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新"战略下中医药院校本科英语专业交叉复合人才培养困境与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基于全国中医药院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困境,探索"四新"战略背景下"英语+中医药"交叉复合人才优化策略,提出当前各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开设需顺应国家"四新"战略需求.各中医药院校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应突出中医学与英语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通过修订目标定位、调整课程设置、合理延长学制、配备适应资源及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等路径,培养能服务于国家的卫生外交战略、促进跨文化医学交流的交叉复合型"英语+中医药"新型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关于中医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进方向几点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自2015年药学家屠呦呦的青蒿素研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后, 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已经可以说是一个稳定的趋势.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之下, 由于中医药学科的特殊性, 语言上障碍却成为了重要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个问题, 需要对现行的中医院校英语专业教育做出一些改进, 以便培养出能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医药人才, 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该文对当前的教育现状和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谨对中医院校英语专业的教育改进提出了一些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 ,深入归纳和分析我国医学教学评价改革中形成性评价研究和实践的现状、热点、相关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形成性评价研究的深入提供量化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567篇形成性评价主题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技术,采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绘制形成性评价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结果 形成性评价研究知识图谱可划分为7个领域:领域1表示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实践,研究效果的评价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最为关注,中医药院校研究比重提高,临床教学占有重要地位,护理专业教育愈发重视;领域2和领域4展现教学评价改革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改革同步;领域3呈现高职高专教学评价研究的概况;领域5表明探索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主题;领域6说明考试与评价的异与同;领域7为医学英语类课程的研究概况.结论 未来需要积极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构建,重视共享平台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重视评价理论内涵的学习和理解;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异,为中医院校提高学生就业率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者在开展访谈、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养三个维度,每个维度设置若干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以Likert 5点计分法进行测量,"5分"表示最重要,"1分"表示最不重要.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年度校园招聘期间,通过方便抽样对中医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向毕业生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向用人单位发放问卷228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2.0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实习经历、专业符合度、科创能力、学生干部经历、英语四六级证书、身心健康、诚实守信等观测点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16,P=0.022;t=9.498,P=0.000;t=2.303,P=0.031;t=11.000,P=0.000;t=6.815,P=0.000;t=2.208,P=0.035;t=3.565,P=0.041;t=3.066,P=0.005;t=4.441,P=0.036).结论 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素质和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差距.中医院校可通过加速课程整合改革、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构建诚信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毕业生就业素质,促进其成功就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学习需求视角下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中医院校越来越关注硕士研究生医学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本研究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级选修医学专业英语的一年级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了解了硕士研究生的医学专业英语学习需求.根据调查结果,从研究生英语水平、选课原因、学习需求内容、教学活动需求和师资需求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议学校根据硕士研究生英语水平分层次设置医学专业英语课程,按照硕士研究生需求提高其医学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加强其医学专业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提高医学专业英语教师培养的数量与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护理专业中美合作办学课程体系本土化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本土化实践进行研究,提出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方法:基于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中美合作办学项目的实践,对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关键性障碍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剖析.结果:中美合作办学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面临以下问题: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尚有距离;英语课程设置导向性较强,人文社会学科课程设置偏少;课程内容设置“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特征尚未凸显;教学评价侧重教师的价值评价,缺乏学生的个体评价标准.结论:建议建设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整合中医护理课程,增加人文学科的课时比例;共同开发课程要解决学术导向性和社会导向性问题;教学方式方法本土化;教学管理问题要克服中外教学文化冲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现状及教学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监测和评估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为中医药院校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自行编制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自测量表,于2019年4~9月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定量、定性分析数据结果 ,并比较不同交流频率、学历、培养类别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差异.结果 共发放问卷234份,回收有效问卷209份,有效回收率为89.32%.跨文化传播能力与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交际能力、专业能力呈正相关(r=0.501、0.697、0.587、0.567,P<0.05).高交流频率学生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及总能力高于低交流频率学生,专业能力低于低交流频率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生语言能力低于本科生,专业能力高于本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培养方式学生语言能力、专业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英语综合能力与语言能力、总体跨文化传播能力呈正相关(r=0.653、0.208,P<0.05).结论 中医院校应通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中医药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参与对外交流实践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院校外向型针推班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伴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的持续深化,以及加快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国际教育以提高海外中医师人才培养水准的大好形势,探讨在充分利用外向型针推班学生的优势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学生专业英语听说和词汇能力,通过及时展开对学生全方位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借助就医等情景短剧表演训练学生良好的英语语用能力和针灸专业术语英语表达,鼓励学生与本校留学生组成互帮互助小组以达到英语语言学习和中医文化对外交流的双赢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医院校英语专业建设思考与实践——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对具备中医知识的高层次语言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与此同时,高等外语教育改革已拉开序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才”成了当前中医院校英语专业亟须再思考的问题.该文从当前中医院校英语专业建设的现状入手,结合新国标要求,以辽宁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为例,以期为中医院校英语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医院校中外合作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介绍并探讨中医院校中外合作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经验。方法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外合作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经验为例。结果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明确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引进优质课程,强化实践教学,强化英语教学,注重中医人文,改革教学方法等。结论合作办学模式中课程体系应目标明确,既强调全面素质的培养,又突出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