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院校高年级学生从医信心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中医药院校高年级学生的从医信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医药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3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3所中医药院校450名已参与临床实习的高年级学生的从医信心现状和影响因素,采用描述性统计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5.1%(248/450)的学生从医信心不足,临床能力不足[80.0%(360/450)]是其主要原因。临床思维能力弱[75.3%(339/450)]和动手实践能力弱[70.9%(319/450)]是影响学生临床独立诊疗能力的主要因素。85.1%(383/450)的学生认为中医理论知识讲解应紧密联系临床实际。结论:高年级中医学生从医信心不足,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当深化中医临床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对基层医疗发展的认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坚定其从医信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导师制莱斯特评估包教学模式在全科门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导师制莱斯特评估包(LAP)教学模式应用于全科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实习教学效果。方法:以2020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某大学五年制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学员60人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以在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的学员作为试验组,在北京市其他社区教学基地实习的同班学员作为对照组。按照中医全科医学专业本科临床实践教学大纲,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临床实习培训方法,试验组学员采用导师制LAP教学模式,即采用团队集中授课、每周1次LAP案例讨论和门诊“导师制”一对一LAP带教的教学方法。培训1个月后,采用赋分后的LAP评分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后,两组学员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问题解决、患者管理、医患关系、预期照顾和病历记录7个条目得分均较培训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 t值分别为4.23、5.06、8.94、4.85、3.99、1.04和5.13,试验组 t值分别为11.86、2.85、12.42、13.61、6.29、4.83和5.63,均 P<0.05);试验组学员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问题解决、患者管理、医患关系和预期照顾得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66、2.83、5.67、8.13、2.76、2.52,均 P<0.05)。培训后,病史采集条目中,试验组学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RICE的识别和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得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66、7.35和2.66, 均 P<0.05);解决问题条目中,试验组临床资料的应用、综合分析力和个人能力局限性得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4.32、3.38和2.26, 均 P<0.05);患者管理条目中,试验组总体管理方案、医患协作、消除疑虑、复诊/随访和患者对管理方案的理解程度得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03、2.07、2.43、3.15和2.17, 均 P<0.05)。 结论:导师制LAP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效果,是一种适用于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角色体验的教学模式对本科护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角色体验的教学模式对本科护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科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讲授结合临床实际向学生讲解普外科理论实践技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角色体验型教学带教方法。比较两组本科护生普外科专科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本科护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程度、学习积极性及学生对实习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角色体验型教学在本科护生的实践教学中可明显提高护生的普外科专科知识和沟通能力,有利于提高本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1年度中国医药院校医学教育论文发表数量排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决定,从2008年起每年公布我国医药院校年度医学教育论文发表数量排名情况,以提高医药院校对医学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医学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提高医学教育研究的水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决定,从2013年起,共同参加此项活动。2021年,我国共有18种正式出版的医药教育类学术期刊,即《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基础医学教育》、《中医教育》、《药学教育》、《卫生职业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中华护理教育》、《浙江医学教育》、《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国医学教育技术》、《医学教育管理》、《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中国医学伦理学》和《中国医学人文》;同时,《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医学研究与教育》、《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开辟有医学教育类专栏或发表有医学教育类文章。2021年,在这些期刊上共发表了6 631篇医学教育论文。按照本科西医院校、中医药院校、高职高专医药院校、中等卫生学校、附属(教学)医院的类别,对上述21种期刊发表的6 631篇医学教育论文进行了统计,2021年度我国医药院校发表医学教育论文数量的情况如下所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实践操作模块化与综合设计性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实践操作模块化与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案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本科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新方法。方法:选择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5级两个本科班护生99名,随机分为实验组49名和对照组50名。实验组护生采用实践操作模块化与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案教学;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实验方案教学。比较两组护生技能、理论考核成绩及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改革的评价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及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改革满意较高。 