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附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卫生健康行业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者梳理高校附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在"人""财""物""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自2017年开始,针对医院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与企业和市场脱节问题,探索建立医院主导型临床医学科创园区和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实践。"政、产、学、研、医、用"一体化的临床医学科创园区多措并举吸引院内外优秀研究人才和项目进驻,推动创新型科研项目的实施,并通过与企业集团合作建立了医院主导和社会资本参与合作的健康产业模式。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立足于院内成果的孵化和转化,结合市场需求和临床需求,推进医院与院外企业的多方合作,健全了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链条化运行机制,并通过集中招募支持资金,缓解了中试研究资金不足、产品化资金不足的问题。医院的专利授权数量由2018年的23项增加至2022年的105项,专利转化金额由2020年的200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1 100万元。建议高校附属医院进一步健全成果转化组织架构、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成果转化运行机制、构建医校企合作平台、完善转化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良性循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学技术本科生教育满意度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国内不同院校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受教育满意度和存在问题进行调研,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培养对策与建议。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及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医学技术在读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涵盖人口学特征、专业选择动机、教育满意度等方面,共计54个变量,其中包括21个名义变量和33个连续变量。运用SPSS 2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调研结果显示,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对教育满意度的平均得分为4.02分。其中,课程与教学获得最高满意度,而学术氛围成为最不满意的因素。此外,培养管理因素与教育满意度之间呈现出最强的相关性。不同院校、专业选择动机与教育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医学技术本科生的教育满意度水平较高,“双一流”院校本科生教育满意度低于应用型普通院校本科生。应当重点关注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与管理,营造积极学术氛围,提升报考院校和专业吸引力。相较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处理好培养目标与学生期望、行业需求乃至国家战略所需之间的关系。不同院校可在课程与教学、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适度调整,促进医学技术人才错位、多元、有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岗位胜任力要素,构建北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职能分析法并参考Hay集团胜任力词典和麦克利兰胜任力词典,经课题组统一讨论建立岗位胜任力词典。设计《北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胜任力要素调查表》并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式对北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线上调查,并对调查数据结果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北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由“公共卫生实践操作技能与规范”“公共卫生应急处理思辨和演绎归纳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沟通、协调能力与团队精神”“医学、人文知识”“健康管理与指导”等6个因子构成。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北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基本符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岗位职责所需,但仅能反映北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在既往实践工作中所运用的岗位胜任素质能力,属于基本胜任力范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本文以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为模型,为准备建设临床研究中心的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进行顶层设计,从管理机制、研究平台、协同网络、团队建设及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结果:中心在临床研究、科技创新、转化推广、规范制定及技术引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国际视域基础上,优化学科人才结构、聚焦辐射亚专业临床需求,提升区域诊疗水平。结论:以临床医学中心建设为契机,整合优势资源、提高疾病诊治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中心的国内国际学术影响力,是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及深化医疗改革,促成建设健康中国的有效举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技术已公开专利的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检索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技术已公开的专利,分析其中专利申请人、专利申请目标区域、专利质量等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差异,同时借鉴欧美等专利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地区相关重点创新主体的专利布局方式,为后续中国相关专利的布局及撰写提供借鉴。方法:以智慧芽专利数据库为检索工具,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COVID-19、2019-nCoV、SARS-CoV-2"等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日期限制为公开日2020年9月30日之前。基于文献计量方法,从专利申请人、专利区域分布、专利质量和专利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经检索筛选得到4 541件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技术专利,专利申请人主要来自中国,申请的区域也主要在中国境内。但在专利质量分析中发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技术,美国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数达到44.48项,同族数达到5.21件;而中国的权利要求数只有9.27项,同族数只有1.45件。