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化食物稠度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量化食物稠度对降低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炎发生率与误吸发生率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SinoMed、Web of Science、EBSCO、OVID、ProQuest、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国际标准随机对照试验注册库12个数据库中关于量化食物稠度对预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炎与误吸的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9月20日。采用GRADE评分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Meta分析的9项RCT研究共包括8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饮食护理组患者相比,量化食物稠度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 OR=0.47,95%置信区间(0.30~0.73), P<0.001]和误吸发生率[ OR=0.24,95%置信区间(0.10~0.56), P=0.001]均降低。 结论:实施量化食物稠度的干预措施较常规饮食护理更能降低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肺炎和误吸的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创面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讨论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创面的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收治3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儿童患者行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重建,采用医护一体化围手术期管理;强化夜间体位管理;遵循"观察-记录-判断-处置"的原则进行皮瓣血运护理。根据穿支螺旋桨皮瓣血运障碍发生的特点,统一观察顺序先看颜色,再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最后看皮瓣张力及测皮温。制定皮瓣血液循环量化评分表,每次观察进行量化打分以判断皮瓣血运并采取相应的处置。出院后均接受门诊随访,采用Thankappan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评价。结果:1例患者术后第3天夜间体位管理缺失,皮瓣Ⅱ度肿胀,静脉回流受阻;术后24 h内,5例皮瓣血运量化得分在1~4分,表现为大、小桨颜色由红润转变为暗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少于2 s,经处置后48 h,3例得分由4分降至2分,2例得分无变化。4例评分5~7分,其中3例大、小桨颜色紫红,毛细血管充盈少于1 s,轻度肿胀,皮温31 ℃~32 ℃;1例蒂部暗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少于1 s,中度肿胀,皮温31 ℃~32 ℃,边缘无渗血。经处理,2例好转评分下降至4分;1例循环无变化,评分6分;1例循环障碍加重,评分大于8分。9例循环障碍的皮瓣处置后6例成活,3例坏死,经手术探查后皮瓣仍坏死,二期行股前外侧皮瓣(ALTF)游离移植后创面愈合。最终33例皮瓣成活30例,坏死3例,成活率为90.9%。患儿均获随访,时间6~24(10.2±4.3)个月,皮瓣质地好,小腿外形良好,下肢运动功能满意。末次随访结果优20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9%。结论:应用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创面,围手术期护理重点与成人有差别。对此类患儿采用围手术期医护一体化管理,加强薄弱环节的体位管理,遵循"观察-记录-判断-处置"程序进行皮瓣血运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于2020年3—5月查阅文献资料,以健康生态学、社会认知、知信行理论为理论指导,采用文献回顾法结合小组讨论拟定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共22名专家被邀请参与专家咨询,第一轮函询发放问卷22份,收回问卷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份(90.9%);第二轮函询发放问卷20份,收回问卷19份,其中有效问卷19份(95.0%)。结果:两轮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933、0.937;第二轮专家函询中重要性的肯德尔协调系数 W显著高于第一轮(0.299比0.172)( P<0.001);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得分均数Mj为4.10~5.00,变异系数CV为0~0.235,满分比Kj为0.26~1.00。最终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个体特质、行为方式、环境支持)、12项二级指标和58项三级指标的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科学的量化指标和测评工具,专家积极性、权威性、意见协调程度均较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护理组长轮换制在ICU护理团队中应用效果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轮换制在ICU护理团队中的应用效果,为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医护团队合作、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病区内实施ICU护理组长轮换制,并通过个体访谈,运用半结构访谈法了解该制度实施后科室医护人员对团队合作、工作流程、护理质量等方面的感受和体验,以评估实施效果。结果:访谈结果显示,实施护理组长轮换制后,多数医护人员感受到医护团队合作改善、工作学习积极性提高,组长队伍中,新组长感觉能力得到提升、原组长的工作压力有所缓解,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护理质量未受明显影响,其绩效减少在可接受范围。结论:实施护理组长轮换制可能能够改善团队合作、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组长团队整体能力、缓解工作负荷,后续可通过量化指标评价其具体效果,并探讨对护理质量、患者结局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该制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护理效果量化评价在中药保留灌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中医护理效果量化管理评价护士在中药保留灌肠时的中医护理质量。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行中医护理效果量化管理评价;将2016年3~11月的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中医护理管理进行评价。结果:应用护理效果量化评价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对本病护理方案的评价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中药保留灌肠时,应用中医护理效果量化管理能提高中医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依从性及满意度,对开展中医护理管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FOCUS-PDCA程序预防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FOCUS-PDCA程序在降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运用效果。方法:运用FOCUS-PDCA程序,成立持续质量控制小组,讨论现存问题,明确既往流程、制度失误节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真因,有针对性的制订整改措施,及时总结及效果评价,持续改进质量。