=7.68, P<0.001)。最终修复后上唇中部厚度比戴入放射导板时[(10.94±1.24)mm]显著增加( t=-0.76, P<0.05)。最终修复后上唇侧面轮廓形态分类为直形(19例;59%)和凹形(13例;41%)。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后鼻唇角变化量与剩余牙槽嵴高度占前鼻棘点至上中切牙切点距离的比例呈中等弱相关( r=-0.37, P=0.049)。 结论: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后患者上唇长度增长、厚度变薄,上颌全牙列种植固定义齿能恢复上唇支撑,改善患者侧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摄影测量与传统印模技术制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印模精度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对比摄影测量与传统印模技术制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印模的精度。方法:选择1例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的74岁男性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的上颌石膏模型,其上含螺丝固位基台替代体8个。通过开窗夹板式印模复制该石膏模型,将复制模型作为参考模型。由同1名主治医师用两种方法制取参考模型种植体基台水平印模,摄影测量组:在基台替代体上安装摄影测量专用基台扫描体,使用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口外扫描仪扫描参考模型,获取“.stl”数据(扫描重复10次);传统印模组:应用开窗个别托盘制取参考模型的夹板式印模,灌注石膏模型(10个)。在传统印模组石膏模型和参考模型上安装模型扫描专用基台扫描体,应用高精度模型扫描仪进行扫描,获取印模组和参考模型“.stl”数据。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exocad)中,根据扫描体三维坐标,将两组模型和参考模型的扫描体替换为基台替代体。将数据输入三维分析软件(Geomagic Control X),摄影测量组和传统印模组数据分别与参考模型数据配准(正确度评估)以及组内两两配准(精密度评估),评估精度。结果:摄影测量组正确度和精密度[分别为(17.33±0.34)和(2.50±0.79)μm]均显著优于传统印模组[(24.30±4.16)和(26.12±4.54)μm]( t=-5.29和-34.35, P<0.001)。 结论:制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基台水平印模时,摄影测量技术的精度优于传统印模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颧种植体支持式赝复体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力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颧种植体支持式赝复体(ZIP)在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上颌骨缺损患者。纳入标准:单侧上颌骨缺损,年龄18~70岁,无全身慢性系统性疾病,无放疗史,口内余留牙列基本完整,无中、重度牙周炎,牙齿无松动,无明显错 畸形。于患侧颧骨植入颧种植体2颗,即刻佩戴传统可摘式赝复体(RP),术后6~12个月完成ZIP修复,通过日常生活牙科影响量表(DIDL)对患者佩戴RP和ZIP后的主观感受进行生活质量评价,从外观、疼痛、舒适度、咀嚼效率和一般性能5个方面进行评分,结果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利用1例25岁正常男性志愿者头颅CT数据建立半侧上颌骨缺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绘制颧种植体和赝复体模型,在该复合模型中对赝复体的义齿咬合面加载150 N垂直力模拟咬合力,并分析颧种植体、赝复体卡环、腭板、基牙等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及应力集中点,比较RP修复和ZIP修复后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8例单侧上颌骨缺损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18~63岁,平均48.9岁。8例患者共植入颧种植体16颗,术后9~10个月全部完成ZIP修复。DIDL量表结果显示,ZIP在外观、舒适度、咀嚼效率和一般性能这4项指标中得分分别为(0.79±0.15)、(0.70±0.15)、(0.63±0.24)、(0.73±0.13)分,均明显高于RP的(-0.41±0.22)、(0.35±0.22)、(-0.09±0.34)、(0.30±0.19)分,而ZIP在疼痛指标中的得分为(0.29±0.15)分,低于RP的(0.48±0.23)分,除疼痛指标外,其余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物力学分析证明,ZIP与RP相比,应力主要由颧种植体承担,腭板、卡环、基牙等处的应力明显减小,且分布更加均匀,无明显应力集中点。 结论:ZIP可改善外观、降低不适感、提高咀嚼效率,是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较好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几何特征辅助口内三维扫描仪获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数字印模的精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几何特征对口内三维扫描仪获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数字印模精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及口内三维扫描仪算法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上颌牙列缺失种植修复标准模型1个作为参考模型,其上植入6枚种植体替代体及相应扫描杆(编号1~6号)。使用牙颌模型扫描仪扫描上颌模型,重复5次,获取扫描数据作为真值。设计并三维打印制作几何特征实体,分别使用口内三维扫描仪A(Trios 3)和B(Aoralscan 2)扫描添加几何特征前后的上颌模型,获取扫描数据,各重复10次。扫描结果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2015),分别测量1号扫描杆与其余扫描杆上平面中心点间线性距离,即D12、D13、D14、D15和D16。正确度为各口内三维扫描仪测量值与真值相减的绝对值;精密度为各口内三维扫描仪测量值组内两两相减的绝对值;数值越小,代表正确度或精密度越好。统计分析添加几何特征前后线性距离的差异,评价添加几何特征与否对两款口内三维扫描仪正确度与精密度的影响。结果:对于口内三维扫描仪A,添加几何特征后D14、D15、D16正确度均显著好于添加前( t=2.66、2.75、2.95, P<0.05),其中最长距离D16的正确度数值由(101.9±47.1)μm降至(49.6±30.3)μm;D15、D16添加几何特征后精密度均显著好于添加前( U=378.00、672.00, P<0.05),其中D15精密度[ M(IQR)]数值由40.8(45.1)μm降至13.1(17.0)μm。对于口内三维扫描仪B,添加几何特征后D12、D13、D14正确度均显著好于添加前( t=3.02、2.66, U=22.00, P<0.05),其中D13正确度数值由(116.6±41.2)μm降至(70.8±35.5)μm。D15、D16添加几何特征前后正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添加后精密度均显著好于添加前( U=702.00,489.00, P<0.05)。 结论:几何特征辅助可提高不同扫描原理的口内三维扫描仪获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数字印模的精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