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中叶至民国时期东洋参在中国的流通药用考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东洋参,是将高丽参、西洋参引种至日本并形成一定规模化种植的人参。自清代中叶至民国初年,东洋参借助价格优势以辽参、高丽参替代品的外来参形象广泛流通于进补文化浓厚的江南地区,并逐渐在中国参市站稳脚跟。随着东洋参的流通和药用演变,清中叶至民国时期的医药界对其分类、作伪、药性与药用等研究逐渐深入,并在近代生药学的发展下,最终确定其与辽参、高丽参在药用价值上的替代关系。但随着近代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东洋参在全国性抵制日货运动中销量锐减,其在中国的药用逐渐衰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广东省19个地市18岁及以上人群9种试点食药物质消费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对党参等9种试点食药物质开展消费状况调查,为完善食药物质安全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9-2021年在广东省抽取19个地市调查点,选择18岁及以上有传统煲汤料等地方特色食品食用习惯的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调查法收集调查对象过去12个月9种试点食药物质等消费状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 233名调查对象,其中,男性占49.2%、女性占50.8%.调查人群中,9种试点食药物质的消费率为0.8%~55.3%,消费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党参55.3%、黄芪47.4%、西洋参41.5%、灵芝30.0%、铁皮石斛(干)24.1%、天麻16.0%、铁皮石斛(鲜)4.8%、肉苁蓉2.6%、杜仲叶1.3%、山茱萸0.8%.消费人群中,9种试点食药物质以不直接食用为主,占比为82.6%~95.1%,每月消费频率均值为每月0.8~2.2次.9种试点食药物质干品每次消费量均值为每次7.4~11.9g,铁皮石斛(鲜)每次消费量均值为每次41.9 g.结论 广东省19个地市18岁及以上人群9种试点食药物质消费率差异较大,党参、黄芪等消费频率较高,建议针对食药物质用法、用量进一步科学评估,对居民做好正确食用的科普宣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东省灵芝、铁皮石斛、西洋参三种食药物质重金属暴露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广东省3种食药物质灵芝、铁皮石斛和西洋参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健康暴露风险.方法 在广东省10个地市采集灵芝及其相关产品(137份)、铁皮石斛及其相关产品(96份)、西洋参及其相关产品(70份)共303份,包括3种物质的鲜品、干制品原料和食品产品,其中广州采集33份、其余9个地市各采集30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法进行铅、镉、总汞、总砷的含量测定和分析;根据点评估模型,计算鲜品(按折干率折算)和干制品原料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按照药用和膳食食用两种暴露方式,分别估计3种食药物质的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 作为药膳食用,暴露量高于药用暴露量,其中灵芝、铁皮石斛、西洋参的镉暴露量占每月可耐受摄入量(PTMI)的8.51%、8.72%和8.56%;总汞的暴露量占PTWI的3.51%、0.91%和1.08%.铅暴露的暴露限值(MOE)分别为11.56、7.14和20.94,总砷暴露的MOE值分别为68.34、102.39和152.28.在考虑膳食暴露途径后,通过3种食药物质引起的重金属暴露风险仍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广东省居民通过灵芝、铁皮石斛、西洋参的膳食暴露途径引起的铅、镉、总汞、总砷4种重金属的暴露风险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UHPLC-Q-Orbitrap/MS的不同产地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基于UHPLC-Q-Orbitrap/MS分析不同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西洋参皂苷类成分.方法 运用UHPLC-Q-Orbitrap/MS法定性分析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差异成分分析筛选各产地的差异性皂苷.结果 共得到 62 个皂苷类化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产地西洋参中所含皂苷类成分存在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一步筛选出 28 个差异皂苷类化合物,包括原人参二醇型 13 个、原人参三醇型 6 个、齐墩果烷型 4 个、奥克梯隆型 2 个、C-17 侧链变异型 3 个;原人参二醇型和原人参三醇型皂苷类成分在 4 个产地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高效,可为西洋参的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多成分含量测定及化学计量学的西洋参产地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总结不同产地西洋参中多成分含量的规律,初步应用于推断产地信息.方法:建立UPLC-ELSD法同时测定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 及拟人参皂苷F11 含量的方法,测定产地为吉林、山东、美国和加拿大的33 批西洋参中4 种成分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数据.结果:西洋参的含量构成呈现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拟人参皂苷F11 的共性规律,4 种皂苷类成分含量存在产地差异,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 是产地差异的主导成分.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应用于西洋参质量分析,从而通过西洋参成分含量的规律辅助推断产地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山东西洋参不同部位资源性成分及可利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30