结果:运用FOCUS-PDCA程序干预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VTE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浓度、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3.92%,0.43 mg/L、3.26 g/L、15.0天、5.40万元)比干预前(16.67%、0.75 mg/L、5.15 g/L、17.0 d、6.58万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由干预前83.33%提高为9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运用FOCUS-PDCA程序,通过多学科协作规范化培训,目视化管理;重点环节监控,确保患者安全;健全制度及流程,完善量化考核机制等多项措施进行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VTE发生率,降低D-D和FIB浓度,缩短住院花费及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SMART原则的CBL联合PBL在放疗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SMART(specific, measurable, attainable, relevant and time-based)原则的CBL联合PBL在放疗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放疗科进行实习的护士100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先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人;研究组采用基于SMART原则的CBL联合PBL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带教。临床实习结束后对两组进行理论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并通过座谈会及问卷调查评价两组的教学满意度及教学效果。采用SPSS 22.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研究组实习护士理论和临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对照组实习护士的教学满意度为62.00%(31/50),研究组实习护士的教学满意度为96.00%(4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获取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认可度方面,研究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SMART原则带教具有目标明确、评估可量化等优势,基于SMART的CBL联合PBL有助于提高放疗科实习护士对理论和实践技能操作的掌握,并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ni-CEX和DOPS量表的形成性评价在儿科实习护士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形成性评价量表迷你临床演练量表(Mini-CEX)和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在儿科实习护士教学评估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实习护士教学质量提供量化评估方式.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实习的临床护理专业学生60名,使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人)和观察组(30人).在儿科实习4周,对照组予以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测试1次,观察组入科测评后带教教师进行沟通反馈,教学后再次进行测评.比较2组实习护士测评情况.结果 完成实习教学后,对照组Mini-CEX量表测评合格人数为18人、观察组为25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反馈用时分别为(9.37±1.59)min和(7.63±1.33)min,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各项Mini-CEX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DOPS量表测评合格人数为18人、观察组为26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反馈用时分别为(8.83±1.76)min和(7.33±1.32)min,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DOPS量表10项评分除明确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人文关怀、整体表现3项外,观察组其余7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DOPS评分除明确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 1项外,其余9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入科时(P<0.05).结论 通过Mini-CEX和DOPS量表的形成性评价测评,实习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以及专业素养等综合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专科护士多层次复合型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构建专科护士多层次复合型管理方案,并探讨其在专科护士培养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构建专科护士多层次复合型管理方案,包括设立金字塔分层培养模式,探索横向拓宽、纵向延伸、深向发展的专科护士叠加培养机制,构建多方位临床评价及量化考核体系,并于2021年7月-2023年8月应用于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42名专科护士管理中,比较该方案应用前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差异.结果 实施专科护士多层次复合型管理方案后,专科护理的质量明显提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总分及创新、管理、专业发展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 专科护士多层次复合型管理方案能够有效提升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从而促进专科护理的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构建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评价指标,为客观评价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2-6月,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制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评价指标初稿,在此基础上,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后,遵循指标的筛选原则,经过小组讨论,对2轮函询形成的指标进行增加、修改或删除,最终形成正式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每项指标的重要性,将专家的判断结果进行量化处理,确定其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均发放20份,均有效回收,回收率为100%,表明专家的积极程度较高;2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9,表明结果具有可信性;2轮专家函询的变异系数<0.2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34、0.385(均P<0.05),表明专家的一致性以及协调程度较高.最终形成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52项.结论 构建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评价指标内容比较全面且具有针对性,不仅可以从整个内镜的管理及使用过程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也能规范临床内镜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其中结构指标以人力资源为主、预处理方式是过程指标中的重要内容、消化内镜的洗消质量是结果指标的评价重点,为临床实践及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训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