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洋参-石菖蒲治疗糖尿病脑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其抗炎机制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西洋参-石菖蒲治疗糖尿病脑病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西洋参、石菖蒲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和Disgenet收集糖尿病脑病相关靶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PPI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西洋参-石菖蒲低剂量组(1.08 g/kg)、西洋参-石菖蒲高剂量组(2.16 g/kg)、二甲双胍组(0.18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大鼠糖尿病脑病模型,给予相应药物干预12周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皮质TNF-α、环氧合酶-2(PTGS2)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得到西洋参-石菖蒲活性成分26个,治疗糖尿病脑病靶点107个,主要有TNF、JUN、PTSG2等,主要富集于TN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西洋参-石菖蒲主要活性成分与PTGS2和TNF-α具有较为稳定的结合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PTGS2、TNF-α表达降低( P<0.05或 P<0.01)。 结论:西洋参-石菖蒲可作用于TNF、CASP3、JUN、STAT3、PTGS2等核心靶点,调控TNF等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以达到治疗糖尿病脑病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清中叶至民国时期东洋参在中国的流通药用考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东洋参,是将高丽参、西洋参引种至日本并形成一定规模化种植的人参。自清代中叶至民国初年,东洋参借助价格优势以辽参、高丽参替代品的外来参形象广泛流通于进补文化浓厚的江南地区,并逐渐在中国参市站稳脚跟。随着东洋参的流通和药用演变,清中叶至民国时期的医药界对其分类、作伪、药性与药用等研究逐渐深入,并在近代生药学的发展下,最终确定其与辽参、高丽参在药用价值上的替代关系。但随着近代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东洋参在全国性抵制日货运动中销量锐减,其在中国的药用逐渐衰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期中美中药传播和交流史实回顾:17世纪至1848年3个典型历史事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7世纪后欧洲海外贸易及传教士的频繁交流至1848年淘金华工入美完整带去中医药,为中美中药的传播和交流的早期阶段。通过对此阶段3个典型历史事件:茶叶的传播、贸易和引种,第一版美国药典及收载的中药和制剂,西洋参的发现和贸易的梳理,初步探求早期中美中药传播和交流的基本史实。以此为鉴,为发展在公众健康等领域友好合作的中美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容纳外来和外传中药;构建适宜于中药传播和交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研发展的和谐大环境;在全球化背景下,使具有宝贵药用价值和养生功效的传统药物造福更多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病例报告文献对草药和膳食补充剂降低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分析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病例报告报道的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的降低华法林抗凝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3年6月24日),选择草药、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致抗凝作用降低的病例报告,根据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降低程度和血栓事件发生情况评价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程度;根据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病例报告数量和其他证据(国家相关机构发布警告、临床研究、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等),建立HD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可靠性评分标准。≥9分为高度可靠,6~8分为较可靠,3~5分为可能可靠,≤2分为可疑可靠。结果:共收集到17篇文献,涉及25例患者、11种HDS。降低华法林抗凝作用程度为重度的HDS有2种,包括人参(西洋参,红参等)和没药;中度者5种,包括贯叶连翘、茶(绿茶、红茶)、薄荷、辅酶Q 10和壳聚糖;轻度者4种,包括黄芪、牛油果、海藻和黄豆。降低华法林抗凝作用可靠性评价结果为高度可靠者仅1种,为贯叶连翘(评分为10分);较可靠者2种,为人参和茶(评分分别为8和6分);可能可靠者7种,包括没药、薄荷、辅酶Q 10、壳聚糖、黄芪、牛油果和海藻(评分分别为5、5、5、4、4、4和3分);可疑者1种,为黄豆(评分为2分)。 结论:贯叶连翘、人参(西洋参,红参等)和茶(绿茶、红茶)等HDS降低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程度和可靠性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的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运用养阴清肺法防治放射性肺损伤诊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放射性肺损伤病因为“火热毒邪”直中于肺,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热毒蕴肺、痰凝血瘀为标。其中,肺阴亏虚和热毒内蕴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临床采用辨病、证、症相结合的“三辨模式”,可全面掌握病情。治疗上宜以养阴清肺法为主要治法,自拟养阴清肺方为基本方剂,药用麦冬、天冬、黄精、西洋参、生地黄、川贝粉、苦杏仁、鱼腥草、三七粉、甘草,灵活加减,防治并重,可取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广东省19个地市18岁及以上人群9种试点食药物质消费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对党参等9种试点食药物质开展消费状况调查,为完善食药物质安全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9-2021年在广东省抽取19个地市调查点,选择18岁及以上有传统煲汤料等地方特色食品食用习惯的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调查法收集调查对象过去12个月9种试点食药物质等消费状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 233名调查对象,其中,男性占49.2%、女性占50.8%.调查人群中,9种试点食药物质的消费率为0.8%~55.3%,消费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党参55.3%、黄芪47.4%、西洋参41.5%、灵芝30.0%、铁皮石斛(干)24.1%、天麻16.0%、铁皮石斛(鲜)4.8%、肉苁蓉2.6%、杜仲叶1.3%、山茱萸0.8%.消费人群中,9种试点食药物质以不直接食用为主,占比为82.6%~95.1%,每月消费频率均值为每月0.8~2.2次.9种试点食药物质干品每次消费量均值为每次7.4~11.9g,铁皮石斛(鲜)每次消费量均值为每次41.9 g.