结论:我国在新冠病毒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上优于其他国家,但是在专利质量和布局方面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引进和培养专业的专利管理人才,完善专利管理制度,提高专利法律保护意识,撰写高质量的法律文书,重视专利技术的全球市场,加强专利的国际化布局;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研究机构、医药企业、医院等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注重科研攻关与临床、防控实践之间的结合,推动冠状病毒领域研究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药品管理类数字化应用型人才标准框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药品管理是公共卫生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确保了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药品管理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各个环节,它对保障民众健康、维护药品市场的公平竞争,以及推动医药科技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扩大和药品种类的增多,药品管理的任务变得越来越繁重.加之药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日益复杂,药品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此时,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但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需要有一批具有相关技术知识和药品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目前,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与供应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方面,药品管理类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尚不完善,这类人才的培养和供应却无法满足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公立医院专业技术型管理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公立医院专业技术型管理人才胜任力模型,探索医院人才由"技术型"(专注专业能力)成长为"管理型"(兼顾管理职能)的培养路径.方法 基于NCHL模型,应用德尔菲法,邀请临床专科管理、科研教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卫生行政管理等相关领域18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综合考量专家意见确定专业技术型管理人才胜任力模型,采用加权平均法评估各指标权重,并结合因子分析优化模型.结果 两次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0.70,总体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8(P<0.001)和0.174(P=0.004<0.05),各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均值均>4、变异系数均<0.25,因子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3.58%,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最终构建了包含7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的公立医院专业技术型管理人才胜任力模型.结论 模型可为专业技术型人才个性化制订管理胜任力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也可用于复合型管理人才胜任力评估,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评估其应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4-2021年河北省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及公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了解河北省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及公平程度,为提升河北省县级疾控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发放调查表并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4-2021年河北省县级疾控机构人员信息,采用描述分析和基尼系数、聚集度方法对全省县级疾控机构中心的人力资源现状和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21年河北省县级疾控机构缺编2 825人,缺编率为21.64%,其中36个县(区)缺编率达50%以上,8个县(区)缺编率达到80%以上;虽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 14.65%,但仍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公卫人员、其他技术人员呈上升趋势,分别增长26.48%和88.42%;基尼系数按照人口分布计算,不同专业与整体人员数值均小于临界值0.4,符合一般公平性特征;按地理面积计算,整体人员的数值>0.4,公平性堪忧;聚集度P值统计:张家口、承德地区人员缺口较大.结论 河北省县级疾控机构人员编制不足,人员结构老龄化,学科单一,存在地域差异.建议加强区域间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公平度,适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复合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构建青年医学人才胜任力三维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引入心理契约理论构建胜任力三维模型,基于内源性视角探索培养青年医学人才胜任力的较优路径.[方法]采用文献内容分析和心理契约理论提取胜任力要素,通过专家咨询、预调查等方式对胜任力要素进行修正,并对 247 名青年医务人员开展调研.借助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观察要素载荷系数.[结果]根据旋转载荷系数大于 0.4 为基准筛选,3 个公因子共留存 15 个胜任力要素;包括公因子 1 载荷专业技术能力、基础/临床实验科研能力等 6 个胜任力要素,公因子 2 载荷适应能力、职业规划等 4 个胜任力要素,公因子 3 载荷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等 5 个胜任力要素.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分别命名3 个公因子为交易型维度、发展型维度和人际型维度.[结论]青年医学人才胜任力三维模型由"交易型维度-人际型维度-发展型维度"3 个支点构成,以人才的引、培、用等举措为链接,以培养目标为中心.模型展现了青年医学人才胜任力如何通过各维度内各要素的内聚耦合实现,启发青年医学人才培养新路径,助力人才作出更多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预防医学+软件工程双学士学位培养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探索预防医学+软件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机制.方法 为了适应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多学科、新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和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需求,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和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通过广泛调研和专家论证,依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预防医学+软件工程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跨专业交叉融合的教学教授专家团队、融合课程和实习基地,招收双学士项目学生,加强学生引导与教学反馈,不断总结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结果 已招收三届预防医学+软件工程双学士学位学生,组建了医工融合的教学团队,形成七门融合课程,建立并持续完善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探讨和建立适合双学士学位学生的医教研实践教学创新基地二个,学生的适应性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结论 具有公卫和软件双特色的预防医学+软件工程双学士学位培养模式已初步建立,为医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