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影响因素的混合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高职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解释性序列混合研究设计,应用基础描述性信息表、患者安全胜任力、一般自我效能、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对494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目的抽样法,对12名高职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高职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总分131.22±30.5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实习时长、患者安全教育培训经历、患者安全教育培训态度、元认知能力及自我效能是高职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质性研究提炼出患者安全胜任力信心不足、患者安全胜任力的挑战、临床素养、元认知的激活4个主题.结论 高职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处于中上水平,建议院校领导、教师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和护生个性化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脓毒症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按7∶3比例分为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并比较两人群的临床资料有无可比性.根据入院30 d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别在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中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以判断其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共纳入472例患者,建模与验证人群分别为331例、141例,建模人群与验证人群间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炎严重程度(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是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人群预测模型的AUC为0.984(95%CI:0.975~0.994),验证人群预测模型的AUC为0.961(95%CI:0.926~0.996).列线图预测模型在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中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早期识别和风险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为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T定量参数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中表达及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CT定量参数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中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四肢骨折患者(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统计术后16周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并根据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分组,比较2组CT定量参数、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骨形成蛋白2(BMP-2),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两者间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预测效能.结果 (1)术后16周,300例四肢骨折患者共8例失访,42例延迟愈合,发生率为14.38%;(2)术后2周、6周、8周,延迟组BMD、BSICSA、BSICSMI及血清Cx43、BMP-2表达均低于正常组(P<0.05);(3)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术后8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BMD、BSICSA、BSICSMI与BMP-2、Cx43呈显著正相关(P<0.05);(4)术后2周、6周、8周,BSICSA+BSICSMI+BMD预测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效能(AUC:0.914、0.926、0.937)近似于BMP+Cx43(AUC:0.898、0.916、0.925),其中术后8周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大.结论 CT定量参数(BSICSA、BMD、BSICSMI)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呈低表达,三者联合预测效能高,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个性化防治措施,减少四肢骨折延迟愈合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循证和中医理念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基于循证医学与中医理论的结合,构建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方法 基于循证护理的方法,检索、评价、汇总国内外关于中医理念下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护理的最佳证据,构建中医理念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方案基本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 18名专家开展 2轮函询,通过专家小组会议的形式进行第 3 轮意见征询,最终确定方案各级条目.方案包括乳腺癌疲乏筛查、健康教育、个性化疲乏管理等措施.结果 本研究共 18 名专家全程参与 2 轮函询和 1 次专家小组会议,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 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 0.86、0.86;Kendall's W值分别为 0.08(x2=19.89,P=0.13)、0.15(x2=90.99,P<0.001),经专家小组会议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结论 基于循证医学与中医理念构建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方案,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海市急诊科护士抗逆力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上海市急诊科护士抗逆力的潜在类别,分析抗逆力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制定个性化的抗逆力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6-10月,以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2所三级医院和2所二级医院349名急诊科护士,采用《医护人员抗逆力量表》《工作重塑量表》《员工工作激情量表》《领导选择感知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模型识别抗逆力的潜在类别,并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43份,有效回收率98.28%.343名护士抗逆力得分为(71.33±11.41)分,其中决策应对维度(24.84±3.91)分,人际联结维度(16.93±2.57)分,理性思维维度(15.70±2.93)分,柔性自适维度(15.87±3.02)分.急诊科护士抗逆力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即低抗逆力组(51名,占14.9%)、中等抗逆力组(103名,占30.0%)和高抗逆力组(189名,占55.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重塑得分每增加1分,低抗逆力组护士转变为中等抗逆力(波动型)组护士的可能性增加到1.109倍(P<0.001).工作重塑、工作激情得分每增加1分,低抗逆力组护士转变为高抗逆力组护士的可能性分别增加到1.194、1.094倍(均P<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抗逆力的3个潜在类别呈现出人群特征差异.护理管理者应因人而异,采取阶段性的干预措施,如提升护士的工作激情和工作重塑等方式,增加急诊科护士的抗逆力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治疗结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6例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临床资料,男9例,女7例;日龄4 h~25 d;入院体重1.6~4 kg,平均(3.22±0.65)kg.所有患儿初期治疗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中位随访时间33(12,55)月.初期治疗措施包括以下术式:体外循环下房间隔扩大、B-T分流、镶嵌治疗、非体外下经胸肺动脉瓣切开术等,每例患儿选择一种或者多种组合术式.结果 患儿院内死亡1例,院外无死亡病例.再次治疗6例,其中行经导管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5例,行双向Glenn术1例.其余9例患儿术中后已5年1例,经皮血氧饱和度>95%,房间隔转为左向右分流,远期免于再干预,其余患儿仍在随访中,存在再次干预可能.首次根治后1个月较大的肺动脉根部直径远期行双心室根治可能性大.结论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是需要序贯性治疗和观察的疾病,为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初次治疗应依据右心室发育程度选择个性化措施,然后密切主动随访,适时给予再次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护理风险评估在精神科监护期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评估在精神科监护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某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的精神科监护期患者234例,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的120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的114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从入院主因、临床表现、入院护理安检及家庭支持系统等四方面进行护理风险评估;观察组在原有评估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精神科住院患者行为风险筛查评估表》等8个量表进行评估,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风险评估量表使用后,观察组风险评估精准度提高且可以区分高中低风险等级,监护天数下降、约束患者人数下降,护士掌握病情情况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精神科监护期患者采取系统、规范的风险管理能提高风险评估精准度,区分不同的风险等级,为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系统细节干预联合个性化干预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止泻时间、电解质紊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系统细节干预联合个性化干预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止泻时间、电解质紊乱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1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个性化组、联合组各81例。个性化组行个性化干预措施干预,联合组行系统细节干预联合个性化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负性情绪、患儿干预期间依从性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与个性化组相比,联合组患儿止泻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呕吐症状消失时间均较短( P<0.05)。与个性化组相比,联合组患儿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较低( 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负性情绪各领域阳性率降低,且联合组降低幅度高于个性化组( P<0.05)。与个性化组相比,联合组患儿干预期间总依从度较高( P<0.05)。与个性化组相比,联合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P<0.05)。 结论:系统细节干预联合个性化干预可明显缩短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止泻时间,降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改善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应用价值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慢性病青少年医疗过渡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国际近20年慢性病青少年患者医疗过渡研究热点、趋势与前沿,为我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2年4月1日—2022年4月30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集关于慢性病青少年医疗过渡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关键词、研究机构、期刊共被引情况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865篇相关文献,发文量总体呈波动势增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最多的机构为多伦多大学;英国更加注重机构之间的合作,已形成紧密的机构合作网;被引最多的杂志为 Pediatrics。通过关键词分析可知,慢性病青少年医疗过渡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过渡期不同成员体验质性研究、过渡期干预措施及过渡期心理健康研究。 结论:国外慢性病青少年医疗过渡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及广度,未来研究人员应多关注权威机构及期刊的研究成果,构建适合我国医疗背景的青少年个性化过渡干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因肝脏代谢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进而引起的营养不良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最常见并发症。营养支持是肝移植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增加肝移植机会,降低术后病死率及改善预后。笔者回顾近期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干预措施,分析营养筛查和营养评估工具及其优缺点,强调早期营养状况的正确评估,给予合理、个性化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尤其对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素的需求,以及术后长期合理的营养支持、监测和饮食营养健康教育等的重要性,以期为改善肝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参考和建议,为构建标准化的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