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成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中成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从建库至2023年4月1日中成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oB2进行偏倚风险评价、Stata 17SE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8篇文献,涉及稳心颗粒、舒肝解郁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心可舒片、养心氏片、逍遥丸、益心舒胶囊、乌灵胶囊和柏子养心丸共9种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方面最佳为舒肝解郁胶囊;改善躯体化症状方面稳心颗粒最佳;改善焦虑方面心可舒片最佳;改善抑郁方面益心舒胶囊最佳.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优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可舒片基于态靶-血浊辨证理论辨治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态靶辨证是一种高于中医证型的新辨证方法,其可以根据疾病所反映出宏观与微观的不同表现来确定病灶所在,以调态-打靶进行更精准有效的治疗.血浊理论是王新陆教授于《脑血辨证》中首次提出,此理论的融入成为连接冠心病的"态"与靶点的纽带,能够明确血浊和冠心病之间的联系和发病机制,是一种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态靶-血浊辨证理论应用于冠心病的防治,提高了临床上对于疾病处于前驱阶段的意识,并及时进行干预.依据态靶-血浊辨证理论,分析心可舒片组方用药特色,探讨其通过调态、打靶以清浊来治疗冠心病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HFrEF病人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化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9.1%(P<0.05).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升高,LVEDD、LAD、BNP、hs-CRP、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AD、BNP、hs-CRP、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改善HFrEF病人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抑制心肌重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补肾益精填髓方结合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补肾益精填髓方结合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月-2020年2月本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5例。2组均给予合并症的基础对症治疗,并行健康宣教,对照组此基础上口服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益精填髓方。2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量压器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记录心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 (endothelin-1, ET-1)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 (66/75 )、对照组为73.3%(55/75)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72, P=0.022)。观察组治疗后眩晕头痛、心悸少寐、肠燥便秘、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814、10.397、12.094、7.019、6.121, P值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心率[(79.60±4.80)次/min比(84.30±5.40)次/min, t=5.634]及SBP [(144.8±7.10)mmHg比(150.60±7.90)mmHg, t=4.729]、DBP [(78.80±8.20)mmHg比(85.20±9.10)mmHg, t=4.525]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 <0.01);血清ET-1 [(179.25±30.45)μmol/L比(190.83±30.89)μmol/L, t=2.312]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NO [(58.51± 8.78)μmol/L比(54.12±9.03)μmol/L, t=3.019]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 (3/75)、观察组为1.3%(1/75)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27, P=0.311)。 结论:补肾益精填髓方结合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可有效缓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压情况,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家儿童CICU内由护士实施的旨在改善镇静镇痛管理的目标导向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一项由护士实施的目标导向镇静策略(RESTORE)对一家儿童CICU(pediatric CICU,PCICU)内患儿监护和护理实践的影响。场所:一家独立三级儿童医院内有31张床的PCICU。对象:心脏术后患儿。设计:对实施策略前后期进行评估对比的质量改进项目。干预措施:RESTORE策略的实施包括每日小组讨论患儿病程(急性期,滴定期或戒断期),根据患儿病程开出镇静目标分值处方,进行觉醒评估以及阿片类药物和(或)镇静剂滴定。采用戒断评估分值评估和管理医源性戒断症状。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回顾1243例患儿四个不同时间段内(一个实施前,三个非连续性实施后)与阿片类药物/镇静剂使用,疼痛/镇静评分,以及医源性戒断症状发生/管理有关的数据。数据收集期内患儿年龄和复杂性一致。实施后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使用减少约50%,且不伴有其他镇静类药物使用增加。干预后患儿带美沙酮离开PCICU或回家比例降低(PCICU:前19%后3%;出院:前12%后1.3%)。疼痛、镇静和戒断评分的记录更为一致,且护士报告其对患儿舒适度管理满意。结论:实施以改善PCICU患儿镇静和镇痛为目标的护士管理目标导向计划(如RESTORE)是可行的和可持续的,并与减少镇静剂和美沙酮使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烟雾病患者血运重建术麻醉的优化策略: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全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烟雾病患者血运重建术麻醉的优化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烟雾病血运重建术患者154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77):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GN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5~1.0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和依托咪酯0.2~0.3 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GN组以0.5%罗哌卡因行术侧头皮神经阻滞(眶上神经阻滞、滑车上神经阻滞各2 ml,耳颞神经阻滞、枕大神经阻滞、枕小神经阻滞各3 ml),G组局部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吸入七氟烷,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5~0.10 μg·kg -1·min -1和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 -1·h -1维持麻醉。