结论:在模块化实验中强调反复练习,将模块化实践的难点重点融入设计的演示方案中并承担方案中不同的角色,实验中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临床思维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超星平台的临床课程线上课堂教学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超星平台的临床课程线上课堂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2016-2018级学生(大学二年级至四年级)为主要调查人群,对14门课程的线上、线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分析同一专业不同年级2018/2019学年第2学期(线下组)与2019/2020学年第2学期(线上组)学生期末成绩,并对比分析成绩。结果: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超星平台,第2、4周末时学生比例均在95%左右;学生能够逐渐适应线上教学活动,第4周末时学生比例达90%左右。线上组耳鼻咽喉科学、妇产科学、皮肤性病学、神经病学、外科总论学、中医学、急诊医学、内科学成绩均高于线下组[(91.670±4.839)分比(71.310±7.402)分、(79.440±13.320)分比(73.740±8.595)分、(82.380±7.473)分比(76.720±9.489)分、(88.280±6.695)分比(78.020±9.644)分、(88.050±5.162)分比(74.760±10.440)分、(88.410±4.710)分比(70.570±8.354)分、(79.550±6.560)分比(79.140±5.491)分、(81.760±6.294)分比(69.040±7.242)分, t=35.913、7.614、9.975、14.880、20.715、17.466、7.736、27.420,均 P<0.05],但两组肿瘤学、传染病学、系统外科学、眼科学、诊断学、儿科学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5.600±6.430)分比(74.070±7.562)分、(85.340±7.941)分比(76.190±6.124)分、(79.520±7.685)分比(63.810±7.375)分、(82.060±8.376)分比(77.850±6.358)分、(90.540±6.718)分比(73.860±7.585)分、(88.650±6.599)分比(77.380±6.009)分, t=8.175、16.814、35.119、3.161、22.230、18.220,均 P>0.05]。 结论:基于超星平台的临床课程线上课堂教学改革经实践后效果较好,学生课程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同时提升了教师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为今后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临床技能实训》课程的中医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以《临床技能实训》课程为例,通过融入分层教学及同伴教学、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及名中医教学门诊、衔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标准,同时注重培养梯队合理的教师团队,以提升课程整体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师承模式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可以使医学生学习并继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沟通方式、学术思想等,传承并弘扬中医文化的精髓;同时采用CBL,发扬中医整体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即以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经过此模式的培养,可有效提高中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发展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伤寒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探索《伤寒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方法。本研究以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为教学对象,采用三结合为抓手(理论与临床结合、科教结合、思政与专业教育结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行课上与课下、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从课程目标、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内容及组织实施、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期末考试考查教学效果。结果表明,近3年,累计10人次获得省市举行的、与伤寒论相关的创新大赛一、二等奖,收集整理经方治疗病案70余份、研究性小论文82篇、学习心得155份,跟随学校附属医院以及校医院前往5个社区医疗下乡,进行中医诊疗活动20余次。学生课程总评成绩平均87分,94.00%(141/150)的学生对本课程建设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课程建设对《伤寒论》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应用很有帮助,提高了学生经典阅读、医案评析、辨证论治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可度提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BL、CBL联合教学在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带教中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在中药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在重庆市中医院进行中药临床药学规范化培训的40名中药临床药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PBL、CBL联合教学)及对照组(传统教学)。比较两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训满意度问卷调查等。采用SPSS 23.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结果成绩分别为(49.45±5.52)分及(48.65±5.23)分,高于对照组的(40.54±5.65)分及(41.53±4.4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满意度问卷结果显示,研究组在临床问题的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强、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强、教师乐于与学员互动、教学相长、满意此种考核方式方面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PBL、CBL联合教学有利于提高中药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可培养药师良好学习习惯、独立思考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有益于培养高质量的中药临床药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画图法、病理思维导图和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22年2至5月,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分为试验组31名学生和对照组30名学生。试验组学生理论课程采用病理思维导图+PBL教学,实验课程采用传统讲授式阅片教学+画图法。对照组学生理论和实验课程均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通过两组学生课堂成绩、期末成绩、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数据分析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 结果:试验组学生课堂成绩和期末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72.24±6.45)分比(63.52±11.31)分、(83.26±7.44)分比(79.25±7.70)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7名(87.1%)和12名(40.0%)学生认为主动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分别有27名(87.1%)和5名(16.7%)学生认为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分别有28名(90.3%)和14名(46.7%)学生认为临床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医学影像学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和临床思维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