结论 广东省19个地市18岁及以上人群9种试点食药物质消费率差异较大,党参、黄芪等消费频率较高,建议针对食药物质用法、用量进一步科学评估,对居民做好正确食用的科普宣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洋参-红花有效成分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细胞实验探讨西洋参-红花有效成分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西洋参-红花活性成分的干扰靶点,再与GeneCards、TTD等数据库中早期DN基因靶点相映射即为交集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Cytoscape 3.8.2软件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8.2软件进行"有效成分-关键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展示;通过Autodock 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采用MTT法检测有效成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活性,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有效成分对炎症介质的影响.结果:得到西洋参-红花治疗早期DN的活性成分有24个,对应的药物靶点207个,其中72个和早期DN相关.网络拓扑参数分析得出了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IL-1β等15个关键靶点,KEGG通路分析筛选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受体(RAGE)、TNF、低氧诱导因子-1(HIF-1)、IL-17、核因子κB等20个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IL-6与槲皮素、木犀草素、黄芩素、人参皂苷rh2稳定结合.细胞实验得出西洋参-红花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黄苓素能显著抑制IL-6、TNF-α和IL-1 β表达.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西洋参-红花有效成分能有效抑制早期DN炎症,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为后期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陈康清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陈康清老师认为,脾肾虚致泄为慢性结肠炎主要病机.陈老师运用"态靶辨治"理论治疗慢性结肠炎,将慢性结肠炎分为炎症期、炎积癥瘕期、康复期三个阶段,将其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分为"郁火态、湿热态、癌毒态、阴火态"四种状态,辨证分为八种证型: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寒热错杂)等.炎症期以"湿热态""郁火态"为纲,辨证为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脏连丸为靶方;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治法为疏肝解郁,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柴胡疏肝散为靶方;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治法为疏肝化瘀,健脾化湿,通降肠腑,以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为靶方等.炎积癥瘕期以"癌毒态"为纲,如辨证为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治法为温阳健脾,散寒祛浊,以附子理中丸为靶方;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理气行滞,以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为靶方;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治法为平调阴阳,化瘀理气行滞,以乌梅丸或半夏泻心汤合蛰虫丸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气机虚弱加之有形之邪的复合态,如遇蒹加毒痰癌态,可加"半边莲配伍七叶一枝花""蒲公英配伍山慈菇"药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痰瘀毒积态,选用"三棱配伍莪术、胆南星""血竭配伍白附子"药对活血化瘀,化痰散郁.康复期以"阴火态"为纲,如辨证为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治法为温肾健脾,散寒祛毒,利水消肿,以归脾汤、实脾饮为靶方;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治法为补中益气,升阳祛毒,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功能虚弱,病邪渐除,根据临床症状及靶方加相应靶药,如遇蒹加气虚乏力,选用红参、西洋参等;如蒹加气滞食积选用调理气机之枳壳、陈皮、青皮等,消导开胃之薏苡仁、炒白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等.陈老师还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病因靶药、症靶药、标靶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异甘草素对小鼠运动性疲劳和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究异甘草素对小鼠运动性疲劳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用游泳训练方法建立运动性疲劳小鼠模型.将50只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剂量0.9%NaCl;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10、20、40 mg·kg-1异甘草素;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200 mg·kg-1红景天西洋参.6组大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6周.用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RR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中、高剂量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模型组、正常组的MDA分别为(8.55±0.42)、(4.76±0.33)、(5.11±0.55)、(13.45±1.32)和(2.78±0.46)nmol·mg-1,SOD 活性分别为(53.42±5.89)、(65.37±6.19)、(63.24±7.52)、(33.43±4.57)和(79.52±8.95)U·mg-1,GSH-Px 活性 分别为(72.89±6.99)、(97.89±10.24)、(99.74±11.65)、(48.42±4.35)和(108.47±11.54)U·mg-1,PGC-1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2±0.07、0.75±0.06、0.73±0.10、0.23±0.04和0.83±0.08,ERR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6±0.04、0.62±0.07、0.65±0.09、0.19±0.04 和 0.77±0.05;中、高剂量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异甘草素具有缓解小鼠缓解运动性疲劳和氧化应激的能力,其机制与PGC-1α、ERRα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谱-效相关斑马鱼肺癌细胞异种移植模型西洋参抑制肺癌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究西洋参皂苷成分抗肺癌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建立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定量指纹图谱检测方法;通过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进行药效评价;采用偏最小二乘相关回归分析法分析西洋参抑制肺癌作用的活性成分.结果 通过 40 批次西洋参样品的谱、效数据检测和偏最小二乘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西洋参皂苷成分绝大多数与抑制肺癌增值呈正相关,药效贡献程度排序为丙二酰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1>乙酰基人参皂苷Rb1>竹节参皂苷Ib>丙二酰人参皂苷Re>野山参皂苷B>丙二酰基Re1>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VIP>1).结论 西洋参皂苷成分能够抑制A549 肺癌细胞在斑马鱼体内增殖,筛选的药效活性成分可以为肺癌抑制药物的深入研发提供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