为深入挖掘山东西洋参不同部位资源性成分并分析其可利用性,利用UPLC-MS/MS技术对西洋参主根、须根、茎和叶等不同部位中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分别对西洋参不同部位7种人参皂苷和多糖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鉴定到的代谢物主要为糖与苷类、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萜类等,代谢物的总丰度为叶>主根>须根>茎.西洋参叶中含有较高的糖与苷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黄酮类,主根中含有较高的萜类、挥发油、维生素及木质素,须根中含有较高的有机酸,茎中含有较高的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差异代谢物大多富集在苯丙烷生物合成、黄酮类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氨基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主根中人参皂苷Re和Rb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叶中人参皂苷Rg1、Rg2、Rd、F11及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茎中人参皂苷Rb2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对西洋参不同部位资源性成分及可利用性进行分析,为山东省西洋参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西洋参商品规格等级市场调查及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国内外市场上西洋参商品进行调查,明确西洋参药材的规格等级现状.方法:通过调查美国、加拿大、广州清平、安徽亳州药材市场及黑龙江、吉林、山东和北京产地的西洋参,归纳整理目前市场上西洋参药材的规格等级情况.结果:调研发现西洋参的规格等级没有统一规范,市场上主要依据生境(野生或栽培)、加工方法、产地、外观性状等划分规格,根据单支重量等划分等级.目前市场上西洋参商品的规格等级划分标准与药材内在品质关联性不大.结论:建议根据体现西洋参内在质量的药用物质基础化学成分或化学成分群结合感官指标并以标准在市场上具有可操作性为原则来指导制定西洋参商品规格和等级划分标准.该文可为西洋参鉴别、质量评价与市场销售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产地西洋参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西洋参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 分别选取中国山东省、吉林省、北京市以及美国的西洋参样本,分为山东、吉林、北京和美国4组,分别通过HPLC法测定4组西洋参中的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并检测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结果 4组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g1的含量均明显高于人参皂苷Re;4组皂苷总含量大小排序为:美国>吉林>山东>北京(P<0.05);4组西洋参的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产地西洋参的含量、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存在一定差异,吉林产西洋参的品质优于山东和北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栽培西洋参根系丛枝菌根初步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该研究初步调查了山东西洋参主产区设施栽培条件下西洋参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侵染情况,摸清AMF的分布特点与侵染规律.利用碱解离哥乳酸台盼蓝染色法检测西洋参根系AMF侵染率和侵染强度;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西洋参根内人参皂苷(Rb1,Re,Rg1,Rb2,Rd,Rh1)的含量;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西洋参根系具有明显的AMF菌丝、丛枝和泡囊等结构,且AMF侵染率和侵染强度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一至三年生西洋参根系AMF侵染率和侵染强度变化趋势相似,均随西洋参生长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三年生西洋参根系AMF侵染率及侵染强度达到峰值.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地理位置相近的西洋参根系AMF侵染率聚到一起.相关性分析显示西洋参根系AMF侵染率和侵染强度均与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该研究探讨了设施栽培条件下西洋参根系AMF的分布特点与侵染规律,为西洋参的生态种植及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斑马鱼模式生物的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增强免疫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增强免疫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耐受性考察及免疫低下模型确定西洋参皂苷类成分提取物的给药剂量以及雷帕霉素的最优造模剂量后,将受精后48 h (48 hpf)的斑马鱼分为对照组(0.5%二甲基亚砜)、模型组(4 μg/mL雷帕霉素)和3个产地(中国山东、中国吉林、加拿大)不同质量浓度的西洋参组(4μg/mL雷帕霉素+10、25、50 μg/mL西洋参皂苷类成分提取物);孵育一定时间后,以斑马鱼尾部中性粒细胞数目、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体内γ干扰素(IFN-γ)含量为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增长率,考察西洋参皂苷类成分提取物的增强免疫作用.结果 西洋参皂苷类成分提取物给药质量浓度高于50μg/mL时,幼鱼死亡率随给药质量浓度的增大及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斑马鱼尾部中性粒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1),体内IFN-γ含量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10、25 μg/mL西洋参组斑马鱼尾部中性粒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1),吞噬墨水颗粒的巨噬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1),体内IFN-γ含量显著增加(P<0.01);中性粒细胞增长率在19.73%~96.49%.结论 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具有较好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