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补救镇痛情况、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早期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结果:与G组比较,GN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补救镇痛率降低( 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各时点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用于烟雾病患者血运重建术可提高围术期镇痛效果,有助于实现低阿片类药物麻醉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的优化策略: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SA-AQL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80例,年龄28~64岁,体重52~78 kg,身高154~166 cm,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0):全身麻醉组(G组)和SA-AQLB联合全身麻醉组(SG组)。SG组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SA-AQLB,分别注入0.4%罗哌卡因25 ml+地塞米松5 mg。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毕采用舒芬太尼2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于术后1、6、12、24和48 h时记录腹部、盆腔和肩部的疼痛VAS评分,VAS评分>4分时,采用氟比洛芬酯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气管拔管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G组比较,SG组术中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降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升高,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减少,气管拔管时间缩短,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延长,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减少,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各时点腹部、盆腔和肩部的疼痛VAS评分降低,恶心呕吐、尿潴留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降低( P<0.01)。 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SA-AQL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时,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抑制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痛敏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远端桡动脉止血器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经桡动脉路径是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典穿刺路径。随着介入手术数量的增加,也发现一些经桡动脉路径的弊端,其容易导致各类并发症,如桡动脉闭塞、桡神经损伤、桡动脉痉挛后穿刺困难等。因此,有专家提出了经远端桡动脉路径进行介入治疗,该途径具有定位方便、术后易止血、对近端桡动脉损伤少、可提高患者舒适度等优点。但目前临床上尚无专门的远端桡动脉止血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路径的发展。因此,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通过解剖学和物理学原理,设计并发明了一种远端桡动脉止血器,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1 2 2097829.6)。该止血器由内面含有凸向皮肤的硅胶垫片的手套本体和束缚组件组成。患者手部套入手套本体内,经束缚组件固定后,硅胶垫片可对桡动脉穿刺点位置进行有效压迫,以较小的压力即可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避免产生近端桡动脉止血时的常见并发症,降低患者不适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患者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麻醉的优化策略: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年龄66~78岁,性别不限,体重46~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0):全麻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组(TSG组)。2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注射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维持BIS 45~60。麻醉诱导后,TSG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胸椎旁神经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15 ml。待胸腔操作结束转平卧位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均注入0.3%罗哌卡因20 ml。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G组背景输注速率0.05 μg·kg -1·h -1,PCA剂量0.04 μg/kg,锁定时间为10 min;TSG组背景输注速率0.03 μg·kg -1·h -1,PCA剂量0.025 μg/kg,锁定时间为10 min。2组均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4分,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T 0)、麻醉诱导前即刻(T 1)、麻醉苏醒后1 h(T 2)、术后4、8、12、24和48 h(T 3~7)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局麻药中毒等)和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G组比较,TSG组T 2~7时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减少,补救镇痛率降低,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术中心血管事件和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痛敏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对近视儿童视觉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近视儿童配戴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后的主观视觉质量,并与角膜塑形镜、单焦点镜片相比较。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7—10月在南宁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中心配戴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31例(31眼) (DIMS组)、OK镜32例(32眼) (OK镜组)、单焦点镜片30例(30眼) (SV组)共93例(93眼)近视患者。配戴矫正镜片1个月后,采用Oculus视功能检查仪对3组进行全程视力、对比敏感度、中间视觉、眩光、立体视等主观视觉质量检查。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儿戴镜后近、远视力相对于基线期变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近、远立体视锐度当中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在600″~200″立体视视锐度的人数分别都是最少的。3组之间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7.96, P<0.001),合格例数最多的DIMS组有20例(65%)被检者对比敏感度≤15%。DIMS组在有无眩光情况下,对比度等级(1:2.7、1:2.0)的通过率均高于OK镜组、SV组,且1:2.0对比度等级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立体视锐度与年龄呈负相关( r=-0.30, P=0.008),与屈光度数无相关性。眩光与对比敏感度间呈正相关( r=0.64, P<0.001),与性别、年龄、屈光度分析均无相关性。 结论::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相对于角膜塑形镜及单焦点镜片而言,可提供更好的主观视觉质量,有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