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教育联合中药灌肠对癌性不全肠梗阻患者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联合中药灌肠对癌性不全肠梗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浙江省肿瘤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癌性不全肠梗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灌肠,观察组在中药灌肠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两组干预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和药物保留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观察比较干预前后主要症状和生存质量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χ 2=4.32, P < 0.05)。观察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7.18±1.34)d]短于对照组的(9.72±1.65)d,药物保留时间[(6.17±1.48)h]长于对照组的(3.54±0.7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54、8.66,均 P < 0.05)。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时间[(32.24±5.64)h]、首次排便时间[(17.28±3.24)h]、首次排气时间[(13.45±2.98)h]均短于对照组[(38.71±4.76)h、(21.76±3.47)h和(17.28±3.45)h]( t=4.80、5.17、4.60,均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排便评分[(0.56±0.14)分]、腹胀评分[(0.47±0.14)分]、腹痛评分[(0.38±0.1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0.97±0.26)分、(0.82±0.21)分和(0.76±0.19)分( t=7.06、7.60、10.21,均 P < 0.05)。观察组KPS评分[(84.91±3.08)分]高于对照组的(78.76±4.23)分( t=6.44, P < 0.05)。 结论:健康教育联合中药灌肠对癌性不全肠梗阻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减轻患者症状,加快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胃肠减压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胃肠减压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麻痹性肠梗阻(P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诊治的中度SAP合并PI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采用改良胃肠减压(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置入负压引流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胃肠减压(经鼻胃管置入负压引流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比两组患者腹痛程度、肠梗阻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护理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减压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开放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改良胃肠减压可有效减轻中度SAP合并PI患者腹痛程度,促进肠梗阻症状缓解,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且未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DP灯照射关元穴延长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药灌肠保留时间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在TDP灯照射患者关元穴的干预下,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药灌肠保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1月1日在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医科住院需要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灌肠操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TDP灯照射关元穴,连续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总有效率、灌肠前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药灌肠总有效率为81.82%(27/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5%(2/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71.88%(23/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DP灯照射关元穴后中药灌肠患者保留时间延长,促进了中药的吸收,提高中药灌肠治疗的疗效,延缓疾病的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护理效果量化评价在中药保留灌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中医护理效果量化管理评价护士在中药保留灌肠时的中医护理质量。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行中医护理效果量化管理评价;将2016年3~11月的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中医护理管理进行评价。结果:应用护理效果量化评价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对本病护理方案的评价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中药保留灌肠时,应用中医护理效果量化管理能提高中医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依从性及满意度,对开展中医护理管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化瘀消癥汤保留灌肠术后辅助治疗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中药化瘀消癥汤保留灌肠对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间入住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因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患者76例,于术后使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3个月后随机分组:中药组(中药化瘀消癥汤保留灌肠)38例,对照组(醋酸曲普瑞林)38例,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的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卵巢储备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 2)水平]及临床复发率等。 结果:中药组血清CA125与对照组在术前、术后3、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术后6、12个月及同组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清FSH、E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中药组血清FSH、E 2较前显著恢复,而对照组血清FSH、E 2仍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两组均有潮热出汗、无肝肾功能损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12个月,中药组无潮热出汗、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中药组复发率为2.63%(1/38),对照组为2.63%(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微创保守性手术患者,3个月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后,中药化瘀消癥汤保留灌肠也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丛慧芳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丛慧芳教授认为,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病机为伏寒伤肾、致瘀损络。寒冷地区多发本病,在先天之寒、胎传之寒、自感之寒的作用下易形成伏寒,待女性内在生理及外部条件变化之时伺机而发。临床中,丛教授常治以温肾散寒、祛瘀止痛,兼顾温心阳、通心脉、安心神,多采用中药内服外治相结合,内服选少腹逐瘀汤加减,外治取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中药保留灌肠,还于经期针刺地机、十七椎、三阴交、次髎、内关等穴,可即时止痛,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外治法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及潜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肝硬化是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病的最终阶段.肝硬化患者常因并发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原发性肝癌等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肝移植是肝硬化的最终解决策略.对于无法进行肝移植的患者,目前的治疗策略主要为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然而,肝脏生理结构的改变导致对症治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比如顽固性腹水及肝性脑病.中医学在肝硬化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理论认为体内脏器的病变可通过经络与体表相关联,"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除口服中药制剂外,中医还包括许多特色的外治疗法,比如中药贴敷、中药煎液保留灌肠、针刺、艾灸等等.目前,已有相关中医或中西医诊疗指南或共识推荐了多种中医外治法[2,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湿润烧伤膏保留灌肠治愈混合痔经肛门直肠黏膜环切术后药物性肠病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给予 2019 年 4 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 1 例混合痔经肛门直肠黏膜环切术后药物性肠病患者在常规中药辨证口服治疗的基础上行湿润烧伤膏保留灌肠治疗,治疗 1 个月后,溃疡创面完全愈合,愈后黏膜无瘢痕增生,肠腔无狭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针刺结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其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UC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与中药保留灌肠疗法,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功能指标CD3+、CD4+与CD8+含量、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IL)-1β、IL-23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1、CD3+、CD4+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IL-1β、IL-23、CD8+含量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GF-β1、CD3+和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L-1β、IL-23、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能显著改善UC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其炎症因子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药外治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所致慢性盆腔痛的循证研究及临床验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获得临床医师对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所致慢性盆腔痛(SPID-CPP)外治中药的推荐用药.方法 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问卷的形式,获得临床医师对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最为关注的临床问题并进行重要性积分,以获取临床问题.再通过文献检索纳入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偏倚分析以获得证据体,得出初步推荐意见,再经过一轮德尔菲法问卷调查后得出最终推荐意见,再经过多中心临床试验加以验证.结果 三轮德尔菲法的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度及专家权威系数均较高,结果可信度较好;91.11%的临床医师强推荐清热除湿、化瘀止痛类中成药用于湿热瘀结证SPID-CPP的外治;临床研究显示清热除湿、化瘀止痛类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证SPID-CPP的总有效率为87.22%.结论 临床医师对于中药外治法治疗SPID-CPP的关注度最高,在具体用药方面更倾向于使用中成药制剂,其中化瘀散结灌肠液治疗SPID-CPP湿热瘀结证的推荐意见最强.对于临床常见的湿热瘀结型SPID-CPP,清热除湿、化瘀止痛类中药保留灌肠有效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